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柿叶总黄酮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白卫娜 陈英珠 +3 位作者 闫静辉 严玉平 时玮 谢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柿叶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胸腹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酮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胸腹主动脉近心端连续冷冻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柿叶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胸腹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酮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胸腹主动脉近心端连续冷冻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检测观察血脂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粘附分子在病变部位的表达分布。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膜平滑,无AS病变,模型组大部分斑块面积较大,突入管腔致管腔明显狭窄,黄酮组大部分病变较轻,无明显管腔狭窄;血脂检测表明,模型组和黄酮组之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主动脉无阳性染色颗粒表达,模型组斑块的肩部、纤维帽部有较多阳性染色颗粒表达,而黄酮组阳性染色颗粒较少,主要表达于血管内膜,且模型组显著低于黄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柿叶总黄酮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Selectin、ICAM-1、VCAM-1等粘附分子表达,从而减缓AS病变,但并不依赖于其对血脂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总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ApoE- -小鼠 粘附分子
下载PDF
复方丹参片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严玉平 同利琪 +2 位作者 郭聪 白卫娜 朱长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的HPLC指纹图谱,同法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复方丹参片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的含量,并用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对复方丹参片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10批复...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的HPLC指纹图谱,同法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复方丹参片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的含量,并用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对复方丹参片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10批复方丹参片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分析,以中位数法模拟了复方丹参片的对照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出10批复方丹参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简单快捷,为更好地控制复方丹参片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HPLC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丹参酮ⅡA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柿叶黄酮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英珠 白卫娜 +2 位作者 吴萌 张小兵 闫静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胸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16 w,与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组形成...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胸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16 w,与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组形成纤维状斑块的小鼠较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从15%降低至7%,血清中丙二醛减少33.56%,对血脂无显著影响。结论柿叶总黄酮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丙二醛
下载PDF
柿叶黄酮对Apo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英珠 白卫娜 +1 位作者 时玮 吴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载脂蛋白(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头臂干AS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含量和斑块内脂质沉积。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载脂蛋白(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头臂干AS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含量和斑块内脂质沉积。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12 w,与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组AS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从34%降低至14%;斑块内包埋的纤维帽数量减少71%;MMP-9阳性染色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面积减少53%。对血脂无显著影响。结论柿叶总黄酮显著降低头臂干AS的形成,可能减少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和血管壁内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斑块内脂质沉积
下载PDF
芍药及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由会玲 严玉平 +3 位作者 高艳芝 李国川 郭武艳 白卫娜 《四川中医》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比较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与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及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赤芍、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HIMADCIS ODS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 目的:比较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与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及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赤芍、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HIMADCIS ODS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结果:芍药苷的含量:赤芍>炒赤芍>醋炙白芍>酒炙白芍>炒白芍>白芍>去皮白芍>土炒白芍,白芍与赤芍芍药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白芍经酒炙、醋炙后含量显著高于生品,其中以醋炙品最高;炒黄品芍药苷略有升高,土炒品略有降低,去皮白芍低于不去皮白芍,但四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赤芍与不去皮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故以不去皮白芍作为赤芍代替品使用缺乏合理性。而白芍炮制方法中的醋炙和酒炙对芍药苷溶出有明显影响,清炒和土炒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炮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