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增重性能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间体尺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
1
作者 齐琦 申屠琰 +4 位作者 刘哲宇 李有志 郑嘉豪 斯烈钢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4-1301,共8页
分析影响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速生子群和普通子群体质量的体尺形态性状组合差异,进而解构导致两者间增重机制差异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大黄鱼幼鱼速生种质发掘与选育具重要价值。于象山西沪港海域,随机取样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尾大... 分析影响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速生子群和普通子群体质量的体尺形态性状组合差异,进而解构导致两者间增重机制差异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大黄鱼幼鱼速生种质发掘与选育具重要价值。于象山西沪港海域,随机取样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尾大黄鱼同生群幼鱼并全数称量后,按体质量大小筛得速生子群[体质量取值居于前5%,范围(3.01~4.81 g),记为FG]和普通子群[体质量取值居中,出现率50%,范围(1.61~2.33)g,记为CG]。随机取FG和CG子群各30尾,逐尾测得体质量(BW)、体长(X_(1))、肛长(X_(2))、侧线长(X_(3))、尾柄高(X_(4))、腹鳍间距(X_(5))、头长(X6)和头宽(X7)后,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尺性状对FG和CG子群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所涉各项生物学性状的测定值均呈FG>CG(P<0.05),且两者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均为X_(4),分别达30.07%和26.70%;(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中PC1主要影响变量为X_(1)、X_(2)和X_(3),PC_(2)主要影响变量仅为X_(4),两者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3.285%;经判别分析筛留的X_(1),对两者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1.67%;(3)经通径分析,FG、CG子群被保留的体尺性状组合对BW的直接作用排序分别为X_(5)>X_(2)>X_(3)和X_(1)>X6>X_(4)>X7,间接作用分别为X_(2)>X_(3)>X_(5)和X7>X6>X_(1)>X_(4),它们的决定系数加和值和复相关指数均相同,分别为0.848和0.888;(4)经偏回归分析,获得了用以估算FG、CG子群BW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组。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速生种质甄别与发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速生子群 普通子群 体质量 体尺性状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小龙虾大面积稻田无环沟养殖试验
2
作者 马建波 张义青 +1 位作者 申屠琰 舒秒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55-56,共2页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是稻-虾综合种养的主要虾类品种,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了多种稻-虾种养模式,为稳粮增收、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走出...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是稻-虾综合种养的主要虾类品种,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了多种稻-虾种养模式,为稳粮增收、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走出了新路。宁波本地市场的小龙虾,除少量来自池塘养殖和野外捕捞,大部分依赖外地供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市科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寻求稻田传统种植模式转型升级,开展小龙虾大面积稻田无环沟养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养殖试验 环沟 种养模式 转型升级 本地市场 生态农业发展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四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表型、分子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志铮 赵蓓蓓 +2 位作者 王忠发 申屠琰 陈琼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6-783,共8页
采用生态毒理学、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具白底板病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内脏中分离获得的4株病原菌开展了以致病性、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为内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株病原菌均具致病性,致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ZH... 采用生态毒理学、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具白底板病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内脏中分离获得的4株病原菌开展了以致病性、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为内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株病原菌均具致病性,致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ZHYYZ-2、ZHYYZ-4、ZHYYZ-1、ZHYYZ-3;(2)4株病原菌均为呈短杆状、具溶血活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和ATBExpression型细菌鉴定与药敏智能系统均显示为嗜水气单胞菌;(3)ZHYYZ-1、ZHYYZ-2、ZHYYZ-3、ZHYYZ-4的16Sr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460、1464、1466、1461,经Blast同源性检索表明它们所扩增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记的7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相似性均为99%;(4)经PCR特异性检测,各实验菌均含有Aha、AHH、AerA和OMP。根据4株实验菌的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定它们均为气单胞菌属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表型 16SrDNA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注射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志铮 申屠琰 +1 位作者 赵蓓蓓 阮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29,共6页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床感染症状的重要标志;(2)注射该菌引起稚鳖感染与致死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随注射菌量递增依次出现不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而不出现死亡和大量死亡三种情形,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间均随注射菌量增大而明显缩短,绝大多数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限分别为2h和48h;(3)濒死稚鳖体内该菌的底限含量为3.3×106CFU/g,稚鳖体内菌注射含量可控安全范围为(1.2—8.8)×103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ZHYYZ-1 感染率 死亡率 中华鳖稚鳖
下载PDF
宽鳍鱲仔稚鱼发育
5
作者 石叶忠 朱双全 +8 位作者 潘月 申屠琰 冯彬彬 程鑫 张克鑫 朱卫东 夏荣兴 张玉明 竺俊全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经干法授精及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宽鳍鱲仔稚鱼发育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宽鳍鱲受精卵平均直径为2.11±0.11 mm,在水温26~27℃条件下,宽鳍鱲仔稚鱼发育历时25 d。初孵仔鱼全长为5.29±0.14 mm,卵黄囊长为4.01±0.18 mm... 经干法授精及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宽鳍鱲仔稚鱼发育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宽鳍鱲受精卵平均直径为2.11±0.11 mm,在水温26~27℃条件下,宽鳍鱲仔稚鱼发育历时25 d。初孵仔鱼全长为5.29±0.14 mm,卵黄囊长为4.01±0.18 mm,孵化后120 h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孵化后14 d仔鱼开始出现二室鳔及背鳍;孵化后17 d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孵化后19 d仔鱼开始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孵化后25 d稚鱼全长16.54±0.24 mm,全身鳞被,外部形态与成鱼基本相似,进入幼鱼期;宽鳍鱲仔稚鱼全长与日龄的线性方程为L=0.3954 t+5.9978(R^(2)=0.9819);体重和体长的幂函数方程为W=0.0024 L3.9114(R^(2)=0.9671),幂指数大于3,表明宽鳍鱲仔稚鱼生长为异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鳍鱲 仔稚鱼 形态 发育
下载PDF
离水停食胁迫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翻身能力、血清生化、裙边质构及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影响
6
作者 郑嘉豪 申屠琰 +3 位作者 徐英杰 李有志 朱卫东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7-1745,共9页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历来有活品消费的习惯,离水停食是其批量销售环节必须承受的胁迫。因此,探究离水停食对其商品价值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于明确其活体销售货架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以2020年5月20日同池起捕后离水停食...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历来有活品消费的习惯,离水停食是其批量销售环节必须承受的胁迫。因此,探究离水停食对其商品价值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于明确其活体销售货架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以2020年5月20日同池起捕后离水停食处理0 d(S_(0)实验组)、4 d(S_(4)实验组)、8 d(S_(8)实验组)、12 d(S_(12)实验组)、16 d(S_(16)实验组)的雄性商品鳖[平均体质量(546.86±94.70)g]为研究对象,在常温条件下较系统开展了离水停食对其翻身能力、血清生化、裙边质构及脏器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鳖连续翻身次数呈S_(4)≈S_(8)>S_(0)≈S_(12)≈S_(16),且均主要集中于1 min内;(2)血清TP、ALB、TC、LDL-C均无组间差异(P>0.05),GLU-O呈S_(0)≈S_(4)≈S_(8)≈S_(12)>S_(16),TG和HDL-C除S_(4)、S_(8)的TG含量小于S_(0)(P<0.05),S_(12)的HDL-C含量大于S_(0)(P<0.05)外,其余实验组间均无差异(P>0.05);(3)所测7项裙边质构指标中,仅硬度与连续翻身次数的排序完全重合,均呈S_(4)≈S_(8)>S_(12)≈S_(16);(4)肝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分别呈S_(4)>S_(0)≈S_(8)≈S_(12)≈S_(16)和S_(0)≈S_(16)>S_(4)≈S_(8)≈S_(12),肠淀粉酶活力除S_(16)实验组显著大于S_(0)、S_(4)(P<0.05)外,其余均无组间差异(P>0.05);(5)肝脏ATP酶和抗氧化酶活力随离水停食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心脏抗氧化酶活力总体上在离水停食0~4 d、4~12 d、12~16 d分别呈下降、稳定和上升趋势,肺抗氧化酶活力总体上在0~4 d、4~8 d、8~12 d和12~16 d依次呈上升、下降、稳定和再次上升的趋势,S_(4)、S_(8)和S_(12)间在各脏器抗氧化酶活力值排序上明显表露错位的仅为脾脏GSH-PX,呈S_(4)<S_(12)<S_(8)(P<0.05)。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鳖的生理生态研究和活销货架期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离水停食 翻身 裙边质构 血清生化 消化酶 ATP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三种养殖模式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养成品体色和肌肉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志铮 付英杰 +4 位作者 杨磊 朱卫东 陈汉春 申屠琰 华建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2-1049,共8页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作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三者间在表皮色差、背肌组织物理特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M1表皮色...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作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三者间在表皮色差、背肌组织物理特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M1表皮色差与M2、M3均具显著差异(P<0.05),三者背、腹间的体色差异程度呈M1>M2>M3(P<0.05);(2)背肌物性指标中均具显著差异的为粘着性、弹性和回复性,前者测定值呈M1>M3>M2(P<0.05),后两者均呈M3>M1>M2(P<0.05),M3背肌最发达,M1纵肌肌束纤维排列较M2紊乱;(3)肌肉营养成分中仅水分和灰分含量均具显著差异,依次呈M3>M1>M2(P<0.05)和M3>M2>M1(P<0.05),蛋白质含量高于脂肪含量的仅为M3;(4)三者间肌肉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均完全相同,含量排序也均基本一致,但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均具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养殖模式 体色 肌肉品质
下载PDF
受短期饥饿胁迫下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a mrigola)幼鱼的生长、肌体组分及其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志铮 施建军 +2 位作者 吕敢堂 申屠琰 陈雪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间体内各组分的同期相对损失率以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最高,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总早于碳水化合物,而粗蛋白的消耗量和损失率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淀粉酶活力的损失量均高于同期其他消化酶,蛋白酶活力在13—16天间出现反弹现象,其第16天的酶活力值与实验起始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肌体生长 生化组分 消化酶活力 短期饥饿
下载PDF
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2 位作者 施建军 申屠琰 毛文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5-752,共8页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Cr6+、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明显滞后于Hg2+、Cu2+;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Cr6+、Zn2+,其对中华鳖稚鳖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98、16.42、28.90和91.88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积死亡概率与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重金属离子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中华鳖稚鳖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种类及其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中华鳖稚鳖
下载PDF
水库放养模式下日本鳗鲡养成品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斯烈钢 袁向阳 +4 位作者 杨磊 朱卫东 申屠琰 申屠基康 王志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随机选取25尾水库放养模式养成的同生群日本鳗鲡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全长(X_1)、肛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下颌长(X_5)、头高(X_6)、肛部体高(X_7)、头宽(X_8)、眼间距(X_9)、肛部体宽(X_(10))、肛围(X_(11))、体重(BW)、净... 随机选取25尾水库放养模式养成的同生群日本鳗鲡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全长(X_1)、肛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下颌长(X_5)、头高(X_6)、肛部体高(X_7)、头宽(X_8)、眼间距(X_9)、肛部体宽(X_(10))、肛围(X_(11))、体重(BW)、净体重(NW)等13项表型性状后,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所测11项形态性状与体重、净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肛部体宽(X_(10))、肛长(X_2)、头宽(X_8)、全长(X_1)和下颌长(X_5)等5项形态性状对体重、净体重相关指数分别为0.985和0.986。其中,对体重和净体重的直接作用均以肛部体宽(X_(10))为最大,分别为0.545和0.527,对体重和净体重产生的间接作用均以头宽(X_8)为最大,分别为0.715和0.699;(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净体重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BW=17.669X_(10)+1.785X_2+8.292X_8+0.153X_1=13.900X_5-658.897和NW=15.505X_(10)+1.643X_2+8.209X_8+0.139X_1-12.030X_5-606.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性状 体重 净体重 日本鳗鲡 水库放养模式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志铮 申屠琰 熊威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7,共6页
2005年7~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青港野生苗种场,以体长(4.92±0.44)cm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Cirrhina mrigola为实验动物,开展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该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鱼安、二溴海因、... 2005年7~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青港野生苗种场,以体长(4.92±0.44)cm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Cirrhina mrigola为实验动物,开展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该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幼鱼的急性致毒时限为8h;鱼安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070、16.267、15.780和15.687mg/L;二溴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750、41.673、41.171和40.283mg/L;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066、16.565、17.676和16.966mg/L;菌毒清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67、5.785、5.451和5.451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鱼安、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和菌毒清8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569、4.028、1.697和0.545mg/L,4种常用消毒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菌毒清、鱼安、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最后,还就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有效急性致毒实验时间的确定及其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毒性蓄积系数MAC公式的解释与应用、诸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使用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安 二溴海因 溴氯海因 菌毒清 急性毒性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下载PDF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幼鱼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向阳 邹李昶 +2 位作者 申屠琰 朱卫东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时段主要集中于00:00—4:00,其对A肛长组泥鳅幼鱼所具的捕食选择性与A、B肛长组间初始数量的配置比例无关;(2)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其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13ind/d和9.06ind/d;(3)中华鳖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种内干扰模型可分别由各自的指数方程表达,用来描述实验鱼初始数量、实验期间实验鱼被捕食数量以及中华鳖个数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并指导确定合理的中华鳖和泥鳅的初始放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泥鳅幼鱼 肛长 捕食作用
下载PDF
3种常见农药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铮 施建军 +2 位作者 吕敢堂 申屠琰 方红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99-205,共7页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果 三唑磷 氟虫腈 急性毒性 中华鳖稚鳖
下载PDF
3种常见有机磷农药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施建军 庄海兵 +2 位作者 王志铮 申屠琰 袁久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783mg/L,114.451mg/L,113.366mg/L,113.214mg/L;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36mg/L,0.549mg/L,0.469mg/L,0.280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mg/L、0.028mg/L和11.321mg/L,3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最后,还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乙酰甲胺磷 增效水胺硫磷 急性毒性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下载PDF
四个人的家庭农场梦——浙江省余姚市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屠琰 陈芸芝 《中国水产》 2013年第6期41-42,共2页
暖春三月,田野上油菜花竞相怒放,在乡间小路上行走耳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走进余姚市青港渔绿园,除了池塘边几个悠哉垂钓者,在烧烤区还有一批年轻人在搞活动,垂钓园生意超乎想象的火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单单是今天,... 暖春三月,田野上油菜花竞相怒放,在乡间小路上行走耳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走进余姚市青港渔绿园,除了池塘边几个悠哉垂钓者,在烧烤区还有一批年轻人在搞活动,垂钓园生意超乎想象的火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单单是今天,今年开年垂钓园的生意就一直不断,像我们这样的垂钓农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余姚市 水产养殖 浙江省 垂钓 油菜花 年轻人 生活水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生态型养-种-养技术
16
作者 申屠琰 张爱菊 《渔业致富指南》 2009年第9期35-36,共2页
在南美白对虾收获后,大部分养殖池塘都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闲塘,提高池塘利用率,浙江省余姚市积极开展生态型养殖新技术的探索,已于2008年在多个试验点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生态型养种养技术试验,并取得了较高的... 在南美白对虾收获后,大部分养殖池塘都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闲塘,提高池塘利用率,浙江省余姚市积极开展生态型养殖新技术的探索,已于2008年在多个试验点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生态型养种养技术试验,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为发展现代高效健康渔业和促进渔民增收开辟了新路。现就养种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生态型养殖 技术试验 种养技术 池塘利用率 养殖池塘 经济效益 余姚市
下载PDF
稻鳖种养结合模式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屠琰 朱卫东 诸斌 《宁波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为改变稻田单一种植模式生产规模小、产品品质常规、技术单一落后、效益差和对土壤环境破坏严重等局面,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2014~2015年开展了稻鳖种养结合模式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与传统稻田种植模式相比,在不破坏稻田土壤环境的... 为改变稻田单一种植模式生产规模小、产品品质常规、技术单一落后、效益差和对土壤环境破坏严重等局面,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2014~2015年开展了稻鳖种养结合模式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与传统稻田种植模式相比,在不破坏稻田土壤环境的情况下,种养结合模式下稻谷、中华鳖品质大大提升,经济效益增加5760元/667m2,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种养结合模式
下载PDF
余姚甲鱼文化及产业发展探寻
18
作者 申屠琰 戴静云 +1 位作者 张士颖 陆媛媛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0,共2页
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因南有句余山、北有姚水,于是以山水之名命名为"余姚",素有浙东名邑、文献名邦之称。余姚地理位置独特,境内姚江水系为封闭水系,发源于四明山中的太平山,北泻流经上虞,转而向东,穿越余姚南北双城之间,全长109千... 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因南有句余山、北有姚水,于是以山水之名命名为"余姚",素有浙东名邑、文献名邦之称。余姚地理位置独特,境内姚江水系为封闭水系,发源于四明山中的太平山,北泻流经上虞,转而向东,穿越余姚南北双城之间,全长109千米,境内流长54千米;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但只与宁波奉化江水系交汇在甬江三江口直趋入海,与其他淡水水系无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文化 产业 宁绍平原 地理位置 湖塘水库 水系 太平山 三江口
下载PDF
水温对棘胸蛙(Paa spinosa)蝌蚪行为及尾部皮肤和肝脏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卫东 任夙艺 +2 位作者 申屠琰 邹李昶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5-252,共8页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重(0.548±0.062)g]为实验对象,在观察水温对蝌蚪行为和尾部皮肤表观色泽Hunter L、A、B值影响的基础上,设置19°C(对照组)、21.5°C、23°C、24.5°C、26°C五... 以1月龄棘胸蛙蝌蚪[体长(1.694±0.121)cm,体重(0.548±0.062)g]为实验对象,在观察水温对蝌蚪行为和尾部皮肤表观色泽Hunter L、A、B值影响的基础上,设置19°C(对照组)、21.5°C、23°C、24.5°C、26°C五个水温梯度,并以96h为水温胁迫时长,12d为水温恢复时长,研究了水温胁迫及恢复条件下棘胸蛙蝌蚪尾部皮肤ATP酶和抗氧化酶(SOD和CAT),以及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SH)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棘胸蛙蝌蚪分布水层、集群状况、个体移动率均与其培育水温关系密切,14°C和26°C分别为可显著改变蝌蚪分布水层和个体移动率的水温临界;(2)L值可作为表征蝌蚪尾部皮肤感应培育水温的指示色差,水温26°C为致其发生显著改变的高温临界;(3)蝌蚪尾部皮肤ATP酶耐受水温的最适高限为24.5°C,适宜范围为21.5—24.5°C;(4)蝌蚪尾部皮肤和肝脏表露SOD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均为23°C,而表露CAT酶活力的最适水温则分别为23°C和24.5°C,水温26°C时肝脏SOD酶已表露受损;(5)蝌蚪肝脏表露GSH酶活力的最适水温为24.5°C,水温26°C为该酶表露受损的高温临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棘胸蛙蝌蚪 行为 色差 尾部 肝脏 ATP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宽鳍鱲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叶忠 朱双全 +8 位作者 潘月 申屠琰 冯彬彬 程鑫 张克鑫 朱卫东 夏荣兴 张玉明 竺俊全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08-314,共7页
为了解宽鳍鱲胚胎发育特征,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宽鳍鱲成熟卵平均直径为(1.71±0.06)mm,受精卵平均直径为(2.11±0.11)mm,胚胎发育过程历经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 为了解宽鳍鱲胚胎发育特征,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宽鳍鱲成熟卵平均直径为(1.71±0.06)mm,受精卵平均直径为(2.11±0.11)mm,胚胎发育过程历经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出等7个阶段28个时期。不同水温条件下,胚胎发育所需时间及有效积温存在一定差异,在24~25℃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4.5 h,所需有效积温为1079.13℃·h;在25~26℃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 h,所需有效积温为1046.47℃·h;在26~27℃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39 h,所需有效积温为1039.36℃·h,宽鳍鱲胚胎发育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逐渐下降,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鳍鱲 胚胎发育 发育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