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门源M6.9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1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2 位作者 殷翔 李鑫 刘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是2016年门源M6.4级地震之后冷龙岭地区再次发生强震活动。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距门源县城浩门镇西北50 km的冷龙岭硫磺沟地区,...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是2016年门源M6.4级地震之后冷龙岭地区再次发生强震活动。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距门源县城浩门镇西北50 km的冷龙岭硫磺沟地区,并在硫磺沟—大西沟一带形成规模大且连续性较好的地表破裂。地表调查显示,同震地表破裂的总长度约为23 km,整体走向N40°~85°W,地表破裂主要由雁列的地震鼓包、张裂缝、剪切裂缝等形式组合而成,而且地表伴生了较多规模不等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根据地表破裂的规模、走向及破裂特点等,可将其分为3段:东段(硫磺沟段),长约10 km,走向N40°~60°W,破裂规模较小,以伴有重力作用的拉张裂缝为主;中段(道沟段),长约9 km,走向N70°W,破裂规模较大,以发育规模较大的地震鼓包和剪切裂缝为主,而且左旋位移较大;西段(大西沟段),长约4 km,走向N85°W,此段规模最小,以雁列的拉张裂缝为主。其中—东段一起组成了该破裂带的东支,而西段构成了西支,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并自东向西破裂整体呈左阶展布,在G227国道以东形成了具有拉张特征的左阶阶区。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块体的祁连-海原活动构造带,发震断裂应为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带的冷龙岭-托莱山断裂段。结合对祁连-海原构造带1900年以来强地震序列及托莱山断裂的初步研究认为,该构造带的历史地震活动整体具有不断向西发展的趋势,但在哈拉湖和托莱山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地震空区,因而推断托莱山断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有增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 M6.9级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祁连块体 海原断裂带 托莱山断裂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性
2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张占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74,共1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槽开挖及OSL地质测年、古地震期次分析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古地震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探槽剖面共揭露了5次比较可靠的古地震事件,发震时间分别为:事件E1距今约60 a;事件E23.1±0.3~3.4±0.3 ka;事件E37.5±0.3~8.1±0.3 ka;事件E410.1±0.4~11.4±0.4 ka;事件E512.1±0.4~12.8±0.4 ka。利用古地震逐次限定法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地震复发周期为2.6~3.4 ka。阿木尼克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60年前,锡铁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3.1±0.3 ka,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未来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大于阿木尼克山段。该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的古地震期次、复发间隔等,对地震预报预测及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 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 古地震 最近离逝时间 复发间隔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 M_(s)6.2级地震的震害特征与启示
3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5 位作者 卢育霞 许世阳 夏晓雨 盖海龙 池佩红 郭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抗震设计与施工管理、场地放大效应与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角度,提出了此次地震的震害启示。结果表明:1)严重破坏和毁坏的建筑结构主要集中在老旧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无设防或设防不规范的砖混结构。2)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少量自建房抗震设计和施工的不规范、场地放大效应和地震次生灾害。3)优化和改良生土砌筑材料,改进纵横墙间的拉结措施,强化结构整体性是提高土木结构抗震的有效方法;普及“上下圈梁与构造柱”等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规范水泥砂浆强度,提升农村工匠的施工水平,可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房屋出现整体性垮塌;室内洗手间的墙体应该与房顶、纵横墙间建立有效联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4)孤突斜坡、河流高阶地与岸边为抗震不利地带。当建造用地极为匮乏,不得不选址在这些场地之上时,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目标、建筑结构类型等影响因素,做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设防。灾后重建过程中,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规范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场地放大效应 黄土液化流滑 震害特征
下载PDF
2010年以来青海6.0级及以上地震灾害及其影响综述
4
作者 李鑫 姚生海 +3 位作者 吕海金 殷翔 盖海龙 万秀红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近十多年来中国内地强震主要围绕青藏高原内部块体边界发育,如2008年汶川8.1级地震、2010玉树7.1级地震、2021年玛多7.4级地震、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等。其中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块体构造复杂,变形强烈,自2010年以来6.0级及以上... 近十多年来中国内地强震主要围绕青藏高原内部块体边界发育,如2008年汶川8.1级地震、2010玉树7.1级地震、2021年玛多7.4级地震、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等。其中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块体构造复杂,变形强烈,自2010年以来6.0级及以上地震共计发生8次,占中国内地6.0级及以上地震约22%,为地震频发区。本文基于地震现场资料、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等不同信息源,对2010年以来青海6.0级及以上地震灾害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震例震害特征及其抗震设防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青海地区震害防御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灾害 抗震设防 震害防御
下载PDF
柴达木块体内部都兰南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5
作者 盖海龙 姚生海 +2 位作者 殷翔 苏旭 刘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期间印度与欧亚板块持续强烈陆陆碰撞作用下形成的陆内活动造山带,发育了复杂的活动断裂系统,并成为东亚显著的陆内强震活动区。已有学者对高原活动断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地块边界带上,缺少对块体内部变形的研究。近期在...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期间印度与欧亚板块持续强烈陆陆碰撞作用下形成的陆内活动造山带,发育了复杂的活动断裂系统,并成为东亚显著的陆内强震活动区。已有学者对高原活动断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地块边界带上,缺少对块体内部变形的研究。近期在开展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地震小区划工作中,调查发现在柴达木地块东南部的都兰次级断块内部存在明显的晚第四纪活断层−都兰南断裂。通过对都兰南断裂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低空摄影精细测量等,得到该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空间几何展布及运动特性,并通过开挖探槽和地质测年等,对其最新活动时代及滑动速率等进行初步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为全长约43 km、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并在其东段存在长约6 km的地表破裂带。在该断裂东段,地表的晚第四纪累积左旋位移达(14.5±1.8)m,西段的左旋走滑量为(6.7±0.8)m,初步估算其东段的水平走滑速率为1.56~1.9 mm/a,西段的水平走滑速率为0.9~1.16 mm/a。该断裂的发现及全新世活动的厘定表明,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复杂,断块内部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散变形。因此,断块内部的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该活动断裂的发现为认识都兰次级断块内部变形样式、应变分配等提供了参考,为都兰地区地震危险性的认知提供了支撑,对防御和减轻区域地震灾害风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南断裂 全新世活动 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运动速率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亚军 盖海龙 《上海包装》 2023年第9期142-144,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唐纳德·A·诺曼为代表的设计思想家开始重视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触动人的心灵,提供更全面的人类体验。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审美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情境融合原则,...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唐纳德·A·诺曼为代表的设计思想家开始重视情感设计,强调设计应该触动人的心灵,提供更全面的人类体验。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审美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情境融合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目标用户情感模型构建、视觉与听觉设计元素的情感编码、交互设计中情感触发与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期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情感化设计 情感编码
下载PDF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地表破裂初步调查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智敏 李文巧 +18 位作者 李涛 徐岳仁 苏鹏 郭鹏 孙浩越 哈广浩 陈桂华 袁兆德 李忠武 李鑫 杨理臣 马震 姚生海 熊仁伟 张彦博 盖海龙 殷翔 徐玮阳 董金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2-737,共16页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距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约70km。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和In SAR反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发震断层和同震地...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距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约70km。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和In SAR反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发震断层和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野外考察。初步研究表明,玛多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走向、左旋走滑的昆仑山口-江错断层,破裂段为江错段。地表破裂长160km,主要由线性剪裂隙、斜列张裂隙和张剪裂隙、挤压鼓包、地震陷坑等多种构造类型组合而成,在河谷、沼泽地区伴有大量喷砂冒水、砂土液化现象和重力滑坡等。地表破裂带自西向东可依次划分为鄂陵湖南段、黄河乡段、冬草阿龙湖段和昌麻河乡段;不同段之间或走向差别较大,或以大的拉张阶区分隔。其中,鄂陵湖南段、黄河乡段的西段、冬草阿龙湖段的中段和昌麻河乡段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明显且可连续追踪,尤以鄂陵湖南段的地表破裂规模最大;其他段的地表破裂断续展布。根据冲沟、道路和拉张阶区裂隙宽度等可确定地表同震位移量为1~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发震断层 巴颜喀拉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玛多7.4级地震桥梁工程震害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管仲国 黄勇 +4 位作者 张昊宇 盖海龙 蔡丽雯 绽蓓蕾 刘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共8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导致了显著的桥梁结构震害。本文基于现场调查,介绍了野马滩大桥、野马滩2号桥、黑河中桥、吾儿美岗大桥和雅娘黄河桥的典型震害特征。进一步结合地震断裂与桥位关系、地震台站的地震动记...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导致了显著的桥梁结构震害。本文基于现场调查,介绍了野马滩大桥、野马滩2号桥、黑河中桥、吾儿美岗大桥和雅娘黄河桥的典型震害特征。进一步结合地震断裂与桥位关系、地震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与特性分析,初步分析了各桥的地震致灾要素和结构失效机理。野马滩大桥和野马滩2号桥整体划一的落梁震害可能系近断层法向的方向性效应所致;黑河中桥的结构轻微震害应系桥台的纵向约束作用,整个桥梁的纵向地震响应类似于整体式桥;吾儿美岗大桥结构南北方向的地震响应高于东西方向,同时减隔震支座与上、下部结构的有效锚固是发挥其减震耗能功效的必要保证;雅娘黄河桥未见水平方向地震作用所导致的显著震害特征,初步推断墩底的压溃破坏可能系震中竖向地震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地震 震害调查 桥梁工程 近断层地震 竖向地震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S6.9级地震发震构造和地表破裂初步调查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智敏 盖海龙 +5 位作者 李鑫 袁道阳 谢虹 姜文亮 李永生 苏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0-335,共6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9,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深度...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9,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https: //www.cenc.ac.cn/cenc/dzxx/396391/index.ht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台网 地表破裂 震源深度 强烈地震 发震构造 青海省海北州 基础设施 房屋倒塌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速率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袁建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5-1400,共1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是控制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边界活动断裂,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南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地质考察、开挖探槽、GPS...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是控制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边界活动断裂,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南祁连山地区的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地质考察、开挖探槽、GPS地形剖面测量及OSL测年等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明显,存在一系列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水系扭错等地貌现象,是一条以走滑为主、逆冲为辅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锡铁山镇西和全集河东2处不同期次洪积扇的垂直位错以及相应地貌面的年龄,并通过实测该区地貌面的水平、垂直位错数据,得到该断裂全新世晚期(3.2ka BP)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81~2.1mm/a,平均逆冲速率为0.33~0.3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 锡铁山 左旋走滑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活动速率
下载PDF
青海玛多“5·22”M_(S)7.4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盖海龙 姚生海 +4 位作者 杨丽萍 亢太波 殷翔 陈庭 李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912,共14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_(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_(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_(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_(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_(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_(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震后现场调查,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余震数据和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结果,初步获得了此次地震6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特征。结果发现:此次玛多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沿已知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分支断裂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分布,分析表明其中的江错断裂应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破裂的西段总体走向275°~300°,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和雁列式张裂隙的斜列组合,其中江错贡麻段至江多村段出现了明显的1.4~0.8 m的垂直位移,指示该段可能具有较明显的正断层成分;中部黄河乡段主要由一系列呈左阶斜列的北西向P剪切裂缝和右阶雁行排列的北东向张裂隙构成,走滑位移较小;而东段地表破裂出现了多个分支,其中北支昌马河段主要由一系列雁行排列的张裂隙组成,总体走向为260°,与断裂西段的走向明显不同;地震造成的最大左旋位移出现在西段的错尔加拉破裂段,约2.8 m,指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走滑位移主要呈从西向东的单侧扩展-衰减特征。考虑到此次玛多地震出现在东昆仑主干断裂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表明该地块内部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内部强震活动的孕震条件和机理应该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江错断裂 东昆仑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青海玛多M_(S)7.4地震震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殷翔 李鑫 +3 位作者 马震 姚生海 盖海龙 徐玮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8-875,共8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倒塌破坏,部分砖混及框架结构出现楼梯间及填充墙开裂的现象,多数房屋基本完好;调查中还发现野马滩一号、二号大桥以及昌马河大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损毁,这也为烈度图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对此次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意见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断层灾害 次生地质灾害 震害调查 震害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结合模糊信息方法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以大西安地区崩滑地质灾害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谢婉丽 滕宏泉 +3 位作者 杜蕾 盖海龙 成天娥 黄北秀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黄土台塬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地带,这些灾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或生产安全,开展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大西安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 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黄土台塬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地带,这些灾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或生产安全,开展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大西安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崩滑灾害的发育现状特征,结合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作为影响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大西安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信息原理建立模糊信息综合评价模型,基于GIS系统对大西安地区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区划及其综合评定。评价结果表明,大西安地区滑坡和崩塌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2 138.6 km2,占大西安地区总面积的13.85%;主要分布在大西安地区南部的周至县、户县、长安区,东南部的蓝田县和临潼区,以及蒲城县东部、北部,泾阳县的西南部。高危险区面积为258.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7%;主要位于周至秦岭山前地带和蓝田白鹿塬边。该成果不仅可为大西安建设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提供依据,而且可充分挖掘大西安范围内高质量环境与土地资塬的开发潜力,避免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灾害 模糊信息评价模型 大西安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盖海龙 李智敏 +1 位作者 姚生海 李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8-255,共18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发生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此次地震是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震...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发生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此次地震是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青海省境内继2021年5月22日玛多M_(S)7.4地震后又一次6.0级以上地震,同时也是继1986年8月26日和2016年1月21日2次门源6.4级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高、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野外考察。初步调查表明,此次门源M_(S)6.9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22km,由北支主破裂和南支次级破裂组成。其中,北支主破裂带沿广义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长度>18km,主体呈295°走向,最大同震水平位错位于中部硫磺沟一带(37.799°N,101.2607°E),水平最大位错量约3.1m,向两端逐渐衰减;南支的次级破裂分布在广义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托莱山断裂东段局部段上,长约4km,呈275°走向,水平位错约1.0m,构成与主破裂带西段左阶斜列的次级分支破裂。南、北2支破裂段之间以拉张阶区斜列。整个地表破裂主要由线性剪裂隙、斜列张裂隙和张剪裂隙、挤压鼓包等多种构造类型组合而成。同震地表破裂具有典型的左旋走滑运动性质,同时兼有逆冲分量,最大垂直位错为0.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冷龙岭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玛多M_(S)7.4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现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1 位作者 殷翔 李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0-1072,共13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北部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约70km处(34.59°N,98.34°E),震源深度17km。此次玛多M_(S)7.4地震是2008年汶川MS8.0地震之后中国大陆发生...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北部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约70km处(34.59°N,98.34°E),震源深度17km。此次玛多M_(S)7.4地震是2008年汶川MS8.0地震之后中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后的野外地质考察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距县城玛查里镇南约30km的野马滩地区。地震地表破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初步可分为3、4段,自东向西破裂呈左阶展布,逐步向野马滩盆地中部靠近,断裂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此次地震在国道214线以西—鄂陵湖以南形成规模较大、连续性好的地表破裂,长约45km,走向N95°~105°E,地表破裂带由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右阶雁列式裂缝组成,形成规模较大的地震鼓包(梁)、地震裂缝、左旋位移等地貌特征,且发育大量喷砂冒水、软土震陷等地震地质灾害。在214国道以东—血洛东,破裂带的走向为N100°E,由不连续的小规模张剪裂缝、小型鼓包(梁)等组成。在昌马河乡血麻村附近发育一段长约10km,走向N75°E,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的张剪裂缝、地震鼓包(梁)等。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发震构造为江错断裂。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规模、长度和建筑物破坏情况等综合调查认为,狼玛加合日地区地表破裂规模大、破裂带连续性较好且发育多类型的地震地表破裂,可初步将该地区定为宏观震中,地理坐标为(34.736°N,97.794°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地震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测量的微地貌提取——以昆中断裂(巴隆-温泉段)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翔 刘炜 +1 位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1-709,共9页
无人机测量具有高清晰度、大比例尺、小面积、高现势性的优点,为地貌参数获取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活动构造定量参数,克服传统测量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受自然条件限制等缺点,可提供厘米级定位数据,从而显著提升图像元数据的绝对精度。利... 无人机测量具有高清晰度、大比例尺、小面积、高现势性的优点,为地貌参数获取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活动构造定量参数,克服传统测量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受自然条件限制等缺点,可提供厘米级定位数据,从而显著提升图像元数据的绝对精度。利用大疆精灵4 RTK小型多旋翼高精度航测无人机,获取昆中断裂(巴隆-温泉段)在龙通村北的高精度DEM地貌数据,通过对微地貌的提取,初步确定断裂在该处的水平位错量为2.1~15.4 m。分析获取的8条陡坎剖面,认为其中5条陡坎形成后受到水流侵蚀作用较小,陡坎高度基本相似,断裂实际垂直位错量为0.6~0.9 m。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航测技术是识别复杂地貌构造信息并提取相关活动构造参数的有效手段,可为断裂的定量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测量 昆中断裂 断层陡坎 水系左旋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黄土地区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盖海龙 王家鼎 +1 位作者 王建斌 谢婉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建立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评价山西省中南部通道DK29+860处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方法]在综合分析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7个评价因子,按照稳定、次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边坡稳定性... [目的]建立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评价山西省中南部通道DK29+860处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方法]在综合分析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7个评价因子,按照稳定、次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边坡稳定性的分类标准,并利用信息扩散原理,与FLACR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运用模糊评判法评判该边坡处于次稳定状态,使用FLACR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求解得该边坡稳定系数为1.18,两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评价方法真实可靠,能够准确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铁路 边坡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2016年门源6.4级地震震害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永海 都昌庭 +5 位作者 马震 杨理臣 盖海龙 殷翔 刘炜 李延峰 《高原地震》 2017年第3期55-59,49,共6页
介绍了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灾害概况、地震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对本次地震的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并对震后恢复重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 门源6.4级地震 震害特点 地震烈度
下载PDF
阿木尼克山山前地表破裂带与1962年6.8级地震关系的讨论
19
作者 姚生海 盖海龙 +3 位作者 殷翔 刘炜 张加庆 袁建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6-991,共1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地震频发地段,历史上曾发生多次6.0级以上地震。自2003年德令哈6.6级地震以来,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又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发生了6.3级和6.4级地震,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该地区也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地震频发地段,历史上曾发生多次6.0级以上地震。自2003年德令哈6.6级地震以来,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又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发生了6.3级和6.4级地震,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该地区也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发现阿木尼克山山前的线性特征明显,存在疑似地表破裂。断裂断错不同期的洪积扇、阶地与水系。通过实地地质考察发现其沿线发育断层陡坎、断层凹槽、地震鼓梁、水系扭错等地貌,形成一条走向为N30°~40°W、同震位移达2.3m,长约22km的地表破裂。通过探槽开挖,并结合地表遗迹、地质测年,微地貌测量等方法,确定断裂的性质以走滑为主、逆冲为辅。剖面显示断裂存在多期活动的特点,最新一次活动断错至地表,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明显。根据震级与地表破裂的经验统计关系、同震位移与震级经验关系可知,产生长22km的地震地表破裂所需的平均震级为6.79级,形成长2.3m同震位移的平均震级为7.03级。结合地表破裂情况、探槽剖面资料、地质测年结果、地震地质灾害现象、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并查阅历史地震目录、地方志等文献分析认为,该地表破裂极有可能是1962年5月21日6.8级地震所致,该历史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的阿木尼克山段,与微观震中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霍布逊湖 阿木尼克山 发震构造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盖海龙 谢婉丽 许元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55-156,278,共3页
在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区划评价。结果表明,长安区滑坡崩塌易发性分区分为6个高易发区域、3个中易发区、... 在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区划评价。结果表明,长安区滑坡崩塌易发性分区分为6个高易发区域、3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C)和1个不易发区(D),高易发区总面积为190.94 km2,中易发区为382.93 km2,低易发区为299.21 km2,不易发区为707.56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崩塌 易发性区划 模糊综合评判 长安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