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栎影 王秀伟 《人文天下》 2021年第7期45-48,共4页
国家文化公园既是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也是兼具国家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文化名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把握好国家性、协同性与在地化三个维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式,构建更加适宜的文化治理话语体系和实... 国家文化公园既是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也是兼具国家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文化名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把握好国家性、协同性与在地化三个维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式,构建更加适宜的文化治理话语体系和实施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性 协同性 在地化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与路径探索——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双重理论视角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0,157,158,共1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文化记忆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熵值法—突变级数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第7期62-68,共7页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选取2016年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1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从融合基础、...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选取2016年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1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从融合基础、融合环境和融合效率三个维度对11个城市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整体呈现出区域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特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推动要素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优化配置、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平台建设、重构文化与科技生态系统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讲好“黄河故事”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9,共9页
文化旅游具有典型的叙事性特征,是讲好"黄河故事"的载体,能够促进"黄河故事"的广泛传播和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发展文化旅游应当成为整理、呈现、传播"黄河故事"的主线。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讲好"黄河... 文化旅游具有典型的叙事性特征,是讲好"黄河故事"的载体,能够促进"黄河故事"的广泛传播和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发展文化旅游应当成为整理、呈现、传播"黄河故事"的主线。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讲好"黄河故事",关键在于把握不同层级的"黄河故事"叙事空间,实现文化旅游多维空间向"黄河故事"叙事空间的有效转换。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旅叙事"空间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是讲好"黄河故事"及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 叙事空间 现实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