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榈油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盖争艳 马传国 娄丽娟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共4页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重要的油脂品种,它不仅能应用于食品工业制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可可脂代替品等,还是日用化学工业生产化妆品、肥皂、表面活性剂等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对国内外棕榈油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棕榈油 研究 应用 食品工业 日用化学工业
下载PDF
油脂对面团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传国 盖争艳 娄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6,共4页
在小麦粉中添加油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脂对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可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提高面粉的品质;观察微观结构发现,添加油脂的面团中蛋白质颗粒明显增多,... 在小麦粉中添加油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脂对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可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提高面粉的品质;观察微观结构发现,添加油脂的面团中蛋白质颗粒明显增多,淀粉颗粒表面更加光滑。结合粉质实验和拉伸实验确定油脂在面粉中的最佳添加量为面粉质量的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面团 特性 品质 微结构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油脂掺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蘅 胡毓元 +2 位作者 盖争艳 郭怡雯 郭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116,共7页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并且PCA得分图上能...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并且PCA得分图上能有效区分葡萄籽油中不同油脂的掺伪比例,掺伪比例越高区分效果越好,实验验证可靠。实验结果说明基于掺伪油脂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可实现对其是否掺伪、掺伪比例快速、有效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主成分分析(PCA) 掺伪油脂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黑豆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娄丽娟 马传国 盖争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4,共2页
黑豆系为食药两用植物种籽,为更好开发和利用黑豆资源,分别对南北黑豆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豆含油量为17%左右,粗蛋白含量达46%左右,粗纤维含量为4.5%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 黑豆系为食药两用植物种籽,为更好开发和利用黑豆资源,分别对南北黑豆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豆含油量为17%左右,粗蛋白含量达46%左右,粗纤维含量为4.5%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黑豆油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Lipozyme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制备甘一酯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传国 娄丽娟 盖争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0-43,共4页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下利用Lipozyme 435催化合成甘一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制取甘一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1∶3,加酶量5%(占米糠油质量),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80℃。在此...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下利用Lipozyme 435催化合成甘一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制取甘一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1∶3,加酶量5%(占米糠油质量),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80℃。在此条件下产物中甘一酯含量为2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一酯 高酸值米糠油 甘油 LIPOZYME 435
下载PDF
溶剂体系中酶促高酸值米糠油合成甘一酯
6
作者 马传国 娄丽娟 盖争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35,共5页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在溶剂体系下利用Lipozyme 435脂肪酶催化制备甘一酯(MG)。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叔丁醇体系下制备的MG含量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制备M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1∶6,米糠油与溶剂比1∶2,酶...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在溶剂体系下利用Lipozyme 435脂肪酶催化制备甘一酯(MG)。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叔丁醇体系下制备的MG含量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制备M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1∶6,米糠油与溶剂比1∶2,酶添加量7%,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0℃。该条件下混合物中MG含量为66.82%。同时,对得到的MG混合物进行了提纯分析,分子蒸馏后MG纯度达到9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一酯 高酸值米糠油 溶剂体系 LIPOZYME 435 叔丁醇
下载PDF
不同熔点棕榈油对馒头品质及老化的影响
7
作者 盖争艳 马传国 娄丽娟 《农业机械》 2011年第8期104-108,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熔点棕榈油对馒头品质及馒头老化的影响。通过改变加入面团中油脂的量,找出油脂加入量对馒头各项指标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30℃、44℃、50℃、58℃的棕榈油都能很好地改善馒头的品质,延缓馒头的老化,并且在添加6%时... 本文研究了不同熔点棕榈油对馒头品质及馒头老化的影响。通过改变加入面团中油脂的量,找出油脂加入量对馒头各项指标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30℃、44℃、50℃、58℃的棕榈油都能很好地改善馒头的品质,延缓馒头的老化,并且在添加6%时达到最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棕榈油 品质 老化
原文传递
不同酱卤肉制品在加工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及溯源
8
作者 丁文燕 李苗云 +5 位作者 朱瑶迪 赵莉君 盖争艳 孙灵霞 赵改名 周佳乐 《中国调味品》 CAS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酱卤肉制品作为我国传统熟肉类制品,因其自身性质及加工特性,极易遭受微生物污染。该研究对酱卤类产品在不同加工阶段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从而找出引起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及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酱卤类产品从卤煮到包装环节微生物... 酱卤肉制品作为我国传统熟肉类制品,因其自身性质及加工特性,极易遭受微生物污染。该研究对酱卤类产品在不同加工阶段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从而找出引起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及主要因素。结果显示,酱卤类产品从卤煮到包装环节微生物数量呈上升趋势,对各产品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各产品间存在差异,烧鸡、猪头肉、鸭脖在冷却前期优势菌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38.93%)、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19.38%)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63.26%),包装后期分别转变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39.70%)、魏斯氏菌属(Weissella,38.25%)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57.92%)。对其加工环境进行溯源,发现卤煮车间的温度最高为(22.38±2.24)℃,且微生物污染也最严重,最高达(75.67±9.07)CFU/皿,推车、挡板、盛样筐等接触器械为主要污染点,是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酱卤肉制品加工安全防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肉制品 接触器具 微生物污染 加工过程 溯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