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相关因子影响及效果研究
1
作者 白飏 李海平 +1 位作者 李恒 张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消食颗粒组各30例,常... 目的分析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消食颗粒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多酶片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消食颗粒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儿消食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量变化,比较干预前、后血清中胃肠激素、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3.33%(22/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为93.33%(28/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恶心等主要症候积分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P<0.05);与给药前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给药后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口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臭秽、倦怠、口渴的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药完成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血清Zn^(2+)、Ca^(2+)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给药前两组的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完成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小儿消食颗粒组的HGB和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小儿消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提高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减轻中医症候,提升体质量和血清中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小儿消食颗粒 临床疗效 微量元素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海南某市试点医院总额预算下按DRG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飏 路伟 +2 位作者 陈鹏 李若梅 阎仲珩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海南某市试点医院DRG支付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全面铺开DRG支付改革提供依据,丰富CHS-DRG支付改革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和访谈调研法,对某市试点医院2021年7~12月正式实施CHS-DRG付费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病... 目的:分析海南某市试点医院DRG支付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全面铺开DRG支付改革提供依据,丰富CHS-DRG支付改革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和访谈调研法,对某市试点医院2021年7~12月正式实施CHS-DRG付费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病例数据与2020年7~12月按项目付费的病例数据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住院费用和医疗质量和安全4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某市试点医院在正式实施CHS-DRG支付改革后DRG总组数增加23个组,总权重增加2176.84,CMI增加0.07,平均住院日下降0.54天,平均住院费用下降5.91%,低风险组死亡率降低46.67%,30天内再住院率降低1.82%。结论:医保DRG支付改革带动医疗机构扩大了疾病的诊疗范围,提升了试点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减少了医药费用的增长,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促进了试点医院相关部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支付 DRG支付 支付改革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的医疗保险补偿政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善联 祝延红 白飏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26,共3页
终末期肾病透析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按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的措施,改变现有的医疗保险补偿模式,为推广社区腹膜透析治疗、促进早期透析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服务。通过模拟方法计算了病人、医院、医保单位及药... 终末期肾病透析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按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的措施,改变现有的医疗保险补偿模式,为推广社区腹膜透析治疗、促进早期透析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服务。通过模拟方法计算了病人、医院、医保单位及药厂各方的损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疗保险 终末期肾病 补偿政策 筹资定额付费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病案隐性知识发现模型研究及临床应用实践
4
作者 白飏 郑轩莉 李恒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目的为提高海量病案隐性知识的感知效率与深度,改善病案信息化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病案隐性知识发现模型。方法首先形成融合前置训练集和后置测试集的海量病案隐性知识特征数据池;然后构建时间正序下的海量病案隐性... 目的为提高海量病案隐性知识的感知效率与深度,改善病案信息化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病案隐性知识发现模型。方法首先形成融合前置训练集和后置测试集的海量病案隐性知识特征数据池;然后构建时间正序下的海量病案隐性知识特征全息感知机制;最后构建特征集之间隐性映射自主识别决策机制,进而识别特定疾病与其他协同疾病之间的隐性对应关系。结果选取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病案科为临床应用实践评估载体,对模型开展工程实践评估与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病案隐性知识感知精确率达98.62%,疾病隐性协同精确率达9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模型在病案隐性知识感知效率、感知精度、感知深度、临床实用性等具有明显优势,为病案领域的非结构化数据挖掘提供了案例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病案 机器学习 隐性知识发现模型 临床应用实践评估
下载PDF
某医院190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5
作者 白飏 李恒 王艳良 《中国病案》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儋州市某医院内190例住院死亡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1日期间在儋州市某医院住院的190例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 目的 探讨儋州市某医院内190例住院死亡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1日期间在儋州市某医院住院的190例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明确纳入死亡病例的死因情况并对应进行分类,观察研究期间院内死亡病例年度病死率情况、对比死亡病例性别、年龄、死因分布情况。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年内年总病死率为0.60%,其中2021年病死率更高(0.63%);男性病死率为0.70%(117/16823);女性病死率0.49%(73/14839),死亡男女比例为1.60:1,院内患者中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5,P=0.019);获取数据中,死亡例数年龄均值为(73.16±26.10)岁,≥60岁的老年病死率84.74%(161/190),住院死亡例数随着年龄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病死率最高的为≥90岁组(占比7.24%),不同年龄组病死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3.263,P<0.001);纳入的190例死亡病例在病因方面多集中于前5顺位(累计占比88.95%),按占比情况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相关病症;≥60岁、男性与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且均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是主要致死疾病,应针对存在致死风险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筛查,进一步为医院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死亡原因 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