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小雅·鸿雁》主旨辨析
1
作者 白雪筱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小雅·鸿雁》的主旨迄今为止主要有多种观点,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和欧阳修《诗本义》之说影响最大。这些分歧主要缘于历代学者对诗中“之子”“我”的称谓身份解读和“鸿雁”意象解读的差异。综合考察此诗的整体含义和... 《小雅·鸿雁》的主旨迄今为止主要有多种观点,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和欧阳修《诗本义》之说影响最大。这些分歧主要缘于历代学者对诗中“之子”“我”的称谓身份解读和“鸿雁”意象解读的差异。综合考察此诗的整体含义和内在逻辑,可知“之子”和“鸿雁”是流民的身份和象征,诗歌前两章客观表现了流民在野外劳作的场景,末章为使臣自述,记叙了流民对这场劳作做出不同评价。诗中“我”就是士大夫,即诗歌作者。因诗歌末章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故主旨为美士大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小雅·鸿雁》 主旨 之子 士大夫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陕北秧歌的傩文化特征及其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雪筱 《文化遗产》 202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传统陕北秧歌的表演目的、表演形态、表演方式、“竹马舞蹈”和扮演角色具有傩文化特征。在“延安新秧歌运动”时期,陕北秧歌“傩文化”特征因改造而流失,在新时代非遗保护时期,陕北秧歌的日常化...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传统陕北秧歌的表演目的、表演形态、表演方式、“竹马舞蹈”和扮演角色具有傩文化特征。在“延安新秧歌运动”时期,陕北秧歌“傩文化”特征因改造而流失,在新时代非遗保护时期,陕北秧歌的日常化与普及化造成了“傩文化”因子进一步流失,但在民间信仰的语境中,如横山牛王会民俗活动,陕北秧歌傩文化特征仍然得以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秧歌 傩文化 演变 现状
下载PDF
新时代非遗保护研究的路向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俊华 白雪筱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153-158,共6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非遗保护研究面临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必须在路向上做出新选择。在2020年11月举办的“新时代非遗保护与学科发展论坛”上,40多名非遗专家就此问题做了发言或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新时代非遗保护研究路向是:一要深化非遗... 进入新时代,我国非遗保护研究面临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必须在路向上做出新选择。在2020年11月举办的“新时代非遗保护与学科发展论坛”上,40多名非遗专家就此问题做了发言或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新时代非遗保护研究路向是:一要深化非遗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推进非遗学科发展;二要加强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关系研究,推动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三是加强非遗保护创新研究,推动非遗“双创”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非遗保护研究 路向选择 学科发展
下载PDF
马援《武溪深行》“武溪”地名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雪筱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马援《武溪深行》是东汉初年一首重要的诗歌,历代诗歌选都有收录,但关于诗中地名"武溪"存在"武溪""五溪"两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用"五溪"更加符合文义,诗歌题目应为《五溪深行》。"五溪&qu... 马援《武溪深行》是东汉初年一首重要的诗歌,历代诗歌选都有收录,但关于诗中地名"武溪"存在"武溪""五溪"两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用"五溪"更加符合文义,诗歌题目应为《五溪深行》。"五溪"在东汉荆州沅陵郡壶头山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援 五溪 武溪 壶头山
下载PDF
《麦秀之歌》的作者考辨与艺术分析
5
作者 白雪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70-374,共5页
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对中国上古时期诗歌《麦秀之歌》的作者进行考辨,认为其应为殷商时期的箕子于西周初年所作。通过对《麦秀之歌》的文本分析,认为该诗的主旨是表达箕子在过殷商旧地时对殷王朝的思念和对导致殷王朝灭亡的纣王的不满,其... 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对中国上古时期诗歌《麦秀之歌》的作者进行考辨,认为其应为殷商时期的箕子于西周初年所作。通过对《麦秀之歌》的文本分析,认为该诗的主旨是表达箕子在过殷商旧地时对殷王朝的思念和对导致殷王朝灭亡的纣王的不满,其在艺术上与《诗经》等周代诗歌作品具有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秀之歌》 箕子 禾黍 狡童
下载PDF
《赚蒯通》中蒯通人物原型及演变
6
作者 白雪筱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6-81,共6页
元杂剧《赚蒯通》是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蒯通相关情节演绎而来,《赚蒯通》的作者继承了史籍中基本的历史情节和蒯通本身所具有机智、善辩的人物特点,并从多方面敷衍韩信被杀的情节,运用艺术手段附加给蒯通"忠义"的性格... 元杂剧《赚蒯通》是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蒯通相关情节演绎而来,《赚蒯通》的作者继承了史籍中基本的历史情节和蒯通本身所具有机智、善辩的人物特点,并从多方面敷衍韩信被杀的情节,运用艺术手段附加给蒯通"忠义"的性格特点。作者同时又对相关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樊哙等人物进行了一定色彩化和脸谱化处理,突出了主要人物"蒯通",取得了戏剧创作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赚蒯通》 蒯通 忠义
下载PDF
两汉之际歌诗的文献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文玲 白雪筱 《乐府学》 2020年第2期3-18,共16页
两汉之际的乐府活动受时代政治影响甚巨。汉哀帝时期罢乐府官,导致乐府歌诗创作消歇,仅有1首文人抒情歌诗存世;王莽秉政时期,颇有颂德与新朝祭祀歌诗,然均亡佚,今存佚名歌诗5首;更始帝治长安仅三年,其时仅存歌谣1首;光武帝建立东汉,为... 两汉之际的乐府活动受时代政治影响甚巨。汉哀帝时期罢乐府官,导致乐府歌诗创作消歇,仅有1首文人抒情歌诗存世;王莽秉政时期,颇有颂德与新朝祭祀歌诗,然均亡佚,今存佚名歌诗5首;更始帝治长安仅三年,其时仅存歌谣1首;光武帝建立东汉,为宣扬政权合理性,制作了新乐,但均散佚,今存歌诗有马援《武溪深》1首,民间歌谣8首;明帝时期重视郊庙祭祀制度建设,乐府活动活跃,今存文人歌诗有11首,佚名歌诗2首。两汉之际歌诗在汉宋典籍载录中均存在异文。考察这些歌诗的载录情况与异文现象,有助于认识这一阶段歌诗的文学价值和中国早期文学文本的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乐府歌诗 异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