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兴华教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理念及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炜炳 黄雪 +3 位作者 张陪 李昕 许哲 白兴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872,共5页
针对中医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的五大认识误区,即抓错主症、误识病位、错辨病性、见酸治酸,以及治疗上重药物轻针灸,白兴华教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抓好主病、慎审病位、明辨病性、见酸不治酸,在治疗方法上提出要重视中医外治... 针对中医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的五大认识误区,即抓错主症、误识病位、错辨病性、见酸治酸,以及治疗上重药物轻针灸,白兴华教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抓好主病、慎审病位、明辨病性、见酸不治酸,在治疗方法上提出要重视中医外治法,特别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通督降逆针灸疗法,为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微反流 针灸 通督降逆法
原文传递
病证结合视角下的口苦症病因病机探讨
2
作者 张雪萍 白兴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口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系统疾病中。中医学对于口苦症发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基于“苦-火-心”的五行对应关系,口苦多被认为与心系疾病及火热病相关;胆病会引起口苦,这类口苦症的产生往往与胆汁上溢以及肝胆脾胃... 口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广泛存在于多系统疾病中。中医学对于口苦症发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基于“苦-火-心”的五行对应关系,口苦多被认为与心系疾病及火热病相关;胆病会引起口苦,这类口苦症的产生往往与胆汁上溢以及肝胆脾胃气机失调相关。文章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整理、分析并总结了口苦症发病的相关脏腑以及病因病机,认为临床诊治口苦症时应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重视疾病发生的多方位复杂因素,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苦 病证结合 病因病机 脏腑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中医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认识与思考
3
作者 兰芯 白兴华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71-675,共5页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质子泵抑制剂被推荐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与有典型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效果欠佳。本文结合中医古代文献,简...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质子泵抑制剂被推荐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与有典型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比,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效果欠佳。本文结合中医古代文献,简要介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中医病名及古代病案,分析其病位病机,为诊治咽喉反流性疾病提供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文献
下载PDF
《黄帝内经》清浊理论对脾胃病诊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雪萍 白兴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清浊是《黄帝内经》的一对重要概念,与脾胃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清浊基于脾胃而生成,并通过脾胃运转功能产生运动交互;在病理上,清浊升降失常与脾胃功能状态失衡相互影响;在脾胃病中,清浊可以体现在患者的面色、气味、病理产物、脉象中,... 清浊是《黄帝内经》的一对重要概念,与脾胃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清浊基于脾胃而生成,并通过脾胃运转功能产生运动交互;在病理上,清浊升降失常与脾胃功能状态失衡相互影响;在脾胃病中,清浊可以体现在患者的面色、气味、病理产物、脉象中,可基于相关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浊 脾胃 脾胃病 辨证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5
作者 白兴华 冯力 +4 位作者 陈建飞 时洪艳 孙东波 吴波平 高秀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6-481,共6页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肌动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和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EV的方法。同时对37份现地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常规RT-PCR方法、TGEV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比较。...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肌动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和探针,通过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EV的方法。同时对37份现地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常规RT-PCR方法、TGEV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比较。结果,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达到15.3拷贝/μL,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而常规RT-PCR方法只能检测到1.53×103拷贝/μL。对37份现地病料的检测结果也表明该法(检出17份)比常规RT-PCR方法(检出12份)和TGEV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检出10份)的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穴位与经络、针刺疗法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白兴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1,共3页
通过分析整理马王堆古医书等文献,发现古代有关灸刺部位的名称和含义经历了一个从脉到脉口、脉上的处和所,再到经脉气血显现于体表的穴的过程。这种变化轨迹揭示了穴位与经络和针刺疗法的渊源关系。穴位是点,经络是线,除了少数以显著解... 通过分析整理马王堆古医书等文献,发现古代有关灸刺部位的名称和含义经历了一个从脉到脉口、脉上的处和所,再到经脉气血显现于体表的穴的过程。这种变化轨迹揭示了穴位与经络和针刺疗法的渊源关系。穴位是点,经络是线,除了少数以显著解剖标志定位的穴位外,绝大多数穴位从一开始就是经络线上特殊的部位,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穴是针进出人体的门户,这个概念的提出及数量的增加与针刺疗法的发明和普及推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历史 经络 针刺穴位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源于砭吗? 被引量:6
7
作者 白兴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通过分析有关砭石和针刺疗法的传世文献和最新考古发现 ,对比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古代医学尤其古希腊医学之间的异同 ,并结合恰当的逻辑推理 ,认为砭石是一种刀状的医疗工具 ,主要用途是切痈排脓 ,也被用来放血 ,与以毫针为代表的针刺疗... 通过分析有关砭石和针刺疗法的传世文献和最新考古发现 ,对比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古代医学尤其古希腊医学之间的异同 ,并结合恰当的逻辑推理 ,认为砭石是一种刀状的医疗工具 ,主要用途是切痈排脓 ,也被用来放血 ,与以毫针为代表的针刺疗法有着本质的区别。针刺疗法的发明及应用与砭石疗法没有直接关系 ,“针源于砭”的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砭石疗法 放血疗法 古代医学
下载PDF
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的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5-10,共6页
通过回顾古今相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共识意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病名、病机、诊断、证型、治疗目标、诊治流程6个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也应当使用"胃食管... 通过回顾古今相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共识意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病名、病机、诊断、证型、治疗目标、诊治流程6个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也应当使用"胃食管反流病"作为统一病名,正确理解反酸的发生机制尤为重要;建议发挥中医药试验性治疗及针灸穴位探查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临诊之时首分有无典型反流症状,再结合兼症、舌脉进行辨证;以"治反"为主要策略,以治病求本为治疗原则。同时,重新勾勒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流程图,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共识意见 中医 针灸 诊治流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思考 被引量:14
9
作者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 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抓主病再抓主症,并重视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疗法 辨病 辨证 针灸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一种很容易被误辨的疾病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14-19,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医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认为中医辨证胃食管反流病也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特别是许多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的反流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医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认为中医辨证胃食管反流病也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特别是许多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的反流症状,因此可能会将其病位误辨为肺、心、肝、肾。另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某些症状非常特殊,如泛酸、烧心等典型表现,以及可能伴随的口苦、口干、口臭、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这些看似具有明显热性特征的病证却可能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或痰浊中阻。因此,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病时,必须先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疾病诊断,正确认识其发病机制,然后参照舌脉和其他兼症以及古今医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准确对其病位及病性进行辨证,进而为正确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静息性反流 误诊 误辨
下载PDF
见酸不治酸: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5期5-7,17,共4页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药物治疗的误区、病因和治疗策略,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问题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胃肠排空延缓等消化道动力障碍所致的酸错位,其终极治疗目标应该是调整胃肠动力...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药物治疗的误区、病因和治疗策略,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问题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胃肠排空延缓等消化道动力障碍所致的酸错位,其终极治疗目标应该是调整胃肠动力,以降为顺。针灸疗法对胃肠道动力和食管下括约肌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泛酸 酸错位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刺疗法起源于石器时代吗?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兴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分析有关针刺疗法的传世文献和最新考古发现,对比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古代医学尤其古希腊医学之间的异同,并结合恰当的逻辑推理,认为针刺疗法的历史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悠久,源自遥远的石器时代。实际情况可能是,针刺疗法最早出... 通过分析有关针刺疗法的传世文献和最新考古发现,对比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古代医学尤其古希腊医学之间的异同,并结合恰当的逻辑推理,认为针刺疗法的历史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悠久,源自遥远的石器时代。实际情况可能是,针刺疗法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初期,西汉中后期《内经》的成书则标志着针刺疗法理论和实践的完全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石器时代 起源
下载PDF
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兴华 郭盛楠 +1 位作者 周娟 唐秋双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3期11-15,共5页
该文全面陈述了光绪六年慈禧病案的症状,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诊断、病因病机、治疗结果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慈禧临床症状分布范围广,以咽喉和脊背不适为主,同时伴有眼耳口鼻、肢体、睡眠、二便等遍及上、中、下... 该文全面陈述了光绪六年慈禧病案的症状,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诊断、病因病机、治疗结果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慈禧临床症状分布范围广,以咽喉和脊背不适为主,同时伴有眼耳口鼻、肢体、睡眠、二便等遍及上、中、下三焦的临床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结合慈禧的全身症状,特别是食管外的咽喉、脊背、气管等部位的症状,综合考虑其病发作特点,可诊断为以不典型反流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从中医学角度看,慈禧诸多表现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现症状都可以从胃气上逆、气结中焦和脾失健运这三方面解释。既往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并不充分,囿于一些传统理论的束缚,不能建立症状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难以准确辨证。通过梳理症状表现,辅以现代医学知识,该文重新阐释有关中医经典理论,从全新角度全面分析慈禧的全身症状,对当今诊治该病、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体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热与寒、重视针灸治疗该病的巨大潜力等方面产生重要启示,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病案 慈禧 食管外症状 静息性反流
下载PDF
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下)
14
作者 白兴华 郭盛楠 +1 位作者 周娟 唐秋双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期4-10,共7页
该文在《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篇和中篇基础上,探讨慈禧病案对当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启示,认为诊断上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更要发挥中医整体辨证和穴位按压辅助诊断的优势;病机上要结合现... 该文在《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篇和中篇基础上,探讨慈禧病案对当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启示,认为诊断上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更要发挥中医整体辨证和穴位按压辅助诊断的优势;病机上要结合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机制的认识,重新诠释五脏与五味及五官、肺与咽喉、脏腑与脊背、子午流注等中医经典理论;辨证上要把握胃食管反流病所表现的寒热特点;治疗上要充分发挥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病案 慈禧 微反流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中)
15
作者 白兴华 郭盛楠 +1 位作者 周娟 唐秋双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4期1-5,共5页
该文在《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慈禧病案的中医病机,并总结、分析其治疗结果。该文认为慈禧反流病案的核心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现症状都可从胃气上逆、气结中焦和脾失健运... 该文在《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慈禧病案的中医病机,并总结、分析其治疗结果。该文认为慈禧反流病案的核心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现症状都可从胃气上逆、气结中焦和脾失健运3个方面解释,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辨证错误和长期不当用药,并且和慈禧、太医之间的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病案 慈禧 胃气上逆 气结中焦 脾失健运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S株N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建飞 冯力 +3 位作者 时洪艳 孙东波 白兴华 佟有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6-860,895,共6页
应用RT-PCR和nested-PCR方法扩增得到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S株N蛋白基因的目的片段,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CH/S株N蛋白基因含有一个长1326bp的ORF,编码由4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未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CH/S与CV777... 应用RT-PCR和nested-PCR方法扩增得到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S株N蛋白基因的目的片段,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CH/S株N蛋白基因含有一个长1326bp的ORF,编码由4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未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CH/S与CV777、Chinju99、JS-2004-2和LJB/03N蛋白基因ORF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1%、96.8%、96.7%和96.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7%、97.1%、97.1%和96.8%。以阳性质粒为模板,用分别含有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上、下游引物扩增得到ORF,其PCR产物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30a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0a-PN;将pET-30a-PN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54.4Ku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0.5%;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抗PEDV高免血清反应,说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N蛋白基因 序列同源性 重组蛋白 免疫学活性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背部表现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白兴华 周娟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背部表现包括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向后背部放射、背部寒热感觉异常、背部胀闷不舒和背部按压疼痛等,其临床意义为:一方面对存在背部疼痛、凉热、压痛、结节等异常表现,同时伴有反流典型症状或符合反流发作特点的患者起到... 胃食管反流病的背部表现包括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向后背部放射、背部寒热感觉异常、背部胀闷不舒和背部按压疼痛等,其临床意义为:一方面对存在背部疼痛、凉热、压痛、结节等异常表现,同时伴有反流典型症状或符合反流发作特点的患者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另一方面可将后背部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点部位,尤其在背部疼痛或压痛的区域为施以针刺、艾灸、按摩、热熨等刺激,可提高临床疗效。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的研究有助于医务人员进一步认识该病除食管之外的症状,为诊断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尽可能避免误诊误治,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后背部放射痛 背部寒热感觉异常 背部胀闷不舒 背部按压疼痛
下载PDF
猪捷申病毒3D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及其反应活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波平 冯力 +4 位作者 时洪艳 陈建飞 孙东波 高秀春 白兴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根据猪捷申病毒(PTV)Swine/CH/IMH/03株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全长基因组重组质粒pSK-PTVFL为模板扩增了3D基因,并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阳性菌经0.3 mmol/L IPTG诱导后,进行... 根据猪捷申病毒(PTV)Swine/CH/IMH/03株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全长基因组重组质粒pSK-PTVFL为模板扩增了3D基因,并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阳性菌经0.3 mmol/L IPTG诱导后,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3D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6.1%,且重组蛋白能与PTV Swine/CH/IMH/03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3D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为开发相应的鉴别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捷申病毒 3D基因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原核表达
下载PDF
针刺督脉背段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倩倩 白兴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躯体和心理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就诊的60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含经穴及非经穴)治...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躯体和心理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就诊的60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含经穴及非经穴)治疗,每周二、四、六治疗,共3次,疗程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各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RDQ问卷各症状、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RDQ问卷各症状、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RDQ愈显率为66.67%(20/30),西药组为40%(12/3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对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和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背段 胃食管反流病 心理状态 反流症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检测与控制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兴华 翟成瑞 李锦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2-224,共3页
文中提出一基于 CAN 总线的测试与控制系统,并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硬件配置、软件设置、接口电路等作了相应的介绍。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连接方便、易于扩充等优点。
关键词 CAN 总线 总线式集散控制系统 CAN 控制器 闭环检测与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