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1 位作者 张艳梅 杜玲霞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2054-2055,共2页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开瑞坦10 mg,1次/d,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10 mg/d,睡前1次,口服。2组均必要时加用β2受体...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开瑞坦10 mg,1次/d,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10 mg/d,睡前1次,口服。2组均必要时加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00μg(2喷);治疗1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控制情况及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晨间及夜间的指标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孟鲁司特为代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咳嗽(尤其夜间)发作的次数,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用药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剂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压与肌钙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贡瑞霞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915-1915,共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时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患者因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缺血损伤高度敏感和高度特异的标志物。我们监测了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时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患者因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缺血损伤高度敏感和高度特异的标志物。我们监测了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及cTnI的水平,探讨其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期 肺动脉压 肌钙蛋白
下载PDF
右美托嘧啶联合氟哌啶醇用于颅脑损伤镇静治疗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桂英 张艳梅 +3 位作者 郑红志 李玉峰 沈国凤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633-3634,共2页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应用于颅脑损伤镇静治疗临床镇静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型颅脑损伤20例。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巴氏征阳性,轻度脑膜刺激征。所有入选患者均躁动、焦虑不安,难以控制...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应用于颅脑损伤镇静治疗临床镇静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型颅脑损伤20例。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巴氏征阳性,轻度脑膜刺激征。所有入选患者均躁动、焦虑不安,难以控制。 RASS评分1~3分。所有入选患者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甘露醇降颅压、营养脑细胞、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针对患者躁动、焦虑不安给予镇静治疗方案为每个患者均给予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配成4μg/ml浓度,以1μg/kg静脉泵入10 min,然后继以0痧.2~1.0μg? kg-1? 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状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瞳孔变化、呼吸等。结果20例患者应用该治疗方案,有效18例,无效2例,改用其他镇静方案。有效率90%。有效患者中,4例重症监护治疗14~36 h期间病情变化,中转了手术治疗。患者死亡1例,最终呈植物生存状态1例。16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该镇静治疗方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用于颅脑损伤镇静治疗效果好,无呼吸抑制,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唤醒,良好配合各种检查,随时完成病情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镇静 颅脑损伤 右美托嘧啶联合氟哌啶醇
下载PDF
阶段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博 许运锋 +4 位作者 陈凤兰 鲍倩 耿丽华 白雪景 张桂英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3455-3457,3461,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21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8)和治疗组(n=10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阶移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制剂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阶段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21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8)和治疗组(n=10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阶移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制剂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器官功能损害情况、氧合指数、住院天数、病死率和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肾、心、肺功能损害发生率,MODS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入院5 d氧合指数<200 mm Hg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用阶段性血液净化联合黄芪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CVVHDF) 黄芪甲苷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对AECOPD患者镇静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桂英 沈国凤 +2 位作者 张艳梅 张桂荣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3期3623-3624,共2页
目的采用右美托嘧啶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提供优秀方案。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取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右美托嘧啶配成4μg/ml浓度,以1μ... 目的采用右美托嘧啶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提供优秀方案。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取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右美托嘧啶配成4μg/ml浓度,以1μg/kg静脉泵入10 min,然后继以0.2-1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状态。对照组27例应用咪达唑仑20 mg、芬太尼0.2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以2-5 ml/h静脉泵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镇静效果、有效性和时间相似。治疗组患者每日唤醒评价、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对AE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好,每日唤醒评价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并且出现谵妄不良反应几率少,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是ICU镇静治疗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 镇静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用于全麻术后镇静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桂英 张艳梅 +3 位作者 郑红志 李玉峰 沈国凤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4期3782-3783,3786,共3页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应用于全麻术后精神障碍(POP)患者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静吸全麻术后,POP患者90例。非急诊手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除外。所有患者均经过Richmond烦躁-镇静评分(Richmon...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应用于全麻术后精神障碍(POP)患者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静吸全麻术后,POP患者90例。非急诊手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除外。所有患者均经过Richmond烦躁-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分值在2~4分,处于躁动、非常躁动和好斗之间。每个患者均给予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配成4μg/ml浓度,以1μg/kg静脉泵入10 min,然后继以0.2~1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状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瞳孔变化、呼吸等。结果 90例患者应用该治疗方案,均取得良好镇静效果。75例10 min即安静入睡,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检验、监测指标正常,转出复苏室。该镇静治疗方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啶醇联合右美托嘧啶治疗全麻术后精神障碍患者效果好,无呼吸抑制,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唤醒,良好配合各种检查,随时完成病情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镇静 全麻术后精神障碍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雪景 张桂英 +1 位作者 张晓博 张桂荣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5期2353-2353,共1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加重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等症状明显加重症状。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经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糖皮质激素、普通氧疗、抗生素等治疗,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博 许运铎 +4 位作者 陈凤兰 鲍倩 耿丽华 白雪景 张桂英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3592-3594,3598,共4页
目的采用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百草枯中毒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提供一个优选方案。方法治疗组患者采取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1次/d,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啶以1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 min,然后以0.2~1.... 目的采用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百草枯中毒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提供一个优选方案。方法治疗组患者采取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1次/d,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啶以1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 min,然后以0.2~1.0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根据镇静状态调整用药剂量。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2~3 mg静脉注射,随后以0.02~0.10 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瑞芬太尼0.2~0.5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根据镇静状态调整用药剂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镇静效果、有效性相似。治疗组患者每日唤醒评价、机械通气、出现谵妄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对百草枯中毒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好,每日唤醒评价效果优于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镇静,出现谵妄不良反应减少,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减少,也是ICU患者镇静治疗的一个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 镇静治疗 百草枯中毒 呼吸衰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晓博 许运铎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25-232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NIV)的时机及肺复张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肺外疾病所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NIV)的时机及肺复张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肺外疾病所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且均行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每12小时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PEEP递增法)。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当患者氧合指数(Pa O2/Fi O2)在150~250 mm Hg(PEEP为8 cm H2O,支持压力为12 cm H2O),且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急性渗出阴影吸收期时,拔除气管内插管序贯无创通气;对照组持续行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记录2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45例ARDS患者入选,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气管内插管平均天数为7 d,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为9.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外疾病所致ARDS病例积极实施肺开放策略,实现塌陷肺泡的复张具有重要的临床的意义。在较低机械通气条件下,Pa O2/Fi O2达到150~250 mm Hg时序贯无创通气方法可早期脱机,患者可尽早获得生理性的肺复张的机会,减少手法肺复张时的肺损伤,缩短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 撤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序贯通气
下载PDF
微管引流并金葡素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雪景 石国亮 于晨芳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3期3210-3211,共2页
目的通过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为自发性气胸的微创治疗开创新的手段。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气胸患者进行微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250~400 U,2 h后开放引流管并对症处理,复查胸片。对照组31例,给与单纯粗... 目的通过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为自发性气胸的微创治疗开创新的手段。方法治疗组选择32例气胸患者进行微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金葡素注射液250~400 U,2 h后开放引流管并对症处理,复查胸片。对照组31例,给与单纯粗硅胶管(24或32F)胸腔闭式引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有效率为93.8%,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管引流并金葡素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住院费用低,可取代传统单纯粗硅胶管引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气胸 微管引流 金葡素注射液
下载PDF
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雪景 冯如剪 +2 位作者 张桂英 张晓博 张桂荣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6期2483-2483,共1页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引起的肺出血或坏死为肺梗死。尽管临床医生诊断意识不断增强,先进技术的应用,使肺栓塞确诊方法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该病仍以高发病率,高误诊率,...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引起的肺出血或坏死为肺梗死。尽管临床医生诊断意识不断增强,先进技术的应用,使肺栓塞确诊方法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该病仍以高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困扰着临床医生。甚至大块型肺栓塞患者猝死造成的重大医疗纠纷在各地常有报道。本文将我科收治的15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临床诊治
下载PDF
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博 许运铎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2495-2497,共3页
目的通过对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4例:2组采用不同的... 目的通过对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4例:2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治疗(选用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β2受体激动剂及及全身抗炎、茶碱药物解痉、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治疗。治疗3 d后观察、比较患者肺功能(FEV1及PEF)、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连续治疗3 d后肺功能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能够作为缓解重症哮喘状态的一线药物之一,显著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患者肺通气状况、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在有密切监测镁离子浓度的条件下情况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硫酸镁 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Β2受体激动剂 肺功能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3 位作者 王芝云 郑红志 杨帆 张硕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96-2798,2803,共4页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三种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分析ICU危重患者适合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方法分析2年间ICU共160例重症患者通过盲穿方式经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三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三种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分析ICU危重患者适合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方法分析2年间ICU共160例重症患者通过盲穿方式经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三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按置管部位不同随机分为3组:1组(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2组(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3组(股静脉置管),分别观察3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感染、气胸、堵塞)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讨ICU危重患者适合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结果3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感染、气胸、堵塞)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如无特殊需要建议最好选择股静脉置管,如有特殊需要可给予其他部位置管。对于ICU危重患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上中心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并发症
下载PDF
百克瑞纱布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2 位作者 王芝云 郑红志 张硕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24-3326,共3页
目的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用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的效果,观察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总结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减少有创操作院内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 目的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用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的效果,观察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总结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减少有创操作院内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给予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外敷联合3M透明敷料覆盖,对照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给予3M透明敷料覆盖。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处局部皮肤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观察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对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疗效,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皮肤感染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联合3M透明敷料覆盖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处,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感染率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从而有效降低有创操作的院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 中心静脉置管 局部皮肤感染
下载PDF
百克瑞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3 位作者 王芝云 郑红志 张硕 杨帆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605-3607,3611,共4页
目的评价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非外伤性脑出血开颅+侧脑室引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治疗组术后用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覆盖脑室引流管周围及切... 目的评价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对预防颅脑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非外伤性脑出血开颅+侧脑室引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治疗组术后用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覆盖脑室引流管周围及切口周围,再给予普通敷料贴覆盖,观察组给予普通敷料贴覆盖引流管周围及切口周围。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染率为6.7%,颅内感染率为0,观察组术后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染率为12.2%,颅内感染率为4.4%,2组切口及引流管周围感率和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口甲、乙级愈合率为98.9%,观察组为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外用杀菌功能性敷料,能有效预防颅脑术后切口的感染,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克瑞生物酶杀菌纱布敷料 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 颅内感染
下载PDF
骨折术后房颤并发多动脉栓塞死亡1例
16
作者 张桂荣 白雪景 +2 位作者 陈凤兰 张艳梅 王娜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59-1760,共2页
患者,男,79岁。主因头晕、头痛4 d,加重伴意识不清30 min余入院。缘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言语不利,精神差,饮食差,于入院前30 min起床上厕所时出现全身抖动,大汗,躁动,呼吸急促,随后出现... 患者,男,79岁。主因头晕、头痛4 d,加重伴意识不清30 min余入院。缘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言语不利,精神差,饮食差,于入院前30 min起床上厕所时出现全身抖动,大汗,躁动,呼吸急促,随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未作处理,家人急送我院。既往肺癌病史2年余,20 d前因胸椎及右腕关节骨折行胸椎骨折手术治疗。房颤病史多年。入院时查体:T 36.0℃,P151次/min,R 39次/min,Bp 141/81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L∶R2.0: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上肢小夹板固定,右上肢苍白,皮温降低,右侧桡动脉及腋动脉、双侧股动脉波动消失,双下肢皮肤发花,散在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房颤 动脉栓塞
下载PDF
ScvO_2联合ΔP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运铎 张晓博 +1 位作者 张桂英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57-559,共3页
目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策略之上探索新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方法,通过联合常用的反映流量的指标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来指导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否能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衡水... 目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策略之上探索新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方法,通过联合常用的反映流量的指标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来指导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否能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入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确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后立即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处置时间均不超过2 h,参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指南,并依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液体复苏。观察组使中心静脉压(CVP)≥8 mm 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尿量≥0.5 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70%,ΔPCO_2<6 mm Hg,若ΔPCO2≥6 mm Hg,则判断容量反应性,如反应为阳性则进行液体复苏,或如容量反应为阴性则增加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完成液体复苏;对照组使CVP≥8 mm Hg、MAP≥65 mm Hg、尿量≥0.5 ml·kg-1·h-1、Scv O2≥70%完成液体复苏,而ScvO_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压积达到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米利农以达到复苏目标。一直持续到所有相应指标达标,或达到6 h。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液体复苏使CVP、MAP、尿量、ScvO_2和0 h、6 h乳酸清除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预后指标。结果 2组感染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20%,对照组28%,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与ScvO_2、ΔPCO_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0.930,P=0.001),对照组28 d病死率与ScvO_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0.011)。结论 ScvO_2联合ΔPCO_2可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两者联合较单独的可以避免Scv O2假性正常化而停对休克患者的复苏,而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更加准确,安全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症 中心静脉压 容量反应性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俯卧位联合肺复张治疗百草枯中毒引起的ARDS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运铎 张晓博 +5 位作者 耿丽华 陈凤兰 鲍倩 白雪景 张桂荣 张桂英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14-3317,共4页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所致ARDS患者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所致ARDS患者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每天进行俯卧位≥16 h,同时每12小时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PEEP递增法);对照组持续行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记录2组有创通气时间、氧和指数、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肺部氧和情况,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P<0.05),但是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均无明显改善(P>0.05)。2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引起的ARDS患者应积极实施肺开放策略,对实现塌陷肺泡的复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的通气策略可使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患者可尽早获得生理性的肺复张的机会,减少机械通气时的并发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肺复张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运铎 张晓博 +1 位作者 张桂英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入住的142例危重症患者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ICU 30 min内、6、12、24、48、72 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观察血乳酸水平与预后及...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入住的142例危重症患者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ICU 30 min内、6、12、24、48、72 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观察血乳酸水平与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性。计算治疗后6、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采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后6 h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62例、6-24 h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64例、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12.9%(8/62)、31.8%(20/64)、81.3%(13/16),治疗后6、24 h病死率与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 APACHE-Ⅱ评分、心率、呼吸、Pa O2/Fi O2、p H值、动脉血乳酸与2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存活101例、28 d死亡41例,治疗后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126例、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16例,病死率分别为22.2%(28/126)、81.3%(13/16)。结论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ICU危重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及早恢复动脉血乳酸的正常值可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动脉血乳酸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预后 病死率
下载PDF
结肠癌致肠梗阻30例手术治疗体会
20
作者 白雪景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7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结肠癌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