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LPI+研究南昌碳气溶胶粒径分布与肺沉积表面积
1
作者 邹长伟 徐唱 +2 位作者 黄虹 周星明 申钊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8,共11页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组分的粒径分布与LDSA,结果显示,采样期间环境空气混合受体点、道路旁、打印室、学生宿舍的主要空气颗粒物分别为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爱根核模态与核模态、核模态、积聚模态。室外、室内空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粒径分布特征相似,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256~0.382μm;颗粒物中元素碳(EC)的粒径分布在室内呈单峰型,在室外呈多峰型;不同微环境颗粒物OC/EC比值的粒径分布大多呈“L”型,打印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OC/EC比值无明显差异,近似呈“—”型。室外空气颗粒物中优势碳组分是OC_(2)、OC_(3)、OC_4和EC_(1),主要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室内空气颗粒物的优势碳组分是OC_(1)、OC_(2)、OC_(3),主要源于香烟燃烧和室外空气渗透。不同微环境颗粒物的LDSA有差异,室外混合受体点、道路旁和室内打印室、学生宿舍的LDSA日均值分别为49.0、10.9、29.9和31.0μm^(2)/cm^(3);在有明显贡献源(如打印机工作或香烟燃烧)的室内环境中,特别是香烟燃烧的影响下,短时间内颗粒物LDSA非常高,超过环境空气颗粒物LDSA的最高值;道路旁空气中小于100 nm颗粒的LDSA占比高,存在香烟燃烧的室内100~600 nm粒径颗粒物的LDSA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粒径分布 肺沉积表面积
下载PDF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法解析鄱阳湖DOM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21
2
作者 申钊颖 弓晓峰 +3 位作者 江良 章绍康 袁少芬 易佳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203,共8页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消落带水体、土壤、植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质化程度、污染来源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5大类...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消落带水体、土壤、植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质化程度、污染来源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5大类,进行了区域积分计算及分析。通过分析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峰,探讨了鄱阳湖消落带的水体、土壤、植物中DOM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4类,湖水的DOM主要为陆源输入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6类,A、C、B、T、D、E,且A、C峰强度较水体中较强,类蛋白峰相比水体较弱;土壤中DOM腐质化程度高,且分子量较大;植物中含有荧光峰种类更多,且有植物蛋白,植物中的DOM的含量较水体和土壤高。龙口南荻和龙口芦苇的rA/E、rC/E<1,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小于类色氨酸物质。其余的植物样品中rA/E、rC/E>1,DOM中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大于类色氨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积分 荧光特征峰 鄱阳湖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申钊颖 弓晓峰 +3 位作者 江良 章绍康 易佳璐 袁少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获得提取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最佳条件,基于有色可溶性有机质(CDOM)紫外/可见光谱,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探讨了提取剂种类、土水质量比、振荡时间、离心速率及时间、滤膜种类等不同条件对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南矶山湿地土壤及... 为获得提取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最佳条件,基于有色可溶性有机质(CDOM)紫外/可见光谱,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探讨了提取剂种类、土水质量比、振荡时间、离心速率及时间、滤膜种类等不同条件对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南矶山湿地土壤及沉积物中DOM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DOM与溶解性有机碳(DOC)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性,可用波长355nm处的吸光系数(ag(355))来表示CDOM浓度。振荡时间16h,水为提取剂时提取效果最佳。正交实验分析可知,土水质量比为1∶10,4 000r/min离心30min,选用0.45μm玻璃纤维滤膜,所得DOM提取效果最佳。各因素影响体现为:土水质量比>滤膜种类>离心速率>离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振荡提取 正交实验 紫外/可见光光谱
下载PDF
多种强化技术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章绍康 弓晓峰 +2 位作者 易佳璐 申钊颖 王光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1-6,共6页
近几年来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成本性、环境友好性成为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论述水肥调控、农艺调控、基因工程、螯合剂、钝化剂、丛枝菌根真菌、解磷菌、根瘤菌、植物内生菌、蚯蚓等工艺和修复技术强化植物修... 近几年来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成本性、环境友好性成为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论述水肥调控、农艺调控、基因工程、螯合剂、钝化剂、丛枝菌根真菌、解磷菌、根瘤菌、植物内生菌、蚯蚓等工艺和修复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和机制,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机制
下载PDF
Cu^(2+)在厌氧培养过程中对异化铁(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易佳璐 弓晓峰 +3 位作者 袁少芬 江良 申钊颖 马秋霞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为探究Cu^(2+)对异化铁还原的抑制程度,以鄱阳湖沉积物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研究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 为探究Cu^(2+)对异化铁还原的抑制程度,以鄱阳湖沉积物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研究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异化铁还原开始所需的时间增长,当Cu^(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几乎不发生异化铁还原。异化铁还原的速率越慢,铁还原量越小,铁还原量抑制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CU^2+ 异化Fe(Ⅲ)还原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土对土壤中Cd^(2+)吸附解吸及钝化效果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章绍康 弓晓峰 +2 位作者 申钊颖 易佳璐 邱滋璐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7,共6页
以凹凸棒土为原材料进行了热改性、酸改性、壳聚糖负载改性,并采用SEM、FT-IR、XRD表征其结构变化。通过改性凹凸棒土对土壤Cd^(2+)吸附解吸及土柱淋溶实验表明:凹凸棒土及改性凹凸棒土均能有效提高土壤对Cd^(2+)的吸附容量,减少Cd^(2+... 以凹凸棒土为原材料进行了热改性、酸改性、壳聚糖负载改性,并采用SEM、FT-IR、XRD表征其结构变化。通过改性凹凸棒土对土壤Cd^(2+)吸附解吸及土柱淋溶实验表明:凹凸棒土及改性凹凸棒土均能有效提高土壤对Cd^(2+)的吸附容量,减少Cd^(2+)的纵向迁移,降低淋溶风险。改性凹凸棒土主要是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交换态和碳酸结合态含量增加土壤中Cd的铁锰氧化结合态及有机态含量,达到钝化土壤中Cd效果,综合处理效果优劣顺序为热改性凹凸棒土>酸改性凹凸棒>凹凸棒土>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土>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凹凸棒土 Cd2+ 土壤 吸附解吸 土柱淋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