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申慧鑫 孙蔚 +3 位作者 武霄 宋海庆 陈飞 黄小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2-391,共10页
目的探讨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术后90 d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改... 目的探讨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术后90 d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以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管危险因素、术前实验室检测指标、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就诊流程时间、脑梗死分型及血管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且临床意义较大的项目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V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26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152例(35.7%),预后不良组274例(64.3%)。(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NIHSS评分均较高[67(58,76)岁比62(54,70)岁,Z=-4.293;153(138,170)mmHg比143(130,160)mmHg,Z=-3.559;17(13,21)分比14(11,18)分,Z=-4.550;17(11,21)分比9(5,14)分,Z=-7.558],男性、饮酒比例均较低[60.2%(165/274)比77.0%(117/152),χ^(2)=12.265;23.4%(64/274)比37.5%(57/152),χ^(2)=9.615],糖尿病、卒中、冠心病比例均较高[33.6%(92/274)比19.7%(30/152),χ^(2)=9.163;34.3%(94/274)比20.4%(31/152),χ^(2)=9.126;28.1%(77/274)比17.1%(26/152),χ^(2)=6.449],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较低[8(7,9)分比9(8,10)分,Z=-9.13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入院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急诊快测血糖、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NLR、PLR、SIRI及SII水平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6.3,9.8)mmol/L比6.9(6.0,8.4)mmol/L,Z=-2.904;7.5(6.2,10.6)mmol/L比6.5(5.3,8.3)mmol/L,Z=-5.177;7.4(5.1,9.7)×10^(9)/L比6.5(5.0,8.6)×10^(9)/L,Z=-2.012;29.2(13.0,78.1)mg/L比12.6(7.1,17.7)mg/L,Z=-3.370;1.1(0.5,2.7)mg/L比0.6(0.3,1.7)mg/L,Z=-3.582;6.5(4.0,10.5)比5.1(2.9,7.7),Z=-3.614;185.2(123.1,281.6)比153.8(103.8,217.6),Z=-3.229;2.2(1.3,3.6)比1.7(1.1,3.0),Z=-2.222;1361(758,2401)比1019(535,1746),Z=-3.265;1.1(0.8,1.6)×10^(9)/L比1.4(1.1,1.9)×10^(9)/L,Z=-3.513;0.38(0.28,0.48)×10^(9)/L比0.41(0.32,0.52)×10^(9)/L,Z=-2.334;均P<0.05];白细胞计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的比例较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及肺炎比例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8%(235/274)比93.4%(142/152),χ^(2)=5.627;22.6%(62/274)比2.6%(4/152),χ^(2)=29.857;54.4%(149/274)比28.3%(43/152),χ^(2)=26.881;均P<0.05];两组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流程时间及闭塞血管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OR=2.302,95%CI:1.350~3.926,P=0.002)、冠心病史(OR=1.902,95%CI:1.072~3.372,P=0.028)、入院收缩压升高(OR=1.016,95%CI:1.006~1.026,P=0.002)、入院NIHSS评分高(OR=1.048,95%CI:1.014~1.083,P=0.006)、术后并发肺炎(OR=2.330,95%CI:3.657~31.741,P<0.01)、术后并发sICH(OR=10.774,95%CI:1.141~5.897,P<0.01)、mTICI分级<2b级(OR=2.594,95%CI:1.014~1.083,P=0.023)、高NLR(OR=1.135,95%CI:1.056~1.219,P=0.001)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SIRI是EVT后90 d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98,95%CI:0.809~0.997,P=0.045)。结论术前高NLR可能增加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不良的风险,术前SIRI水平尚不能用于对EVT后90 d预后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有待于未来扩大样本量以及行多中心前瞻性EVT的炎性反应指标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炎症相关指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及随机血糖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蔚 宋海庆 +3 位作者 申慧鑫 武霄 何艾霓 黄小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6-324,共9页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随机血糖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随机血糖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和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冠心病)、既往降糖药物使用、入院时血压和随机血糖、术后在院期间空腹HbA1c、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血管部位、脑梗死分型、血管内治疗后再灌注情况,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入院随机血糖7.8 mmol/L和术后在院期间空腹HbA1c 6.5%,将患者分为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组(HbA1c<6.5%且随机血糖<7.8 mmol/L)、HbA1c或随机血糖增高组(HbA1c≥6.5%、随机血糖<7.8 mmol/L或HbA1c<6.5%、随机血糖≥7.8 mmol/L)、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组(HbA1c≥6.5%且随机血糖≥7.8 mmol/L)3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随机血糖和HbA1c对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对随机血糖和HbA1c联合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其对术后90 d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246例患者,其中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组77例,HbA1c或随机血糖增高组97例,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组72例。3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降糖药物使用、入院随机血糖、术后在院空腹HbA1c、NLR、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组患者相较于其他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既往降糖药物使用患者比例均高(均P<0.05),入院随机血糖、术后在院空腹HbA1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偏高(均P<0.05);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组患者相较于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组年龄偏大(P=0.018),HbA1c或随机血糖增高组相较于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组入院随机血糖及NLR偏高(均P<0.05)。术后90 d预后良好者102例(41.46%),预后不良者144例(58.54%),死亡51例(20.73%)。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既往患糖尿病、冠心病比例较高,入院NIHSS评分、入院收缩压、纤维蛋白原水平偏高,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比例较低,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较高,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患者比例较低,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矫正潜在协变量后,与HbA1c及随机血糖正常组相比,HbA1c及随机血糖均高组术后90 d预后不良风险增加(OR=2.532,95%CI:1.148~5.586,P=0.021)。HbA1c联合随机血糖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49(95%CI:0.580~0.719,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随机血糖同时增高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的90 d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糖基化血红蛋白A 预后 随机血糖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申慧鑫 黄小钦 +3 位作者 樊春秋 孟然 吉训明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4例ET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1∶2的比例纳入同一时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4例ET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1∶2的比例纳入同一时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8例非CVST的ET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应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评分(IPSET)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ET合并CVST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为29.5(24.5,44.0)岁;病程中位数为150(20,565)d。慢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5例,急性起病1例。CVST的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13/14)、恶心呕吐(8/14)及视物模糊(7/14),其中8例合并视神经乳头水肿。影像学检查显示静脉性脑梗死6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转化。所有患者表现为2处及以上静脉窦受累,常见的血栓部位分别为横窦(12/14)、乙状窦(12/14)、上矢状窦(9/14)及颈内静脉(7/14)。1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6例接受降细胞治疗。1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ET合并CVST组的年龄[29.5(24.5,44.0)岁比47.0(38.8,54.8)岁,P=0.003]、血小板计数[(518±110)×10^9/L比(777±253)×10^9/L,P<0.01]明显低于未合并CVST的对照组。结论CVST是ET的少见并发症。对于无明确诱因的CVST伴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需考虑ET的可能;ET患者出现颅高压症状时,应尽早完善CVST的相关检查。早诊断、规范抗栓及降细胞治疗可改善ET合并CVST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抗凝
下载PDF
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Evans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慧鑫 陈健 黄小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突发头痛、呕吐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Evans综合征病史9个月。患者入院即存在溶血和血小板减少,MR静脉血管成像和DSA示上矢... 作者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突发头痛、呕吐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Evans综合征病史9个月。患者入院即存在溶血和血小板减少,MR静脉血管成像和DSA示上矢状窦、直窦及右侧乙状窦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压力增高,眼底示双侧视乳头水肿,确诊为Evans综合征合并CVST。给予抗凝、激素及降颅压等治疗,症状好转。Evans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的综合征,可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症状时,需警惕合并CVST的可能。Evans综合征合并CVST的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同时在激素治疗的减量过程中,应警惕Evans综合征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综合征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激素治疗
下载PDF
入院血压对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武霄 宋海庆 +5 位作者 孙蔚 申慧鑫 寇凌泽 马青峰 陈飞 黄小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3-740,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血压与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血压与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即刻血压情况、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梗死部位(前循环、后循环)]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信息(发病至治疗时间和闭塞血管再通程度)以及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入院时记录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闭塞血管再通评估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以mRS评估(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将所有患者依据术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价入院血压与术后90 d mRS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90 d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血压对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依据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成较高血压组(入院收缩压高于截断值)与较低血压组(入院收缩压低于截断值),分析不同收缩压患者的术后90 d mRS评分、良好预后比例及死亡情况。结果共入组369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322例(87.3%);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62例(16.8%);术后90 d,137例(37.1%)患者预后良好,232例(62.9%)患者预后不良。入院收缩压与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相关(r=0.212,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收缩压高于预后良好组[155(139,170)mmHg比142(130,162)mmHg,Z=-3.5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OR=1.016,95%CI:1.005~1.028,P=0.004)、高脂血症病史(OR=0.550,95%CI:0.310~0.977,P=0.042)、卒中病史(OR=2.016,95%CI:1.125~3.613,P=0.019)、入院NIHSS评分(OR=1.063,95%CI:1.026~1.101,P=0.001)、血管再通(OR=0.387,95%CI:0.168~0.892,P=0.026)、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OR=11.690,95%CI:3.890~35.131,P<0.01)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收缩压作为神经功能预后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为0.611(95%CI:0.552~0.669,P<0.01),入院收缩压149.5 mmHg是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与入院收缩压≥149.5 mmHg(较高血压组,206例)患者比较,入院收缩压<149.5 mmHg(较低血压组,163例)患者的术后90 d mRS评分较低[中位数评分:3(1,5)分比4(2,6)分,Z=-4.022,P<0.01],术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较高[47.9%(78/163)比28.6%(59/206),χ^(2)=14.389,P<0.01],术后90 d病死率较低[23.3%(38/163)比35.9%(74/206),χ^(2)=6.844,P=0.009]。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较高的入院收缩压是术后90 d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功能预后 血压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申慧鑫 樊春秋 黄小钦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9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收住院的APS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以及转归,并与非CVST的...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收住院的APS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以及转归,并与非CVST的AP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APS合并CVST患者12例,其中女10例,男2例;年龄(35.25±4.61)岁冲位病程为1.9(0.6,6.0)个月。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3例。主要临床表现:头痛12例,颅内压升高10例,视力下降或视觉障碍7例,视盘水肿7例,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4例,恶心呕吐4例。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显示静脉受累情况为:乙状窦8例、颈内静脉7例、横窦6例以及上矢状窦5例。APS合并CVST患者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⑸⑵高于非CVST的APS患者(11.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疗,其中部分接受抗血小板、血管内再通治疗、脱水降颅压以及激素治疗。12例患者出院时病情均有改善,出院后随访6-28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APS患者需要警惕CVST的可能性。当APS患者出现颅高压症状时,应尽早完善头颅MRV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存在CVST,以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抗凝
原文传递
表现为脑干充血的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刘东辉 申慧鑫 +1 位作者 李桂林 黄小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分析延-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延-颈交界区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表现为脑干充血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 目的分析延-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延-颈交界区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表现为脑干充血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4岁;急性起病4例,慢性进展性2例;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5例)、头晕(3例)、行走不稳(1例)、感觉障碍(3例)、构音障碍(1例)、顽固性呃逆(1例)、呼吸困难(1例)、颈部疼痛(1例)、大小便障碍(1例);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脑干受累部位主要在延髓,可见延髓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灶,脊髓周围有迂曲、虫蚀样血管流空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显示脊髓引流静脉迂曲扩张,向上(4例)或向下(3例)引流,瘘口位于颅-颈交界区水平;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颅-颈交界区SDAVF可表现为脑干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MRI可作为初步诊断方法,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及早治疗可逆转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大小便障碍 顽固性呃逆 神经功能障碍 颈部疼痛 感觉障碍 构音障碍 脑干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