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实训系统构建研究
1
作者 白广珍 徐军平 +1 位作者 李丛 胡显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03-108,共6页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感、多感知、多交互、自主性等优势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培训、上岗培训等场景。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物教学、考古等方面已有研究和实践,该文针对文物保护修复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培训资源不足等...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感、多感知、多交互、自主性等优势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培训、上岗培训等场景。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物教学、考古等方面已有研究和实践,该文针对文物保护修复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培训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构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实训系统,覆盖文物基本知识、常见病害、病害机理、保护对策、修复操作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元素虚拟化、制程化,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沉浸感、现实感和交互性,使其成为课堂、实验室、修复室的延伸和拓展,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消除课堂和实践壁垒,提升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学生、初学者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文物本体保护修复教学培训和研究环节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虚拟现实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文物培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文物原真鉴别防伪工作思考——以书画文物为例
2
作者 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以书画文物为例,对我国古书画复制方法,如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复制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原理,阐述肉眼和分析仪器鉴别真伪要点,建议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如微观特征信息提取、添加隐形显色标识、微码技术等方法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 以书画文物为例,对我国古书画复制方法,如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复制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原理,阐述肉眼和分析仪器鉴别真伪要点,建议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如微观特征信息提取、添加隐形显色标识、微码技术等方法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文物在日常保管、外展交接、保护修复等工作环节被调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鉴别 文物防伪 文物复制 书画文物
下载PDF
试论数字化技术在馆藏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应用——以山东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杰 白广珍 刘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AR、VR、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该文通过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馆藏文... 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AR、VR、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该文通过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馆藏文物保护利用中实现记忆永存、促进资源共享、创新保护形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山东数字化保护之路的具体实践案例,探讨数字化保护工作现存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从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数字化保护修复技术、普及文物信息数字化采集及打造精品数字化保护项目总结归纳出适合山东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数字化之路,以期对数字化技术在馆藏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应用作出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馆藏文物 文物保护 活化利用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下载PDF
瓷器文物“冲线”类病害清洗与修复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广珍 李波 王笑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2年第3期51-55,共5页
“冲线”是瓷器文物常见的病害类型,属于活动和可诱发病害。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清洗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冲线清洗与修复在瓷器文物修复中是个技术难点。冲线部位清洗干净后,根据瓷釉折射率筛选合适的修复材料进行填充修补和上色,通过... “冲线”是瓷器文物常见的病害类型,属于活动和可诱发病害。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清洗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冲线清洗与修复在瓷器文物修复中是个技术难点。冲线部位清洗干净后,根据瓷釉折射率筛选合适的修复材料进行填充修补和上色,通过改变和修复光路,使冲线在视野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修复 冲线清洗 冲线修复
下载PDF
文物所载模糊信息的清晰化提取技术应用概述
5
作者 白广珍 宋朋遥 张兴 《福建文博》 2022年第4期91-96,共6页
因为腐蚀老化等原因,文物所载的文字图案等珍贵信息往往变得模糊,难以辨认。本文系统阐述了文物字迹图案等模糊信息清晰化提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并根据作用机理梳理为光学放大、增强反差、改变光源、改善光路、图像增强、化学... 因为腐蚀老化等原因,文物所载的文字图案等珍贵信息往往变得模糊,难以辨认。本文系统阐述了文物字迹图案等模糊信息清晰化提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并根据作用机理梳理为光学放大、增强反差、改变光源、改善光路、图像增强、化学反应等。点明了准确深刻理解文物结构工艺、文物材料老化机理和光的运动规律是科学解决清晰化提取文物所载字迹图案等模糊信息的先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模糊信息 文物信息提取 褪色重现 图像增强
下载PDF
菏泽元代古船出土玉笔洗的保护与修复
6
作者 白广珍 王云鹏 秦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4期73-75,共3页
2010年考古发掘的菏泽元代沉船遗物中有一件青白玉雕刻荷叶形玉笔洗,经拉曼光谱分析含有透闪石和阳起石成分,符合和田玉特征;经清洗、粘接、补配和做旧等保护修复工作后,消除表面硬结物、断裂等病害,最大程度恢复其原貌,为类似玉器文物... 2010年考古发掘的菏泽元代沉船遗物中有一件青白玉雕刻荷叶形玉笔洗,经拉曼光谱分析含有透闪石和阳起石成分,符合和田玉特征;经清洗、粘接、补配和做旧等保护修复工作后,消除表面硬结物、断裂等病害,最大程度恢复其原貌,为类似玉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玉笔洗 保护修复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浅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双成 白广珍 +4 位作者 杜可竹 刘建国 吴昊 胡文龙 胡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4,共6页
为了更好地探讨出土汉代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本研究运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金饰片多镶嵌在漆灰层上的漆膜层中,银饰片和银构件多镶嵌在漆膜及漆灰层中... 为了更好地探讨出土汉代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本研究运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金饰片多镶嵌在漆灰层上的漆膜层中,银饰片和银构件多镶嵌在漆膜及漆灰层中;在金银饰与漆膜接界处有出于保护目的,且与周围图案相协调的描饰;金银装饰上的描饰与其周围的描饰图案融为一体。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因金银饰件面,与漆膜层面高低,分为"粘贴"和"镶嵌"两类,本研究样品中暂未发现粘贴工艺。结合现代漆器装饰工艺调查结果,初步探讨了几件夹纻胎漆器金银的镶嵌工艺流程。本研究可利于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的发掘、利用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夹纻胎漆器 金银装饰工艺
下载PDF
瓷器文物常用清洗方法简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瀚东 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4期47-50,共4页
文章整理了瓷器类文物修复中常用的清洗方法,并介绍了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清洗机理,总结了各类清洗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选择适宜清洗方法,可以让瓷器文物清洗工作更科学有效。
关键词 瓷器 表面附着物 冲线 清洗
下载PDF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杰 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3期33-36,共4页
数字化保护是保留文物所携带珍贵信息的重要手段。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采集、管理和利用。文章阐述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工作内容,回顾了发展历程,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文物信息化 保护利用
下载PDF
元青花起源及典型特征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笑 黄瀚东 +1 位作者 付文斌 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著名瓷器品种,是彩绘瓷器繁荣发展的开端。典型元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生产,蓝釉技术有波斯工匠参与,钴料“苏麻离青”来源于伊朗地区,晕散、黑斑等特点跟青料本身成分关系很大。
关键词 元青花 钴料 呈色 晕散 黑斑
下载PDF
紫外线在文博行业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瀚东 白广珍 董砚 《收藏与投资》 2021年第9期89-92,共4页
一、紫外线概述(一)紫外线的概念紫外线,是一种光波(电磁波),其英文全称为“Ultraviolet”,简称“UV”,“紫外辐射”“紫外光”是它的另外两种统称。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在40~390 nm,如果依据电磁波谱进行区分和论述,那么,其主要处于紫光... 一、紫外线概述(一)紫外线的概念紫外线,是一种光波(电磁波),其英文全称为“Ultraviolet”,简称“UV”,“紫外辐射”“紫外光”是它的另外两种统称。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在40~390 nm,如果依据电磁波谱进行区分和论述,那么,其主要处于紫光和伦琴射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谱 紫外线 波长范围 紫外辐射 伦琴射线 紫外光
下载PDF
元代青白釉“枢府”瓷盘的保护修复及研究
12
作者 黄瀚东 白广珍 《收藏与投资》 2020年第8期68-73,共6页
山东菏泽出土的元代古船有一件带有"大""寺"印花字款的青白釉瓷盘残片。经清洗、补配和上釉等保护修复工作后,消除缺损、铁锈侵蚀等病害,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貌。同时根据分析研究,此瓷盘应该是元代"枢府"... 山东菏泽出土的元代古船有一件带有"大""寺"印花字款的青白釉瓷盘残片。经清洗、补配和上釉等保护修复工作后,消除缺损、铁锈侵蚀等病害,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貌。同时根据分析研究,此瓷盘应该是元代"枢府"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府”瓷器 分析测试 保护修复
下载PDF
浅谈齐长城遗址保存现状和保护思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广珍 张艳群 程留斌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第1期12-19,共8页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存遗迹较多的一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线型超大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饱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地表可见遗迹仅占全长的40%左右。本文...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存遗迹较多的一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线型超大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饱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地表可见遗迹仅占全长的40%左右。本文通过对齐长城建造工艺,保存现状,存在病害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保护工作设想及维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长城遗址 建造工艺 病害 保护工作
原文传递
菏泽元代沉船出土钧窑杯保护修复及窑口研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广珍 铁铮 吴双成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1年第4期92-96,共5页
菏泽元代沉船出土一件开片青瓷杯,器物断为两块,底足大部分残缺,表面存在大量黄色硬结物,经病害分析、清洗脱盐、粘接补配和做色上釉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文物原貌。针对瓷器窑口归属的争议,通过胎釉微观特征观察和分析检测进行技术分... 菏泽元代沉船出土一件开片青瓷杯,器物断为两块,底足大部分残缺,表面存在大量黄色硬结物,经病害分析、清洗脱盐、粘接补配和做色上釉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文物原貌。针对瓷器窑口归属的争议,通过胎釉微观特征观察和分析检测进行技术分析鉴别,从胎体粗糙、底部火石红、白色中间层和浅蓝釉色上观察分析,不太符合哥窑典型特点,基本吻合元代钧窑天青釉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钧窑 保护修复 中间层
原文传递
浅谈文物干冰清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广珍 万菲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干冰清洗技术工作原理、特点,简要阐述了其发展概况,并总结了在文物清洗中的应用实例,展望了应用前景。干冰清洗技术是一种无损、低能耗优良清洗方法,在文物清洗工作中将有望得到有效应用。
关键词 文物 清洗 干冰
原文传递
山东荣成博物馆藏一件清代开片青花瓷杯的分析研究
16
作者 白广珍 李波 +1 位作者 吴双成 侯博超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22年第1期97-103,共7页
荣成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清道光青花瓷杯,除青花绘画部分外,该器物釉面遍布细网状开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对样品分析研究得出,青花层中有呈针状晶体簇钙长石相,以及颗粒状铝酸钴(CoA1_(2)O_(4));在非青花透明釉层分布较... 荣成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清道光青花瓷杯,除青花绘画部分外,该器物釉面遍布细网状开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对样品分析研究得出,青花层中有呈针状晶体簇钙长石相,以及颗粒状铝酸钴(CoA1_(2)O_(4));在非青花透明釉层分布较多未熔融石英颗粒,而在青花区域较少。笔者推测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因大量未熔融石英的晶型转变和膨胀系数因素造成非青花区开片;因青花料中钴、锰、铁等助熔剂存在,残留石英较少,青花区域没有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开片 蓝色颜料
原文传递
山东博物馆藏战国绮织物研究
17
作者 刘靓 徐军平 白广珍 《海岱考古》 2016年第1期454-465,共12页
一、引言2013年8月,山东博物馆接收到一批捐赠的文物,出自临淄地区。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专家鉴定,其中的纺织品属于战国晚期的实物。在清理修复过程中,发现有两件平纹组织提花织物残片黏附在一只履上,织物质地柔软、轻... 一、引言2013年8月,山东博物馆接收到一批捐赠的文物,出自临淄地区。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专家鉴定,其中的纺织品属于战国晚期的实物。在清理修复过程中,发现有两件平纹组织提花织物残片黏附在一只履上,织物质地柔软、轻薄。残片1:最大尺寸7厘米×6厘米。织物外观呈现深褐色,表面有黄色星点状显花,显示出规则提花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残片 织物 表面 深褐色 战国
原文传递
浅谈古河船的保护与修复
18
作者 吴双成 白广珍 +1 位作者 胡文龙 刘建国 《海岱考古》 2019年第1期499-511,共13页
从1956年首次出土梁山明代古船至2015年1月在西安灞桥遗址发现古船的60年间,国内至少发现68艘古船。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距今8000~7000年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图一)。内河船多出土于城区古河道。古船从因种种原因沉入水下至完... 从1956年首次出土梁山明代古船至2015年1月在西安灞桥遗址发现古船的60年间,国内至少发现68艘古船。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距今8000~7000年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图一)。内河船多出土于城区古河道。古船从因种种原因沉入水下至完全被河底泥沙封固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古船沉水后,上部处于水中,下部会逐渐陷入淤泥中。处于水中的船体构件因流水、流沙、水生生物等破坏,很多松散构件或流失,或漂移,或因水位下降、航道清理等因素,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文物 内河船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保护修复 保护与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