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羽萍 张翠玲 +2 位作者 胡业翠 舒嘉垚 周伟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随着新时代科技和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为应对新时期的复杂变化,适应新形势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孕育而生,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目前土地资源管理教育仍存在着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缺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随着新时代科技和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为应对新时期的复杂变化,适应新形势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孕育而生,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目前土地资源管理教育仍存在着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缺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创新创业平台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应当从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着手,将土地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等本领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推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土地资源管理领域高质量创新型新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不同SSP-RCP情景下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莉金 白羽萍 +2 位作者 胡业翠 邓祥征 刘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0-521,共12页
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人类合理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依据,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I... 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人类合理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依据,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科学组合情景模拟得到的土地利用情景数据,对2020—2050年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对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讨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2020—2050年表现为SSP1-RCP2.6>SSP2-RCP4.5>SSP3-RCP6.0,SSP1-RCP2.6情景下2020年ESV为12.39×10^(4)亿元,2050年ESV为12.34×10^(4)亿元;SSP2-RCP4.5情景下2020年ESV为12.17×10^(4)亿元,2050年ESV为12.11×10^(4)亿元;SSP3-RCP6.0情景下2020年ESV为12.02×10^(4)亿元,2050年ESV为11.53×10^(4)亿元。且SSP3-RCP6.0情景下ESV下降速率较快,SSP1-RCP2.6和SSP2-RCP4.5中ESV变化情况较为稳定平缓。调节服务所占据的比例最大(66.98%—68.46%),位居第二的是支持服务(18.81%—20.64%),次之是供给服务(8.64%—9.44%),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文化服务(3.19%—3.36%)。三种情景下协同性表现为SSP1-RCP2.6>SSP2-RCP4.5>SSP3-RCP6.0,因此以协同性最为显著的SSP1-RCP2.6情景为例,探讨其未来(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可知2050年SSP1-RCP2.6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两两组合而成的6组相关关系均以协同关系为主,这其中支持-文化服务的协同度最高,与之相应的是其权衡度最低。权衡度最高的是供给-支持服务。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优化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功能区划制定和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及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莲 白羽萍 +4 位作者 张莉金 冯喆 胡业翠 李志慧 刘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10-7622,共13页
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可加强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有效测度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测算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5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 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可加强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有效测度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测算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5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Land Use Efficiency,LUE)、生态绩效指数(Ecological Performance Index,EPI)和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EE),探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比分析非约束模型与约束模型的结果可知,加入生态变量后的LUE平均值增加4.43%。黄河流域城市群LUE年平均值为0.89,多数城市LUE呈增加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EPI大于0的城市占比90%以上,其对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贡献;城市群EE年平均值为0.62,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并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聚集格局特征;EE与LUE呈U型关系变化,LUE随EE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提升的变化趋势。未来黄河流域应提高资源利用强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城市群跨区域交流合作,注重城市生态效率提升,构建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北京市社区生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昱东 刘恋 +4 位作者 王佳斌 白羽萍 回文颉 李嘉劲 张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0-602,共13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社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其碳排放核算及生态效率评估尤为重要。基于家庭消费视角,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核算社区居民碳排放,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估社区生态效率,最后通过计量分析识别...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社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其碳排放核算及生态效率评估尤为重要。基于家庭消费视角,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核算社区居民碳排放,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估社区生态效率,最后通过计量分析识别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社区居民人均碳排放的评估结果呈现出商品房社区(528.85kgCO_(2)/月)>单位社区(475.66kgCO_(2)/月)>传统社区(368.33kgCO_(2)/月)的关系;(2)生态效率的评估结果呈现出传统社区(111.04%)>商品房社区(108.78%)>单位社区(105.70%)的关系;(3)社区管理工作参与意愿、家庭光照条件会对社区生态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年龄结构(中青年人口占比)对商品房社区的生态效率有消极影响,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则会提高生态效率。进一步提出针对三类社区特点的转型发展策略,为全国不同类型社区生态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范式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活消费碳排放 低碳社区管理 超效率DEA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DEA的呼伦贝尔地区草牧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哲 白羽萍 +2 位作者 胡兆民 陈建成 邓祥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968-7978,共11页
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考查该地区草牧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各旗县生态效率在2001年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1—2015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某一... 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考查该地区草牧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各旗县生态效率在2001年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1—2015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某一旗县具备明显优势,2015年,牙克石市(1.59)、海拉尔区(0.96)、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0.90)生态效率较高,陈巴尔虎旗(0.57)、新巴尔虎右旗(0.67)生态效率较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上升幅度较大,由0.09上升至0.90; 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提高生态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目前制约当地草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Tobit模型结果显示,气候变化、要素投入以及政策实施均会对当地生态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草原地区生态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草原补偿制度,同时兼顾草地生产功能,实现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牧业 生态效率 超效率DEA 呼伦贝尔市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哲 陈建成 +2 位作者 白羽萍 王国峰 刘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85-2793,共9页
在全球范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二氧化碳减排共识的背景下,探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间相互关系.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区域的人均二氧... 在全球范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二氧化碳减排共识的背景下,探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间相互关系.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区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式的不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相互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第三产业,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来实现,本文对我国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VAR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政策启示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及权衡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白羽萍 王佳斌 +3 位作者 刘恋 杜昱东 邓祥征 陈建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87-5199,共13页
土地利用变化将改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供给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中国西部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扩张的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张掖市为例,基于... 土地利用变化将改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供给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中国西部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扩张的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张掖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均衡分析(CGELUC)模型及土地利用动态模拟(DLS)模型,模拟了多情景下张掖市2010—20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预测了ESV及其时空演变特征,集中分析了多情景下2030年张掖市ESV各项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30年张掖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建设开发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最为剧烈,建设用地增长7.41%,耕地面积减少11.05%;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扩张最为和缓,同时未利用地减少明显,面积降低1088km^(2),主要向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发生转化。(2)2010—2030年张掖市ESV在基准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分别增长6.43、13.16亿元,建设开发情景则整体仅增加1.53亿元。(3)供给、调节、支持与文化4种单项ESV,基准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建设开发情景下有3项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且该情景下供给服务则始终呈现下降趋势。(4)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明显,东南—西北轴线南北两侧区域表现为协同关系,仅有少数区域表现为权衡关系,且供给—文化服务的权衡关系较为明显。本研究可为西部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多情景模拟 权衡与协同关系 张掖市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生态草牧业政策梳理与评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哲 陈建成 +3 位作者 白羽萍 刘雨 汪婧宇 李民桓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4期470-476,共7页
"草牧业"概念首现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发展"草牧业"是实现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基... "草牧业"概念首现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发展"草牧业"是实现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绘制草牧业社会网络图,并结合草牧业内涵,从草地生态、生产功能两个方面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保护草原生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草原工作的核心,"粮改饲"试点工程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草牧业发展缺乏产业链总体设计、土地流转成本高、科学技术水平薄弱、支撑力度小等问题。通过辨识政策缺口,为后续政策调整及制定提供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草牧业 政策缺口 多源政策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河池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梦雯 胡业翠 +3 位作者 刘新卫 梁梦茵 孔凡婕 白羽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70,共10页
水生态修复分区向上衔接水生态系统修复目标,向下引导修复工程的空间布局,是实现水资源要素系统修复的关键。当前,水生态修复分区面临层级体系不一、指标不全面、边界模糊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广西河池市为例,构建“流... 水生态修复分区向上衔接水生态系统修复目标,向下引导修复工程的空间布局,是实现水资源要素系统修复的关键。当前,水生态修复分区面临层级体系不一、指标不全面、边界模糊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广西河池市为例,构建“流域自然单元-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风险”的多维分区体系框架。一级分区选取河流水系和地貌类型作为划分指标,识别子流域单元作为一级分区边界;二级分区采取“自上而下”的划分方法,在承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水生态修复的目标,选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文化服务3项指标进行评价,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空间单元内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识别,以子流域单元作为二级分区边界;三级分区是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单元,选取水土流失、洪涝风险和人类干扰3项指标表征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外部胁迫风险,进行三级分区划定。共划定11个水生态一级分区、4个二级分区和3个三级分区,综合流域自然地理格局、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的三级分区结果,并结合子流域单元和乡镇行政单元确定分区边界,最终将水生态修复分区综合划分为5类、32个子生态分区,并分区、分类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修复分区 K-MEANS聚类 水生态修复 喀斯特地区
原文传递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邓祥征 丹利 +8 位作者 叶谦 王兆华 刘宇 张雪艳 张帆 祁威 王国峰 王佩 白羽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13,共9页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探讨了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与地表温度时空关系,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状况下主要国家碳排放空间评价以及温控1.5℃和2℃阈值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等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模型方案,并提出了构建新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拟为国家制订各项应对碳排放和减碳战略与对策、减缓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转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碳排放 减碳 气候变化经济学 社会经济代价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中国典型草原草地动态及其对管理政策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勇 邓祥征 +2 位作者 白羽萍 王国峰 贾斯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2-1280,共9页
中国实施的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政策,一定程度减缓了草地退化进程,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本研究以中国典型草原区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农牧户调研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参与式农村评... 中国实施的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政策,一定程度减缓了草地退化进程,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本研究以中国典型草原区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农牧户调研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分析呼伦贝尔市2000-2015年草地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内,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60.03%和24.9%,皆以轻度减少为主;草地变化空间格局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的低值集聚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农牧区域,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西部典型草原区。通过对样本点草地变化与草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禁牧封育、草畜平衡和草原补贴政策对草地质量降低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政策失灵和执行效率偏低弱化了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变化 管理策略 典型草原区 呼伦贝尔
原文传递
陆地表层系统分类研究进展--从土地类型到地球关键带类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晓亮 吴克宁 +3 位作者 冯喆 白羽萍 刘亚男 李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陆地表层系统是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时空异质性和层次性。对陆地表层系统进行多层级类型划分是识别其空间分异格局和演替规律的重要方法,可为多尺度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陆地表层系统分类其... 陆地表层系统是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时空异质性和层次性。对陆地表层系统进行多层级类型划分是识别其空间分异格局和演替规律的重要方法,可为多尺度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陆地表层系统分类其实质是在特定尺度下对其组成要素间的空间和关系的划分,故土地类型、地表基质、关键带类型等都可归纳为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论文在对国内外典型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总结为探索—发展—完善3个发展阶段。继而,对比了各分类体系内涵,提出各分类体系虽分属不同学派,但均是以陆地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异的方法论;分析了各分类体系结构的异同,总结了各分类体系在层级、比例尺和要素方面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套从地块到国家的陆地表层系统分类设想,并对等级体系、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集成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表层系统分类 土地类型 地球关键带类型 多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