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不同产量的环境下油菜高收获指数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卢坤 申鸽子 +6 位作者 梁颖 符明联 贺斌 铁琳梅 张烨 彭柳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6,共15页
收获指数偏低是制约油菜籽粒产量和产油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为解析适合不同产量的环境下油菜高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及形成机制,本研究选择在高产环境下的云南临沧和一般产量的长江流域上游主产区重庆北碚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的321份甘蓝... 收获指数偏低是制约油菜籽粒产量和产油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为解析适合不同产量的环境下油菜高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及形成机制,本研究选择在高产环境下的云南临沧和一般产量的长江流域上游主产区重庆北碚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的321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以及两地间的差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产油量收获指数分别与17个产量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高产环境下,油菜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导致生物产量高、角果多、每角粒数多,特别是二次分枝角果对产量贡献较大。主序和一、二次分枝的角果数与产量收获指数在重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云南环境下主序角果数与产量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主序和一、二次分枝的每角粒数均以云南环境下极显著高于重庆环境下,且在两种环境下,主序和一次分枝每角粒数都与产量收获指数和产油量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每角粒数需要充足的光合产物积累及高效的籽粒填充效率来保证。主序、一次和二次分枝千粒重云南均低于重庆,表明寡日照区域的油菜会减少籽粒数,以保证部分种子的干物质填充。云南环境下,各部位千粒重与产量收获指数和产油量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重庆环境下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光合产物转运能力是导致千粒重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表明,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主序角果数和单株经济产量是提高YHI的关键;而寡日照环境下YHI构成复杂,必须将主序和一次分枝的产量组分有机结合,且严格控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YHI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收获指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加纳 卢坤 +8 位作者 荐红举 梁颖 陆军花 彭柳 申鸽子 张烨 张超 杨博 张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0-648,共9页
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收获指数研... 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收获指数研究概况,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收获指数 相关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分子调控
下载PDF
5个糜子品种的形态指标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瑞云 刘晓欢 +4 位作者 申鸽子 霍阿红 王玉州 王海岗 秦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Excel和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倒伏率5项农艺性 状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均...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Excel和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倒伏率5项农艺性 状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5个糜子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128.26~ 142.38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117.14~ 130.58个/mm2;叶脉条数为130.44~147.89条;叶脉密度为4.59~5.21条/mm.由此,通过比较5个糜子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可以为优质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五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申鸽子 王瑞云 +5 位作者 杨武德 荣二花 杨珍平 杨进文 王爱萍 秦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378-382,共5页
以5个小麦品种(ND11、ND12、ND13、ND14和ND1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DPS软件对其8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千粒重4项指标经方差分... 以5个小麦品种(ND11、ND12、ND13、ND14和ND1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DPS软件对其8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千粒重4项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分蘖数、主穗粒数、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有效小穗数4项指标其品种间差异不显著;ND11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农艺性状最好;5个小麦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67.17~79.07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48.33~55.42个·mm-2;叶脉条数为48.43~64.46条;叶脉密度为32.65~42.16条·cm-1。本研究可为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