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驱后聚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皮彦夫 宋考平 +1 位作者 刘丽 王洪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1,共5页
选用大庆油田一类、二类储层天然岩心的平行样,水测渗透率约1.0,0.6和0.2μm2,通过大量的恒速非稳态法实验,分别测定了水驱至含水率fw为90%,94%和98%时转注聚合物溶液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转注聚时... 选用大庆油田一类、二类储层天然岩心的平行样,水测渗透率约1.0,0.6和0.2μm2,通过大量的恒速非稳态法实验,分别测定了水驱至含水率fw为90%,94%和98%时转注聚合物溶液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转注聚时机对相对渗透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渗透率级别时,越早转注聚其相对渗透曲线两相区跨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低;转注聚时机相同时,岩心渗透率越高,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越缓慢,两相区跨度越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相对渗透曲线 非稳态法 影响因素 聚合物驱 全过程 渗透率 转注聚时机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CO 2驱喉道动用界限——以朝阳沟油田为例
2
作者 白振强 皮彦夫 +2 位作者 王清华 宋文波 朱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90-94,100,共6页
依据核磁共振基本原理,通过孔隙的简化,推导出核磁共振T_(2)驰豫时间与孔隙喉道半径关系,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基本方法,结合高压压汞岩心孔喉分布,将核磁共振T_(2)图谱转换为岩心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 依据核磁共振基本原理,通过孔隙的简化,推导出核磁共振T_(2)驰豫时间与孔隙喉道半径关系,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基本方法,结合高压压汞岩心孔喉分布,将核磁共振T_(2)图谱转换为岩心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信号幅度同步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水驱和CO_(2)驱不同孔喉半径的信号幅度变化曲线,判断出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最小孔喉动用界限。研究表明,朝阳沟油田特低渗透区块为亲水特性,低压水驱岩样采出程度28.0%,高压水驱岩样采出程度30.0%,非混相气驱岩样的采出程度为48%,混相气驱岩样的采出程度为64%;水驱主要动用孔隙中喉半径大于1.00μm孔的可动油,非混相驱替不可动用的最小孔喉半径为0.15μm,混相驱没有提高喉道动用界限,但是驱替效率却大幅度提高;CO_(2)驱替出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残余油黏度变大,不可动流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3~3/4,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研究结论为CO_(2)驱开发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喉道半径 动用界限
下载PDF
聚驱跟踪调整措施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皮彦夫 刘丽 +1 位作者 宋考平 邓庆军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8-80,85,共4页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入压力低、存在高渗透层或高吸水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大、注采困难、生产井流压较高等问题进行了跟踪措施调整,在总结已有现场试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与矿场试验相结合,...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入压力低、存在高渗透层或高吸水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大、注采困难、生产井流压较高等问题进行了跟踪措施调整,在总结已有现场试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与矿场试验相结合,对注聚合物工业化区块的开发及调整措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综合调整措施优化方法,完成了聚合物驱降本增效技术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跟踪措施调整 优化方法 数值模拟 矿场试验
下载PDF
陆上油田聚驱后聚表剂驱渗流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皮彦夫 龚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6-71,共6页
针对陆上油田的典型区块,设计了二维层间物理模型,运用自主研制的饱和度监测系统监测所采用的聚驱后聚表剂驱实验方案,开展了层间二维模型驱替波及动用监测实验,实时监测化学驱阶段含油饱和度分布,从而掌握陆上典型油田区块的波及动用... 针对陆上油田的典型区块,设计了二维层间物理模型,运用自主研制的饱和度监测系统监测所采用的聚驱后聚表剂驱实验方案,开展了层间二维模型驱替波及动用监测实验,实时监测化学驱阶段含油饱和度分布,从而掌握陆上典型油田区块的波及动用规律。结果表明,在层间二维平板岩心的并联实验中,陆上典型区块聚驱后注入1.05PV华鼎Ⅰ聚表剂能提高采收率13.69%。饱和度监测数据表明,聚驱后化学驱阶段均不同程度的形成油墙,增大了渗流阻力,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采收率,聚表剂驱阶段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是有效的动用了中低渗层,华鼎I型聚表剂驱替之后岩心主流通道上形成一条很宽的低含油饱和度条带,其具有很强的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油田 聚合物驱 波及规律 饱和度监测 驱油效率
下载PDF
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的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皮彦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8期6998-7000,7010,共4页
介绍了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的技术。该技术制备的人造岩心模拟砂岩油藏,对地层的非均质性、渗透率、孔隙度模拟度高,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发方案对比,化学剂评价。这种岩心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钻井领域的室内... 介绍了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的技术。该技术制备的人造岩心模拟砂岩油藏,对地层的非均质性、渗透率、孔隙度模拟度高,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能够很好地进行开发方案对比,化学剂评价。这种岩心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钻井领域的室内物理模拟,同时,这种人造岩心的外观形状的任意性也使其具有了更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岩心 物理模型 技术及应用
下载PDF
特殊人造岩心的类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皮彦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1期7724-7727,共4页
介绍了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的技术及优点以及特殊人造岩心的类型和应用,包括含黏土或砾岩颗粒人造岩心、特低渗岩心和带裂缝岩心以及加长的方形岩心和平面岩心的不同井网部署,平面可视胶结和填砂模型。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制备的... 介绍了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的技术及优点以及特殊人造岩心的类型和应用,包括含黏土或砾岩颗粒人造岩心、特低渗岩心和带裂缝岩心以及加长的方形岩心和平面岩心的不同井网部署,平面可视胶结和填砂模型。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制备的人造岩心可以模拟砂岩油藏,在非均质性、渗透率、孔隙度方面模拟度高。实验的可对比性好,外观形状具备任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岩心 物理模型 特殊类型 应用
下载PDF
黏稳剂的室内实验优选
7
作者 皮彦夫 刘丽 +2 位作者 宋考平 赵宇 皮彦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9-601,共3页
针对中低渗透储层黏土含量较高的实际情况,选取大庆油田某二类储层的天然岩心,为优选出适用于该储层注水开采的黏土稳定剂,进行了液体、固体和复配盐3种黏土稳定剂的膨胀率测定实验、岩心伤害率实验和对比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体... 针对中低渗透储层黏土含量较高的实际情况,选取大庆油田某二类储层的天然岩心,为优选出适用于该储层注水开采的黏土稳定剂,进行了液体、固体和复配盐3种黏土稳定剂的膨胀率测定实验、岩心伤害率实验和对比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复配水的膨胀率低,且无固相不溶物产生,对岩心的渗透率伤害最小(低于15%);固体复配水次之,复配盐对岩心的伤害最大,且后两种均有固体不溶物产生。综合对比后优选液体黏稳剂DNT-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稳定剂 低渗透 天然岩心 伤害率 膨胀率
下载PDF
不同二类油层水驱及聚驱驱替规律研究
8
作者 皮彦夫 刘丽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11期57-59,共3页
总结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水驱与聚驱规律,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依据,进行了室内水驱、聚驱实验。实验按常规驱油实验步骤进行,首先水驱至含水率98%,然后开始转注聚至不出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段,萨尔图组和高台子组二类油层的水驱采收... 总结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水驱与聚驱规律,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依据,进行了室内水驱、聚驱实验。实验按常规驱油实验步骤进行,首先水驱至含水率98%,然后开始转注聚至不出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段,萨尔图组和高台子组二类油层的水驱采收率均与有效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其水驱开发指标预测也皆可沿用一类油层的水驱驱替特征曲线方法;相同渗透率下,萨尔图层的水驱采收率要高于高台子层,说明其油层物性更好。在聚驱段,在相同渗透率,以及水驱后注入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条件下,高台子组的二类油层岩心两端压差变化更加明显,而萨尔图油层注聚量小于高台子层。萨尔图组和高台子组二类油层的采收率在半对数坐标系下均与水油比呈二次函数关系,可以用此关系预测萨尔图组和高台子组二类油层的聚驱开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水驱特征 聚驱特征 水油比
下载PDF
不同二类油层的水驱驱替特征研究
9
作者 皮彦夫 刘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期3-4,共2页
本文选取大庆油田萨北地区萨尔图二类油层和高台子二类油层的相同渗透率级别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实验,对比水驱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测渗透率为50×1-0 3μm2、100×1-0 3μm2、200×1-0 3μm2的天然岩心,萨尔图油层的水驱... 本文选取大庆油田萨北地区萨尔图二类油层和高台子二类油层的相同渗透率级别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实验,对比水驱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测渗透率为50×1-0 3μm2、100×1-0 3μm2、200×1-0 3μm2的天然岩心,萨尔图油层的水驱采收率均高于高台子油层,通过用水驱规律曲线对比发现,在半对数坐标系下,二类油层的水驱采收率与水油比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一点与一类油层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室内实验 水驱特征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CO_2泡沫体系的筛选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丽 万雪 +2 位作者 杨坤 李静 皮彦夫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2-65,71,共5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注水困难、水淹程度高、注入水利用效率较低以及注气开采易发生气窜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测试,为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CO2泡沫驱优选出最佳的CO2泡沫体系,并对体系的稳定性、发泡性、可... 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注水困难、水淹程度高、注入水利用效率较低以及注气开采易发生气窜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测试,为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CO2泡沫驱优选出最佳的CO2泡沫体系,并对体系的稳定性、发泡性、可注入性及渗透率适用范围等进行了特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发泡剂均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且均在可注入的范围内;当温度从45℃升到100℃时,泡沫体系的半衰期急剧减小,稳定性能均变差;三种泡沫体系中FP388发泡性最好,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发泡性 稳定性 可注入性 室内实验
下载PDF
酯类化合物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实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跃军 宋考平 +2 位作者 范广娟 皮彦夫 刘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6-1072,共7页
针对试验区近井地带达到混相驱、远井地带尚未达到混相驱的问题,通过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异丁酯或柠檬酸异戊酯)来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该表面活性剂既能够溶于原油中降低原油黏度,又能够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 针对试验区近井地带达到混相驱、远井地带尚未达到混相驱的问题,通过注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柠檬酸异丁酯或柠檬酸异戊酯)来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该表面活性剂既能够溶于原油中降低原油黏度,又能够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界面张力,从而降低原油与二氧化碳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长细管驱替实验的方法,测定了2种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对试验区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注入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能够明显降低试验区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2种表面活性剂降低的最小混相压力值分别为7.2 MPa和6.6 MPa,并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注入段塞的增大,测得的原油与二氧化碳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逐渐降低,但是降低幅度越来越小,结合表面活性剂制备价格,得到最经济的表面活性剂注入段塞量为0.003 PV,并建议选择柠檬酸异丁酯作为试验区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化学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 混相驱 长细管驱替实验 提高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水驱后聚合物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丽 宋考平 +2 位作者 皮彦夫 王洪卫 曹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8,53,共5页
针对油田开发时水驱至一定含水率后聚合物驱的实际情况,选用大庆油田有代表性的葡Ⅰ组与萨Ⅱ组的天然岩心平行样,水测渗透率分别约1.0、0.6、0.2μm2,采用恒速非稳态法分别测定了水驱至含水率90%9、4%、98%时转注聚合物溶液及后续水驱... 针对油田开发时水驱至一定含水率后聚合物驱的实际情况,选用大庆油田有代表性的葡Ⅰ组与萨Ⅱ组的天然岩心平行样,水测渗透率分别约1.0、0.6、0.2μm2,采用恒速非稳态法分别测定了水驱至含水率90%9、4%、98%时转注聚合物溶液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与聚合物驱全过程的相渗曲线形态与单一聚合物驱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注聚合物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先增加后降低,而驱替相渗透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同等渗透率级别时,转注聚合物越早,其相渗曲线两相区跨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低;转注聚合物时机相同时,岩心渗透率越高,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越缓慢,对应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越缓慢,使两相区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曲线 非稳态法 水驱 聚合物驱 转注聚时机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不同地层水矿化度下CO_2驱油对岩石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丽 马映雪 +2 位作者 皮彦夫 刘金鑫 柏明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5-668,690,共5页
为研究地层水矿化度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选用孔渗参数相近的贝雷岩心,利用岩心驱替法分别测试了饱和0、6778、15000 mg/L的3种矿化度水条件下的CO_2驱油效率,并利用CT扫描分析了CO_2驱前后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渗和孔喉半径变化,分析... 为研究地层水矿化度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选用孔渗参数相近的贝雷岩心,利用岩心驱替法分别测试了饱和0、6778、15000 mg/L的3种矿化度水条件下的CO_2驱油效率,并利用CT扫描分析了CO_2驱前后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渗和孔喉半径变化,分析矿化度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岩心内水矿化度的增大,CO_2驱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量增多,对孔喉的堵塞严重,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不断减小,孔隙度和渗透率不断降低,导致其最小混相压力减小,CO_2驱油效率也略有降低。图10表1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矿化度 地层水 驱油效率
下载PDF
CO_2-泡沫体系的高温P-V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丽 宋考平 +2 位作者 王禹 皮彦夫 杨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35-139,共5页
为满足吉林油田特低渗透区块CO2泡沫驱的要求,利用法国ST公司生产的高温高压全可视PVT测试仪,将室内静态实验筛选出的泡沫体系,进行高温P-V特性实验测定,以判断在地层的高温高压环境该泡沫体系是否能够稳定存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 为满足吉林油田特低渗透区块CO2泡沫驱的要求,利用法国ST公司生产的高温高压全可视PVT测试仪,将室内静态实验筛选出的泡沫体系,进行高温P-V特性实验测定,以判断在地层的高温高压环境该泡沫体系是否能够稳定存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低压与高压时,PVT筒内形成泡沫的尺寸不同;低压时泡沫尺寸较大,且体系不稳定,停止搅拌立即析液;随着压力升高,PVT筒内形成的泡沫越来越细小,稳定性提高,停止搅拌析液速度减慢。通过实验观测发现,100℃时形成稳定泡沫的临界压力为30 MPa;同时该压力也是泡沫体系的P-V、P-ρ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变缓的转折点。最后研究发现,通过地面检测泡沫体系的密度可以判断地面发泡时是否已形成稳定的泡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CO2泡沫体系 室内实验P-V特性 高温高压
下载PDF
非均质性对聚合物驱开发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丽 刘福奎 +2 位作者 皮彦夫 宋考平 邓庆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6期6435-6438,共4页
应用ECLIPSE软件,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已结束注聚的北一区中块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数据,定量研究了纵向层间非均质性、纵向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非均质性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非均质性对聚驱... 应用ECLIPSE软件,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已结束注聚的北一区中块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数据,定量研究了纵向层间非均质性、纵向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非均质性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非均质性对聚驱的驱油效果均有影响。其中,纵向层间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渗透率变异系数Kv在0.6—0.8之间聚驱效果均较好;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体现在隔层的稳定性,层内若存在2个隔层,则上、下2隔层的连续性对聚驱影响不同,上部隔层连续时,聚驱效果较好,下部隔层的影响不大;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呈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纵向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庆油田典型注聚区块开发效果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丽 皮彦夫 +1 位作者 隋新光 宋考平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1-85,共5页
通过认真收集整理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三个典型的已经完成注聚区块的历年开发及调整方案、检查井资料、水淹层解释资料,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详细解剖了三个区块井网井距对储层的控制程度,全面跟踪分析了注聚全过程区块及完善中心井... 通过认真收集整理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三个典型的已经完成注聚区块的历年开发及调整方案、检查井资料、水淹层解释资料,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详细解剖了三个区块井网井距对储层的控制程度,全面跟踪分析了注聚全过程区块及完善中心井聚合物驱开采动态及受效特征,利用驱替特征曲线法、流管法与归一化三种方法对三个工业注聚区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整体评价;利用吸水剖面、数值模拟及聚驱后检查井和水淹层解释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潜力和分布.本文全面系统地评价与分析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旨在指导后续注聚区块的合理有效开发,以及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效果评价 受效特征 开发方案
下载PDF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驱替规律物理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旭 宋考平 皮彦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利用岩电实验原理与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研究.模型上布置的压力记录表和电阻率测量探针,较为准确地测量了模型中压力变化及饱和度场变化,进而评价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对于稠油二元体系... 利用岩电实验原理与三维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研究.模型上布置的压力记录表和电阻率测量探针,较为准确地测量了模型中压力变化及饱和度场变化,进而评价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对于稠油二元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前期聚合物段塞增黏与扩大波及体积作用,不仅驱替出主流线上的剩余油,而且通过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驱替出主流线两侧区域内的剩余油,二元驱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采出井之间分流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岩电实验 饱和度场 驱油效果 三维物理模型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宏观和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继成 李朦 +2 位作者 穆文志 皮彦夫 宋考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利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检查井取心分析等方法,对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中等渗透率厚油层是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潜力所在。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继续挖潜的对... 利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检查井取心分析等方法,对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中等渗透率厚油层是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潜力所在。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继续挖潜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剩余油 油田开发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水驱后三元复合驱全过程的相渗曲线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丽 宋考平 +2 位作者 皮彦夫 王洪卫 刘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4期5773-5776,共4页
选用大庆油田有代表性某储层天然岩心的平行样,水测渗透率分别在1 000、600、200×10-3μm2左右。采用恒速非稳态法分别测定了水驱、三元复合驱(注入0.8 PV)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注入三元复合体系溶液... 选用大庆油田有代表性某储层天然岩心的平行样,水测渗透率分别在1 000、600、200×10-3μm2左右。采用恒速非稳态法分别测定了水驱、三元复合驱(注入0.8 PV)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注入三元复合体系溶液后相渗曲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驱替相的相对渗透率先降后升,油相的相对渗透率先升后降;且相渗曲线的等渗点增加(本实验增加为3个);岩心渗透率越高,第一等渗点与第三等渗点的跨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曲线 三元复合驱 非稳态法 水驱 全过程
下载PDF
提高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丽 张继红 +1 位作者 皮彦夫 杨二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期40-40,42,共2页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目前包括石油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针对性差、写作不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模糊、缺乏独立见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目前包括石油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针对性差、写作不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模糊、缺乏独立见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端正思想、加强监督控制、延长毕业论文时间、提高指导教师素质等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 人才培养 质量管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