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制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皮正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9,共9页
资本维持原则的理念内核应转变为保护债权人在公司中的优先分配顺位。在此理念下,股份回购规制的放开是商业创新压力下的必然趋势,因为利益衡量显示存在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的可能。在类型理论审视下,我国回购制度不仅缺乏完善的程序性规则... 资本维持原则的理念内核应转变为保护债权人在公司中的优先分配顺位。在此理念下,股份回购规制的放开是商业创新压力下的必然趋势,因为利益衡量显示存在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的可能。在类型理论审视下,我国回购制度不仅缺乏完善的程序性规则,还缺乏财源、价格等回购标准。采事后视角以行为策略完善股份回购制度是更优选择,借鉴偿债能力测试,从我国实际出发,应将回购决策权赋予董事会,弥合回购流程与减资制度、库存股制度间的缝隙,明确不当回购的责任主体是董事与回购股东。此路径在给予公司各方参与主体最大限度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事效率与交易安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回购 资本维持原则 利益衡量 债权人保护 类型理论
下载PDF
公司减资制度的缺陷与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皮正德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公司减资是资本退出的重要通道之一,有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守卫着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但是我国减资制度却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不当减资的责任主体不明。这一漏洞在司法判例中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现有判例中的归责路径不但存在分歧,... 公司减资是资本退出的重要通道之一,有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守卫着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但是我国减资制度却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不当减资的责任主体不明。这一漏洞在司法判例中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现有判例中的归责路径不但存在分歧,而且都难以适用于不当减资,有些判例甚至打破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违背了公司有限责任的基本原则。基于典型案例所影射出的基础理论的分析,可以确定瑕疵减资的责任主体是减资股东,但是非减资股东与董事和高管也可能承担相应责任;同时,瑕疵减资责任的范围应当限于公司基于减资的实际支付;此外,减资制度也需要拓展对债权人事前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完善对基于减资支付的事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资制度 法律漏洞 债权人保护 案例研究 责任承担
下载PDF
禁止财务资助规则的公司法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皮正德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61,共19页
财务资助行为横跨资本制度前端的增资与后端的分配,兼具分配属性与经营属性,在实践中演变出循环增资、变相分配等具有欺诈性质的行为样态。禁止财务资助规则因其债权人保护功能而被纳入公司分配行为的规制轨道,但财务资助行为的经营属... 财务资助行为横跨资本制度前端的增资与后端的分配,兼具分配属性与经营属性,在实践中演变出循环增资、变相分配等具有欺诈性质的行为样态。禁止财务资助规则因其债权人保护功能而被纳入公司分配行为的规制轨道,但财务资助行为的经营属性使其无法摆脱经营行为规制的路径依赖。财务资助行为可以从受资助购买的标的、受资助方信用以及提供资助方的主观状态三方面进行类型化。我国应在原则禁止财务资助行为的基础上,设置商业判断例外与债权人安全例外。前者允许为公司利益并经董事会特别多数决或金融机构正常经营业务中的财务资助行为,后者允许公司以合法的利润分配、回购、减资方式实现的财务资助,或以未分配利润为限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的财务资助。在责任设计上,宜将救济主体拓展为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将责任主体限缩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违法提供财务资助时,应根据受资助方善意与否确定财务资助行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资助 利润分配 对赌协议 股份回购 抽逃出资
原文传递
公司资本制度的后端改革与偿债能力测试的借鉴 被引量:41
4
作者 朱慈蕴 皮正德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一直集中在前端,即放松资本管制,鼓励投资创设公司。公司资本制度的后端,即公司利益(资产)向股东流动,仍处于传统资本维持原则控制之下,没有大的变革。美国1980年《示范商事公司法》以"大分配"统合公... 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一直集中在前端,即放松资本管制,鼓励投资创设公司。公司资本制度的后端,即公司利益(资产)向股东流动,仍处于传统资本维持原则控制之下,没有大的变革。美国1980年《示范商事公司法》以"大分配"统合公司利益(资产)流向股东的行为,开创了由立法中的衡平测试、资产负债表测试以及判例中的资本充足测试构成的偿债能力测试规则。偿债能力测试颠覆了资本维持原则对公司资本、资产与负债之间关系的处理,聚焦于保障债权人的优先分配顺位,立足于董事的受信义务,摆脱了对财会指标的过度依赖,体现着公司行为自由化、资本规则抽象化、企业融资便利化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会计专精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资本维持原则主导的资本制度中,应适当借鉴偿债能力测试规则,建立一种相对灵活的利益(资产)流出制度,以此提升公司资本制度功能、公司治理水平及公司债权人保护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偿债能力测试 资本维持原则 资本制度 公司分配 债权人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