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6份木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评价
1
作者 黄渝岚 李艳英 +5 位作者 周佳 劳承英 周灵芝 韦本辉 李素平 申章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21,共10页
以木薯种质资源为对象,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数据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范围为7.2%~46.9%,其中淀粉产量的变异系数达46.9%,薯干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一定... 以木薯种质资源为对象,对其8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数据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范围为7.2%~46.9%,其中淀粉产量的变异系数达46.9%,薯干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鲜薯质量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8个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发现2年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92.55%、93.67%。第一主成分是单株鲜薯质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第二主成分是淀粉含量和薯干率。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6.0处,可将各年份的资源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单株鲜薯质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薯干产量)表现优异,可优先作为高产优质木薯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劳承英 黄渝岚 +4 位作者 李艳英 周灵芝 周佳 韦本辉 申章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作行距进行种植,动态测量木薯的农艺性状,称量木薯和大豆产量,并分析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1)粉垄耕作深度能显著影响木薯生长前期的株高、茎径,粉垄深度越深其株高越高、茎径越大,但对木薯生长中后期的株高、茎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株高、茎径均低于单作木薯,但差异不显著。(2)间作条件下,粉垄耕作深度与株高、单株薯重、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产量均低于单作木薯产量,降幅为3.16%~7.19%;其中CF30、CSF30鲜薯产量分别为42 104.4 kg/hm^(2)、39 862.2 kg/hm^(2),分别显著高于C10、CS10处理,增幅分别为7.50%、9.88%;木薯鲜薯单位面积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F30、CF40、CF20、CSF30、CSF40、C10、CSF20、CS10。(3)木薯‖大豆间作群体的总产值均显著高于木薯单作的产值,其中CSF30产值最高,为36 254.3元/hm^(2),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增幅为9.32%~32.23%;单位面积总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SF30、CSF40、CSF20、CS10、CF30、CF40、CF20、C10;间作群体总LER均大于1,为1.39~1.43,其中最高的是CSF30,为1.43。【结论】CSF30处理群体总产值、LER值最大,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木薯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木薯 大豆 间作 效益
下载PDF
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周灵芝 黄渝岚 +7 位作者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王锋 李素平 张宪 劳承英 韦本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0-2650,共11页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培养至168 h时,甘蔗3个生长时期0~2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AWCD值均为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每个时期各处理在0~20 cm土层的AWCD值大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FLJ处理的AWCD值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24.6%~55.2%、114.8%~205.3%和25.9%~47.8%。在甘蔗整个生育期,0~20和20~40 cm土层中FLJ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性样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lntosh丰富度指数最大(成熟期Mclntosh丰富度指数除外),但与其他处理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为微生物代谢利用最主要的碳源,0~20 cm土层中FLJ处理对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胺类、酚酸类六类碳源的利用强度总体上大于其他处理。在分蘖期,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在伸长期和成熟期均为对碳水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特征碳源为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结论】粉垄耕作结合间作绿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并提高其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可作为一种耕作与栽培模式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绿肥还田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功能多样性 甘蔗
下载PDF
木薯/大豆间作行距对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劳承英 黄渝岚 +5 位作者 李艳英 周佳 周灵芝 韦本辉 李素平 申章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5-2014,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行距对木薯和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群体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木薯/大豆间作行距合理配置及提高木薯种植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大豆品种桂春15号为试验材料,设木薯单作(CC)、大豆单作(SS)及木...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行距对木薯和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群体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木薯/大豆间作行距合理配置及提高木薯种植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大豆品种桂春15号为试验材料,设木薯单作(CC)、大豆单作(SS)及木薯/大豆间作行距分别为30 cm(AB_(30))、35 cm(AB_(35))、40 cm(AB_(40))、45 cm(AB_(45))和50 cm(AB_(50))的7种处理。木薯间苗后每月测量木薯的株高和茎径,收获时分别测定木薯和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并计算群体效益及土地当量比(LER),分析不同间作行距对木薯和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群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间作行距处理的木薯株高和茎径均低于木薯单作,间作行距与木薯株高、茎径和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不同间作行距处理的大豆产量均显著低于大豆单作(P<0.05,下同),间作行距与大豆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间作行距处理的木薯产量和大豆产量均显著低于木薯单作和大豆单作,降幅分别为14.47%~27.29%和15.31%~33.93%。间作处理中,AB_(45)处理的群体总产量最高,为33540.10 kg/ha,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群体总产量排序为CC>AB_(45)>AB_(50)>AB_(40)>AB_(35)>AB_(30)>SS。各间作处理的总产值均显著高于木薯单作和大豆单作,其中AB_(45)处理总产值最高,为33585.86元/h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5.03%~148.57%;单位面积总产值排序为AB_(45)>AB_(50)>AB_(40)>AB_(35)>AB_(30)>CC>SS。各间作处理LER均大于1.00,为1.39~1.71,其中AB_(45)处理LER最高,为1.71。【结论】以120 cm作为木薯种植固定带宽,在木薯行间间作2行大豆,木薯/大豆间作行距为45 cm时作物群体经济效益最优,该种植模式可在广西木薯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大豆 间作 行距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应用地埋式滴灌施放增糖增产剂对甘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申章佑 郑浩 +2 位作者 何龙凉 莫云川 叶燕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应用地埋式滴灌系统,在甘蔗工艺成熟前期对3个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和园林6号)进行甘蔗增糖增产剂3种浓度(1.67、2.50、5.00 mL/L)施放试验,探讨甘蔗根系吸收增糖增产剂的效果及根际滴灌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3种浓度处理相... 应用地埋式滴灌系统,在甘蔗工艺成熟前期对3个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和园林6号)进行甘蔗增糖增产剂3种浓度(1.67、2.50、5.00 mL/L)施放试验,探讨甘蔗根系吸收增糖增产剂的效果及根际滴灌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3种浓度处理相对于清水对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NADP-苹果酸酶的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利于刺激根系恢复吸收能力,改善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施放增糖增产剂对株高和茎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施放时期的选择有关;3种浓度处理均有增加甘蔗蔗糖分的效果,其中以2.50 mL/L处理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式滴灌 甘蔗增糖增产剂 甘蔗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粉垄耕作下减施肥料对木薯产量品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申章佑 李艳英 +5 位作者 周佳 劳承英 周灵芝 韦本辉 黄洁 魏云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以华南205为研究对象,研究粉垄耕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常耕和粉垄两种耕作方式下的木薯株高、茎粗、产量均随之下降,但粉垄耕作的下降幅度较小,当减施肥料30%时仍能保持常规耕作... 以华南205为研究对象,研究粉垄耕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常耕和粉垄两种耕作方式下的木薯株高、茎粗、产量均随之下降,但粉垄耕作的下降幅度较小,当减施肥料30%时仍能保持常规耕作全施肥量相当的鲜薯产量;(2)粉垄减施肥料后对鲜薯块根中的淀粉含量、干物质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氢氰酸含量。因此,粉垄耕作条件下,减施30%左右的肥料可以保证木薯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粉垄 减施肥料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粉垄栽培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申章佑 韦本辉 +5 位作者 甘秀芹 刘斌 李艳英 胡泊 吴延勇 陆柳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8-10,共3页
粉垄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经过连续3造的水稻种植试验表明,粉垄栽培水稻的生产成本稍高于传统种植,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增加454~1 973 kg/hm2,增幅达7.97%~23.86%。粉垄栽培水稻模式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 粉垄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经过连续3造的水稻种植试验表明,粉垄栽培水稻的生产成本稍高于传统种植,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增加454~1 973 kg/hm2,增幅达7.97%~23.86%。粉垄栽培水稻模式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粉垄后轻耕栽培第3造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29、1∶1.74、1∶1.88,产出比对照分别多0.20、0.15、0.14。粉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净利润比对照多1 272~3 869元/hm2,增幅达18.79%~7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 水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桂经薯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8
作者 申章佑 韦本辉 +4 位作者 甘秀芹 宁秀呈 李艳英 刘斌 胡泊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桂经薯1号是以冀薯98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属弱感光型中熟甘薯品种,株型匍匐,中短蔓,结薯较集中,单株结薯5~10个,中小薯,薯形纺锤形,皮红色,肉淡黄,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单... 桂经薯1号是以冀薯98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属弱感光型中熟甘薯品种,株型匍匐,中短蔓,结薯较集中,单株结薯5~10个,中小薯,薯形纺锤形,皮红色,肉淡黄,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单产23 600~29 500 kg/hm2,高产可达35 000 kg/hm2以上。栽培中要掌握好选种、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及收获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桂经薯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被引量:94
9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李艳英 胡泊 刘斌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44-4550,共7页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测定。【结果】粉垄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根系鲜重增加了115.05%—146.48%;完全展开绿叶数(功能叶片)增加14.65%—19.35%;蔗茎产量增加21.91%—27.35%;甘蔗蔗糖含量、蔗汁蔗糖含量分别增加3.81%—5.17%、3.63%—5.75%,蔗汁还原糖分降低5.50%—9.76%;宿根冬笋芽数增加47.64%—197.70%。【结论】粉垄栽培的甘蔗,根系特别发达,功能叶片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冬笋芽数增加。粉垄栽培方法是一项较好的栽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供给 甘蔗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2
10
作者 韦本辉 刘斌 +5 位作者 甘秀芹 申章佑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46-3954,共9页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水稻 产量 品质 增量效应 农耕新方法
下载PDF
农耕新方法粉垄整地土壤速效养分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韦广泼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何彰杰 胡泊 李艳英 莫润秀 吴延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2-45,共4页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分别为3.02%~35.16%、6.80%~39.54%、2.81%~44.46%、7.72%~53.71%,微量元素硼、铜、锌、锰的有效含量增加;水田粉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增加量分别为19.64%、24.02%、24.27%、57.78%,硼、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提出了作物栽培的新理论——"根"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活化利用 速效养分 含量增加 “根”本理论
下载PDF
粉垄后第6季稻田土壤变化与水稻产量品质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甘秀芹 韦本辉 +5 位作者 刘斌 申章佑 劳承英 李艳英 胡泊 吴延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水稻 土壤理化性质 持续增产 品质
下载PDF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13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申章佑 俞建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胡泊 莫润秀 李艳英 吴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垂直旋磨 “根”本理论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粉垄旱种苗期根系性状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6 位作者 陆柳英 申章佑 宁秀呈 胡泊 韦广泼 李艳英 吴延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29,共2页
利用粉垄机垂直旋磨粉碎土壤、自然成垄(厢),直接播种水稻。在旱种条件下,粉垄栽培的桂旱3号和培杂桂旱1号,其苗期根系长度比传统耕作对照(拖拉机旋耕深度18~20 cm)的根系分别增加61.77%、46.17%,差异显著,植株性状也相应表现良好。提... 利用粉垄机垂直旋磨粉碎土壤、自然成垄(厢),直接播种水稻。在旱种条件下,粉垄栽培的桂旱3号和培杂桂旱1号,其苗期根系长度比传统耕作对照(拖拉机旋耕深度18~20 cm)的根系分别增加61.77%、46.17%,差异显著,植株性状也相应表现良好。提出以"根"为本的作物栽培新理念,建议利用粉垄技术进行水稻的"旱播强根干湿交替"栽培和"水插(抛)秧干湿交替"栽培试验,以达到节水、保土、保肥、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旱种 粉垄栽培 根系 "根"本理论 水稻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韦本辉 申章佑 +5 位作者 甘秀芹 刘斌 陆柳英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和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和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量增多,长度增长,垂直分布下移,水平分布拓宽。表明这几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与"粉垄栽培"能促进根系发达密切相关。并对这一农耕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根系 产量 农耕方法
下载PDF
粉垄栽培木薯增产效果及理论探讨 被引量:37
16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韦广泼 陆柳英 胡泊 刘斌 李艳英 吴延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8-81,共4页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较试验,在成熟期进行块根、产量、品质等调查测定。结果显示,木薯粉垄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结薯条数增加23.13%~39.10%,薯长增加6.94%~60.00%,薯径增加8.40%~13.91%,产量增加29.22%~63.78%;鲜薯淀粉含量增加3.23%~18.67%。表明粉垄栽培木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根系为主导的作物栽培的"根"本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木薯
下载PDF
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佳 周灵芝 +5 位作者 劳承英 申章佑 李艳英 胡泊 黄渝岚 韦本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01-2411,共11页
【目的】研究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旋耕、免耕和粉垄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 【目的】研究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旋耕、免耕和粉垄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文库覆盖率均较高,分别为98.96%、98.93%和99.04%。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粉垄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免耕处理(P<0.05,下同)。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分别获得2747、2734和2813个OTUs,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样本共检测到细菌类群206个种,隶属于47门48纲85目134科217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是水稻根际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群,共占比69.96%~73.51%;不同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3种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旋耕和免耕处理间OTU水平相似性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菌群结构的差异性贡献率分别为43.15%和23.79%,细菌群落结构表现为粉垄处理受PC1影响明显、旋耕和免耕处理受PC2影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排序轴共解释69.09%细菌群落变化;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与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不同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上;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角度考虑,粉垄栽培优于旋耕和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粉垄栽培 旋耕 免耕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淮山药新品种“桂淮7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刘斌 申章佑 胡泊 陆柳英 李艳英 吴延勇 宁秀呈 何彰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选育出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广的淮山药新品种,以满足多样化的淮山产品消费需求。【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根据淮山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将选育获得的优良单株分别在种质资源... 【目的】选育出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广的淮山药新品种,以满足多样化的淮山产品消费需求。【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根据淮山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将选育获得的优良单株分别在种质资源圃和大田种植,对其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植株进行观察。【结果】淮山药新品种桂淮7号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且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淮7号作为粮食作物可在长江以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桂淮7号 选育 品质 产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新台糖22号群体结构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良文 谭青山 +3 位作者 叶燕萍 孟丽萍 申章佑 蒋洪涛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在采用地膜覆盖、深耕深松、化学调控等集成技术条件下比较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旱坡地甘蔗群体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坡地上,新台糖22号采用蔗梢(尾)不砍种方式以97500芽/ha下种量...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在采用地膜覆盖、深耕深松、化学调控等集成技术条件下比较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旱坡地甘蔗群体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坡地上,新台糖22号采用蔗梢(尾)不砍种方式以97500芽/ha下种量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早期分蘖,降低螟害枯心率,优化群体结构,有较高的产量和糖分,同时有利于宿根蔗发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台糖22号 下种方式 种植密度 群体结构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粉垄耕作改良盐碱地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韦本辉 申章佑 +3 位作者 周佳 周灵芝 胡泊 张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9-703,共5页
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粉垄专用机械2 a内耕作3次,并以拖拉机旋耕为对照,比较了两种耕作方式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含盐量以及作物产量,探讨了粉垄耕作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3次,0~20 cm土壤容重由... 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粉垄专用机械2 a内耕作3次,并以拖拉机旋耕为对照,比较了两种耕作方式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含盐量以及作物产量,探讨了粉垄耕作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3次,0~20 cm土壤容重由试验前的1.27 g/cm^3降至1.06 g/cm^3,降幅达16.54%;而对照土壤容重降至1.12 g/cm^3,降幅为11.81%,粉垄耕作比对照降低29.1%。第1次耕作后,粉垄耕作土壤0~20、20~40和40~60 cm土层全盐量分别为8.6、5.7和4.4 g/kg,对照分别为9.2、4.9和4.2 g/kg,粉垄耕作较对照的变化幅度分别为–6.52%、16.32%和4.54%,第3次耕作种植夏玉米,粉垄耕作玉米产量(鲜重)为12150 kg/hm^2,比对照(7020 kg/hm^2)增产73.0%。试验结束时,0~20、20~40、40~60 cm土壤全盐含量粉垄耕作分别为4.3、7.2和4.9 g/kg,比对照(分别为8.9、4.7和4.3 g/kg)分别下降51.68%、增加53.19%和增加13.95%。上述结果表明,粉垄耕作可以使土壤盐分向下迁移而下层盐分不易上移,保证上层土壤盐分相对较低,从而有利于作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超深耕作 重度盐碱地 物理改良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