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木炭遗存的分析研究
1
作者 杨莹 李秀珍 +1 位作者 申茂盛 夏寅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秦始皇帝陵中部分大型陪葬坑遭到过不同程度焚毁,保留有大量炭化木质遗迹。此次研究从其中已发掘面积最大、包含炭化木质遗迹最多的兵马俑一号坑采集了381份木炭样品,开展了非解剖学特征观察及树种鉴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一号坑中的木材... 秦始皇帝陵中部分大型陪葬坑遭到过不同程度焚毁,保留有大量炭化木质遗迹。此次研究从其中已发掘面积最大、包含炭化木质遗迹最多的兵马俑一号坑采集了381份木炭样品,开展了非解剖学特征观察及树种鉴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一号坑中的木材利用规律及其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一号坑中木材的选择根据用途的不同有所区别,其驱动因素不仅包括材性和使用目的,也与文化因素及植被条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有关。此外,这些木材可能来自于同一山区,气候较为适宜,在低海拔区域应当具备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征,降水充足,山区高程需较高,高海拔山区气候凉润且雨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兵马俑坑 木炭 木炭学分析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彩绘胶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璐 黄建华 +2 位作者 申茂盛 王丽琴 卫引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5-701,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C4柱固相萃取、氨水超声辅助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净化以及微波辅助水解/皂化等步骤,建立了对同一个文物样品进行蛋白、脂肪酸和糖类物质分析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分析了秦始皇兵马俑彩绘所使用胶料中的氨基...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C4柱固相萃取、氨水超声辅助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净化以及微波辅助水解/皂化等步骤,建立了对同一个文物样品进行蛋白、脂肪酸和糖类物质分析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分析了秦始皇兵马俑彩绘所使用胶料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物质,结果表明,秦俑彩绘样品使用的胶料为蛋白类物质,但残留量较低(仅有0.89‰)。通过样品胶料的氨基酸组成特点,即均含有动物胶的特征氨基酸羟基脯氨酸,以及甘氨酸、谷氨酸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结合因子分析,判断7件文物样品的胶料为蛋类与动物胶的混合物, 2件为动物胶与奶类的混合物, 1件为动物胶、奶类和蛋类的三元混合物。本研究结果表明,秦俑彩绘制作时的胶料选择可能并没有严格一致的规定,当前秦俑彩绘易于脱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胶料残留量少,出土后应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胶料 秦始皇兵马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文物保护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弓韬表面纺织品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及显微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璐 黄建华 +3 位作者 申茂盛 于孟楠 王丽琴 卫引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23-3627,共5页
为了研究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出土弓韬遗迹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纺织品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在876 cm^-1波数处有纤维素中β-D-葡萄糖苷键的特征吸收振动谱带,... 为了研究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出土弓韬遗迹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纺织品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在876 cm^-1波数处有纤维素中β-D-葡萄糖苷键的特征吸收振动谱带,在1 080 cm^-1波数处和1 033 cm^-1波数处有纤维素中葡萄糖环中C-O醚键的伸缩振动峰。结合样品红外谱图在动物纤维应有的峰位1 658 cm^-1左右和1 534 cm^-1左右未出现吸收峰推测弓韬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为棉、麻类植物纤维编织而成。此外,样品红外光谱在1 637 cm^-1处有木质素中共轭羰基和C=C伸缩振动的重叠吸收峰,以及1 434 cm^-1处有纤维素与木质素中CH2的弯曲振动峰。基于棉纤维在1 434 cm^-1左右无吸收峰,亚麻纤维在1 730和1 434 cm^-1附近有吸收峰,而苎麻纤维只在1 434 cm^-1附近有吸收峰的判断标准,推测弓韬遗迹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为苎麻织物。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样品表面形态均一,呈细微片状垒结,未见平行排列的纤维以及表面的节理信息。判断是因纺织品长时间埋藏、降解,导致纤维物理结构消失所致。三维视频显微镜测量结果表明,纺织品残留物的纺织密度为9×9根·cm^-2,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纺织品痕迹相比经纬稀疏,密度并未达到制作服饰的要求。经纬线直径分别为(0.965±0.029)和(0.982±0.019) mm(95%置信水平),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经、纬线径差异不显著。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弓韬制作之初在其表面曾缠绕过苎麻织物的结论,推测其用途为包裹以便于持握及加固弓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兵马俑 弓韬 纺织品残留物 红外光谱分析 显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质心定位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申茂盛 《软件》 2014年第12期69-74,共6页
物联网中,获得特定物体(物点)的位置信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模块。本文采用一个基于双目视觉提取数据的算法来更有效的提取精确度令人满意的参数,并用质心算法进行优化,有效解决了实际项目中对特定物点进行定位的问题。
关键词 物联网 定位 双目视觉 质心算法
下载PDF
西安北郊香客林小镇出土“十九年相戈”考释 被引量:4
5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2012年第6期49-53,共5页
本文对西安北郊香客林小镇出土的青铜戈进行了年代考证并进行了铭文释读,认为此戈是战国晚期秦始皇时期的器物,同时认为此戈的出土为考证秦始皇十九年相邦的人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 铭文 秦始皇帝 相邦
下载PDF
秦兵马俑一号坑出土彩绘陶俑的颜料种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建华 杨璐 +3 位作者 申茂盛 王丽琴 夏寅 惠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1-699,共9页
为科学分析秦俑一号坑第3次发掘出土彩绘颜料的种类,使用粉末偏光显微法、拉曼光谱法以及X荧光光谱法(XRF)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对15件秦俑彩绘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秦俑表面广泛使用石绿、石青、朱砂等单一颜料,同时还存在铅丹、朱砂、... 为科学分析秦俑一号坑第3次发掘出土彩绘颜料的种类,使用粉末偏光显微法、拉曼光谱法以及X荧光光谱法(XRF)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对15件秦俑彩绘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秦俑表面广泛使用石绿、石青、朱砂等单一颜料,同时还存在铅丹、朱砂、中国紫混合,铅丹、骨白混合,朱砂、铅白混合,铅白、骨白、朱砂混合等混合颜料使用现象。可以看出,秦俑彩绘以使用单色颜料为主,部分使用混合颜料以达到配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兵马俑 彩绘 颜料分析
下载PDF
浅论秦俑铠甲 被引量:1
7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1990年第5期302-305,198,共5页
秦俑的服饰,甲衣塑造逼真,甲片的编缀方法也交待得很清楚,与真实的铠甲编缀一般无二,护腿、靴、履等细部,都塑作得非常具体,一丝不苟。所有这些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秦代军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下文想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结合收集的资... 秦俑的服饰,甲衣塑造逼真,甲片的编缀方法也交待得很清楚,与真实的铠甲编缀一般无二,护腿、靴、履等细部,都塑作得非常具体,一丝不苟。所有这些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秦代军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下文想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结合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秦俑铠甲的初步认识。一、秦俑铠甲的编缀秦俑军队中铠甲俑占了绝大多数,而其中大量出现的是一类一型铠甲俑,此类型铠甲应当是秦国军队的主要护防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片 实物资料 披膊 上片 暗黑色 下旅 发掘报告 发掘简报 皮甲 杨家湾
下载PDF
陶器修复中的清洗 被引量:7
8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1999年第1期94-96,55,共4页
在我们所修复文物当中,有相当的器物都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结垢,都需要进行清洗,而在过去的修复中,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发现有许多器物没有进行清洗就粘接修复了起来,或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了清洗,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的伤... 在我们所修复文物当中,有相当的器物都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结垢,都需要进行清洗,而在过去的修复中,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发现有许多器物没有进行清洗就粘接修复了起来,或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了清洗,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那么,应该用何种方法进行清洗,如何进行清洗呢?我们想以陶器的清洗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洗工作 陶器 彩绘陶 文物 手术刀 器物 化学法 机械法 碳酸钙 防止污染
下载PDF
秦俑是“兵”是“郎”?——与刘九生先生商榷 被引量:1
9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通过对《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商榷,认为此文的作者对朗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 本文通过对《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商榷,认为此文的作者对朗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朗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卫军 朗系统 卫尉 中尉 太常
下载PDF
秦俑真的是“郎”吗?——与刘九生先生商榷
10
作者 申茂盛 《唐都学刊》 2014年第5期18-36,共19页
《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驳论篇——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兵的论据是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是站不住脚的;其立论篇——秦俑为什么是"郎",更是缺乏理论根据,其对郎系统没有一个... 《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驳论篇——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兵的论据是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是站不住脚的;其立论篇——秦俑为什么是"郎",更是缺乏理论根据,其对郎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郎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卫军 郎系统 郎中令 卫尉 中尉太常 太仆
下载PDF
秦陵大鼎与秦鼎
11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秦陵 秦人 器物 族属 秦始皇陵 考古 东南 百戏 99年 相对
下载PDF
由秦俑二号坑形制所引起的思考
12
作者 申茂盛 《文博》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通过对二号俑坑建筑形制的分析,认为:二号俑坑的门道有11条,但作用各不相同,其中6、7号门道使用时间较短,这可能与俑坑内东西向的格局有关。开间分为放置有俑的廊道和不放置俑马,仅起通道作用,用完后用夯土填实二种。第4过洞的形制... 本文通过对二号俑坑建筑形制的分析,认为:二号俑坑的门道有11条,但作用各不相同,其中6、7号门道使用时间较短,这可能与俑坑内东西向的格局有关。开间分为放置有俑的廊道和不放置俑马,仅起通道作用,用完后用夯土填实二种。第4过洞的形制与其周围的过洞形制不同,其埋藏的内涵可能也不同。第9过洞与第10、第11过洞用纵木隔开,互不相通。把它们作为一个军事单元的推断仍需要推敲。二号俑坑的互不相通的格局与其焚毁情况较轻的状况也应该有很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道 开间 指挥车 兵车 焚毁
下载PDF
新世纪秦始皇陵新发现
13
作者 申茂盛 马生涛 《文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0,共7页
秦陵外城以内2.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陪葬坑或建筑遗址密布,面积占80%之多。九十年代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争先面世,掀起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波热潮。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出土文物 历史文化 烧陶俑 铜水禽
下载PDF
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的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南竣祥 李季真 +4 位作者 周磊 郑智成 乔晓亮 申茂盛 武丽娜 《测绘标准化》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可以准确、直观地记录、再现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状态。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软硬件发展迅速,从宏观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到微观的手持三维激光扫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以秦始皇...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可以准确、直观地记录、再现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状态。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软硬件发展迅速,从宏观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到微观的手持三维激光扫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考古发掘数字化项目实例为参考,梳理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服务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的数字化技术与应用,阐述利用Model Painter软件进行真三维文物模型建模的基本流程,实现文物数字化存档。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成果,列举在考古发掘现场还原、出土文物数字化拼接、模型虚拟修复、纹理虚拟修复、色彩虚拟修复、俯视图制作和平立剖面图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实例,为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建模 虚拟修复 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
下载PDF
秦俑古代修补粘接材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璐 申茂盛 +1 位作者 卢郁静 欧烨秋 《西部考古》 201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俑体上发现了一种青灰色的泥质粉末,其在秦俑上起着粘接和修补的作用,被称为焊泥。此类材料在彩绘陶器的考古发现中并非个例,山东青州、危山,陕西咸阳杨家湾等地出土的汉代陶俑也发现了类似...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俑体上发现了一种青灰色的泥质粉末,其在秦俑上起着粘接和修补的作用,被称为焊泥。此类材料在彩绘陶器的考古发现中并非个例,山东青州、危山,陕西咸阳杨家湾等地出土的汉代陶俑也发现了类似的修补粘接材料。为探究焊泥的成分和工艺,本文通过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焊泥进行了科学分析,得到了焊泥成分及其相关工艺的初步成果。该研究填补了秦俑古代陶器修补粘接材料研究的空白,可为今后古代陶器修补材料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俑 焊泥 有机调和剂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原文传递
秦陵铜车马彩绘装饰工艺源流探索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茂盛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工艺中彩绘工艺的梳理。认为在青铜器上施彩作为装饰可以分为四类:1是在纹饰阴线部位填漆,使纹路更加清晰;2是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在錾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漆;有的既嵌金银,又在未嵌金银处填漆。3是直接...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工艺中彩绘工艺的梳理。认为在青铜器上施彩作为装饰可以分为四类:1是在纹饰阴线部位填漆,使纹路更加清晰;2是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在錾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漆;有的既嵌金银,又在未嵌金银处填漆。3是直接在素面铜器表面进行髹漆着色。4是将矿物颜料与漆搅拌均匀后,以矿物颜料为主进行施彩。而第4类方式在秦陵铜车马和铜水禽上还有所创新,即铜车马彩绘是以白色物质为底层,在底层之上,再进行彩绘。铜水禽还对底层和彩绘层进行了雕刻,使装饰图案具有立体的效果。只是它们出现于秦末汉初青铜器的铸造已经明显衰落的时期,因此,不可能广泛流行于世。但是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青铜器的装饰工艺还是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彩绘工艺 髹漆 白色地层 雕刻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园方向新探
17
作者 申茂盛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根据新的考古发掘、钻探材料,认为秦始皇帝陵园的方向不应是"坐西向东",而应是"坐南向北"。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墓向 墓道 中轴线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2009~201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震 肖卫国 +7 位作者 夏居宪 张天柱 许卫红 刘群 吴红艳 杨爱荣 申茂盛 李卓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8,F0002,共36页
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共3座,呈“品”字形分布,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方向97°,长230、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 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共3座,呈“品”字形分布,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方向97°,长230、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以披著甲衣的陶俑居多。2009~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考古队对一号坑局部进行了再次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发掘简报 兵马俑坑 陪葬坑 面积 长方形 博物院 平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