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压裂直井与多分支井经济评价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安永生 陈勇光 +3 位作者 吴晓东 皇甫龙 李鑫旺 张艳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0,共4页
压裂直井和多分支井是目前煤层气增产所采用的主要井型。基于这两种井型,采用净现值法对不同渗透率和不同厚度储层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比较了两种井型在不同条件下的开发技术经济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多分支井在单井产量方面具有巨大的优... 压裂直井和多分支井是目前煤层气增产所采用的主要井型。基于这两种井型,采用净现值法对不同渗透率和不同厚度储层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比较了两种井型在不同条件下的开发技术经济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多分支井在单井产量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经济效益方面,仅在渗透率较低、厚度较薄的储层中优于压裂直井。因此,压裂直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煤层气开发的主力井型,多分支井可以作为压裂直井在特低渗透薄层中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直井 多分支井 经济评价 净现值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双巷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守宝 皇甫龙 +2 位作者 王超 李晓斌 李强 《中国矿业》 2022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内蒙古自治区葫芦素煤矿13号煤层埋藏较深,煤层处于高应力环境中,区段准备巷道采用双巷掘进的方式。针对辅助运输巷道围岩变形严重以及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通过对巷间煤柱分别在不同阶段建立力学模型以及结合葫芦素煤矿的地质条件,对巷... 内蒙古自治区葫芦素煤矿13号煤层埋藏较深,煤层处于高应力环境中,区段准备巷道采用双巷掘进的方式。针对辅助运输巷道围岩变形严重以及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通过对巷间煤柱分别在不同阶段建立力学模型以及结合葫芦素煤矿的地质条件,对巷间煤柱留设宽度进行理论分析,最终确定该宽度应不小于35.57 m。结合获取到的覆岩物理力学参数,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到了辅助运输巷在掘进阶段与上区段采场回采阶段影响下的围岩帮部和围岩内部的应力变化关系和位移变化关系,得出葫芦素煤矿在双巷掘进过程中,巷道变形量以两帮移近量为主,巷道两帮出现微小的非对称破坏。在竖直方向上:巷道底板中的应力σ_(y)<巷道顶板中的应力σ_(y)<巷道右帮侧的应力σ_(y)<煤柱中的应力σ_(y)。在水平方向上:煤柱中的最大水平压应力σ_(x)<巷道右侧煤体中的最大水平压应力σ_(x)。提出了深部高应力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采用顶板配合弧形钢带+高预紧力锚杆(索、网)+反底拱充填配合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方式。现场监测表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90.0 mm,最大底鼓量为55.0 mm,两帮最大内移量为138.0 mm,表明采用该支护方式后的巷道围岩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护巷道的整体结构,更好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双巷掘进 辅助运输巷 应力变化 位移变化 支承压力 围岩变形
下载PDF
综放沿空巷道不对称破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守宝 皇甫龙 +3 位作者 陈恭昱 刘志高 陈熙凌 杜苇航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59-61,65,共4页
随着我国综放条带式开采的推广,留煤柱护巷的沿空留巷技术成为主要布置方式之一,但是也出现了矿压的不对称显现等新的围岩控制问题。在深入调研统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宽煤柱护巷和窄煤柱护巷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的变形破坏时间和特征... 随着我国综放条带式开采的推广,留煤柱护巷的沿空留巷技术成为主要布置方式之一,但是也出现了矿压的不对称显现等新的围岩控制问题。在深入调研统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宽煤柱护巷和窄煤柱护巷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的变形破坏时间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情况下的变形破坏原因。宽煤柱护巷不对称变形破坏原因为煤柱宽度留设不足和垂直应力的非对称分布,窄煤柱护巷不对称变形破坏的原因为采动影响形成的水平应力和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不对称破坏 应力非对称 水平变形
下载PDF
伪斜工作面梯形采场的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
4
作者 张守宝 李强 +2 位作者 刘志高 皇甫龙 王超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采煤工作面伪斜布置时,采空区基本顶呈非矩形状,此时采空区上方基本顶的破断位置及其破断规律与矩形顶板有所不同。为研究伪斜工作面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根据弹性薄板力学理论建立直角梯形基本顶的板结构初次破断力学模型,同时推导出直... 采煤工作面伪斜布置时,采空区基本顶呈非矩形状,此时采空区上方基本顶的破断位置及其破断规律与矩形顶板有所不同。为研究伪斜工作面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根据弹性薄板力学理论建立直角梯形基本顶的板结构初次破断力学模型,同时推导出直角梯形薄板的弯矩公式,分析顶板破断位置及其破断规律;依据有限差分原理分析基本顶的应力极值大小及位置特征,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四边固支直角梯形薄板内力分布规律与矩形薄板大体相似,但在四条边界上,主弯矩极值的位置与矩形薄板有所差异,后者都位于中心部位,而前者整体向逆时针方向一侧移动,基本顶的初次来压呈椭圆状倾斜“O-X”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斜工作面 基本顶 梯形薄板 初次破断
下载PDF
H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皇甫龙 费娜 《现代商业》 2015年第2期187-188,共2页
通过分析H酒店经营管理现状,发现酒店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成本管理 问题原因
下载PDF
腾达煤矿倾斜煤层覆岩运移规律及“上三带”高度的确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志高 张守宝 皇甫龙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规律及“上三带”分布范围,以菏泽腾达煤矿15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倾斜煤层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1501工作面的垮落带高度范围为... 为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规律及“上三带”分布范围,以菏泽腾达煤矿15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倾斜煤层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1501工作面的垮落带高度范围为11.6~26.1 m,裂隙带高度范围为42.5~77.1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完毕后采场上覆岩层经历了“平衡—破坏—再平衡”3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垮落结构;工作面长度从75 m增加至155 m,应力集中程度和应力峰值逐渐增大,而覆岩位移逐渐呈现非对称分布形态,位移量也逐渐增加,依据模拟结果宏观描述了工作面覆岩“上三带”分布范围;通过对工作面上覆岩层设置11条覆岩下沉量监测线,确定了1501工作面“上三带”临界高度的位置,并在现场进行钻孔监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数值模拟 倾斜煤层 “上三带”高度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地表损伤程度分类判别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晓斌 李全生 +2 位作者 韩鹏华 许旭辉 皇甫龙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从工作面、覆岩与地表3个角度出发,明晰高强度采动损伤程度,进一步研发采动损伤控制技术用于解决西部矿区地表损伤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促进煤炭高效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基于此,选取工作面开采参数、覆岩硬度系数与地表松散... 从工作面、覆岩与地表3个角度出发,明晰高强度采动损伤程度,进一步研发采动损伤控制技术用于解决西部矿区地表损伤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促进煤炭高效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基于此,选取工作面开采参数、覆岩硬度系数与地表松散层厚度等9个评价指标,建立主成分分析(PCA)-距离判别分析(DDA)数学评价模型,并在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得到应用。结果表明:高强度采动损伤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个类别,分别对应极高、高、中、低4个损伤程度;PCA-DDA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误判率不超过5%;该工作面地表采动损伤程度较高,综合采用大工作面快速推进法、覆岩局部注浆加固法与裂缝分区治理法,实现了源头减损(工作面)、传导过程(覆岩)、末端治理(地表)的开采全周期采动损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采动损伤 主成分分析 距离判别分析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