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灵运文艺思想管窥 被引量:5
1
作者 白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3,共4页
谢灵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重视文学本体与文学总结意识,文学“性情”论,崇尚“丽”“则”的风格论,重视经历、个性与文学风格表现的鉴赏观以及革新的文体观。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文学进步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元嘉... 谢灵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重视文学本体与文学总结意识,文学“性情”论,崇尚“丽”“则”的风格论,重视经历、个性与文学风格表现的鉴赏观以及革新的文体观。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文学进步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元嘉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文学思想 元嘉文学
下载PDF
鲍照诗歌渊源考 被引量:5
2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钟嵘对鲍照的诗歌源流及艺术特征有过中肯的评价,但引起了王士祯的批评与反对。本文根据钟嵘《诗品》的线索,对鲍照诗歌进行了溯源,认为其诗歌风格源头在楚辞。鲍照不仅学习了楚辞的语汇,化用了楚辞的句意,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楚辞的艺... 钟嵘对鲍照的诗歌源流及艺术特征有过中肯的评价,但引起了王士祯的批评与反对。本文根据钟嵘《诗品》的线索,对鲍照诗歌进行了溯源,认为其诗歌风格源头在楚辞。鲍照不仅学习了楚辞的语汇,化用了楚辞的句意,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精神,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发展。同时,本文通过对钟嵘关于鲍照评语的理解,指出了王士祯对钟嵘批评的武断,探讨了鲍照在楚辞派作家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对楚辞艺术流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楚辞 渊源 接受
下载PDF
原则、秩序与权宜——论《水浒传》排座次及对群体和谐的启发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崇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在梁山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座次安排体现了梁山群体不同阶段的目的。早期排座次综合运用了能力、声望、门楣、年龄等原则,必要时也采取权宜的方法。这些不同的人事安排基本符合梁山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在维护群体和谐上具有关键... 在梁山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座次安排体现了梁山群体不同阶段的目的。早期排座次综合运用了能力、声望、门楣、年龄等原则,必要时也采取权宜的方法。这些不同的人事安排基本符合梁山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在维护群体和谐上具有关键作用。但最终座次的排定,却因为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抬高了门楣原则,为招安服务,导致和谐群体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座次 原则 秩序 权宜 和谐
下载PDF
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3-48,共6页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陆机诗风的联系也反映了魏晋、刘宋诗歌发展轨迹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谢灵运 诗风 异同
下载PDF
古典文学教学与职教博雅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崇 刘竞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第1期146-147,共2页
古典文学教学是职教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古典文学学科在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上存在问题,难以实现其学科价值,自身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提出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强调古典文学教学... 古典文学教学是职教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古典文学学科在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上存在问题,难以实现其学科价值,自身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提出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强调古典文学教学中的技能因素,树立知识传授、审美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的教育理念,论述了职教院校古典文学学科现代转型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古典文学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观念
下载PDF
刘宋“诗运转关”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刘宋时期中古诗歌发生转型,因而被人称为"诗运转关"。"诗运转关"有三层含义:一是刘宋诗歌从玄言诗的阴影中走出,回归到魏晋诗歌传统上,得以健康发展;二是刘宋诗歌在声律、对仗等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启迪了后来... 刘宋时期中古诗歌发生转型,因而被人称为"诗运转关"。"诗运转关"有三层含义:一是刘宋诗歌从玄言诗的阴影中走出,回归到魏晋诗歌传统上,得以健康发展;二是刘宋诗歌在声律、对仗等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启迪了后来的"永明体",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程中具有转折意义;三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清丽诗风和以鲍照、汤惠休为代表的俗艳诗风改变了魏晋以来以渊奥、典雅为主导的诗歌格局,促进了诗风的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诗歌 诗运转关 元嘉体 休鲍之风
下载PDF
论西晋寒族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魏晋之际社会思想巨变的作用下,西晋寒族作家的创作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强烈影响。为了获得政治机会,寒族作家依附于权贵士族,这造成了他们的文学品格不高,混同于士族文学之中。但士族与寒族的阶层区分,导致了寒族作家人生经历的坎坷不平... 在魏晋之际社会思想巨变的作用下,西晋寒族作家的创作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强烈影响。为了获得政治机会,寒族作家依附于权贵士族,这造成了他们的文学品格不高,混同于士族文学之中。但士族与寒族的阶层区分,导致了寒族作家人生经历的坎坷不平,改变了他们的创作动机,促使了寒族作家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这种调整,使混同于士族文学中的西晋寒族文学有了一些自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族 士族 文学创作 依附 调整
下载PDF
刘宋儒学复兴与玄风淡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崇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刘宋儒学较之东晋有了较大恢复,社会地位上升,对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逐渐加强,促使典丽风格在文学中成为主导,纠正了玄言文风不讲文采的缺陷。而玄、儒两种思想的交替,使当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出现不适应,主体观念重新得到重视,文学抒情特... 刘宋儒学较之东晋有了较大恢复,社会地位上升,对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逐渐加强,促使典丽风格在文学中成为主导,纠正了玄言文风不讲文采的缺陷。而玄、儒两种思想的交替,使当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出现不适应,主体观念重新得到重视,文学抒情特质得到恢复,从而改变了玄言文风枯燥之病。在儒学的帮助下,刘宋文学摆脱玄风的笼罩,具有了自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儒学 复兴 玄风淡化
下载PDF
元嘉文学二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崇 《东疆学刊》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以刘裕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在彭城所进行的饮酒赋诗活动有两次:一次发生在义熙十二年(416)九月到十三年(417)正月之间,另一次发生在义熙十四年(418)九月九日,两次活动的主题并不相同。另外,根据谢庄生平以及《月赋》中的线索,本文认为《月... 以刘裕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在彭城所进行的饮酒赋诗活动有两次:一次发生在义熙十二年(416)九月到十三年(417)正月之间,另一次发生在义熙十四年(418)九月九日,两次活动的主题并不相同。另外,根据谢庄生平以及《月赋》中的线索,本文认为《月赋》创作于元嘉十八年(441)秋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裕彭城之会 《月赋》 创作时间
下载PDF
论“元嘉体”诗歌的用韵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崇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元嘉体"诗歌以押平声韵为主,通韵规范基本定型,与唐诗声律运用大体吻合的现象非常明显。但在个别韵部的运用上,"元嘉体"用韵存在上古韵的遗留,通韵韵部的组合使用相对于唐律更为自由,整体上体现出新旧交融的状态。... "元嘉体"诗歌以押平声韵为主,通韵规范基本定型,与唐诗声律运用大体吻合的现象非常明显。但在个别韵部的运用上,"元嘉体"用韵存在上古韵的遗留,通韵韵部的组合使用相对于唐律更为自由,整体上体现出新旧交融的状态。"元嘉体"的用韵是由古诗音韵向律诗过渡的中间环节,对诗歌韵律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嘉体 用韵 古韵 唐律
下载PDF
刘宋士人人格调整及其意义
11
作者 白崇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79,共3页
在社会政治格局巨变的影响下,以士族为主体的刘宋士人群体开始调整自身的群体人格,形成了柔顺与沉退、狂狷与对抗并存的人格特征,并在对正始名士人格的向往与追慕中,从不同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刘宋士人的人格调整,丰富了中国古... 在社会政治格局巨变的影响下,以士族为主体的刘宋士人群体开始调整自身的群体人格,形成了柔顺与沉退、狂狷与对抗并存的人格特征,并在对正始名士人格的向往与追慕中,从不同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刘宋士人的人格调整,丰富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体系,将汉魏两晋时期相对单一的人格类型改造成复合型人格,增加了知识分子人格中的弹性因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士人 人格 调整 狂狷
下载PDF
文质升降一转关——论刘宋散文
12
作者 白崇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刘宋散文是魏晋散文到南朝散文的过渡,它既继承了魏晋散文重视抒情、古朴清竣的特征,又体现了散文骈对艺术、声律艺术的进步,在艺术特征上具有了古朴尚质与华丽整饬并存的特征。因此,刘宋散文既保留了魏晋散文的传统,又引导了南朝散文... 刘宋散文是魏晋散文到南朝散文的过渡,它既继承了魏晋散文重视抒情、古朴清竣的特征,又体现了散文骈对艺术、声律艺术的进步,在艺术特征上具有了古朴尚质与华丽整饬并存的特征。因此,刘宋散文既保留了魏晋散文的传统,又引导了南朝散文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散文 抒情 散体 骈体
下载PDF
天然雕饰尽 清水芙蓉出——试论六朝诗坛“清”的流变及其诗学意义
13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共3页
"清"是六朝诗歌的重要风格范畴,其内涵在建安、太康时期主要表现为简洁流畅。东晋以后,受到玄风、山水文学、声律探索的影响",清"的内涵具有了新奇、淡雅、流丽、境界圆融、声韵和谐等要素。伴随着内涵的丰富,"... "清"是六朝诗歌的重要风格范畴,其内涵在建安、太康时期主要表现为简洁流畅。东晋以后,受到玄风、山水文学、声律探索的影响",清"的内涵具有了新奇、淡雅、流丽、境界圆融、声韵和谐等要素。伴随着内涵的丰富,"清"在诗歌领域则经历了从不被广泛认可到影响逐渐扩大,再到流行于诗坛的过程,为诗坛带来了区别于雅丽繁密诗风的另一种艺术趋向。这种变化,展示了六朝诗歌风格发展的内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诗坛 内涵 境界
下载PDF
论元嘉作家的骚体句式
14
作者 白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6-90,共5页
两方面的因素促成元嘉作家骚体句式运用由《离骚》型向《九歌》型转移。首先,理性思维在作家思想中的上升推动文学观念的进步,他们要求文学精细深刻,富于规范美。其次,作家在士族文化影响下,主体心态日趋倾向纤柔。这两点导致元嘉作家... 两方面的因素促成元嘉作家骚体句式运用由《离骚》型向《九歌》型转移。首先,理性思维在作家思想中的上升推动文学观念的进步,他们要求文学精细深刻,富于规范美。其次,作家在士族文化影响下,主体心态日趋倾向纤柔。这两点导致元嘉作家偏爱形式对称稳定、描写细致、表情深婉的《九歌》型句式,促进骚体句式的艺术表现整体上发生转移。此外,元嘉作家有意识提高骚体句式地位,并用它改造某些文体,使之获得更大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嘉作家 骚体句式 九歌 转移
下载PDF
转型与重建——试论刘宋咏物赋
15
作者 白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2-106,113,共6页
刘宋咏物赋保留了魏晋咏物赋的某些写作规范,又体现出新的倾向,具有鲜明的过渡特征。以傅亮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更注重通过咏物来表达个人的人生体验而不是魏晋玄理;但以谢惠连、颜延之、谢庄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则更加专注于对物本身的描写... 刘宋咏物赋保留了魏晋咏物赋的某些写作规范,又体现出新的倾向,具有鲜明的过渡特征。以傅亮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更注重通过咏物来表达个人的人生体验而不是魏晋玄理;但以谢惠连、颜延之、谢庄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则更加专注于对物本身的描写,并吸收诗歌领域的文学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咏物赋进行了探索,使之文辞更华美,音韵更和谐,诗化特征更明显。在新的文学环境中,他们为咏物赋构建了新的自我特色,为齐梁辞赋开启了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赋 声律 诗歌 华美
下载PDF
西晋作家创作的选择倾向
16
作者 白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西晋作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了建安、正始文学对文学形式的探索。受士族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尚文辞、有意追求悲美风格、文学玄虚化状态呈现出普遍性三个方面,由于缺乏真情实感,造成文... 西晋作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了建安、正始文学对文学形式的探索。受士族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尚文辞、有意追求悲美风格、文学玄虚化状态呈现出普遍性三个方面,由于缺乏真情实感,造成文学情感表达的倒退,影响了西晋文学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士族 末族作家 西晋文学
下载PDF
《离骚》“求女”喻意之我见——兼论屈原在求女中的矛盾心态
17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试从《离骚》本身的逻辑来推导“求女”的寓意。本文认为屈原上下求索的对象是一个理想中的贤楚君 ,其追求的心理基础是屈原想消解现实中的悲剧情节。屈原在“求女”中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其根源则在于屈原的完美主义与现实的矛盾 ,... 本文试从《离骚》本身的逻辑来推导“求女”的寓意。本文认为屈原上下求索的对象是一个理想中的贤楚君 ,其追求的心理基础是屈原想消解现实中的悲剧情节。屈原在“求女”中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其根源则在于屈原的完美主义与现实的矛盾 ,这种矛盾束缚了屈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喻意 追求 矛盾心态 现实 悲剧情节
下载PDF
由失意赋看道家思想对汉代士人精神的补充
18
作者 白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失意发生机制中的个性与思想因素 ,发现汉代士人为了弥补儒家进取精神的受挫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道家思想的不同侧面 ,导致汉代失意赋中悲剧色彩出现强弱的变动。因此 ,汉代失意赋成为道家思想对汉代士人精神进行补充的具体... 本文通过分析失意发生机制中的个性与思想因素 ,发现汉代士人为了弥补儒家进取精神的受挫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道家思想的不同侧面 ,导致汉代失意赋中悲剧色彩出现强弱的变动。因此 ,汉代失意赋成为道家思想对汉代士人精神进行补充的具体体现 ,也反映了两汉时期道家思想在士人中的流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意赋 道家思想 进取人格 补充
下载PDF
明代复古派对谢灵运诗歌经典价值的发掘
19
作者 白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巨大,具有经典价值。但经历了唐诗的高峰之后,谢诗的这一价值被逐渐忽视。以恢复古典审美理想为目标的明代复古派文人在审视古典诗歌整体价值的前提下,对谢灵运诗歌的经典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整...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巨大,具有经典价值。但经历了唐诗的高峰之后,谢诗的这一价值被逐渐忽视。以恢复古典审美理想为目标的明代复古派文人在审视古典诗歌整体价值的前提下,对谢灵运诗歌的经典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整理了包括谢灵运在内的诸多六朝作家的诗文集,较高地评价了谢灵运的诗歌价值,并在诗歌创作中积极模仿,实际给予了谢灵运诗歌近似于唐诗的艺术地位,认可了谢灵运诗歌所具有的经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复古派 李梦阳 谢灵运诗歌
下载PDF
试论士族在魏晋时期的变迁——兼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0
作者 白崇 《天中学刊》 2002年第3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士族 魏晋时期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