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8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宁阳阳
朱文学
+2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为探究更为高效的带壳鲜花生干燥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条件下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的干燥与品质,并以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为对比,...
为探究更为高效的带壳鲜花生干燥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条件下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的干燥与品质,并以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为对比,对干燥后花生的微观结构、硬度、色泽、脂肪酸组成及花生的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所需时间最长,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次之,红外干燥所需时间最短;相同条件下,转换含水率及干燥温度越高,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越短;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相比: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62.5%,干燥能耗节约70.27%,与红外干燥相似;花生仁色泽及硬度更接近新鲜花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燥条件的不同导致花生蛋白二级结构相对含量有变化。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方法可行,且花生品质优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壳鲜花生
热风-红外分段干燥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烘烤温度影响油莎豆出油率及品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欣悦
朱文学
+3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宁阳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9,共9页
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
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了2.06%~3.58%。在90~150℃烘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莎豆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和β-折叠的有序结构向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无序结构转化,导致油脂脱离束缚,同时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促进油脂聚集和流出,油脂体由小油滴聚集成大油滴或连成片状结构。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氧化初始温度和黏度显著升高,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无显著性差异,所测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烘烤温度为120℃时,油莎豆蛋白质二级结构松散、破碎的细胞壁最薄、油脂体粒径最大,出油率最高,达到24.02%,且具有良好的油品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油莎豆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烘烤温度
出油率
机理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
54
3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3 位作者
罗磊
周秋香
刘镇镇
郭呈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1-354,共4页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高,所得产品油透明澄清、颜色为淡黄色,并且脱色过程使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同时也使磷脂含量降到很低水平。油脂精炼过程中碘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基本不变,对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精炼
理化特性
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仲雄花及花茶中绿原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
13
4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罗磊
向进乐
廉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6-217,127,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前后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前后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1%,提取方法为50%甲醇加热回流30min。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3 位作者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肖海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取物Ⅲ(水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50%、0.10%和0.50%;牡丹籽提取物Ⅲ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和1.0%。牡丹籽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牡丹籽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提取物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265,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样品用硫酸水解,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60:4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样品用硫酸水解,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60:4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25℃。槲皮素对照品在0.05~0.55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0.96%。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杜仲雄花杀青后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经过初炒、精炒后总黄酮含量又逐渐升高,精炒后总黄酮含量比鲜花提高了2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茶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械加工及油脂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白喜婷
樊金玲
+1 位作者
朱文学
孙军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共7页
以类胡萝卜素从食物基质中释放至消化液中的"释放率"以及被包被入胶束中的"胶束化率"为指标,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机械加工、油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远高于胶束化...
以类胡萝卜素从食物基质中释放至消化液中的"释放率"以及被包被入胶束中的"胶束化率"为指标,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机械加工、油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远高于胶束化率,释放率变化范围为0.232%-29.605%,胶束率为0%-5.379%;二者均与南瓜组织的粒度、类胡萝卜素种类及油脂添加量有关。减小南瓜组织粒度,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油脂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总体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了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但回归分析表明:油脂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达到极值,且南瓜组织粒度越小,极值越大。油脂添加量及组织粒度对南瓜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的影响规律一致,但相同条件下,叶黄素更容易从南瓜组织中释放,也更容易被包被入胶束中。机械加工和油脂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接近度,也因此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类胡萝卜素
生物接近度
机械加工
油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工过程对杜仲雄花茶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4
8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廉小梅
向进乐
罗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4-267,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1%。提取方法为50%甲醇加热回流30min。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含量损失主要在杀青这道工序上,其他步骤也有损失,但损失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茶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声波处理对全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9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马怡童
刘思佳
李宁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7,共7页
采用不同超声声能密度(0.4,0.8,1.2,1.6,2.0W/g)及超声作用时间(0,5,10,15,20min)对全蛋液进行处理,再用流变仪测其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全蛋液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其流变曲线在温度为0~40℃时服从Herschel-Bul...
采用不同超声声能密度(0.4,0.8,1.2,1.6,2.0W/g)及超声作用时间(0,5,10,15,20min)对全蛋液进行处理,再用流变仪测其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全蛋液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其流变曲线在温度为0~40℃时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流变特性指数增大,屈服应力及黏稠系数减小,流动性增加,全蛋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减弱,牛顿流体特性增强。动态流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损耗模量G″和贮能模量G′均减小,说明全蛋液的黏性特征和弹性特征均减弱,流动性增强,与静态流变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流变特性
假塑性流体
全蛋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仲雄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罗磊
向进乐
樊金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100,共5页
以杜仲雄花茶为原料,对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杜仲雄花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90℃,料液比...
以杜仲雄花茶为原料,对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杜仲雄花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60,回流2次,每次2h。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提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粮食烘干机水分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
9
11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2 位作者
孙国峰
闫精明
谭新圆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设计了一套粮食水分测量系统,本系统可用于测量粮食干燥过程中热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信号;系统采用SHT30/SHT31温湿度传感器测量,通过I2C串口通信将采集数据实时传送至单片机,然后单片机通过RS232协议将数据传送至PC端;利用焓湿图及水分...
设计了一套粮食水分测量系统,本系统可用于测量粮食干燥过程中热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信号;系统采用SHT30/SHT31温湿度传感器测量,通过I2C串口通信将采集数据实时传送至单片机,然后单片机通过RS232协议将数据传送至PC端;利用焓湿图及水分平衡原理实时换算粮食水分含量;分别测量5个不同高度的热风状态,监测粮食在干燥进程中的水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烘干机
温度
湿度
水分含量
实时测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杀青和初炒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6,142,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表明,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影响。初炒后绿原酸含量下降,总黄酮含量升高,超过200℃后总黄酮含量降低。当初炒时间为9 min,初炒温度为130℃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54%和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绿茶
杀青
初炒
绿原酸
总黄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1 位作者
朱文学
孙国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双频超声28 kHz+28 kHz的条件下,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真空度对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碘的释放量来讨论超声波功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以及建立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
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双频超声28 kHz+28 kHz的条件下,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真空度对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碘的释放量来讨论超声波功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以及建立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干燥温度不宜太高;提高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碘释放量结果表明提高超声波功率可有效提高超声空化效果。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呈正相关,计算得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活化能为9.76 kJ/mol,干燥能耗较低。Page模型能较好反映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过程。该实验结果可为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双频超声
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14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1 位作者
朱文学
孙国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2-330,共9页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干燥速率提高了4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加了1倍,这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缩短物料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进而可提高能量效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单频和双频超声对全蛋液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与迁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超声,反演谱图上总体峰面积的下降较单频超声显著,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提高物料内水分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干燥初期,反演谱中自由水对应的信号幅值逐渐减小,横向弛豫时间逐渐缩短;在干燥中后期,随着自由水的大量脱除,干燥以脱除结合水、半结合水为主。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双频超声干燥比单频超声干燥的H+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低,说明双频超声更易促进全蛋液内部水分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真空干燥
双频超声波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
1
15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1 位作者
王天奇
刘志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9-71,共3页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在门诊病例中对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年龄段猪均可发病,但以6~10周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数的71.30%;其次是11~16周龄,占病例数的18.76%...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在门诊病例中对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年龄段猪均可发病,但以6~10周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数的71.30%;其次是11~16周龄,占病例数的18.76%;16周龄以上发病较少,仅占9.94%。对该病进行的防治研究和实践表明,加强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完善饲养方式,减少猪群应激,建立药物预防保健方案,控制猪群的继发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对PMWS的防治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发病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肉品卫生》
2003年第5期8-10,共3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摆脱了作为农业的附属地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肉类的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禽蛋的人均占有量甚至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乳产品也因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摆脱了作为农业的附属地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肉类的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禽蛋的人均占有量甚至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乳产品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增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官方兽医制度
中国
动物卫生
动物产品卫生安全
管理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药合用防治鸡球虫病试验
被引量:
4
17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1 位作者
王天奇
龙塔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以中药常山、苦参等和西药诺球 (0 .5 %地克珠利预混剂 )组成复方制剂“克球王” ,每kg饲料按低、中、高三个剂量拌料喂鸡 ,其抗球虫指数分别为 16 2、193.1和 16 6 .76 ,与对照组 (感染不用药 )相比差异极显著(P <0 .0 1)。克球王...
以中药常山、苦参等和西药诺球 (0 .5 %地克珠利预混剂 )组成复方制剂“克球王” ,每kg饲料按低、中、高三个剂量拌料喂鸡 ,其抗球虫指数分别为 16 2、193.1和 16 6 .76 ,与对照组 (感染不用药 )相比差异极显著(P <0 .0 1)。克球王中剂量组比西药组抗球虫指数也高出 31.92 ,差异显著 (P <0 .0 5 )。说明中西复方制剂“克球王”防治鸡球虫病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
球虫病
抗球虫指数
克球王
中西复方制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饲料添加剂提高鸡产蛋性能试验
被引量:
3
18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12-13,共2页
用黄芪、当归、益母草等 12味中药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 0 .5 % (A组 )和 1% (B组 )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 ,连喂 2 0 d,与不添加组 (C组 )作对比试验 ,连续观察统计产蛋率等指标 4 0 d,结果发现 ,A、B二组鸡产蛋率均比 C组高 ,差...
用黄芪、当归、益母草等 12味中药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 0 .5 % (A组 )和 1% (B组 )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 ,连喂 2 0 d,与不添加组 (C组 )作对比试验 ,连续观察统计产蛋率等指标 4 0 d,结果发现 ,A、B二组鸡产蛋率均比 C组高 ,差异极显著 (P<0 .0 1) ,说明该添加剂有良好饲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饲料添加剂
鸡
产蛋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思路
被引量:
1
19
作者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4期18-19,共2页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应树立"预防为主",重视群体健康,重视应用病原学诊断和抗体 检测技术,加强环境控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猪病
防制
群体健康
个体治疗
病原学诊断
抗体检测
环境控制
饲养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牡丹籽油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
48
20
作者
朱文学
李欣
+2 位作者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大于15g/kg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大于15g/kg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d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该产品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g/kg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毒理学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宁阳阳
朱文学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7IRTSTHN016)。
文摘
为探究更为高效的带壳鲜花生干燥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条件下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的干燥与品质,并以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为对比,对干燥后花生的微观结构、硬度、色泽、脂肪酸组成及花生的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所需时间最长,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次之,红外干燥所需时间最短;相同条件下,转换含水率及干燥温度越高,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越短;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相比: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62.5%,干燥能耗节约70.27%,与红外干燥相似;花生仁色泽及硬度更接近新鲜花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燥条件的不同导致花生蛋白二级结构相对含量有变化。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带壳鲜花生方法可行,且花生品质优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红外干燥。
关键词
带壳鲜花生
热风-红外分段干燥
品质
Keywords
shelled flowers
sequential hot air-infrared drying
quality
分类号
TS20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烘烤温度影响油莎豆出油率及品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欣悦
朱文学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宁阳阳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Q2019YFD100114)。
文摘
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了2.06%~3.58%。在90~150℃烘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莎豆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和β-折叠的有序结构向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无序结构转化,导致油脂脱离束缚,同时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促进油脂聚集和流出,油脂体由小油滴聚集成大油滴或连成片状结构。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氧化初始温度和黏度显著升高,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无显著性差异,所测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烘烤温度为120℃时,油莎豆蛋白质二级结构松散、破碎的细胞壁最薄、油脂体粒径最大,出油率最高,达到24.02%,且具有良好的油品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油莎豆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油莎豆
烘烤温度
出油率
机理
品质
Keywords
tiger nut
roasting temperature
oil yield
mechanism
quality
分类号
TS22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TS225.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
54
3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周秋香
刘镇镇
郭呈明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1-354,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02042-5)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
文摘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高,所得产品油透明澄清、颜色为淡黄色,并且脱色过程使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同时也使磷脂含量降到很低水平。油脂精炼过程中碘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基本不变,对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精炼
理化特性
分析
Keywords
peony seed oil
refin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分类号
TS225.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仲雄花及花茶中绿原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
13
4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向进乐
廉小梅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6-217,127,共3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6550001)。
文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前后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1%,提取方法为50%甲醇加热回流30min。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控制。
关键词
杜仲雄花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Keywords
Eucommia staminate flower tea
chlorogenic acid
HPLC
分类号
TS272.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肖海芳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02042-5)
文摘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牡丹籽提取物对多个菌种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提取物Ⅰ(牡丹籽油)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没有明显地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脂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一定地抑制作用;提取物Ⅲ(水溶性成分)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牡丹籽提取物Ⅱ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0.50%、0.10%和0.50%;牡丹籽提取物Ⅲ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1.0%和1.0%。牡丹籽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牡丹籽提取物抑菌浓度与时间有关。
关键词
牡丹籽提取物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Keywords
peony seed extract
antibacterial effect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265,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550001)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样品用硫酸水解,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60:4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25℃。槲皮素对照品在0.05~0.55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0.96%。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杜仲雄花杀青后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经过初炒、精炒后总黄酮含量又逐渐升高,精炒后总黄酮含量比鲜花提高了25.88%。
关键词
杜仲雄花茶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Keywords
Eucommia staminate flower tea
total flavonoids
HPLC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械加工及油脂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白喜婷
樊金玲
朱文学
孙军杰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共7页
基金
国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1171723)
文摘
以类胡萝卜素从食物基质中释放至消化液中的"释放率"以及被包被入胶束中的"胶束化率"为指标,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机械加工、油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远高于胶束化率,释放率变化范围为0.232%-29.605%,胶束率为0%-5.379%;二者均与南瓜组织的粒度、类胡萝卜素种类及油脂添加量有关。减小南瓜组织粒度,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油脂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总体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了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但回归分析表明:油脂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南瓜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达到极值,且南瓜组织粒度越小,极值越大。油脂添加量及组织粒度对南瓜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的影响规律一致,但相同条件下,叶黄素更容易从南瓜组织中释放,也更容易被包被入胶束中。机械加工和油脂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接近度,也因此有利于提高南瓜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南瓜
类胡萝卜素
生物接近度
机械加工
油脂
Keywords
pumpkin
carotenoids
bioaccessibility
mechanical pro-cessing
dietary lipid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工过程对杜仲雄花茶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4
8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向进乐
罗磊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4-267,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550001)
文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在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1%。提取方法为50%甲醇加热回流30min。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含量损失主要在杀青这道工序上,其他步骤也有损失,但损失不大。
关键词
杜仲雄花茶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Keywords
Eucommia staminatus flower tea
CA
HPLC
分类号
S685.4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波处理对全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6
9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马怡童
刘思佳
李宁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科技大学〕
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7,共7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编号:17IRTSTHN016)
文摘
采用不同超声声能密度(0.4,0.8,1.2,1.6,2.0W/g)及超声作用时间(0,5,10,15,20min)对全蛋液进行处理,再用流变仪测其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全蛋液是一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其流变曲线在温度为0~40℃时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流变特性指数增大,屈服应力及黏稠系数减小,流动性增加,全蛋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减弱,牛顿流体特性增强。动态流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时间及声能密度的增大,全蛋液的损耗模量G″和贮能模量G′均减小,说明全蛋液的黏性特征和弹性特征均减弱,流动性增强,与静态流变试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
超声波
流变特性
假塑性流体
全蛋液
Keywords
ultrason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pseudoplastic fluid
liquid whole egg
分类号
TS253.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仲雄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向进乐
樊金玲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100,共5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6550001)
文摘
以杜仲雄花茶为原料,对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杜仲雄花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60,回流2次,每次2h。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07%。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提取
Keywords
Eucommia Ulmoicles Olive
male flower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ion
分类号
TQ46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粮食烘干机水分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
9
11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孙国峰
闫精明
谭新圆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110158)。
文摘
设计了一套粮食水分测量系统,本系统可用于测量粮食干燥过程中热空气的温度、湿度等信号;系统采用SHT30/SHT31温湿度传感器测量,通过I2C串口通信将采集数据实时传送至单片机,然后单片机通过RS232协议将数据传送至PC端;利用焓湿图及水分平衡原理实时换算粮食水分含量;分别测量5个不同高度的热风状态,监测粮食在干燥进程中的水分变化。
关键词
粮食烘干机
温度
湿度
水分含量
实时测量
Keywords
grain dryer
temperature
humidity
moisture content
real-time measurement
分类号
TS210.3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TH811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杀青和初炒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被引量:
4
12
作者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味之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6,142,共6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550001)
河南科技大学校基金项目(2007ZY005)
文摘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表明,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影响。初炒后绿原酸含量下降,总黄酮含量升高,超过200℃后总黄酮含量降低。当初炒时间为9 min,初炒温度为130℃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54%和0.58%。
关键词
杜仲绿茶
杀青
初炒
绿原酸
总黄酮
Keywords
Eucommia green tea, Fixing, Drying, Chlorogenic acid, Flavonoids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
2
13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朱文学
孙国峰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17IRTSTHN016)。
文摘
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双频超声28 kHz+28 kHz的条件下,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真空度对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碘的释放量来讨论超声波功率对超声空化的影响,以及建立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干燥温度不宜太高;提高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碘释放量结果表明提高超声波功率可有效提高超声空化效果。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干燥温度、超声波功率和真空度均呈正相关,计算得双频超声真空干燥活化能为9.76 kJ/mol,干燥能耗较低。Page模型能较好反映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过程。该实验结果可为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全蛋液
双频超声
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数学模型
Keywords
whole egg liquid
dual-frequency ultrasound
vacuum drying
drying characterist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
分类号
TS253.4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
2
14
作者
白喜婷
侯亚玲
朱文学
孙国峰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2-330,共9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17IRTSTHN016)
文摘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干燥速率提高了4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加了1倍,这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缩短物料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进而可提高能量效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单频和双频超声对全蛋液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与迁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超声,反演谱图上总体峰面积的下降较单频超声显著,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提高物料内水分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干燥初期,反演谱中自由水对应的信号幅值逐渐减小,横向弛豫时间逐渐缩短;在干燥中后期,随着自由水的大量脱除,干燥以脱除结合水、半结合水为主。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双频超声干燥比单频超声干燥的H+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低,说明双频超声更易促进全蛋液内部水分的脱除。
关键词
全蛋液
真空干燥
双频超声波
低场核磁共振
Keywords
whole egg liquid
vacuum drying
dual-frequency ultrasound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分类号
TS253.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
1
15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刘志军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9-71,共3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11032500)
文摘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在门诊病例中对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年龄段猪均可发病,但以6~10周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数的71.30%;其次是11~16周龄,占病例数的18.76%;16周龄以上发病较少,仅占9.94%。对该病进行的防治研究和实践表明,加强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完善饲养方式,减少猪群应激,建立药物预防保健方案,控制猪群的继发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对PMWS的防治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仔猪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发病率
Keywords
Pigiet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Morbidity
分类号
S828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肉品卫生》
2003年第5期8-10,共3页
文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摆脱了作为农业的附属地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肉类的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禽蛋的人均占有量甚至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乳产品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增长迅速。
关键词
畜牧业
官方兽医制度
中国
动物卫生
动物产品卫生安全
管理制度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851.33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药合用防治鸡球虫病试验
被引量:
4
17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龙塔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9910 40 0 0 )
文摘
以中药常山、苦参等和西药诺球 (0 .5 %地克珠利预混剂 )组成复方制剂“克球王” ,每kg饲料按低、中、高三个剂量拌料喂鸡 ,其抗球虫指数分别为 16 2、193.1和 16 6 .76 ,与对照组 (感染不用药 )相比差异极显著(P <0 .0 1)。克球王中剂量组比西药组抗球虫指数也高出 31.92 ,差异显著 (P <0 .0 5 )。说明中西复方制剂“克球王”防治鸡球虫病效果好。
关键词
鸡
球虫病
抗球虫指数
克球王
中西复方制剂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coccidial index (ACI)
Coccidisis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饲料添加剂提高鸡产蛋性能试验
被引量:
3
18
作者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12-13,共2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9910 40 0 0 )
文摘
用黄芪、当归、益母草等 12味中药组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 0 .5 % (A组 )和 1% (B组 )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 ,连喂 2 0 d,与不添加组 (C组 )作对比试验 ,连续观察统计产蛋率等指标 4 0 d,结果发现 ,A、B二组鸡产蛋率均比 C组高 ,差异极显著 (P<0 .0 1) ,说明该添加剂有良好饲用效果。
关键词
中药
饲料添加剂
鸡
产蛋性能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gredient
chickens
laying performance
分类号
S83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S816.75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思路
被引量:
1
19
作者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4期18-19,共2页
文摘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应树立"预防为主",重视群体健康,重视应用病原学诊断和抗体 检测技术,加强环境控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猪病
防制
群体健康
个体治疗
病原学诊断
抗体检测
环境控制
饲养管理
Keywords
large-scale pig farm
pi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丹籽油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
48
20
作者
朱文学
李欣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8-251,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大于15g/kg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d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该产品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g/kg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毒理学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Keywords
peony seed oil
toxicology
acute toxicity
genetic toxicity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风-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对带壳鲜花生品质的影响
宁阳阳
朱文学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烘烤温度影响油莎豆出油率及品质的机理研究
段欣悦
朱文学
白喜婷
罗磊
司梦佳
宁阳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周秋香
刘镇镇
郭呈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杜仲雄花及花茶中绿原酸含量分析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向进乐
廉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肖海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樊金玲
向进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机械加工及油脂对南瓜类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
白喜婷
樊金玲
朱文学
孙军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加工过程对杜仲雄花茶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向进乐
罗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超声波处理对全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白喜婷
朱文学
马怡童
刘思佳
李宁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杜仲雄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白喜婷
朱文学
罗磊
向进乐
樊金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粮食烘干机水分测量系统的设计
白喜婷
朱文学
孙国峰
闫精明
谭新圆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杀青和初炒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白喜婷
朱文学
廉小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的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分析
白喜婷
侯亚玲
朱文学
孙国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白喜婷
侯亚玲
朱文学
孙国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河南西部地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调查与控制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刘志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我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肉品卫生》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西药合用防治鸡球虫病试验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龙塔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药饲料添加剂提高鸡产蛋性能试验
白喜婷
董发明
王天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规模化猪场猪病防制思路
白喜婷
王天奇
董发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牡丹籽油的毒理学研究
朱文学
李欣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