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的左心房隔离术及走廊术,到后来以实现完全根治为目标的心房迷宫手术,手术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A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同。本文就AF的外科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的左心房隔离术及走廊术,到后来以实现完全根治为目标的心房迷宫手术,手术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A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同。本文就AF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 迷宫手术 发病机制 手术方式 进展综述 AF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0期1247-1250,共4页
关键词 房颤 心房重构 自主神经 炎症 遗传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卢中 申运华 +6 位作者 严中亚 李春生 李华宝 李建安 王晖 程光存 宋晓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4-867,共4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下段小切口 微创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相关的主动脉弓形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宇 严中亚 +1 位作者 邓克学 申运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18-22,I0001,I0002,共7页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开口上2 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 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下载PDF
错过合适年龄段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外科矫治疗效分析(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正艳 严中亚 +3 位作者 雷虹 卢中 程光存 申运华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评价错过合适年龄段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外科矫治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2年6月1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行矫治术。手术方法采用单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3例;改良单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8例;双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4例... 目的评价错过合适年龄段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外科矫治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2年6月1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行矫治术。手术方法采用单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3例;改良单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8例;双片法修补房室间隔缺损4例。同期矫治其他合并畸形。观察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变化。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13.3%;随访8~120个月,1例于术后36个月因晚期妊娠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致左心衰竭死亡;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结论错过合适年龄段的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行外科矫治术,也可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年龄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晓飞 严中亚 +1 位作者 卢中 申运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20例累及弓部(弓部无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均康... 目的观察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20例累及弓部(弓部无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所有支架血管位置良好、无移位、无内漏发生,腔内及弓部分支血管血流通畅;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1个月左右夹层假腔缩小并出现血栓化,1年左右假腔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相关缺血症状。结论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但无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迅 严中亚 申运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751,共4页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对5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CTA扫描,通过MIMICS 16.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主动脉夹层模型,根据模型充分了解患者主动脉病变情...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对5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CTA扫描,通过MIMICS 16.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主动脉夹层模型,根据模型充分了解患者主动脉病变情况,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模拟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快速成型模型使Standford A型患者的术前准备更充分,能够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效率与精准度,并能在腔内治疗中指导支架近端的精准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下载PDF
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2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飞 严中亚 +1 位作者 卢中 申运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11-212,228,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则应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以往认为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则应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以往认为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甚至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下以及复杂的弓部置换手术,至今仍是心脏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4]。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开始应用于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A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治疗 深低温停循环 灾难性疾病 主动脉病变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浅谈广州城启大厦楼宇自控工程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申运华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简要介绍广州城启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构成 ,详细介绍了其中的楼宇自控系统 。
关键词 大厦 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化系统 工程设计 节能分析 设计要点 系统构成
下载PDF
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8例
10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严宇 李春生 张汝 王成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均行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 目的观察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均行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无延迟关胸病例,无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无声音嘶哑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精神障碍2例,均在4天后恢复。术后3月复查主动脉CTA提示,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及分支小覆膜支架均通畅、无扭曲,无移位;23例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28例患者均获随随,访随访时间0.5~5a,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胸痛缓解.结论改良个体化组合式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传统及改良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严宇 卢中 +5 位作者 宋晓蓉 王成 李春生 申运华 张汝 刘笑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间17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术后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应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间17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术后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5±8.8)岁,其中行传统孙氏手术者13例,行改良孙氏手术(保留头臂动脉的孙氏手术)者4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76.7±25.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6.6±30.1)min,停循环时间(19.4±3.9)min,辅助时间(74.2±20.7)min.治愈患者12例,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5例,治愈患者随访2~10个月,均无再次手术,心功能Ⅰ级11例,心功能Ⅱ级1例.结论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
下载PDF
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春生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申运华 严宇 张汝 宋晓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15例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采用个体化开窗...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15例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采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全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其中8例单纯采用主动脉弓部开窗覆膜支架,7例采用开窗覆膜支架加1或2小支架血管。结果 15例患者中术后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无神经系统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CTA示支架舒展良好,贴壁满意,无内漏发生,相应部位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适合于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它明显简化了全弓置换操作步骤,减少吻合口,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使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出血量及其他脏器损伤可能性明显下降。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心模式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施熠婷 郭琳琳 +1 位作者 查桂珍 申运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双心模式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双心模式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心模式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2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23.41±4.32)分和(26.74±4.31)分,对照组(为36.47±5.63)分和(33.41±5.6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量表(GQ0L1)评分,护理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81.81±6.33)分,对照组为(70.40±6.0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评分分别为(9.61±0.28)分和(9.36±0.31)分,对照组为(8.94±0.32)分和(8.84±0.48)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为26.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双心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稳定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双心模式 预后
下载PDF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8 位作者 申运华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朱正艳 汤丹丹 程明光 董贵福 姜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 :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
下载PDF
单分支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程光存 申运华 +5 位作者 严中亚 汤丹丹 程明光 董桂福 蔡燕 姜波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并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联合灌注(BACP)的方法对脑和脊髓组织行持续灌注。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神经系统灌注采用BACP+腋动脉灌注6例,右侧UACP+腋动脉灌注20例。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26.66±11.65)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56.29±6.26)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26.90±6.0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23.4±11.5)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度平均(16.8±3.8)℃,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17.52±5.18)h,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人工血管通畅,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时,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保证了术中脑和脊髓的持续灌注,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大血管手术 单分支覆膜支架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6 位作者 章庆春 卢中 朱正艳 程光存 孙云 郑理 吴一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进行疗效的比较。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以全弓... 目的探讨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进行疗效的比较。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以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I组),8例患者以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Ⅱ组)。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I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输血量和住院费用均多于Ⅱ组(P均〈0.05)。术后1个月,Ⅰ组胸主动脉最大内径小于术前[(30.2±3.I)mm比(42.5±6.5)mm,P〈0.05],Ⅱ组胸主动脉最大内径也小于术前[(31.5±2.5)mmtL(44.1±7.3)mm,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均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前者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支架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6 位作者 严光 卢中 程光存 王晓玲 朱正艳 雷虹 吴一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6-441,共6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及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的患者共44例,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2±9)岁.其中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全弓置换组);行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22例(个体化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全弓置换组的心肺转流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输血量均高于个体化组(f=2.791~43.465,均P<0.05).术后1个月,全弓置换组和个体化组胸主动脉最大内径均小于术前[(33 ±1)mm比(45 ±6) mm(t=10.076,P=0.000),(33 ±2)mm比(45 ±8)mm(t =5.979,P=0.000)];两组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和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前者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支架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郑理 王芳 朱正艳 雷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取大隐静脉进行比较。方法:我科48例应用大隐静脉CABG的患者中,采用传统方法切取大隐静脉26例(Ⅰ组),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22...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取大隐静脉进行比较。方法:我科48例应用大隐静脉CABG的患者中,采用传统方法切取大隐静脉26例(Ⅰ组),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22例(Ⅱ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取大隐静脉时间、所取大隐静脉长度、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下肢局部麻木、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对大隐静脉均无损伤,取材大隐静脉长度无明显区别,Ⅰ组取大隐静脉时间小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例数、下肢局部麻木例数、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均小于Ⅰ组(均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切口美观,创伤小,且能明显减少传统方法的腿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腔镜 大隐静脉
原文传递
三支架治疗巨型主动脉瘤一例
19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591-2591,共1页
患者男,47岁,主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2d于2010年2月26日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矗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曾无明显诱凶突发胸背部疼痛10d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降主动脉瘤,左侧胸腔积液,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每天引流量约1000ml。
关键词 降主动脉瘤 支架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背部疼痛 巨型 安徽医科大学 左侧胸腔积液 心脏外科
原文传递
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
20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1 位作者 卢中 雷虹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2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 介绍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4例巨大主动脉瘤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 4例患者共成功植入9枚支架.随访4~6年,所有患者胸背疼痛症状均... 目的 介绍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4例巨大主动脉瘤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 4例患者共成功植入9枚支架.随访4~6年,所有患者胸背疼痛症状均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无肝、脾、胃肠缺血及截瘫等并发症,彩超及CT随访显示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及内漏,动脉瘤残腔无增大及血流.结论 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多个 巨大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