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段填充复合蜂窝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新春 沈振峰 +2 位作者 吴鹤翔 白江畔 曹应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5,共9页
基于多胞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微结构可设计性强的优势,提出一种多段三角形和六角形蜂窝填充能量吸收复合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比吸能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不同恒定冲击速度下,蜂窝结构的排布及其相... 基于多胞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微结构可设计性强的优势,提出一种多段三角形和六角形蜂窝填充能量吸收复合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比吸能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不同恒定冲击速度下,蜂窝结构的排布及其相对密度对复合蜂窝结构宏观变形、动态平台应力、冲击载荷一致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段填充复合蜂窝结构能够让轴力和弯曲变形共同参与整体变形,实现I类和II类能量吸收结构的优势互补.通过对各段内微结构及段长的合理选择,复合蜂窝结构的冲击载荷效率明显提高,冲击应力波动幅度明显降低,能够有效地提高并控制蜂窝结构能量吸收效率.本文对完善多胞结构的耐撞性设计方法和控制能量吸收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蜂窝材料 冲击载荷一致性 能量吸收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压溃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白江畔 张新春 +1 位作者 沈振峰 吴鹤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45-152,共8页
为了提高薄壁结构的动态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基于弯曲主导型和拉伸主导型两类能量吸收结构的优点,构建了多胞元薄壁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冲击载荷下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压溃响应和比能量吸收能力。研究结... 为了提高薄壁结构的动态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基于弯曲主导型和拉伸主导型两类能量吸收结构的优点,构建了多胞元薄壁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冲击载荷下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压溃响应和比能量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冲击速度,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压溃行为还受到肋板间夹角和冲击角度的影响。在相同相对密度和冲击速度下,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承载能力明显高于空心薄壁圆管。随着肋板间夹角的增大,多胞元薄壁结构的动态承载特性和比能量吸收能力明显提高,冲击载荷效率也相应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当肋板间夹角增大到45°时,比吸能变化不再明显,试件具有较好的冲击载荷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多胞元圆管 肋板夹角 能量吸收 冲击载荷一致性
下载PDF
负泊松比内凹环形蜂窝结构的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沈振峰 张新春 +1 位作者 白江畔 吴鹤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9-95,117,共8页
为了降低最大峰值应力和维持良好的冲击载荷一致性,在内凹六边形蜂窝(CHH)的基础上,基于机械超材料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负泊松比内凹环形蜂窝(RCH)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结构对该内凹... 为了降低最大峰值应力和维持良好的冲击载荷一致性,在内凹六边形蜂窝(CHH)的基础上,基于机械超材料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负泊松比内凹环形蜂窝(RCH)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结构对该内凹环形蜂窝材料的变形行为、动态冲击应力和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冲击速度和相对密度,内凹环形蜂窝结构的冲击动力学响应还依赖于胞元微结构;在中低速冲击作用下,内凹环形蜂窝亦表现出明显的负泊松比效应;与传统内凹六边形蜂窝不同,在相同冲击速度下,内凹环形蜂窝的最大峰值应力明显降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冲击载荷一致性;基于一维冲击波理论,还给出了内凹环形蜂窝材料的动态平台应力经验公式,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NPR) 内凹环形蜂窝(RCH) 冲击响应 能量吸收 微结构
下载PDF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4
作者 李文杰 郭宏达 +2 位作者 李云涛 张泽贤 白江畔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第16期235-235,共1页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机械工程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在机械工程制造业当中,对其进行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机械工程 可靠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