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药抗纤Ⅰ号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跃 申碧荷 +4 位作者 翁卫东 田雪丽 蔡云珍 李丽花 沈玲玲 《现代医学》 2002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抗纤Ⅰ号”方在慢性肝炎患者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 70只Wistar大鼠 ,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余 60只给予 40 %四氯化碳橄榄油混合液建立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大鼠均分为 4组 :(1)肝纤维化模型组仅...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抗纤Ⅰ号”方在慢性肝炎患者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 70只Wistar大鼠 ,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余 60只给予 40 %四氯化碳橄榄油混合液建立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大鼠均分为 4组 :(1)肝纤维化模型组仅灌生理盐水 ;(2 )中药组灌服“抗纤Ⅰ号”方药 ;(3 )秋水仙碱组灌服秋水仙碱 ;(4 )干扰素组肌肉注射γ 干扰素。均治疗 8周后取鼠肝右叶作病理检查。 63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成 3组 :(1)中药组 3 4例接受“抗纤Ⅰ号”方治疗 ;(2 )对照组 14例给予传统护肝治疗 ;(3 )干扰素组 15例给予重组γ 干扰素治疗。结果 从动物实验模型上发现 ,中药组灌胃治疗后肝纤维化评分值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理检查示肝组织炎症坏死明显吸收好转。临床观察显示 ,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和Ⅳ型胶原 (PⅣ)水平降低更明显 (P <0 .0 5 ) ;与干扰素相比 ,中药同样能改善患者的乏力和腹胀症状 ,并一定程度地缩小门、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径(P >0 .0 5 )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抗纤Ⅰ号”方在肝纤维化模型上具有与秋水仙碱相当的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临床上具有护肝、降酶、退黄和软肝功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I号”复方中药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防床疗效
下载PDF
丹参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跃 田雪丽 +1 位作者 翁卫东 申碧荷 《山西临床医药》 1998年第6期363-364,共2页
为了解单味丹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对20例慢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一月,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腹部B超和症状学变化。结果表明,丹参制剂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肝功能和症状学。
关键词 丹参制剂 肝纤维化 疗效 肝炎
下载PDF
41例脂肪肝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跃 申碧荷 《铁道医学》 1998年第5期326-326,共1页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发病呈上升趋势。作者近4年中收治的脂肪肝病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现代治疗组,采用对比的方法,主要就其病因谱和新药疗效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脂肪肝患者41例,年...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发病呈上升趋势。作者近4年中收治的脂肪肝病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现代治疗组,采用对比的方法,主要就其病因谱和新药疗效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脂肪肝患者41例,年龄26~58岁,病程6个月~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临床对比分析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前Ⅲ型胶原肽及透明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申碧荷 刘荣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14-15,共2页
据国外报道,血清层粘连蛋白(LN)、前Ⅲ型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三项联合检测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好的方法。为了探讨此项研究在我国的应用价值,我们对本地1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 血清层粘连蛋白 前Ⅲ型胶原肽 透明质酸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比较(附33例报告)
5
作者 陈跃 田雪丽 申碧荷 《山西临床医药》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采用对比观察了抗乙肝转移因子(苷必妥)与基因工程干扰素α-lb(赛若金)的疗效。结果显示,苷必妥组在总有效率(63.2%)和HBVDNA阴转率(63.2%)方面与赛若金组14... 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采用对比观察了抗乙肝转移因子(苷必妥)与基因工程干扰素α-lb(赛若金)的疗效。结果显示,苷必妥组在总有效率(63.2%)和HBVDNA阴转率(63.2%)方面与赛若金组14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HBeAg阴转率(44.4%)方面尚不及赛若金组(P<0.05)。作者认为,苷必妥具有有效、安全和价廉等特点,不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好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苷必妥 赛若全 抗病毒疗法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附72例报告)
6
作者 陈跃 申碧荷 《中国厂矿医学》 1999年第5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变 自发性 腹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海舒必治疗肝硬化腹腔感染34例疗效观察
7
作者 陈跃 申碧荷 《中国厂矿医学》 2000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海舒必 治疗 肝硬化腹腔感染
下载PDF
乙/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8
作者 陈跃 申碧荷 《厂矿医药卫生》 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正>就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而言,α干扰素仍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抗病毒药物,其对乙型肝炎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约为40%,对丙型肝炎的疗效还要低一点,所以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仍为当务之急,分述如下:1 联合治疗乙/丙型肝炎... <正>就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而言,α干扰素仍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抗病毒药物,其对乙型肝炎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约为40%,对丙型肝炎的疗效还要低一点,所以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仍为当务之急,分述如下:1 联合治疗乙/丙型肝炎目前在大多数国家,α干扰素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给予一个标准的干扰素疗程,有效率在30%~40%之间。在预测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抗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架及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阮冰 庄辉 +4 位作者 马亦林 李奎 焦扬文 申碧荷 田雪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人抗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及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VORF2、ORF3合成多肽单独和联合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52例病人血清抗...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人抗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及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VORF2、ORF3合成多肽单独和联合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52例病人血清抗HEV。结果起病初期ORF2抗体和ORF3抗体水平均较高,随病程的延长两者均下降,ORF3抗体尤为明显。联合检测ORF2和ORF3抗体可提高试验的敏感性。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于起病半个月内分别为71.1%(32/45)和97.8%(44/45),随病程的延长抗HEVIgM较早阴转。结论HEV抗体诊断试剂盒至少应含有ORF2和ORF3两种抗原。抗HEVIgM的特异性好而抗HEVIgG的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抗体 ELISA IGM IGG
原文传递
LAK细胞治疗慢性乙、丙型肝炎疗效及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永良 何南祥 +3 位作者 姚航平 裘云庆 曹鑫方 申碧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报道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11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20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结果。疗程结束时慢性乙肝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6,4%、35.5%和48.2%,与... 报道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11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20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结果。疗程结束时慢性乙肝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6,4%、35.5%和48.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均〈0.005);2o例慢性丙肝经治疗后抗-HCV阴转2例(10%),HCVRNA阴转4例(20%),而对照组维持不变。进而对LAK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LAK治疗后CAH患者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增高(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治疗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黄芪治疗慢性肝炎不同证型及其对血清激素调节初探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克洲 童钟杭 +14 位作者 章明太 顾维正 黄志荣 申碧荷 蔡培仁 祝桂琅 何文南 冯兰生 丁列明 陈智 金建华 张秀芝 余乾炎 童水金 叶萍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30-333,共4页
黄芪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38例和肝肾阴虚型26例,治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有效率两型分别为92.1%和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脾虚型血清激素水平 T_8、女性 E和男性 T 治后(分别为1.40±1.38ng/dl、129.30±1.2... 黄芪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38例和肝肾阴虚型26例,治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有效率两型分别为92.1%和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脾虚型血清激素水平 T_8、女性 E和男性 T 治后(分别为1.40±1.38ng/dl、129.30±1.23pg/ml 和496.24±1.47ng/d1)比治前(分别为1.22±1.49ng/dl、104.60±1.45pg/ml 和398.17±1.55ng/dl)明显升高(P 均<0.05),PRL 治后(2.75±4.46ng/ml)则比治前(3.20±3.82ng/ml)明显下降(P<0.05)。对血清 FSH、LH、TSH,T_4、T_3U 和 F 值均无明显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清激素 慢性肝炎
原文传递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HCV重叠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洪 吕新法 +3 位作者 陈智 陈明华 申碧荷 刘克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HBV HCV 重叠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