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白耀邦
李培军
+1 位作者
吴振华
白云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37例,年龄(55.0±...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37例,年龄(55.0±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POD组(56例)与非POD组(6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OD组相比,POD组患者饮酒、有脑血管病史的比例升高,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的比例升高,粒细胞/淋巴细胞、停循环时间和术中用血量均明显升高,发病至手术时间短,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用血量增多(OR=1.733,95%CI:1.409~2.129)、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OR=10.500,95%CI:2.930~37.622)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OR=0.157,95%CI:0.050~0.635)、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OR=0.871,95%CI:0.808~0.943)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早期识别POD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对减少POD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A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被引量:
7
2
作者
白耀邦
刘建实
+3 位作者
姜楠
陈庆良
徐栋
赵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评价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患者的房颤类型均为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目的:评价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患者的房颤类型均为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其中单极组患者共40人(男性17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55.7±8.2)岁,房颤持续时间(67.6±45.5)月,平均左房直径(57.2±11.2)mm。双极射频消融组患者共60人(男性22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为(57.1±8.9)岁,房颤持续时间为(67.0±34.3)月,平均左房直径(54.3±7.6)mm。术后规律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事件、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双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83%,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单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72%,术后3例患者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结论:运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的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外科学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鉴定及XIAP基因修饰
被引量:
1
3
作者
白耀邦
李博
+2 位作者
陈庆良
姜楠
陈晓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9-801,I0003,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扩增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以活体标记并鉴定其分化潜能,了解ADSCs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检...
目的分离培养扩增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以活体标记并鉴定其分化潜能,了解ADSCs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检测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潜能,转染XIAP表达质粒进入ADSCs,通过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XIAP的表达能力。结果 ADSCs呈长梭形漩涡样生长,细胞流式鉴定显示CD29、CD44、CD90、CD105均呈高表达,并在特定诱导剂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XIAP转染后显像经XIAP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PVDF膜的相应分子质量区域出现相应的条带。结论脂肪源干细胞易于培养和传代扩增,并可活体标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质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白耀邦
李培军
吴振华
白云鹏
机构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出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1-474,共4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2014KY34)
文摘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37例,年龄(55.0±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POD组(56例)与非POD组(6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OD组相比,POD组患者饮酒、有脑血管病史的比例升高,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的比例升高,粒细胞/淋巴细胞、停循环时间和术中用血量均明显升高,发病至手术时间短,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用血量增多(OR=1.733,95%CI:1.409~2.129)、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OR=10.500,95%CI:2.930~37.622)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OR=0.157,95%CI:0.050~0.635)、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OR=0.871,95%CI:0.808~0.943)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早期识别POD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对减少POD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谵妄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A型
Keywords
delirium
risk factors
multivariate analysis
aortic dissection
Stanford type A
分类号
R654.3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被引量:
7
2
作者
白耀邦
刘建实
姜楠
陈庆良
徐栋
赵丰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出处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患者的房颤类型均为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其中单极组患者共40人(男性17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55.7±8.2)岁,房颤持续时间(67.6±45.5)月,平均左房直径(57.2±11.2)mm。双极射频消融组患者共60人(男性22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为(57.1±8.9)岁,房颤持续时间为(67.0±34.3)月,平均左房直径(54.3±7.6)mm。术后规律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事件、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双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83%,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单极组术后6月房颤的消除率为72%,术后3例患者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结论:运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的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外科学
随访研究
分类号
R541.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鉴定及XIAP基因修饰
被引量:
1
3
作者
白耀邦
李博
陈庆良
姜楠
陈晓波
机构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出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9-801,I0003,共4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KG120)
文摘
目的分离培养扩增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以活体标记并鉴定其分化潜能,了解ADSCs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检测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潜能,转染XIAP表达质粒进入ADSCs,通过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XIAP的表达能力。结果 ADSCs呈长梭形漩涡样生长,细胞流式鉴定显示CD29、CD44、CD90、CD105均呈高表达,并在特定诱导剂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XIAP转染后显像经XIAP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PVDF膜的相应分子质量区域出现相应的条带。结论脂肪源干细胞易于培养和传代扩增,并可活体标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质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大鼠
WISTAR
Keywords
mesenchymai stem cells
adipose tissue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chondrocytes
osteo- blasts
cell differentiation
rats, Wistar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白耀邦
李培军
吴振华
白云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白耀邦
刘建实
姜楠
陈庆良
徐栋
赵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鉴定及XIAP基因修饰
白耀邦
李博
陈庆良
姜楠
陈晓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