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学者
- 1
-
-
作者
皮公亮
王孔旭
王时杰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29,共2页
-
文摘
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李崇淮教授,是一个心怀赤诚,爱国爱民,在理论上有胆有识,不断创新,在决策上运筹帷幄,心怀滔略的学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老骥伏枥,不仅在理论研究上累有建树,且在改革开放方面不断出谋献策,为国家特别是武汉市作出了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受到了武汉市政府的嘉奖。
-
关键词
学者
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文质彬彬
改革开放
武汉市
市政府
-
分类号
G316
[文化科学]
-
-
题名珞珈石屋与任李二公祠
- 2
-
-
作者
皮公亮
-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
文摘
许多人都知道,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是世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但是鲜有人知道,珞珈山建设之前的情况,更没有人知道,武汉大学是怎么建设起来的。1928年8月,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城内成立。为了选择新校址,武汉大学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建设委员会秘书、农学家叶雅各在武昌郊区勘测下,选定了珞珈山作为新校址。当时,珞珈山是一座荒山,没有树木,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更没有道路。
-
关键词
珞珈山
武昌城
建设委员会
基建处
李剑农
皮宗石
雅各
中国经济史
熏黄
二公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我为武汉大学台湾校友联系母校
- 3
-
-
作者
皮公亮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2018年第3期20-22,共3页
-
文摘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归还台湾,武汉大学有校友参与了接管工作。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有些武大校友随之到了台湾。在台湾的武大校友,对台湾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如武大乐山时期毕业的赵耀东,曾担任台湾的“经济部长”,他工作雷厉风行,讲究实效,为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起到了很大作用。人们称他为“赵铁头”,还曾被武汉大学评为杰出校友。台湾地区武大校友曾达到300多人,很早就成立了校友会,并办有校友刊物《珞珈》,老校长王世杰题写了刊头。
-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武汉大学
校友会
母校
经济建设
1949年
亚洲四小龙
抗战胜利
-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珞珈山上鲜为人知的听松庐
- 4
-
-
作者
皮公亮
-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2017年第9期56-57,共2页
-
文摘
现在珞珈山上的武大师生从来没见过这栋听松庐。因为在日寇占领时期,不知什么原因,这栋房子被拆掉了,至今是个谜。珞珈山上,武大校舍的一期工程。是1930年开工,1932年建成的。这栋房子是一期工程中珞珈山北麓唯一的一栋。当时珞珈山上杂草丛生,没有树木,唯独在北麓有一小片松树林。这栋房子就建立在这小片松树林中,取名听松庐,是作为武大建筑设备委员会的办公用房兼武大招待所,是一栋二层楼的建筑。
-
关键词
珞珈山
一期工程
建筑设备
办公用房
房子
招待所
委员会
树林
-
分类号
TU745.7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