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性肌肉酸痛与运动性骨骼肌记忆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峥嵘 孙羽 +1 位作者 张振显 潘诗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2-1766,共5页
背景:不习惯的运动使骨骼肌损伤,但可以产生一种减轻肌肉再损伤减轻疼痛的特定训练效果-肌肉记忆。目的:基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病因,综述延迟性肌肉酸痛中骨骼肌记忆的存在及其可能机制,提出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新见解。方法:第一作者以... 背景:不习惯的运动使骨骼肌损伤,但可以产生一种减轻肌肉再损伤减轻疼痛的特定训练效果-肌肉记忆。目的:基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病因,综述延迟性肌肉酸痛中骨骼肌记忆的存在及其可能机制,提出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新见解。方法:第一作者以“DOMS,Skeletal muscle memory,Exercise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Repeat turn effect,exercise and autophagy,Autophagy and inflammation”为英文检索词,“延迟性肌肉酸痛,骨骼肌记忆,运动性骨骼肌适应,重复回合效应,运动与自噬,自噬与炎症”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0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代谢紊乱、机械损伤和氧化应激所致的急性期炎症反应,而运动性骨骼肌记忆具有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运动再损伤的作用,当离心训练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时,损伤症状可以被最小化,甚至可以避免。因此基于运动性骨骼肌记忆机制,寻找防治或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及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综述的主要目的:①明确运动性骨骼肌记忆的存在;②探讨运动性骨骼肌记忆的可能机制,并提出该记忆与骨骼肌自噬的关系;③通过改善骨骼肌自噬水平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肌肉损伤 延迟性肌肉酸痛 骨骼肌记忆 骨骼肌适应 重复回合效应 运动-自噬 自噬-炎症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I特点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龙 白峥嵘 +1 位作者 郝越文 田楠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I特点与临床表现相关性,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MRI诊断且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证实的19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与MRI表现。结果:19例患者病灶于双侧侧... 目的:研究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I特点与临床表现相关性,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MRI诊断且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证实的19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与MRI表现。结果:19例患者病灶于双侧侧脑室后角旁、枕顶叶呈蝶翼状对称性分布,病变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渐进发展,主要累及枕、顶、颞叶、胼胝体、丘脑枕、脑干及小脑半球等,增强扫描的5例患者病灶周边显著强化呈花边样。结论:MRI不但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涉及范围及病变程度,而且能够监测病变的进展,在临床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对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莉 金国宏 +2 位作者 王砚亮 白峥嵘 马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05-40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肌骨肿瘤氢质子波谱的成像特点及2D-MRS对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肌骨肿瘤的病人术前常规行MRI扫描、MRI增强扫描及2D多体素1H-MRS扫描,观察良恶性肌骨肿瘤多体素1H-MRS的成像特点... 目的探讨良恶性肌骨肿瘤氢质子波谱的成像特点及2D-MRS对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肌骨肿瘤的病人术前常规行MRI扫描、MRI增强扫描及2D多体素1H-MRS扫描,观察良恶性肌骨肿瘤多体素1H-MRS的成像特点,比较良恶性病变的Cho/Cr比值,并以此作为鉴别良恶性的依据。结果肌骨肿瘤1H-MRS波形与正常下肢肌肉明显不同,恶性肌骨肿瘤的Cho峰升高且明显高于Cr峰,良性肌骨肿瘤中可见极低的Cho及Cr峰,二者几乎等高。良性肿瘤Cho/Cr为1.05±0.25,恶性肿瘤Cho/Cr为2.7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比值应用于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7.9%。结论 2D1H-MRS测得的Cho水平的增高与肌骨肿瘤的恶性度相关,Cho/Cr比值对肌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肿瘤 核磁共振 多体素波谱
下载PDF
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峥嵘 王敏璇 张振显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7-59,63,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320排640层CT低剂量扫描、CT标准靶重建、联合1.5TMRI检查,对临床检出的42例肺内孤立结节(SPN)进行相关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320排640层CT低剂量扫描、CT标准靶重建、联合1.5TMRI检查,对临床检出的42例肺内孤立结节(SPN)进行相关诊断研究,分析本项技术是否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42例可疑孤立性肺小结节中检出42例检出率为100%,常规CT扫描病变检出正确例数28例正确率为66.67%,靶重建后检出正确例数为34例准确率为80.95%,联合CT靶重建及MRI检出正确例数40例,准确率可高达95.42%。结论CT靶重建技术联合MRI扫描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且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小结节 320排CT靶重建 MRI扫描 早期肺癌 筛查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四肢良、恶性软组织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白峥嵘 卞益同 +2 位作者 马烨 王贝贝 金国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77-28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DTI成像在四肢软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术后病理证实的常见四肢软组织病变20例。所有病例术前行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并分析病变软组织中心、边缘及正常软组织ADC、FA、Vr A、Iso值并重建... 目的探讨磁共振DTI成像在四肢软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术后病理证实的常见四肢软组织病变20例。所有病例术前行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并分析病变软组织中心、边缘及正常软组织ADC、FA、Vr A、Iso值并重建病变周围肌纤维束,观察病变对周边肌纤维束影响。结果四肢软组织良性病变中心ADC值高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边缘ADC、Iso值高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边缘FA、Vr A值低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中心及边缘区ADC值、Iso值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良性病变中心、边缘区FA值低于正常组织;恶性病变中心和边缘ADC值、FA值低于正常组织,而Iso则高于正常组织(P<0.05)。恶性病变中心ADC值及Iso值大于病变边缘(P<0.05)。重建病变周围肌纤维束后,良性病变对周围肌纤维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推移改变,而恶性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至肌纤维束断裂。结论 DTI在四肢软组织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及评价病变侵润范围的应用是有价值的,是常规磁共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软组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白峥嵘 高云展 王敏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行SWI检查的68例CMB患者纳入CMBs组,另择70例同期行SWI未见异常的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 目的探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行SWI检查的68例CMB患者纳入CMBs组,另择70例同期行SWI未见异常的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磁共振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SW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受试者认知功能差异及不同CMBs数量、分布患者认知功能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MBs在SWI扫描中呈现边界清楚的圆形信号缺失区;SWI对CMB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扫描序列(P<0.05);CMBs组患者MoCA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受试者比较,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MoCA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CMBs数量与MoCA量表中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能力、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记忆力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皮质及皮质下CMBs与注意力及总分呈负相关,基底核及丘脑CMBs与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力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脑干及幕下CMBs与视空间执行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SWI可提高CMBs的检出率,CMBs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降低,其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WI检测CMBs数量及分布可作为评估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卞益同 王砚亮 +5 位作者 马烨 白峥嵘 李莉 朱凯 王爱军 金国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96-40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76)×10-3、(1.58±0.82)×10-3、(1.28±0.32)×10-3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0.74)×10-3mm2·s-1、(1.35±0.39)×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10-3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10-3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卫旭瑛 白峥嵘 +1 位作者 陈艳 郭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T动态增强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及增强后CT值。依据增强后各时期CT均值... 目的探讨应用CT动态增强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及增强后CT值。依据增强后各时期CT均值和平扫CT值计算孤立性肺结节的最大增强值。结果周围型肺癌的最大CT强化均值为(71.59±17.61)HU,周围型肺癌增强后除15s之外,各期CT至与平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增量峰值开始于75s,至195s最高。其中,15s时增强值与75、135、195s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5、135、195s增强值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平扫定性正确率根据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血管连接征及胸膜凹陷征为85.00%,增强扫描后定性正确率为98.33%,显著高于CT平扫,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CT增强 周围型肺癌 断层摄影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良性及恶性原发性肌骨肿瘤血管生成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卞益同 金萍 +3 位作者 王贝贝 马烨 白峥嵘 金国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5-30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参数在原发性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全身各部位原发性肌骨肿瘤68例,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参数在原发性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全身各部位原发性肌骨肿瘤68例,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良性肿瘤微血管数量相对较少,血管形态多且较规则,恶性肿瘤微血管数量较多且具有异质性,其血管形态多不规则,恶性肿瘤组MVD值(22.46±5.77)支/高倍镜视野高于良性肿瘤组的(13.4±4.16)支/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VEGF表达多数呈阳性或强阳性,良性肿瘤多呈阴性或弱阳性,恶性肿瘤组VEGF表达程度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不同,血管生成参数可以用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为临床诊疗工作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MSCT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9
10
作者 卫旭瑛 白峥嵘 +1 位作者 孔令福 聂忠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 对比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MSCT征象,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和33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对比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MSCT征象,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和33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癌组和结核组患者的MSCT征象,对两组患者病灶进行CT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的病灶及含气腔隙大小显著大于结核组患者,含气腔隙壁厚显著低于结核组(P<0.05),肺癌组患者病灶位置多分布在中下肺,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边缘多见分叶状,边界光整,多囊、“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形态学分型以Ⅵ型多见;结核组患者病灶位置多分布在上肺,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边缘多见“短毛刺”征和“尖角”征,边界多清楚毛糙,单囊,很少见“磨玻璃”征、胸膜粘连,形态学分型以Ⅲ型多见。结论 壁薄囊腔型肺癌和壁薄空洞性肺结核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可有效提高MSCT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薄壁囊腔型肺癌 薄壁空洞性肺结核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卫旭瑛 白峥嵘 陈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71例临床疑似周围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DEPI检查,检测患者血清hs-CRP、D-D水平,以CTPA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周围型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金标准,计算DEPI及其联合hs-CRP、D-D水平检测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171例患者中,共有87例诊断为周围型肺动脉栓塞,单纯CTPA检出率为56.32%(49/87)。87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检出栓子159个,CTPA对亚段以下动脉栓子检出率显著低于CTPA+肺灌注血容量(lung perfusion blood volume,Lung PBV)和CTPA+肺血管(Lung Vessels)(均P<0.05)。周围型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清hs-CRP、D-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周围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P<0.05)。hs-CRP+D-D诊断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偏低;DEPI联合hs-CRP、D-D水平检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13%、79.62%。结论DEPI联合hs-CRP、D-D水平检测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值得肯定,对亚段以下动脉栓子的检出率优于C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周围型 肺动脉栓塞 诊断
下载PDF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卫旭瑛 蔡慕彬 +2 位作者 白峥嵘 陈艳 郗新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鼻腔变异情况、鼻中隔偏曲情况及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观察研究组中合并有鼻息肉、筛窦炎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上颌窦内壁粘膜增厚及骨质改变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高位偏曲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鼻甲肥大及泡状中鼻甲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异性的CT影像学表现,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具有典型的辨别作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云展 白峥嵘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7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0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对其实施64排螺旋CT平扫及常规CT检查,将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组及MPR重建后,对2种检查方式在评估病变特征及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0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对其实施64排螺旋CT平扫及常规CT检查,将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组及MPR重建后,对2种检查方式在评估病变特征及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检查显示常规CT对肿块、局部浸润和结构紊乱、钙化等乳腺癌直接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78.75%(68/80)、45.00%(36/80)、51.25%(41/80),而64排螺旋CT薄层重组对上述指标检出率分为为90.00%(72/80)、57.50%(46/80)、63.75%(51/8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显示常规CT对非对称性血管扩张、乳头内陷或乳晕增厚、皮肤改变、腋下及内乳淋巴结增大的检出率分别为43.75%(35/80)、37.50%(30/80)、26.25%(21/80)和23.75%(19/80),而64排螺旋CT薄层重组对上述指标检出率分别为62.50%(50/80)、63.75%(51/80)、50.00%(40/80)和38.75%(31/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对比,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技术对乳腺癌间接征象的显示率更高,如能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则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评估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薄层重组 乳腺癌
下载PDF
交替性文氏周期六种
14
作者 宋为民 王广智 白峥嵘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4期122-122,121,共2页
交替性文氏周期是指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2~3个P波连续下传受阻而结束一个文氏周期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交替性文氏周期不仅可以发生于交界区,希氏—浦氏系统。
关键词 交替性 下传 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区 心房激动 心搏 复杂心律失常 近端 隐匿性传导 传导系统
下载PDF
室性融合波是怎样形成的?
15
作者 宋为民 王广智 白峥嵘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3期85-85,共1页
室性融合波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其形态介于两个激动形态之间,有时可能跟窦性激动正常下传时的形态一样。两个激动,可以是同源的也可以是异源的。前者如预激症侯群时激动来源于一个室上起搏点,通过... 室性融合波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其形态介于两个激动形态之间,有时可能跟窦性激动正常下传时的形态一样。两个激动,可以是同源的也可以是异源的。前者如预激症侯群时激动来源于一个室上起搏点,通过两条途径下传至心室,一条为正道,一条为旁道,也可以两条都为旁道,也可能由两条道下传的激动与室内激动三者同时控制心室。后者可以一个是室上性一个是室性,也可以两个都是室性或两个都是室上性的,但两个激动进入心室的地方不会在一处。最常见的是一个来自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融合波 窦性激动 下传 旁道 起搏点 窦性搏动 室性心搏 预激症候群 束支阻滞 逸搏
下载PDF
房性早搏的二十种代偿间歇
16
作者 王广智 白峥嵘 王翠珍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71-71,共1页
房早代偿二十种早搏暂改窦性律——回转大于主律者前后小于两主律→前后等于两主律→前后大于两主律→回转窦律传出迟——回转、主律恰相等→回转小于一主律,二律虽然极同近,前后等于一主律→前后大于一主律→其后若无相应短→前后小于... 房早代偿二十种早搏暂改窦性律——回转大于主律者前后小于两主律→前后等于两主律→前后大于两主律→回转窦律传出迟——回转、主律恰相等→回转小于一主律,二律虽然极同近,前后等于一主律→前后大于一主律→其后若无相应短→前后小于主异律→房早及其窦回搏,回转、主导→比不同。加快、减慢→都可能又可细分下四段; 窦律仅仅被重建; 窦律传出被阻断; 窦房一度阻滞伴; 其后P—P相应短。两起搏点同或近。又有以下七情形: 异律传出慢吞吞; 这是典型插入征; 窦律慢传,插入成; 重建窦律,折返生; 同上重建提早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间歇 房性早搏 房早 起搏点 后窦 异律 同或 三宗
下载PDF
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砚亮 崔君 +8 位作者 李莉 卞益同 白峥嵘 马烨 王爱军 朱凯 赵建国 张伟 金国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M)、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等灌注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TIC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类型。良、恶性肿瘤组间灌注参数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最佳参数及阈值。结果 65例PMST TIC分布类型:良性肿瘤Ⅰ型2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恶性肿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16例,良恶性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Ⅲ、Ⅳ型作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则TI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4.6%,准确性92.3%。灌注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NEI、MSD、MS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9、0.841、0.798。MTE、T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I 35.96作为判定良恶性的最佳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84.6%、83.8%。结论 DSC-PWI TIC类型结合灌注参数(NEI、MSD、MSI)有利于提高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率,其中以TIC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灌注参数NEI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肌骨肿瘤 灌注
原文传递
肌骨肿瘤DSC-MR灌注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卞益同 王砚亮 +5 位作者 荣伟程 王贝贝 李莉 马烨 白峥嵘 金国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化率对比(DSC)-MR灌注参数与肌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肿瘤良恶性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8例原发性肌骨肿瘤(良性32例,恶性36例)术前行MRI常规及DSC-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得到负性强化积分(...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化率对比(DSC)-MR灌注参数与肌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肿瘤良恶性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8例原发性肌骨肿瘤(良性32例,恶性36例)术前行MRI常规及DSC-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得到负性强化积分(NEI)、最大下降斜率(MSD)及平均通过时间(MTE)灌注参数;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分别统计各灌注参数结果并分析其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肿瘤MVD为13.4±4.16,恶性肿瘤MVD为22.46±5.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4,P<0.01)。经相关分析得出NEI、MSD及MTE与MVD均有相关性,其中NEI、MS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601,MTE与MVD呈低度线性相关,r值为0.274。结论 MR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磁敏感增强可以评价肿瘤血管化及血管生成情况,为临床术前及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病理生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景强强 白峥嵘 贺继忠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93.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hs-CRP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稳心颗粒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作频率 血液流变学指标
原文传递
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围绕经济发展做好村镇规划
20
作者 白峥嵘 《今日新疆》 2004年第1期22-22,共1页
乡党委对全乡地理状况、风土人情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科学依据。规划时多设计几套方案,把预见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把需要达到的目的与发生的情况结合起来。乡党委出资8万元进行全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实现"全乡一特、一村一品",围... 乡党委对全乡地理状况、风土人情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科学依据。规划时多设计几套方案,把预见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把需要达到的目的与发生的情况结合起来。乡党委出资8万元进行全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实现"全乡一特、一村一品",围绕"六大产业"规划小城镇建设。同时在全乡17个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村镇规划 一品 一村 地理状况 建设规划 冰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