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的生命之美——迟子建和徐则臣的“河流”叙事
1
作者 盖光 《百家评论》 2023年第6期80-87,共8页
文学叙事的河流及作为叙事载体的河流,像一条永不干并鸣奏“虚实”的交响曲,探秘“水”如何育养万物生命,运载生命共同体,唱诵流动生命的“天人合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裹挟了绿野、森林,乃至万物生命的互动及那个民族盛衰... 文学叙事的河流及作为叙事载体的河流,像一条永不干并鸣奏“虚实”的交响曲,探秘“水”如何育养万物生命,运载生命共同体,唱诵流动生命的“天人合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裹挟了绿野、森林,乃至万物生命的互动及那个民族盛衰百年的生命历程;徐则臣的《北上》以大运河几千年跌岩及未来性昭示,将生命及美与血脉、人脉、文脉融汇,将历史流动及文明行迹之脉共同疏通,在跨世纪时空交织的史诗般述录中,成就命运波澜的共同体叙事。我们从互文、合奏的视界深度体验两部作品,必然会彰显文学的广域、阔大、恢弘及深邃,从中可见历史性脉动借力河流生命叙事,内蕴着一种民族性的,且串接人类命运行程的“生生”之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美 河流叙事 时空交织 流动生命 “生生”之脉
下载PDF
郝炜华小说的“烟火气”及动律“标识”
2
作者 盖光 《百家评论》 2023年第1期57-64,共8页
郝炜华的小说充满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融入着作家的呵护、爱意、明知,那挥之不去的惜恋之情,满含人间关怀。“鲁韵齐风”的文脉传承,在现代条件下不断辉光闪耀,夯实了郝炜华的创作根基。融情畅意的女性集群作为主导、主脉及叙事中心;... 郝炜华的小说充满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融入着作家的呵护、爱意、明知,那挥之不去的惜恋之情,满含人间关怀。“鲁韵齐风”的文脉传承,在现代条件下不断辉光闪耀,夯实了郝炜华的创作根基。融情畅意的女性集群作为主导、主脉及叙事中心;琴韵书声的意蕴悠扬,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韵今声;生生动律,实与虚互通的“铁路线”的绵延作为独特的地理标识,成就着有机合成体。这些都使郝炜华小说创作的调色、融情、赋韵、入境之策呈现颇为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炜华小说 小说创作 日常生活 动律标识 文脉传承
下载PDF
人类生态系统和谐结构论 被引量:8
3
作者 盖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84,共3页
生态系统可以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构成。和谐论是把握生态系统结构性存在的基点,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循环性-和谐结构,人类生态系统表现体验性-和谐结构。人类在体验性-和谐结构中可以深刻地体验生命存在的韵味,作为一种动态结构... 生态系统可以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构成。和谐论是把握生态系统结构性存在的基点,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循环性-和谐结构,人类生态系统表现体验性-和谐结构。人类在体验性-和谐结构中可以深刻地体验生命存在的韵味,作为一种动态结构,他又表现为自我认同体验性-和谐结构、幻象体验性-和谐结构和创生体验性-和谐结构三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态系统 和谐结构论 生命体验 体验性 自我认同 幻象性体验
下载PDF
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 被引量:9
4
作者 盖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7,32,共5页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物种及群落存在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得以生态性生存的基础和前提。生命既是生物多样性的现实存在,也是我们认识、把握及体验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问题。对人类存在来说,生物多样性首先直视人的生命,它使人能够在复合且复...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物种及群落存在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得以生态性生存的基础和前提。生命既是生物多样性的现实存在,也是我们认识、把握及体验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问题。对人类存在来说,生物多样性首先直视人的生命,它使人能够在复合且复杂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思维的方法,描述了一个思维的进程,形成了“联系的联系”的自组织结构,也使文化多样性的组织系统成为复杂结构。文化多样性作为思维转向应该是这种自组织结构演化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同时也呈现一种全息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命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自组织系统
下载PDF
论生态审美体验 被引量:8
5
作者 盖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生态审美呈现人的复合性生命体验形式。生态审美体验从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共生条件下活化生态性生命体验,以促发人的生态性生存,这既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关注,更是对未来生存的关怀。生态审美体验视和谐性为人的根本生存方式,视爱意生存... 生态审美呈现人的复合性生命体验形式。生态审美体验从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共生条件下活化生态性生命体验,以促发人的生态性生存,这既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关注,更是对未来生存的关怀。生态审美体验视和谐性为人的根本生存方式,视爱意生存为人类文明的生存结构,并强调人应该在自身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中走向人的生态性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体验 生态性生命体验 生态性生存 解放意识
下载PDF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 被引量:10
6
作者 盖光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有三大理论基础:即“气”本体论、“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的理论。风水的操作性与理论形态实际都是具体化、现实化的生态学理论;其运行的整体脉络,其实就是自然——社会——文化而构型的复合性生态系统;其构筑的是...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有三大理论基础:即“气”本体论、“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的理论。风水的操作性与理论形态实际都是具体化、现实化的生态学理论;其运行的整体脉络,其实就是自然——社会——文化而构型的复合性生态系统;其构筑的是系统整体化和生态化的生存论。风水理论的“美学成分”呈现着生存论视野中的生态审美体认,其生态审美和谐化的表征在于:一是对人的生态化生命存在的审美建构,一是体现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的人文生态化整合,因而还呈现了学科间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理论 生态化 生态审美 人居环境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整合性魅力 被引量:8
7
作者 盖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生态文明是系统化的文明构成形态,体现人类多样机能的整合性,是复合性生态系统的人文呈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力量是人,但又必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人,能够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机制放在这种关系去构建的人... 生态文明是系统化的文明构成形态,体现人类多样机能的整合性,是复合性生态系统的人文呈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力量是人,但又必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人,能够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机制放在这种关系去构建的人。生态文明既需要整合文明形成中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文明形态,同时要通过情理构合而合成人类文明建构中人格主体所应该具备的多重观念、意识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整合性 复合性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盖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8,共6页
生态审美凸显生命的体验性、过程性及关系性,其支撑点是生命有机性存在。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的主要层面包括:生态智慧的构建张力,拓展了生态审美观的哲学视野及思维品质;生态世界观作为践行原则,促成生态审美的现实的美学实践和艺... 生态审美凸显生命的体验性、过程性及关系性,其支撑点是生命有机性存在。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的主要层面包括:生态智慧的构建张力,拓展了生态审美观的哲学视野及思维品质;生态世界观作为践行原则,促成生态审美的现实的美学实践和艺术实践;生态伦理作为运行轨迹,通过生态审美化的生命体验,促发人们深度感受生命的机能及生命活动的意义;生态价值的意义指向,推进并致力于实现生态审美那种充蕴、活化生命价值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生态哲学 生命体验 生态关系
下载PDF
论人的生态性生存 被引量:4
9
作者 盖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9,F003,共5页
现实生存的人是在生态系统中从事着生命体验活动的人。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有效与合理的循环。当下,我们应在生态性视域中来思考人类在何种意义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这种定位中完... 现实生存的人是在生态系统中从事着生命体验活动的人。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有效与合理的循环。当下,我们应在生态性视域中来思考人类在何种意义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这种定位中完善生命的体验和追求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性视域 生态体验 生命价值
下载PDF
女性 母性 人性——莫言长篇小说《蛙》中“姑姑”的性属隐喻 被引量:3
10
作者 盖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
莫言长篇小说《蛙》以"姑姑"为叙事中心,塑造了一位在特定历史境域中复杂、扭曲、苦涩、挣扎着,且带有政治品质及男性化特色的女性形象。小说对其由多难境域到心灵及精神性转机的体验,直击人们的灵魂深处的痛楚,不仅符号性地... 莫言长篇小说《蛙》以"姑姑"为叙事中心,塑造了一位在特定历史境域中复杂、扭曲、苦涩、挣扎着,且带有政治品质及男性化特色的女性形象。小说对其由多难境域到心灵及精神性转机的体验,直击人们的灵魂深处的痛楚,不仅符号性地包蕴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且内蕴深沉的理性反思。"姑姑"曾经失却女性本有的品性,但她最终以躯体中流淌着的母性血脉而使人性之善得以回归,其中隐含着回溯历史,审视文化,而以深沉的反思及自我救赎,借力自身的行动而达心灵和精神归位,以重建女性、母性及人性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 “姑姑” 女性叙事 历史意蕴 性属隐喻
下载PDF
社会生态平衡与共生性的生存“合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盖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
社会生态平衡趋向社会和谐,践行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社会生态和谐运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又进一步支持着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和谐。社会生态的平衡要有生存与发展关系的牵引,而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运行机制还需要生... 社会生态平衡趋向社会和谐,践行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社会生态和谐运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又进一步支持着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和谐。社会生态的平衡要有生存与发展关系的牵引,而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运行机制还需要生态公平与正义来体现,需要有生态效率的推进与检视。社会生态也致力于构建由多样共生性的生存"合力"而形成生态社会及共同体,体现多样与共生、无序与有序相协调的生态社会"合力"的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 人类文明 社会公平 生态社会 “合力”
下载PDF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盖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从生成论的视域中将文艺审美活动视为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生命体验形式,它超越人的现实存在,在最有效、最合理的层面上凸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生命共通感。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天地自然”与“人心营构”之...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从生成论的视域中将文艺审美活动视为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生命体验形式,它超越人的现实存在,在最有效、最合理的层面上凸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生命共通感。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天地自然”与“人心营构”之“象”的生态生成性;“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生态本体性;“不著一字”与“浅深聚散”的“无工”生态契合性;“芙蓉出水”与“外枯中膏”的“心意”生态流转性;“观山观水”与“悦心乐知”的“主客”生态互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艺术 生态审美 生态关联
下载PDF
古代中国人“化”性思维的生态韵律及审美内涵 被引量:4
13
作者 盖光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化”即为易与变。“化”性显现自然万物与生命存在的“生生”运演及转换,“化”性思维是探究自然万物间,人与自然间相互依存、互为转换,以及生态性的变化及转化的思维机制。太极思维及“生生”运行节律作为“化”性思维的本体,旨在破... “化”即为易与变。“化”性显现自然万物与生命存在的“生生”运演及转换,“化”性思维是探究自然万物间,人与自然间相互依存、互为转换,以及生态性的变化及转化的思维机制。太极思维及“生生”运行节律作为“化”性思维的本体,旨在破解自然天地运行的“化性”之理。人类只有生态性地“察时变”,也就是知自然之“性”,通“天文”之“理”,才可以“人文”而“化成天下”,并运演节律及转换性而构筑人文生态。“道化”到“生化”的转化过程呈现了“化”的气脉韵律及转换序列,而“造化”与“神化”则使“化”性思维在生态审美化中悟解“自然”的高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 “化'性思维 ’太极思维 生生
下载PDF
生态批评的生态世界观、方法及诗意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盖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2,共5页
生态批评既体现文学阐释策略,又旨在超越文本局限,意在凸显文本与外部环境(自然、社会、文化及人的生存等),以及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有机性。生态批评实践生态世界观,在生命有机性及生命活动关系的场域中拓展批评原则,力主表现生态正... 生态批评既体现文学阐释策略,又旨在超越文本局限,意在凸显文本与外部环境(自然、社会、文化及人的生存等),以及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有机性。生态批评实践生态世界观,在生命有机性及生命活动关系的场域中拓展批评原则,力主表现生态正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方法应对批评对象的多重性、关系的多层次性及内向性与外向性交织、多学科相融合的批评特性,并启悟人的生态化的生存体验;其诗意性则从人的审美体验中润化生命运行的节律,彰显生命—生态体验的诗性特征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世界观 复杂性结构 生态体验
下载PDF
坚执的勇敢与无尽的情怀——论迟子建新作《候鸟的勇敢》 被引量:2
15
作者 盖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4,共7页
迟子建的文学情怀、人类情怀与自然情怀是融合的。迟子建每创造一篇文学文本,大自然都会成为主要的叙述基点,她不只将自然物及自然现象作为参照,而是作为生存及文学体验的“家”。她那温柔的情性表达中,含蕴着无尽的自然情怀。事实上,... 迟子建的文学情怀、人类情怀与自然情怀是融合的。迟子建每创造一篇文学文本,大自然都会成为主要的叙述基点,她不只将自然物及自然现象作为参照,而是作为生存及文学体验的“家”。她那温柔的情性表达中,含蕴着无尽的自然情怀。事实上,但凡文学写作,即便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只要充蕴着无尽的自然情怀,发自心底且有着深沉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及惜爱,甚至敬畏,那么,在其文字、语言,乃至口头的言语表达中,都会内蕴绵绵情意,都会充满无尽的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情怀 勇敢 候鸟 文学文本 自然现象 文学写作 日常生活
下载PDF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盖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47-51,共5页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人的生命及生存"合力"的基础,并为个体生存"合力"构建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及强大的社会生态及文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社会生态结构 生态“类”存在 道德生态化 合力
下载PDF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 被引量:6
17
作者 盖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9-54,共6页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关系,并表现人与自然间的天然醇化,用以启示生命的生态化存在。当自然审美和生态审美被艺术性地转换后,它们同时也就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成为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生态审美 艺术审美 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生态化存在
下载PDF
生态批评的建设性、公共性及介入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盖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生态批评是实在的,建设性的,既经由文学阐释活动而直指现实,其评价又会指涉人们的具体活动方式。生态批评以无尽的情意与想象情调来发现、审思、理解、体味人在系统整体及有机性条件下的生存活动,在话语表达、文本阐释/重释中鉴析人的... 生态批评是实在的,建设性的,既经由文学阐释活动而直指现实,其评价又会指涉人们的具体活动方式。生态批评以无尽的情意与想象情调来发现、审思、理解、体味人在系统整体及有机性条件下的生存活动,在话语表达、文本阐释/重释中鉴析人的生态境况,在追索生态有机共荣及"万物一体"中把握人的存在的"本根性"。由此,生态批评拓展了文学活动的公共性视野,以生命体验的介入性,阐释评价、理论策动及价值展示,力主确证人何以能够在有机—过程中,在精神—审美的境界体验中彰显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建设性 公共性 介入性
下载PDF
生态文艺推进人的和谐性生存 被引量:2
19
作者 盖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0-165,共6页
生态文艺关注的人的生存之"和"是生态化的"和",是由生命的动势之促生的"和"。和谐生存呈现人的诗意性生存,人在诗意的生存体验中真正认识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园共生中体验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生态文... 生态文艺关注的人的生存之"和"是生态化的"和",是由生命的动势之促生的"和"。和谐生存呈现人的诗意性生存,人在诗意的生存体验中真正认识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园共生中体验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生态文艺通过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的运演,经由社会生态运作机制而运行"人化"的"生生"节律,进而构建和谐生存的基础。生态文艺不仅要调动人的生命机能的全体总动员,进而合力打造精神生态的平衡机制,而且是促生、活化以及丰富精神生态的健康性生存结构,使人的生存更加充裕,更加顺畅,更加具有诗意性,更加富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艺 人的生存 和谐生存 精神生态
下载PDF
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盖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人居环境是人的生存家园的基本载体。人与环境作为两大要素,其和谐关系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运作机理。建设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的自然性生存结构为基础,以生态化、艺术审美化为参照,直视人的未来性优存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和审美化的融合方式... 人居环境是人的生存家园的基本载体。人与环境作为两大要素,其和谐关系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运作机理。建设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的自然性生存结构为基础,以生态化、艺术审美化为参照,直视人的未来性优存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和审美化的融合方式实际也是归复绿色的构合方式,这体现出人居环境的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建设性人居环境 生态审美化 优化生存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