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静水压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成科 李桂双 +4 位作者 段俊 彭长连 段中岗 翁克难 徐世平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289,共7页
利用不同静水压力和不同保压时间处理了籼稻粤香占种子,研究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和保压时间的延长,水稻发芽率和成苗率明显下降,高压处理后的水稻在苗期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大约生长30d株高才赶上对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高静水压... 利用不同静水压力和不同保压时间处理了籼稻粤香占种子,研究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和保压时间的延长,水稻发芽率和成苗率明显下降,高压处理后的水稻在苗期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大约生长30d株高才赶上对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高静水压力抑制了种子幼苗的酯酶(Esterase)同工酶的表达,但对其它几种同工酶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rDismutase)和苹果酸酶(MalicEnyme)等影响较小。利用同一压力和保压时间处理,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sativaL.)品种种子,其中包括籼稻(粤香占和南京11)、粳稻(秋光和台中65)和中间类型Bulu稻(BuluGendjah和BuluRusa),结果发现所有类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都显著降低,但因水稻类型的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籼型水稻南京11和粤香占的耐压性最弱,粳型水稻秋光和台中65最强,中间型Bulu水稻BuluGendjah和BuluRusa居中。上述结果表明,静水高压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的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抑制幼苗前期的生长和酯酶同工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同工酶 高静水压力 发芽率 成苗率 高压生物学 苗期生长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山茱萸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被引量:16
2
作者 白成科 俞君如 +1 位作者 于凤 郑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01-2407,共7页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8份山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该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3.16%,平均Shannon信息...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8份山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该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3.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2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5 0。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5-0.9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8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明显降低,但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抽样3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I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的选育及品种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成科 王喆之 +3 位作者 郑鹏 张志勤 关锰 刘晓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方法:在山茱萸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和快速嫁接繁殖的方法选育山茱萸新品种。结果:最终筛选出丰产、优质、果粒大、熟色好、抗性强和有效成分高的山茱萸新品...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方法:在山茱萸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和快速嫁接繁殖的方法选育山茱萸新品种。结果:最终筛选出丰产、优质、果粒大、熟色好、抗性强和有效成分高的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该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形似石磙,果色大红;果实大,单果纵径约19.10mm,横径10.20 mm,平均鲜百粒重156.0 g,单株平均产量23.2 kg;出肉率(鲜)高达82.4%,出药率达22.97%;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别高达1.135%、0.173%和0.077%,均高于其它品系。10月上旬果实成熟,抗性强,无明显病虫害。该品种春秋季采用芽接或劈接法嫁接成活后移栽,或通过高接换头的方法替换现有的品种,适宜在陕西南部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栽植推广。结论:"石磙枣1号"属于高产优质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石磙枣1号 嫁接 栽培
下载PDF
巴戟天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白成科 张媛 +1 位作者 马瑜娟 王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巴戟天 脂溶性成分 同部位 《神农本草经》 MS GC 风湿痹痛 多年生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GIS的陕西省山茱萸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白成科 吴永梅 +1 位作者 曹博 徐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目的:预测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种植区,实现山茱萸的种植区划。方法:利用28份山茱萸实地调查及标本点的地理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加载分别在世界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下载的27个气候变量和6个环境变量,采用GIS预测陕西省境内山... 目的:预测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种植区,实现山茱萸的种植区划。方法:利用28份山茱萸实地调查及标本点的地理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加载分别在世界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下载的27个气候变量和6个环境变量,采用GIS预测陕西省境内山茱萸气候适宜性分布概况。结果:Max Ent运行AUC值高达0.98,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结果发现,山茱萸最适宜分布于3月最低气温在-3.0~9.8℃,年平均气温在6.7~17.6℃,3月平均降水量在7~185 mm,年平均降水量在558~1 817 mm,海拔为98~1 620 m左右的地区。依据上述适宜分布结果和气候类型,可将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分布区(总最适宜面积4.5万km^2)划分为4个种植亚区,分别为Ⅰ-1秦岭北坡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59万km^2),Ⅰ-2商洛丹江河谷盆地半湿润气候种植区(1.17万km^2),Ⅱ-1汉中-安康汉江河谷盆地湿润气候区(1.51万km2),Ⅱ-2米仓山-大巴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84万km2)。建议在Ⅱ-1、Ⅰ-2和Ⅰ-1中原有山茱萸种植集中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建立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高产、优质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并研发机械采摘工具降低人工成本等,从而推进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气候适宜性 种植区划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成科 文苗苗 +1 位作者 于凤 李桂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89-1694,共6页
目的:构建黄芩核心种质。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0份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结果:筛选出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7.17%,... 目的:构建黄芩核心种质。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0份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结果:筛选出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7.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19,等位基因数(NA)为1.96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17,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中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4~0.8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0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降低明显,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还有所增加;抽样3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8%,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还有所增加。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进一步构建黄芩核心种质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I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高压处理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白成科 李桂双 +3 位作者 段俊 彭长连 翁克难 徐世平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对经高静水压处理的水稻粤香占(Oryza sativaL.cv.Yuexiangzhan)种子播种后的植株进行了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和对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处理抑制了水稻生长早期(12 d)色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使早期抗氧化酶活性表现较对... 对经高静水压处理的水稻粤香占(Oryza sativaL.cv.Yuexiangzhan)种子播种后的植株进行了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和对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处理抑制了水稻生长早期(12 d)色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使早期抗氧化酶活性表现较对照低。随着播种天数增加,经高压处理的材料中的色素、蛋白质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改变,至播种后32 d时,高压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高于对照粤香占。在自然低温条件下,经高压(干压、湿压)处理的植株其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较高,抗光抑制能力增强,具一定的耐低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静水压 抗氧化 胁迫
下载PDF
土壤养分对小偃22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白成科 王百群 +1 位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60,共5页
在大田不同供肥条件下 ,于小麦灌浆后期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参数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 ,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 ,肥力条件对其日变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不施肥处理小麦叶片 Pn有明显午休现象 ,而低肥处理... 在大田不同供肥条件下 ,于小麦灌浆后期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参数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 ,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 ,肥力条件对其日变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不施肥处理小麦叶片 Pn有明显午休现象 ,而低肥处理第一高峰不明显 ,没有明显午休现象 ;高肥处理的 Pn呈单峰曲线 ,峰值来得也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小麦 光合作用 土壤 叶片
下载PDF
山茱萸肉和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白成科 李鹏毛 王喆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3-496,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61.46%)和烃类化合物(22.03%)为主,其中脂肪酸主要以油酸(18.73%)和亚油酸(27.23%)为主。从山茱萸种子中鉴定了30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8.61%,脂肪酸高达97.84%,其中以油酸(58.86%)、硬脂酸(21.00%)、棕榈酸(7.10%)和亚油酸(4.08%)为主,其余非脂肪酸成分含量不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脂溶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高静水压诱变水稻突变株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成科 李桂双 +1 位作者 彭长连 段俊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以经 75MPa高静水压处理后筛选得到的 3个水稻突变株系及其亲本粤香占为材料 ,测定了田间生长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对照亲本相比较 ,3个突变株系的Fv/Fm 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均增加 ,除抽穗期突变 2的ΦP... 以经 75MPa高静水压处理后筛选得到的 3个水稻突变株系及其亲本粤香占为材料 ,测定了田间生长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对照亲本相比较 ,3个突变株系的Fv/Fm 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均增加 ,除抽穗期突变 2的ΦPSⅡ略低外 ,其余的ΦPSⅡ都表现为增加 ,说明光系统Ⅱ的功能得到改善。在抽穗期 ,突变株系与亲本在中午高光强下受到的抑制相比 ,突变株系受到的抑制较小 ,而且在 18:0 0以后几乎能恢复到早上 6 :0 0的水平 ;在灌浆期 ,突变株系受到的光抑制增加 ,但能够快速恢复。突变 1、突变 2和粤压 1号单株产量比对照亲本分别提高 2 6 8%、2 7 9%和18 8%。结果显示 ,高静水压处理萌动的水稻种子后筛选得到的突变株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田间光抑制发生了改变 ,产量也明显提高。高静水压诱变可能成为一种筛选高产水稻品种的新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水压 诱变 水稻 突变株系 叶绿素荧光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高静水压诱导水稻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白成科 李桂双 +3 位作者 彭长连 段俊 徐世平 翁克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6,T001,共6页
以高静水压处理水稻粤香占、粤丰占、998、999和毕粳38种子后的当代群体(M1),以及从中筛选到的突变株粤变长、巨无霸、粤丰压变1号-5号、毕籼为材料,研究了静水高压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对照相比,粤香占和99... 以高静水压处理水稻粤香占、粤丰占、998、999和毕粳38种子后的当代群体(M1),以及从中筛选到的突变株粤变长、巨无霸、粤丰压变1号-5号、毕籼为材料,研究了静水高压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对照相比,粤香占和998处理当代群体的株高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株叶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粤丰占、999和毕粳38的处理群体没有明显变化;(2)粤变长和巨无霸从第二代(M2)到第四代(M4)性状稳定,未发现明显分离,但在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长和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相比明显不同;(3)在M3代,粤丰压变1号-5号中除粤丰压变2号外的株高都发生了分离,而且粤丰压变4号分离出了大粒型和长芒型的植株;(4)毕籼从M2代到M4代,性状稳定,但其株高、穗长、粒长和穗粒数均比对照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明显降低;(5)经静水高压处理后的粤丰占种子发芽试验中,出现了双苗和3苗现象。这些结果表明静水高压能够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并能诱导水稻产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静水压
下载PDF
水稻各生育期追肥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成科 段俊 李桂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70,共3页
以高产优质杂交稻培杂粤马为材料 ,在各生育期设置无、低、中、高、重五个水平的 N、P、K追肥处理 ,对收获后的稻米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施肥水平由低到高 ,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有... 以高产优质杂交稻培杂粤马为材料 ,在各生育期设置无、低、中、高、重五个水平的 N、P、K追肥处理 ,对收获后的稻米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施肥水平由低到高 ,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有增加趋势 ,但施以过量的肥料 (即重肥 )时 ,这些指标又明显下降 ;粘稠度和米粒延伸率从低肥水平到高肥水平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而施以重肥时又明显升高 ;对于糙米率、精米率、米粒的长宽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其没有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说明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 ,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 ,有利于提高稻米的部分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生育期 施肥 营养
下载PDF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白成科 张媛 王喆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酸(29.07%)、亚油酸(9.45%)、亚麻酸(8.41%)、棕榈酸(4.31%)和硬脂酸(2.08%)等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25%,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瘟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23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成科 段俊 +1 位作者 陈建通 梁承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73,共2页
利用自育的高抗稻瘟病、综合性状好的不育系中A与恢复系R2 2 3配组 ,育成了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 2 2 3。该组合产量较高 ,米质较优 ,鉴定外观品质达早稻一级米。 2 0 0 1年通过了广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2 0 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优223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白成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5-1038,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脂肪酸占82.04%),主要成分为9-十六烯酸(47.22%)、9-油酸(27.13%)、棕榈酸(10.75%)、亚油酸(7.47%)和硬脂酸(1.61%)。从三叶木通种子油中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9.7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3.39%,不饱和脂肪酸占76.36%),主要成分为11-油酸(47.63%)、亚油酸(27.05%)、棕榈酸(20.14%)、16-甲基-十七烷酸(3.03%)和8-油酸(1.07%)。结果表明,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屎 三叶木通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高静水压处理对四倍体和转基因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成科 段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对四倍体水稻、转基因水稻及其二倍体、未转基因水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静水压力处理,结果表明,与其二倍体和未转基因水稻相比,四倍体和转基因水稻的发芽率显著降低,生长受抑程度明显增加,同时转基因材料高压处理当代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对四倍体水稻、转基因水稻及其二倍体、未转基因水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静水压力处理,结果表明,与其二倍体和未转基因水稻相比,四倍体和转基因水稻的发芽率显著降低,生长受抑程度明显增加,同时转基因材料高压处理当代突变频率明显提高。这些结果说明,染色体加倍和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与种子的耐压性降低和突变频率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转基因水稻 发芽率 高静水压 诱变
下载PDF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成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62-66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7%)、斯巴醇(5.73%)等为主;苦楝树皮中以饱和烷烃3,8-二甲基十一烷(9.25%)、4,6-二甲基十二烷(9.13%)、十七烷(6.88%)和3-乙基-3-甲基庚烷(5.94%)等为主;果皮中以棕榈酸(27.65%)、己酸(6.94%)、油酸甲酯(5.47%)、肉豆蔻酸(5.00%)和醇类化合物3,7,11,15-四甲基-2-十六烷醇(11.28%)、叶绿醇(4.78%)等为主。这一结果说明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在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加以提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今优223
18
作者 白成科 陈建通 +1 位作者 段俊 梁承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1,共2页
今优 2 2 3是用不育系今A和恢复系R2 2 3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组合 ,兼顾了高产和抗性好 (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等特点 ,2 0 0 2年 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在广东省除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关键词 感温型杂交水稻 今优223 抗稻瘟病 选育
下载PDF
优质杂交玉米南玉18
19
作者 白成科 陈建通 +1 位作者 段俊 郭发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南玉18” 选育 产量表现 品种 特征特性 制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川贝母潜在分布及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7
20
作者 王娟娟 曹博 +2 位作者 白成科 张琳琳 车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2-649,共8页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3),预测了川贝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结果显示,川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南、云南的西北和西藏的东南等地区,贵州的西北和甘肃的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其中,川贝母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四川(凉山和阿坝)、云南(楚雄、大理和迪庆)和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等地区(适生指数〉0.5)。等温性(模拟贡献率,20.2%)、年均降水量(16.6%)、海拔(14.3%)、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4.2%)、1月最低气温(10.9%)和土壤pH值(7.9%)是影响川贝母分布最主要的6个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川贝母最适宜生长在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的高原或山区,海拔2500-3500 m、年均降水量为850-950 mm、1月份最低温度在-3.5-4.7℃和土壤偏酸性(pH=6.66)是川贝母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适生区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和种植区划及标准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潜在分布 适宜性评价 最大熵模型 种植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