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矫治对恒牙早期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向倾斜度的影响
1
作者 刘俊峰 王新琼 +4 位作者 张文忠 李嫕婧 张雄 赵转浓 盘月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33-1839,共7页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拔牙矫治患者下颌第二磨牙(lower second molar,L2M)近远中向角度自发变化与个体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筛选共44例患者88颗下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倾斜角度数据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拔牙矫治患者下颌第二磨牙(lower second molar,L2M)近远中向角度自发变化与个体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筛选共44例患者88颗下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倾斜角度数据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前L2M牙冠近远中倾斜角度(L2M初始角度)频数分布直方图,将其分为3组:A组:小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0°~17.5°;B组:中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17.5°~42.5°;C组:大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42.5°~60°;根据L2M是否破龈且暴露大部分牙冠分为已萌组、未萌组。根据下颌平面角大小分为高角、低角、均角。利用CBCT重建全景片测量L2M的近远中倾斜度,分析各分组与L2M近远中倾斜角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小角度组、大角度组、未萌组及高角组治疗后L2M近远中角度变大,而中角度组治疗后角度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萌组及均角组治疗后L2M近远中角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B角、Y轴角及下颌平面角与L2M的初始角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大角度、高角患者的L2M在矫治过程中更容易近中倾斜。L2M存在向正常轴倾度靠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早期 下颌第二磨牙 近远中向倾斜度
下载PDF
安氏Ⅰ类骨面型Ⅰ类错[牙合]正畸后下颌磨牙轴倾度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俊峰 赵转浓 +4 位作者 张文忠 王春林 毛琴 盘月梅 李嫕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9-974,共6页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校正、重建,测得下颌磨牙近远中向轴倾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分别为(13.9±6.07)°和(19.0±7.64)°,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分别为(10.8±6.07)°和(15.0±8.38)°。下颌第一与第二磨牙矫治前后轴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之间及不同下颌平面角类型患者之间下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CT可直观便捷准确地测量下颌磨牙近远中轴倾度,并获得了正畸必要的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近正常(牙合)的理想轴倾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错[牙合] 骨性Ⅰ类错[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下颌磨牙 轴倾度 CBCT
下载PDF
HIPK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胞质再定位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盘月梅 陈新明 +2 位作者 张佳莉 孙雅楠 郑雪晴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99例OSCC组织中HIPK2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OSCC细胞系中HIPK... 目的: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99例OSCC组织中HIPK2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OSCC细胞系中HIPK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IPK2在99例OSCC组织的肿瘤中心、肿瘤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上皮(P〈0.05);肿瘤中心伴淋巴结转移比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低(P〈0.000 1)。HIPK2具有胞核阳性、胞核及胞质均阳性及仅胞质阳性3种表达模式,癌旁正常上皮主要表现为胞核阳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胞核及胞质均阳性或仅胞质阳性。HIPK2的表达模式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OSCC的总体生存率与HIPK2的表达模式有关,胞核及胞质均阳性、仅胞质阳性相对较强、仅胞质阳性相对较弱者的总体生存率依次降低(P=0.000 6)。HIPK2在OSCC细胞系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上皮细胞系(HIOEC)(P〈0.01)。结论:HIPK2在OSCC中表达升高,且以仅胞质阳性表达为主。HIPK2的表达及胞质再定位与OSCC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K2 OSCC 预后 胞质再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