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香螨酯亚致死浓度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解毒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磊 高娟桃 +2 位作者 白映禄 尚素琴 陈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明确甲氧香螨酯Scopoletin亚致死浓度对截形叶螨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氧香螨酯对截形叶螨的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30),并分析了用此两种浓度分别处理截形叶螨后2~72 h内共9个不同时间点的谷胱甘... 【目的】明确甲氧香螨酯Scopoletin亚致死浓度对截形叶螨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氧香螨酯对截形叶螨的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30),并分析了用此两种浓度分别处理截形叶螨后2~72 h内共9个不同时间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变化.【结果】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GSTs酶活性在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除48 h外显著高于LC_(10)处理;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GSTs酶活性在24~60 h内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间点与对照差异不明显;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CarEs酶活性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在24~48 h内显著高于LC_(10)处理,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CarEs酶活性在2~72 h内显著高于对照;LC_(3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MFOs酶活性在2、36~48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在6、24 h显著低于对照,4、12、60 h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2、6、24 h显著低于LC_(10)处理,其他时间点与LC_(10)处理无明显差异;LC_(10)浓度的甲氧香螨酯处理截形叶螨后,MFOs酶活性在2、24、48、72 h显著高于对照,6 h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时间点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GSTs、CarEs可能参与了甲氧香螨酯的代谢,MFOs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香螨酯 亚致死浓度 截形叶螨 解毒酶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1序列的甘肃省叶螨属Tetranychus和全爪螨属Panonychus种群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白映禄 薛玉丽 +1 位作者 常芸 尚素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4,共7页
【目的】明确甘肃省叶螨属和全爪螨属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采自甘肃省的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寄主的共27个叶螨种群的rDNA 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 6.0软件分析叶螨不同种群的序列差异情况,采用NJ法构建... 【目的】明确甘肃省叶螨属和全爪螨属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采自甘肃省的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寄主的共27个叶螨种群的rDNA 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 6.0软件分析叶螨不同种群的序列差异情况,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关系分析.【结果】共获得27条叶螨rDNA ITS1序列,长度范围在596~688 bp,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2.5%、31.0%、18.6%,17.9%,A+T含量(63.5%)高于G+C(36.5%)含量,有明显的A/T偏好性.核苷酸多样性为0.128.共检测出9个单倍型.形态学鉴定的截形叶螨(T.truncatus)、二斑叶螨(T.urticae)、山楂叶螨(T.viennensis)、柑橘全爪螨(Pa.citri)4个种在系统发育树中各自成一个单系,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与二斑叶螨(T.urticae)聚合在一起,支持这两者为同一个种的观点.但神泽氏叶螨(T.kanzawai)的系统发生关系还存在争议.【结论】基于rDNA ITS1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明确支持5种形态学上鉴定的种的地位,rDNA ITS1对于叶螨种类分子水平的鉴定是一种有效的DNA分子标记,对于未能完全支持的种类需要进一步选取多重分子标记确立其系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螨亚目 叶螨属 RDNA ITS1 系统发育关系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监测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兴波 周惠丽 +4 位作者 张红勇 彭鹤年 王召龙 白映禄 尚素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4,共8页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进行蝶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选取6条样线,即:样线Ⅰ(代家窑)、样线Ⅱ(火烧沟)、样线Ⅲ(范家山)、样线Ⅳ(香沟门)、样线Ⅴ(红庄子)、样线Ⅵ(徐家峡)。计算各样线蝶类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等,并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的群落特征和区系组成。【结果】2016―2018年连续3年共采集蝴蝶标本4618号,经鉴定隶属7科64属100种,其中眼蝶科(247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仅1号)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样线多样性为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Ⅱ>样线Ⅴ,均匀度指数为样线Ⅱ>样线Ⅴ>样线Ⅵ>样线Ⅰ>样线Ⅳ>样线Ⅲ,物种丰富度为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Ⅴ>样线Ⅱ。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和样线Ⅴ为极不相似,样线Ⅰ和样线Ⅲ、样线Ⅰ和样线Ⅳ、样线Ⅲ和样线Ⅳ均为中等相似,其余样线两两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组成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100种蝴蝶中古北种56种,占蝴蝶总种数的56%;东洋种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2%;广布种4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42%。【结论】单一生态系统中蝴蝶群落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较低,复杂生态系统的蝴蝶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自然保护区 蝶类监测 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 优势度指数
下载PDF
掘潜力,补短板
4
作者 白映禄 《女报》 2020年第1期13-13,共1页
近几年来,由于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部分学生择校到了城里就读,相当多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成了农村初中学校的“主力军”,所以,“掘潜力,补短板”工作成了农村初中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的一个工作重点。
关键词 掘潜力 补短板
下载PDF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结构与种–多度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尚素琴 吴兴波 +4 位作者 王召龙 彭鹤年 周惠丽 张红勇 白映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3-992,共10页
为明确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种类,以及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结构与种-多度分布的变化情况,在全部5个林场选取6条样线,于2015–2018年连续4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的蝴蝶进行调查和采集,并分析了其多样性指数及种–多度分布。... 为明确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种类,以及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结构与种-多度分布的变化情况,在全部5个林场选取6条样线,于2015–2018年连续4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的蝴蝶进行调查和采集,并分析了其多样性指数及种–多度分布。4年共采集蝴蝶标本5,719号,经鉴定隶属8科69属120种。眼蝶科(3,09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仅采集到1号标本(朴喙蝶,Libythea lepita),为保护区的稀有种类。其中,各样线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样线I最高,样线IV次之,说明其生境结构稳定,环境良好,适合蝶类生存;样线III蜜源植物丰富,各项指数较高;样线V海拔较高,各项指数较低;样线II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各项指数最低。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样线I和VI、III和IV、III和VI均为中等相似;其余各样线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古北种有63种,占总种数的52.5%;东洋种2种,占总种数的1.7%;广布种55种,占总种数的45.8%。说明古北种占绝对优势,且明显高于东洋种,具有很强的地区代表性。种–多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样线I和IV呈现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样线II和VI为非典型的对数级数模型,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说明不同生境以及人为干扰因素与蝶类多样性关系密切,表现出单一生态系统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复杂生态系统其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指数 种–多度分布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