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阿城地望考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嘎 白如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
历史上的阳阿城共有两个。从西汉到曹魏时期,阳阿侯国(阳阿县)经历了侯国、县之间身份的多次转化,但治城稳定在今阳城县阳陵村。降至十六国北朝,阳阿县治徙迁今泽州县大阳镇驻地,直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县。谭其骧在《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阳阿城共有两个。从西汉到曹魏时期,阳阿侯国(阳阿县)经历了侯国、县之间身份的多次转化,但治城稳定在今阳城县阳陵村。降至十六国北朝,阳阿县治徙迁今泽州县大阳镇驻地,直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县。谭其骧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对阳阿城的定点是准确无误的。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关于东汉时期分涅县地置阳阿县的记载属于后世传抄致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阿城 大阳镇 阳陵村 地望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镇的名实与类型再考察——以山西泽潞地区为例
2
作者 白如镜 李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明清民国时期山西省域内"镇"分布较为密集的泽潞地区为例,集中探讨了镇的判定标准与类型两个问题。通过考察认识到,这一时期镇之得名并无统一的判定标准,一个聚落只要人口多且集中,工商产业比较发达,非农比例较高,就可以称... 以明清民国时期山西省域内"镇"分布较为密集的泽潞地区为例,集中探讨了镇的判定标准与类型两个问题。通过考察认识到,这一时期镇之得名并无统一的判定标准,一个聚落只要人口多且集中,工商产业比较发达,非农比例较高,就可以称为镇,但是否冠以镇名,则充满随意性。在经济性质的镇之外,还有一类关隘或堡寨等防卫性质的聚落,居于势险之地,通常会有军队或官司的派驻,因沿袭了前代镇的军事意义,也有被称为镇的现象,但数量很少,并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 名实 类型 泽潞地区 明清民国
下载PDF
锚注支护在煤巷过破碎带的试验
3
作者 白如镜 许永东 冯桂芹 《太原科技》 2001年第6期24-25,共2页
针对煤巷过破碎带时 ,支护困难 ,安全性差的特点 ,试验采用新工艺锚注支护。实际应用表明 ,该工艺控制破碎带技术可行 ,安全有效 ,经济合理 ,效果显著。建议在实际施工中 。
关键词 锚注支护 破碎带 稳定围岩 煤巷施工 工程试验 矿压分析
下载PDF
常闭式自动阻车器在矿井倾斜井巷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如镜 《河北煤炭》 2011年第6期35-36,52,共3页
常闭式自动阻车器是适应煤矿新型化管理而研制的新一代倾斜井巷阻车装置。在太原煤气化神州煤业公司应用后,有效预防了矿井倾斜井巷运输事故的发生。文章简要论述了自动阻车器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常闭式自动阻车器 倾斜井巷 应用
下载PDF
压滤机拉板装置的改进
5
作者 白如镜 郭军 +1 位作者 许永东 王大力 《机械管理开发》 2001年第S2期62-63,共2页
板框式压滤机在卸饼过程中小车受力不稳定 ,经常出现“跳板”现象 ,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通过拉板装置的改进 ,拉板装置由液控改为电控 ,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压滤机 拉板装置 接近开关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晋东南市镇分布初探——以方志、碑刻与民国调查资料为中心
6
作者 白如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东南地区,是山西省域内市镇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通过对所属各县市镇数量的分段统计可知,市镇经历了从明中后期的初步繁荣,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再到清后期的相对稳定,终至民国时期普遍衰落之变动过程。从空间分布来...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东南地区,是山西省域内市镇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通过对所属各县市镇数量的分段统计可知,市镇经历了从明中后期的初步繁荣,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再到清后期的相对稳定,终至民国时期普遍衰落之变动过程。从空间分布来看,晋东南地区的市镇密集分布于上党、高平、泽州三大盆地,浊漳河、丹河、沁河及其较大支流沿岸,沟通内外的重要道路沿线,均属于市镇的集中分布区。就研究时段内晋东南市镇整体的空间布局而言,呈现出集聚与不平衡两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 时空分布 晋东南 明清民国
下载PDF
指纹巡检系统在煤矿井下的使用
7
作者 白如镜 《煤炭与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于瓦斯检查人员按照巡检图表执行瓦斯检查过程中,存在"空班漏检"的情况,神州煤业公司引入指纹巡检系统,利用指纹识别身份,通过指纹和设备绑定、巡检点和地址卡绑定,保证巡检人员的真实性...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于瓦斯检查人员按照巡检图表执行瓦斯检查过程中,存在"空班漏检"的情况,神州煤业公司引入指纹巡检系统,利用指纹识别身份,通过指纹和设备绑定、巡检点和地址卡绑定,保证巡检人员的真实性、巡检数据的唯一性,有效防止巡检人员"空班漏检"等行为,使瓦斯"一班三检"制度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巡检系统 煤矿 井下 使用
下载PDF
泽州大阳镇——明清时期一个北方市镇的聚落地理
8
作者 白如镜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泽州大阳镇,其有据可查的聚落历史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的阳阿县,但政区治所的身份并未对后期定型的市镇空间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北齐废县后,阳阿故城演变为一个普通村落并延续下来。降至宋金,见于史料记载的大阳村既已呈现出东西两区格局... 泽州大阳镇,其有据可查的聚落历史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的阳阿县,但政区治所的身份并未对后期定型的市镇空间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北齐废县后,阳阿故城演变为一个普通村落并延续下来。降至宋金,见于史料记载的大阳村既已呈现出东西两区格局的雏形。明代中后期,具有资源优势的大阳发展成为晋东南地区的工商业巨镇,营造出全新的聚落景观,"五里老街"、"七十二巷"的主体空间格局初步定型。工商业发达、文脉昌盛的大阳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绅商群体,在镇域空间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阳镇 空间结构 绅商群体
下载PDF
锚杆支护在下组煤掘进巷道中的应用
9
作者 白如镜 《太原科技》 2008年第2期82-83,85,共3页
以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嘉乐泉煤矿为例,论述了锚杆支护工艺在下组煤掘进巷道中的设计和应用,分析了锚杆支护工艺相对于传统棚式支护的优势,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锚杆支护 下组煤 嘉乐泉煤矿
下载PDF
长沟煤矿炮采单放开采法技术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白如镜 《太原科技》 2007年第9期63-65,共3页
就长沟煤矿15号煤层采用单体支柱放顶煤一次采全厚采煤方法的技术适应性、生产安全性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炮采 可行性 研究
下载PDF
延期间隔对爆破工作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白如镜 《太原科技》 2008年第1期80-81,共2页
分析了延期间隔对爆破效果的影响,介绍了不同延期间隔阶段的岩体爆破过程,通过综合优化爆破时间,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关键词 延期间隔 爆破工作
下载PDF
基于MSP勘探法在煤矿掘进巷道地质构造超前探测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云峰 白如镜 王晋宁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72-74,共3页
本文对宏远煤矿150203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地面勘探的构造情况进行了介绍,对MSP勘探法技术原理、观测系统、坐标定义和设备选择进行了说明,对150203掘进工作面超前MSP勘探法的施工布置和观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可知,此次勘... 本文对宏远煤矿150203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地面勘探的构造情况进行了介绍,对MSP勘探法技术原理、观测系统、坐标定义和设备选择进行了说明,对150203掘进工作面超前MSP勘探法的施工布置和观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可知,此次勘探掘进工作面前方发现16、38和60 m3处异常区,为后续煤矿掘进工作提前进行了地质预测预报,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勘探法 掘进巷道 探测
下载PDF
清以来山西沿黄市镇的历史、景观和地域社会——以晋西碛口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峰 白如镜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7,共15页
康熙末年,在河套地区开发与蒙粮内运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碛口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开始兴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沟通华北与西北两大经济区的综合型商运码头。民国时期,伴随着晋蒙黄河水运的衰退,东西双向性质的晋陕货物集散成为其主要商贸... 康熙末年,在河套地区开发与蒙粮内运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碛口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开始兴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沟通华北与西北两大经济区的综合型商运码头。民国时期,伴随着晋蒙黄河水运的衰退,东西双向性质的晋陕货物集散成为其主要商贸形式。不同于多数脱胎于乡村聚落的市镇,碛口自兴起之初就呈现出纯粹的商业景观形态,镇城空间沿黄河与湫水河岸线性展开,最终定型为“五街区”形制。鉴于其经济地位,从咸丰初年通判衙门和厘税局的相继设置开始,地方政府对碛口直接的行政与经济管控从未中断,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以商人家族为主导的社会运行秩序。民国初期,商人群体通过成立商会实现了内部权力关系的整合,并在复杂的地方权力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运 市镇 商业 景观
原文传递
清代山西市镇管理体系及其基层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如镜 张俊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2,M0006,共12页
清代以来,山西地区众多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重要挑战。在政府与社会之间选择、调试的过程中,山西市镇逐步形成一套多层次兼具互补性的市镇管理体系。其中,既有以官方派遣佐杂官对部分重要市镇治安和经济问题的布... 清代以来,山西地区众多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重要挑战。在政府与社会之间选择、调试的过程中,山西市镇逐步形成一套多层次兼具互补性的市镇管理体系。其中,既有以官方派遣佐杂官对部分重要市镇治安和经济问题的布控管理,也有以州县政府为核心的市镇行政管理。通过行政权力与基层牙行、职役组织的对接,自上而下构建起市镇管理的基层行政网络。同时,士绅、商人、宗族等精英群体及其组织在地方社会治理中也具有主体地位,尤以“社”组织最为突出,它们是清后期山西市镇权力运作的核心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西 市镇 治理 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