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酸梭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白芳芸 郑红英 +3 位作者 冯雅宁 辛瑞娟 酒梦娜 白飞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Cb)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102例,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2周,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剂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酪酸...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Cb)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102例,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2周,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剂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照组在上述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空白胶囊;后2周,停用抗生素和枸橼酸铋剂钾片。疗程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46%,对照组为76.0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2.69%,对照组HP为64.0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18.0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提高胃溃疡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溃疡 酪酸梭菌 四联疗法
下载PDF
ST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白芳芸 王琴 +1 位作者 张涛 白飞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S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石蜡包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组织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ST2蛋白表达。结果 ST2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胃癌组织之间、癌与... 目的研究S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石蜡包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组织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ST2蛋白表达。结果 ST2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胃癌组织之间、癌与癌旁、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2蛋白与病理分化、TNM分期有关(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系和正常胃黏膜细胞均表达ST2蛋白。结论 ST2蛋白在胃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胃癌的分化、TNM分期有关,可能参与肿瘤细胞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2蛋白 胃癌分化与分期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白芳芸 呼春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0):口服美沙拉嗪4g/d,酪酸梭菌活菌片2/次,3次/d;对照组(n=40):美沙拉嗪4g/d,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周后,治...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0):口服美沙拉嗪4g/d,酪酸梭菌活菌片2/次,3次/d;对照组(n=40):美沙拉嗪4g/d,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酪梭菌活菌片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白芳芸 王小丽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739-739,共1页
将 12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对照组按西医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以探其疗效。对照组治愈率 73.9% ,治疗组治愈率 96 .7% ,P <0 .0 5。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ST2及AP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红英 赵梅 +5 位作者 朵银莉 黄丽娟 白芳芸 陈璟 陈孟 杨锐英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1期-,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可溶性ST2蛋白(soluble ST2,s ST2)、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心衰组)99例,同时选取同期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住院的无心力衰...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可溶性ST2蛋白(soluble ST2,s ST2)、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心衰组)99例,同时选取同期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住院的无心力衰竭的患者65例(前心衰阶段组32例,前临床心衰阶段组33例),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体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的s ST2、APN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并分析s ST2、APN与BNP、左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心衰组血浆s ST2、APN、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前心衰阶段组(P均<0.01),心衰组APN水平高于前临床心衰阶段组(P<0.01);2)血浆s ST2、APN、BNP水平在心功能Ⅱ、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P均<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浆s ST2、APN与BNP、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s ST2、APN水平明显升高,与BNP及NYHA分级呈正相关,因此两者可以作为心衰患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可溶性ST2 脂联素 心功能
下载PDF
76例上消化道内异物内镜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学云 白飞虎 +2 位作者 惠亮亮 白芳芸 张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方法,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方法收集1998~2008年7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及胃镜资料,分析异物部位、大小、形状以及所选用的不同器械取出方法,比较不同类型异物取出率的差异,计算食管破裂、食管穿孔、...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方法,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方法收集1998~2008年7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及胃镜资料,分析异物部位、大小、形状以及所选用的不同器械取出方法,比较不同类型异物取出率的差异,计算食管破裂、食管穿孔、大出血、纵隔炎、气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6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总体成功率92%(70/76),其中圈套器取异物占39%(30/76),成功率97%(29/30);腭口钳取异物占38%(29/76),成功率93%(27/29);三爪钳取异物占15.7%(12/76),成功率92%(11/12),螺旋网篮形异物钳取异物占6.6%(5/76),成功率60%(3/5),均未见食管破裂、食管穿孔、大出血、纵隔炎、气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异物特点选择合适器械,设计合理的取出方法,可提高上消化道内特殊异物的取出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异物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治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娟 郑红英 +2 位作者 陈璟 黄丽娟 白芳芸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治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4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治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4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压药、运动干预等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Hp三联疗法,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9.70%)(χ~2=7.048,P=0.008)。结论老年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治后有助于减少感染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管内皮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miR-29a-3p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酒梦娜 白芳芸 +3 位作者 冯雅宁 辛瑞娟 刘小刚 白飞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734-737,742,封4,共6页
目的探讨hsa-miR-29a-3p(miR-29a)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验证miR-29a-3p在胃癌细胞系GC9811及其腹膜高转移细胞系GC9811-P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高低表达miR-29a-3p的稳转细胞系;采用MTT比色试... 目的探讨hsa-miR-29a-3p(miR-29a)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验证miR-29a-3p在胃癌细胞系GC9811及其腹膜高转移细胞系GC9811-P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高低表达miR-29a-3p的稳转细胞系;采用MTT比色试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验证其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qRT-RCR结果显示miR-29a-3p在GC9811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6),高于GC9811-P中的(0.11±0.01)表达(P<0.01)。MTT比色法显示,从第3天起,上调组细胞增殖速率低于上调对照组,而下调组高于下调对照组(P<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上调组的克隆形成数和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86±27.91)个和57.2%,上调对照组为(334±31.85)个和66.8%(P均<0.05);下调组为(234±50.33)个和46.8%,下调对照组为(121±27.88)和24.2%(P均<0.01)。凋亡结果显示:上调组的凋亡率为(12.27±0.15)%,高于上调对照组(8.37±1.32)%;下调组为(4.53±0.91)%,低于下调对照组(9.83±1.75)%(P均<0.05)。结论 miR-29a-3p在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GC9811-P中低表达;miR-29a-3p可抑制胃癌细胞(GC9811、GC9811-P)的增殖能力而促进其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凋亡 miR-29a-3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