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蒋晓梅 李贺月 +4 位作者 益敏辉 唐虹 郝小白 华宇 李林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5-2422,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点。结果网络药理学表明,补肾活血方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异补骨脂查耳酮、阿魏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为EGFR、SRC、JUN,主要通过PI3K/Akt、MAPK、Rap1、Ras、Ca^(2+)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能降低胰岛素水平,增加各级卵泡数和黄体数,降低LH、T水平,升高E2、FSH水平,改善卵巢组织病理形态,颗粒细胞层数变多且规则排列,升高卵巢组织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特性,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二至丸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益敏辉 王永峰 +2 位作者 郝小白 唐虹 李林霞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改善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周龄青年对照组、20周龄老年对照组、20周龄二至丸用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30 d后,进行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 IU/只),...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改善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周龄青年对照组、20周龄老年对照组、20周龄二至丸用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30 d后,进行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 IU/只),2 d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IU/只),干预12 h后观察卵母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活性氧(ROS)含量及线粒体的数目、形态,检测线粒体动态调控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PTEN诱导蛋白激酶1(PIN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卵巢卵母细胞ATP的含量减少(P<0.05),细胞内线粒体数量下降,结构紊乱,部分呈空泡化,PGC-1α、OPA1及PINK1蛋白水平下降(P<0.05);二至丸低、高剂量组可提高老年大鼠卵母细胞ATP的浓度(P<0.05),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含量、改善结构及减少ROS的生成(P<0.05),促进PGC-1α、OPA1和PINK1的表达(P<0.05)。结论:二至丸可以改善衰老卵巢内的卵母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线粒体自我更新以达到修复自然衰老卵母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衰老卵母细胞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APK1、TNF-α及vWF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3
作者 华宇 李林霞 +3 位作者 胡双双 益敏辉 唐虹 郝小白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子痫前期患者及7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重度组4...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子痫前期患者及7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重度组46例及轻度组54例。比较3组孕妇的常规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水平、血压、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TNF-α、MAPK1、vWF水平。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水平、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含量,以及血清TNF-α、MAPK1、vWF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APK1、TNF-α及vWF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或许有助于提高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益敏辉 张瑜 金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毒性,采...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毒性,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浓度增加,细胞活力随之减小;米非司酮作用时间增长,细胞活力随之减小,24、48、72小时的IC 50分别为18、1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5μg/ml的米非司酮对细胞48小时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Ang-1和b F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VEGF与Ang-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诱导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与Ang-2的高表达以及Ang-1和b FGF的低表达,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子宫内膜细胞 米非司酮 细胞凋亡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慰 吴志宏 +3 位作者 益敏辉 金国华 居海宁 夏静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50-1651,共2页
整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列举中医学对其的病因病机认识,重点从脏腑论治、辨证论治及专方论治3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近年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宫血宁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对血脂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益敏辉 金志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观察宫血宁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其对机体血脂和性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功血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宫血... 目的观察宫血宁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其对机体血脂和性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功血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宫血宁汤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激素(E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X^2=4.681,P<0.05)。2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Hb、APTT、PT、TC、TG、HDL、LDL、FSH、LH、P和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FSH、LH、P和E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的APTT和PT、TC、TG和LDL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DL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宫血宁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血脂和性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血宁汤 米非司酮 功血 血脂 性激素
下载PDF
米非司酮可诱导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瑜 益敏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观察米非司酮对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检测米非司酮处理细胞后子宫内膜发育相关基因ESR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观察米非司酮对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检测米非司酮处理细胞后子宫内膜发育相关基因ESR1和PGR的含量、坏死途径蛋白p-MLKL、RIPK3的表达和凋亡途径蛋白Bax、procaspase3/caspase3的变化。结果:经米非司酮处理后,人子宫内膜细胞细胞形态明显变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变弱,且随着米非司酮处理浓度增加,其对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加强;米非司酮处理的细胞中ESR1和PGR含量明显减少,而坏死途径蛋白p-MLKL、RIPK3表达和凋亡途径蛋白Bax、pro-caspase3/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米非司酮可促进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而抑制其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调节ESR1/PGR含量、坏死途径蛋白p-MLKL/RIPK3及凋亡途径蛋白Bax/pro-caspase 3/caspase 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人子宫内膜细胞 凋亡 坏死
下载PDF
清热化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VEGF、COX-2、NF-κB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何珏 徐妍 +2 位作者 益敏辉 谷灿灿 胡国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QRHY)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环氧化酶限速酶(COX-2)mRNA、核转录因子(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QRHY)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环氧化酶限速酶(COX-2)mRNA、核转录因子(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孕三烯酮组)及QRHY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干预21 d后,HE染色观察异位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COX-2、NF-κB的mRNA表达。结果:QRHY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内膜明显萎缩,腺体数目减少、腺腔缩小,部分腺体消失,间质细胞小而稀疏。与模型组比较,QRHY中、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 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QRHY低、中、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中COX-2 mRNA、NF-κB mRNA相对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RHY低剂量组比较,QRHY中剂量组、QRHY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异位组织中VEGF mRNA、COX-2 mRNA、NF-κB mRNA相对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HY高剂量组与孕三烯酮组中VEGF mRNA、COX-2 mRNA、NF-κB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通过降低NF-κB mRNA及其下游因子VEGF mRNA、COX-2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种植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瘀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化酶限速酶 核转录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维生素A、E缺乏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益敏辉 刘玉红 刘琴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7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A、E缺乏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PE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E组(39例)和重度PE组(61例),另选择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维生素A、E缺乏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PE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E组(39例)和重度PE组(61例),另选择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并于孕妇分娩后收集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重度PE组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增幅BMI[(36.58±6.20)岁、(30.10±4.12)kg/m^2、(6.14±1.78)kg/m^2]均显著高于轻度PE组[(31.17±4.10)岁、(28.36±3.79)kg/m^2、(5.78±1.72)kg/m^2]与对照组[(28.24±4.28)岁、(26.70±3.21)kg/m^2、(5.33±1.59)kg/m^2],轻度PE组年龄、产前BMI及增幅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维生素A、E水平[(0.29±0.12)mg/L、(14.61±3.52)mg/L]显著低于轻度PE组[(0.35±0.10)mg/L、(17.13±2.7)mg/L]与对照组[(0.39±0.07)mg/L、(18.02±4.47)mg/L],维生素A、E缺乏率(34.4%、50.8%)显著高于轻度PE组(25.6%、35.9%)与对照组(22.0%、24.0%),轻度PE组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维生素A、E缺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及维生素A、E缺乏是影响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生素A、E缺乏可能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PE的发生发展。应在孕期适当补充维生素A、E,预防P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孕期 子痫前期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