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教学法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白进玉 吴晨阳 +2 位作者 单华建 高翔 蒋凤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0021-0024,共4页
分析CBL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实习带教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期间进入本院骨科临床实习的学生内随机选择80位,依据教学模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40位。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习带教,实验组学生接受CB... 分析CBL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实习带教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期间进入本院骨科临床实习的学生内随机选择80位,依据教学模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40位。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习带教,实验组学生接受CBL联合3D打印技术教学,对比两组教学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科实习生实施CBL联合3D打印技术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3D打印技术 骨科 临床实习带教
下载PDF
TPCA-1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鸣超 白进玉 周晓中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TPCA-1对破骨细胞的分化作用及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PCA-1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DM),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 目的探讨TPCA-1对破骨细胞的分化作用及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PCA-1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DM),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TRAP)试剂盒染色测定评估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破骨特异性指标,μCT检测卵巢切除导致的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量丢失变化.结果TPCA-1可以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和形成,抑制NF-κB通路标志蛋白p65与IKK-2,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程度.结论TPCA-1能够在体内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CA-1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免疫微环境的变化
3
作者 白进玉 陈浩 +4 位作者 常文举 蒋凤仙 周晓中 田波 单冰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IDD)中纤维环破裂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纤维环破裂与否,分为纤维环完整组(AI)和纤维环破裂组(AR),收集髓核标...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IDD)中纤维环破裂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纤维环破裂与否,分为纤维环完整组(AI)和纤维环破裂组(AR),收集髓核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组织样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免疫细胞CD68、F4/80、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AR组巨噬细胞(37.20±0.64比14.50±0.58,t=45.30,P<0.01)和T细胞比例较AI组明显增多[(22.10±0.67)%比(4.06±0.05)%,t=46.20,P<0.01]。在mRNA表达水平上,AR组TNF-α表达倍数高于AI组(8.73±1.56比1.00±0.04,t=8.57,P<0.01),AR组IL-1β表达倍数高于AR组(5.68±0.70比1.00±0.02,t=11.55,P<0.01),AR组IL-4表达倍数高于AI组(2.33±0.77比1.00±0.05,t=3.01,P<0.05),AR组IL-6表达倍数高于AI组(17.00±1.81比1.00±0.06,t=8.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因子水平上,AR组TNF-α高于AI组(12.20±4.56比5.55±3.74,t=2.66,P<0.05)和AR组IL-1β高于AI组(10.60±1.58比6.32±2.61,t=3.41,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R组中CD68、F4/80、IL-1β表达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IDD进程中纤维环破裂加剧髓核组织免疫炎症反应,且影响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破裂 免疫微环境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震涛 白进玉 +5 位作者 单冰晨 沈忆新 严军 成茂华 徐又佳 周晓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1岁[(72.8±8.3)岁]。骨折节段:T5~T1082椎,T11~L2389椎,L3~L5173椎。178例PKP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252例PKP术后接受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再骨折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27.3±4.6)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3±1.5)SD、(-1.2±2.3)SD(P<0.05),基础治疗组分别为(-2.2±1.2)SD、(-2.1±1.1)SD(P>0.05)。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6±0.8)分、(2.8±0.8)分、(2.1±0.8)分,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5±1.1)分、(2.9±0.9)分、(3.0±2.3)分。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ODI分别为48.7±5.3、24.0±2.9、22.3±3.3,基础治疗组分别为48.3±6.1、24.5±3.8、27.6±4.0。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VAS与ODI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0.1%(18/178),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16.7%(43/252)(P<0.05)。唑来膦酸组病死率为5.1%(9/178),基础治疗组为6.3%(16/252)(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术后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杜盛阳 戴俊 +8 位作者 周震涛 单冰晨 刘晓峰 张鹏 张应子 蒋凤仙 白进玉 曹雷 周晓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术后3 d A级+B级置钉率、关节突关节侵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5.2±4.4)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35)ml,少于B组的160(120,200)ml(P<0.01)。A组住院时间为8(7,11)d,短于B组的12(10,16)d(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VAS和ODI分别为3(2,4)分、21(18,23),低于B组的4(3,5)分、27(20,32)。(P<0.05或0.01),余各时相点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A级+B级置钉率为96.5%(191/198),高于B组的90.4%(206/228)(P<0.05)。A组关节突关节侵犯率为4.0%(8/198),低于B组的11.8%(27/228)(P<0.01)。结论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侵犯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