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申红亚 陈红卫 宋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对 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治疗 ,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本组 86例患者 ,均在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下施术 ,术后第 1日晚开始服用华法林 ,首剂 3~ 5mg,每日晨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目的 对 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治疗 ,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本组 86例患者 ,均在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下施术 ,术后第 1日晚开始服用华法林 ,首剂 3~ 5mg,每日晨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维持PT为 2 0~ 30秒 ,INR为 1.8~ 2 .4。结果 全组 86例病人查INR值 1118例次 ,其中INR1.0~ 1.7者 2 2 0例次 ,栓塞 2例次 1人 ,栓塞率 1.2 % ;INR 1.8~ 2 .4者 785例次 ,无出血及栓塞 ;INR 2 .5~ 4 .0者 10 8例次 ,出血 2 1例次 8人 ,出血率 9.3% ;INR 4 .1~ 5 .5者 5例次 ,出血 5例次 4人 ,出血率 4 .7%。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须终生抗凝治疗。与之有关的出血或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 ,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申红亚 陈艳丽 刘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用前列地尔治疗。静脉持续泵入量5ng/(kg·min),平均用药(6.8±1.4)d。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肺...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用前列地尔治疗。静脉持续泵入量5ng/(kg·min),平均用药(6.8±1.4)d。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肺动脉压、氧合指数、右心射血分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儿,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后,可使肺动脉压及肺循环阻力降低,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心肺功能。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前列地尔
下载PDF
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申红亚 孙景茹 赵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8Z期62-62,95,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下载PDF
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15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申红亚 陈艳丽 孙景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4-65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儿童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脏辩膜疾病 诊断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8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申红亚 王立成 姜建慧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 选取入住本院监护室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4 8例。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 ,将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每组为 2 4例。观察两组患者基...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 选取入住本院监护室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4 8例。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 ,将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每组为 2 4例。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ARDS控制窗、及撤机后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比常规治疗组短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发生率、院内死亡、撤机失败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讨论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ARDS最重要、最具肯定疗效的方法。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治疗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申红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141-5144,共4页
目的:评价人工瓣膜置换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外径人工瓣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1/2008)关于人工瓣膜置换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人工瓣膜、瓣膜置换"。... 目的:评价人工瓣膜置换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外径人工瓣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1/2008)关于人工瓣膜置换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人工瓣膜、瓣膜置换"。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有13项实验77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人工瓣膜置换后左房内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均较置换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双叶瓣与单叶瓣比较,双叶瓣置换后左房直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较显著;与有支架瓣膜比较,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优于有支架生物主动脉瓣。为小主动脉瓣患者研制的外径21mm主动脉瓣,初步研究显示其置换后最大跨瓣压差在22mmHg(1mmHg=0.133kPa)左右,与23mm机械瓣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相同。结论:人工瓣膜置换可明显改善瓣口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构型,其中双叶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单叶瓣,无支架生物瓣明显优于有支架生物瓣,外径21mm人工瓣膜置换后左室射血分数、最大跨瓣压差与23mm人工瓣膜差异不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 人工机械瓣 人工生物瓣 无支架生物瓣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吸入NO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申红亚 杨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92-293,共2页
目的 探讨吸入外源性 (NO)对先天性心脏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人 ,分别行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每例在基础状态下、吸入纯氧或一氧化氮时的血液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 探讨吸入外源性 (NO)对先天性心脏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人 ,分别行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每例在基础状态下、吸入纯氧或一氧化氮时的血液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4例吸入一氧化氮、纯氧与基础状态比较 ,肺动脉平均压 (mPAP)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主动脉平均压 (mSAP)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NO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NO 疗效 血液动力学 肺循环 体循环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申红亚 高城山 +3 位作者 郑蔚 赵根尚 卯甜甜 周玉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3期148-149,共2页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抗凝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能力、自我概念与自我责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抗凝依从率为98.11%、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6.79%、84.91%;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利用延续护理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抗凝依从性,提高抗凝知识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延续抗凝指导 应用效果
下载PDF
112例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9
作者 申红亚 朱丽萍 杨静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0年~ 2 0 0 2年间 ,对 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 48例 ,女 64例。年龄 16— 69岁 ,平均年龄 3 6.2± 9.3岁。术前心功能Ⅱ级 44例 ;Ⅲ级 5 0例 ;Ⅳ级 18例。二尖瓣置换术 65例 ,主动...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0年~ 2 0 0 2年间 ,对 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 48例 ,女 64例。年龄 16— 69岁 ,平均年龄 3 6.2± 9.3岁。术前心功能Ⅱ级 44例 ;Ⅲ级 5 0例 ;Ⅳ级 18例。二尖瓣置换术 6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3 7例 ,三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 2例 ,三尖瓣环缩术 10例 ,三尖瓣成形术 7例 ,2例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用极化液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治疗 ,加强心肌保护 ,并注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手术均在常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给予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应用。结果  112例术后早期存活 10 8例 ,早期存活率 96.4% ,早期死亡 4例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左室肥厚劳损 ,左室舒张未期直径 >65mm者。晚期结果 :随访病人远期死亡 6例 ,随访时间 0 .9— 10 .4年 ,平均随访时间 6.1年 ,随访病人术后 5年、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 93 .2 5± 1.3 4%、89.3 8± 2 .76%。原因为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抗凝过量出血 ,心律失常 ,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结论重视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 术前 临床资料 置换术 主动脉 二尖瓣
下载PDF
冠心病搭桥术190例的围术期处理
10
作者 申红亚 宋艳 陈艳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0期2430-2431,共2页
目的总结190例冠心病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全组搭桥(3.5±0.9)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余全部痊愈... 目的总结190例冠心病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全组搭桥(3.5±0.9)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余全部痊愈。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周和6个月静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161例,无明显变化25例。结论基于远期疗效,应掌握冠心病搭桥人群的特殊性,充分估计高危因素,有目的的进行围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梗死 围术期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应用
11
作者 申红亚 宋艳 陈艳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2546-2547,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对36例CABG围术期患者置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6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2例、术后低心排14例。结果IABP辅助时...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对36例CABG围术期患者置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6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2例、术后低心排14例。结果IABP辅助时间32~186(78.16±26.78)h,住ICU时间为2~18 d。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11.1%,余患者存活。IABP使用后舒张压从(42.6±4.3)mmHg(1 mmHg=0.133 kPa)升至(63.16±6.8)mmHg(t=4.462,P〈0.01),心脏指数从(1.36±3.27)L/(m2.min)升至(2.36±0.24)L/(m2.min)(t=3.625,P〈0.01),平均动脉压从(46.3±5.4)mmHg升至(70.2±8.5)mmHg(t=3.48,P〈0.01)。随访28例,失访4例,28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CABG围术期使用IABP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改善心功能,掌握好IABP的使用指征和时机是救治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心排血量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申红亚 王宏山 杨景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手术治疗36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5例,未行手术治疗3例。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Bentall术10例,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11例,David+升主动脉...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手术治疗36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5例,未行手术治疗3例。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Bentall术10例,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11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并选择性脑灌注。结果住院死亡5例(16.7%),手术组死亡3例(9.1%),未手术组死亡率(66.7%),围手术期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2例,精神症状3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生存出院者随防1~50个月,期间失防6例,晚期死亡1例,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申红亚 赵巧燕 孙景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营养支持
14
作者 申红亚 宋艳 刘琳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40-741,共2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人工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18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申红亚 宋艳 洪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2638-2639,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下载PDF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儿童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红卫 孙继红 +2 位作者 法宪恩 赵根尚 申红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CPB)开胸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心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每组21例,心肌灌注液均采用等量含血STH2液,B、C组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外源性...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CPB)开胸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心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每组21例,心肌灌注液均采用等量含血STH2液,B、C组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外源性CP,术后均采用常规极化液治疗,C组术后静脉加用CP。监测术后即刻至术后5 d心肌酶的变化趋势。结果手术结束时血中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B、C组间无差异,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C组心肌酶水平恢复最快,A组最慢,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应用CP具有保护心肌和加快损伤心肌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外循环 肌酸激酶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HD-PAH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寒 赵根尚 +3 位作者 申红亚 张正升 杨继涛 何攀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53-3754,共2页
目的联合口服西地那非和贝前列素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总计共21例CHD-PAH患者,服药后1h和2h后分别检测心率、血压,查动脉血气分析。服药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多普勒心脏彩超及四肢末梢氧饱和... 目的联合口服西地那非和贝前列素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总计共21例CHD-PAH患者,服药后1h和2h后分别检测心率、血压,查动脉血气分析。服药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多普勒心脏彩超及四肢末梢氧饱和度(SpO2)。结果服药1h与基础值的SpO2、血氧分压(PO2)、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h与基础值的SpO2、PO2、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HD-PAH近期效果显著,长期联合应用未发现提高手术或者封堵术概率,同时联合用药短期对血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等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先天性心脏病 西地那非 贝前列素钠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宏山 申红亚 +1 位作者 法宪恩 杨景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例(36.5%).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Ⅰ级21例、Ⅱ级48例、Ⅲ级13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LAD)搭桥,其余用大隐静脉搭桥,平均每例搭桥(2.60±0.85)根,二尖瓣成形4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胰腺炎.术后低心排6例、房颤 10例,并发肺不张2例,4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天发现上纵隔增宽,二次开胸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确切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手术安全,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亚兰 郭长英 +1 位作者 申红亚 郭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宏山 周晴 +2 位作者 李明 申红亚 戴仕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总结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对49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4例过渡型房室隔缺损和8例完全型房室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3例伴有Down综合征,5例合并左上腔静脉,2例合并法洛四联征。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多重耐药菌... 目的总结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对49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4例过渡型房室隔缺损和8例完全型房室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3例伴有Down综合征,5例合并左上腔静脉,2例合并法洛四联征。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随访3~60个月,无远期死亡,术后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的于4年后行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术后5年反流加重。结论房室隔缺损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瓣膜成形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是矫治房室隔缺损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 过渡型房室隔缺损 完全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