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意识对写作主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白静野 《写作》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在戏剧影视界,人们对一个好演员的评价是“学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是什么”,或者说惟妙惟肖地把人物演活了。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是充分肯定了演员与其所饰演的角色完全融为一体了的高度评价。演员饰演角色是一种在剧本基础上的再创... 在戏剧影视界,人们对一个好演员的评价是“学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是什么”,或者说惟妙惟肖地把人物演活了。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是充分肯定了演员与其所饰演的角色完全融为一体了的高度评价。演员饰演角色是一种在剧本基础上的再创造;其中有编导的意图体现,也有演员个人素质的呈现,但更主要的是三者赋予角色自身的性格的体现。观众看到的是角色,而不是演员。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舞台上,是角色的性格在起主要作用,是演员自觉地将自身隐去,成功地以角色意识支配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意识 写作主体 个人素质 作品风格
下载PDF
谈色彩语言的表现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静野 《写作(中)》 1997年第12期21-22,共2页
苏轼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所说的正是语言与色彩艺术的相通,其“诗中有画”一语正道出语言文字凭借自身的丰富词彩,可在诗文中创设出五彩斑斓的色泽,发挥出巨大的表现作用,令读者惊... 苏轼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所说的正是语言与色彩艺术的相通,其“诗中有画”一语正道出语言文字凭借自身的丰富词彩,可在诗文中创设出五彩斑斓的色泽,发挥出巨大的表现作用,令读者惊叹、陶醉、神往,因而获得无尽的美的享受。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再现事物的特征文章写作的主旨在于抓住人事物景情理的本质,表现出它们的具体特征,让读者可闻、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语言 表现作用 色彩词 色彩艺术 语言文字 事物 苏轼 文章写作 特征 朱自清
下载PDF
议论文结构与主体思维的两个关系
3
作者 白静野 《晋中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传说有位古人写文章,把墨研稠便钻进被子睡觉,然后起来落笔成文,“一挥而就”还“一字不易”。说得玄乎,其实稍稍一想,便知其并非真正睡觉,而是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倘若没有蒙头大睡的缜密思考,也就没有轻松的“一挥而就”,更不会有... 传说有位古人写文章,把墨研稠便钻进被子睡觉,然后起来落笔成文,“一挥而就”还“一字不易”。说得玄乎,其实稍稍一想,便知其并非真正睡觉,而是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倘若没有蒙头大睡的缜密思考,也就没有轻松的“一挥而就”,更不会有“一字不易”。虽然写作的习惯不同,这种睡觉的方式也不一定可取,但这种思考成熟后再动笔的做法,从一定意义上启发我们:文章要写得好,就要想得清,不仅要对“写什么”想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模式 主体思维 论文结构 文章结构 结构层次 议论文 思维层次 结构形态 写作主体 五子登科
下载PDF
鲁迅与拜伦——兼论《摩罗诗力说》 被引量:2
4
作者 白静野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3,共2页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诗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日本期间对中国问题思索的一个结晶。其中对英国诗人拜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鲁迅也深受拜伦浪漫主义战斗精神的影响。前期的鲁迅比较倾向于热烈的战斗精神,而后期的鲁迅在不断的思索...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诗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日本期间对中国问题思索的一个结晶。其中对英国诗人拜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鲁迅也深受拜伦浪漫主义战斗精神的影响。前期的鲁迅比较倾向于热烈的战斗精神,而后期的鲁迅在不断的思索中走得更深、更远,孤独感和悲剧色彩也更浓重。本文旨在以《摩罗诗力说》为基础,以鲁迅为重点,通过与拜伦创作思想的对比,来阐述鲁迅的思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拜伦 《摩罗诗力说》 悲剧色彩
原文传递
现代文学史命名综论
5
作者 白静野 白帆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9-150,共2页
为1917—1949年这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史命名,一向都充满了争议。"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等是使用较广泛的三个名称,它们产生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各不相同,各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一些... 为1917—1949年这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史命名,一向都充满了争议。"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等是使用较广泛的三个名称,它们产生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各不相同,各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厘清三者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对待文学史命名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命名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