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挥发油固化方法及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白昀川 马贝娜 +2 位作者 宋萍 刘雄 高建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49-152,共4页
中药挥发油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引起研究者高度重视,但因其水溶性差、易挥发、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相关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一些固化技术及载体系统能有效防止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挥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中药挥发油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引起研究者高度重视,但因其水溶性差、易挥发、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相关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一些固化技术及载体系统能有效防止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挥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以期为中药挥发油稳定固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固化方法 载体系统 综述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海藻酸钠/淀粉复合凝胶珠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世铖 白昀川 +1 位作者 马贝娜 高建德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72-76,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和淀粉(ST)为原料制备盐酸小檗碱(BH)复合凝胶珠,以期为BH的临床应用和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滴制法制备BH复合凝胶珠,考察SA与ST复合对凝胶珠的溶胀率和BH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与ST复合能明显影响凝胶珠对B... 以海藻酸钠(SA)和淀粉(ST)为原料制备盐酸小檗碱(BH)复合凝胶珠,以期为BH的临床应用和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滴制法制备BH复合凝胶珠,考察SA与ST复合对凝胶珠的溶胀率和BH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与ST复合能明显影响凝胶珠对BH的载药量和释放性。SA与ST质量比为3∶1时,复合凝胶珠的载药量为8.2%,而单纯SA凝胶珠载药量为3.5%;该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2.1的缓冲溶液中1.5 h时,BH累积释放率为27.01%,而单纯SA凝胶珠累积释放率为52.83%;该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6.8的缓冲溶液中1.5 h时,累积释放率为43.56%,而单纯SA凝胶珠累积释放率为69.38%;在0~3.5 h内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2.1的缓冲溶液中体外释放以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为主,符合零级释放模型,而单纯SA凝胶珠BH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果提示,SA与ST复合制备的凝胶珠能明显延缓BH的释放,其制备工艺简单,具有pH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海藻酸钠 淀粉 复合凝胶珠
下载PDF
连翘挥发油的生物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昀川 马贝娜 +4 位作者 宋萍 刘雄 刘雪枫 施小宁 高建德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优化生物酶辅助提取连翘挥发油的工艺,并对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对提取得到的连翘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 目的 优化生物酶辅助提取连翘挥发油的工艺,并对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对提取得到的连翘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以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所得连翘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3.59%,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2 h。该条件下挥发油平均得率为2.65%,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比较,提取率提高了7.72%,且等体积连翘挥发油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生物酶辅助提取能提高连翘挥发油中的β-蒎烯、α-蒎烯、4-松油醇、D-柠檬烯的含量;两种方法得到的连翘挥发油均表现出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 生物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能明显提高连翘挥发油的提取率,提升药材资源的利用率,且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连翘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挥发油 生物酶辅助提取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优化 成分分析 体外抗氧化活性 气质联用技术 水蒸气蒸馏法
原文传递
酶辅助提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淑丹 宋萍 +5 位作者 刘雄 高建德 陈晖 吴蓉 白昀川 马贝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08-2412,共5页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当归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加酶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当归挥发油加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入3%的纤维素酶...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对当归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加酶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当归挥发油加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入3%的纤维素酶,在温度为50℃、pH为4.5的缓冲溶液中酶解30min,加水至10倍量,浸泡2.5h,加热回流提取10h。加酶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能明显提高当归挥发油得率,可使挥发油得率提升0.31%。GC-MS显示经酶辅助提取后当归挥发油中Z-藁本内酯的含量提高了5.6%。结论加酶提取法工艺简单方便,可显著提高当归挥发油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挥发油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中药挥发油提取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贝娜 白昀川 +3 位作者 宋萍 高建德 陈晖 刘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606-6610,共5页
中药挥发油由于芳香气味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中药挥发油在中药材中含量低、提取不完全、不稳定,在生产制备中受工艺、储存环境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开发应用。文章通过查阅总结国内外文献,... 中药挥发油由于芳香气味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中药挥发油在中药材中含量低、提取不完全、不稳定,在生产制备中受工艺、储存环境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开发应用。文章通过查阅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中药挥发油提取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讨论各种技术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中药挥发油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提取 精制 应用 进展
原文传递
生物酶辅助提取对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贝娜 白昀川 +3 位作者 宋萍 刘雄 陈晖 高建德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81-2288,共8页
目的:优化生物酶辅助提取薄荷挥发油工艺,分析酶解前后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收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henken响应面法优选... 目的:优化生物酶辅助提取薄荷挥发油工艺,分析酶解前后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收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henken响应面法优选生物酶辅助提取薄荷挥发油最佳条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薄荷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同时以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比较加酶前后薄荷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生物酶辅助提取薄荷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18%、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4℃,薄荷挥发油收率达0.74%,在同等药材的情况下加酶比不加酶挥发油提取率提高了7.25%;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21种成分,发现加酶提取后,薄荷酮、α-松油醇、乙酸薄荷酯、丁香酚、T-依兰油醇相对含量分别较不加酶提高了0.63%,0.14%,0.35%,0.19%,0.36%;2种方法所得薄荷挥发油均表现出良好的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抗氧化效果与挥发油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生物酶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该工艺可以提高薄荷挥发油收率,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薄荷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挥发油 生物酶辅助提取 Box-Bhenken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 体外抗氧化
原文传递
壳聚糖/凹凸棒复合辅料固化薄荷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及粉体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萍 高建德 +4 位作者 张淑丹 马贝娜 白昀川 陈晖 刘雄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3-1141,共9页
目的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凹凸棒(attapulgite,ATP)为原料,制备适宜于固化薄荷挥发油的复合辅料。方法 以3%冰醋酸为分散介质分散CS和ATP,薄荷挥发油为模型药物,薄荷挥发油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复合辅料改性比例、搅拌时间及搅拌温度... 目的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凹凸棒(attapulgite,ATP)为原料,制备适宜于固化薄荷挥发油的复合辅料。方法 以3%冰醋酸为分散介质分散CS和ATP,薄荷挥发油为模型药物,薄荷挥发油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复合辅料改性比例、搅拌时间及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响应面法优选CS/ATP复合辅料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条件下复合辅料的粉体性能及固化挥发油后的湿、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分析。结果 复合辅料CS/ATP固化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CS与ATP比例为1∶9,搅拌时间为16 h,搅拌温度为55℃。在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优选条件下,50℃放置3 d后,薄荷挥发油的保留率为78.02%,较同等条件下未用CS/ATP固化的薄荷挥发油保留率提高了90.45%;CS/ATP复合辅料粉体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辅料阻湿性较好,复合后流动性良好。结论 CS/ATP复合辅料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固化薄荷挥发油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凹凸棒 薄荷挥发油 粉体性能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