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胜 王万平 +3 位作者 董高峰 南秀加 魏丰丰 白勇勇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9-1386,共8页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中开展物探工作,因探测目的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与传统应用物探方法相比,城市地质调查所采用的物探方法具有干扰因素多、施工场地和时间...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中开展物探工作,因探测目的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与传统应用物探方法相比,城市地质调查所采用的物探方法具有干扰因素多、施工场地和时间有限、探测精度要求高等特点,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方便、快捷、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采用该方法在海东市城市地质调查评价中进行试验剖面,该剖面横穿11条公路和铁路,穿过厂房、学校、物流园、村庄、生活小区、河流等干扰物,干扰源众多。结合电阻率测深点资料,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与电测深单点结果、钻探揭露情况吻合较好,证明该方法对城市地质调查探测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 城市地质 干扰源 电阻率测深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
2
作者 白勇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0267-0269,共3页
对胸腰椎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收取我院2020年1月到12月之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例数为100例,其中包括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x线诊断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本研究... 对胸腰椎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收取我院2020年1月到12月之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例数为100例,其中包括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x线诊断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胸腰椎骨折分型检查结果和手术观察结果更符合(P<0.05)。分析影像学情况,观察组骨折表现和术中观察的状态更接近,与X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比x线诊断的符合率更高,诊断效果理想,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CTA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脂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海仓 花欣 白勇勇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冠心病患者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脂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CTA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检测两组血清脂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与研究冠心病患者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脂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CTA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检测两组血清脂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室心肌重量、心外膜脂肪体积、每博输出量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冠心病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脂蛋白含量与左室心肌重量、心外膜脂肪体积、每博输出量呈现正相关性(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心肌重量、心外膜脂肪体积、每博输出量都为影响脂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伴随有血清脂蛋白的高表达与CTA影像学特征异常,两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管成像 脂蛋白 相关性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红原泥炭记录的晚冰期以来若尔盖地区粉尘通量变率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洪娇 曾蒙秀 +5 位作者 彭海军 朱诚 李越 白勇勇 曾巧 孙静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73,共17页
由于高分辨率的气候重建记录,尤其是粉尘通量重建结果仍然较少,晚冰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气候突变机制存在很多争论。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红原泥炭HY2014剖面(深度450cm)样品的灰分含量及其粒度组成和K、Ti、Zr、Rb、Sr、V等元素... 由于高分辨率的气候重建记录,尤其是粉尘通量重建结果仍然较少,晚冰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气候突变机制存在很多争论。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红原泥炭HY2014剖面(深度450cm)样品的灰分含量及其粒度组成和K、Ti、Zr、Rb、Sr、V等元素含量进行高分辨率测定,基于AMS14C测年结果,重建了晚冰期以来该地区粉尘通量的变化动态,并结合过去的研究结果综合探讨粉尘通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红原泥炭中的Ti、V、Sr、EF_(Zr)、EF_(Rb)、EF_(K)等元素主要为风成输入,可辅助粉尘通量来共同反映研究区大气粉尘沉积的变化历史。2)14000~11600cal.a B.P.,红原地区粉尘通量总体偏高,其中14000~12800cal.a B.P.期间由于红原地区发生特大古洪水事件使大气粉尘通量数值明显增加,而12800~11600cal.a B.P.期间气候冷干,强劲的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西风急流将裸露的松散沉积物搬运沉积到红原泥炭地中,导致红原大气粉尘通量增加;11600~3100cal.a B.P.粉尘通量低,其中在11600~6400cal.a B.P.期间波动较为明显,而在6400~3100cal.a B.P.粉尘通量波动更为稳定。早中全新世气候总体暖湿,受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西风急流影响较小且植被覆盖度较高,粉尘通量总体较低;3100cal.a 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红原地区粉尘通量再次升高。3)红原泥炭粉尘沉积通量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还清晰地记录了此后发生的7次粉尘增强事件,这在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其他记录中也多有体现。粉尘增强事件发生时,东亚冬季风增强,粉尘源区干旱化,植被覆盖面积减小,粉尘释放增多,红原泥炭中粉尘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原泥炭 粉尘通量 元素地球化学 气候突变 东亚冬季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