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厢式运输车防盗保护罩的设计
1
作者 盘琳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8期69-69,共1页
危险品运输是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一旦发生丢失损坏,将可能给社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品运输途中丢失,就要设计出更加实用的运输车型。该文设计了一种厢式运输车防盗保护装置,主要... 危险品运输是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一旦发生丢失损坏,将可能给社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品运输途中丢失,就要设计出更加实用的运输车型。该文设计了一种厢式运输车防盗保护装置,主要是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厢式运输车上使用,也可应用到其他类似厢式货车上,起到防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品运输车 防盗保护装置 门杆保护板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和硝酸铵溶液混合制备膨化硝铵炸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靖宇 王万勇 +1 位作者 苏焕欧 盘琳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章以硝酸铵溶液、膨胀珍珠岩、膨化剂为原料,通过向硝酸铵溶液中添加膨胀珍珠岩和控制硝酸铵膨化结晶制得一种新型膨化硝铵。并以92%膨化硝酸铵、4%复合燃料油和4%木粉混制出膨化硝铵炸药。检测结果表明,该炸药装药密度为0.90 g/cm3时... 文章以硝酸铵溶液、膨胀珍珠岩、膨化剂为原料,通过向硝酸铵溶液中添加膨胀珍珠岩和控制硝酸铵膨化结晶制得一种新型膨化硝铵。并以92%膨化硝酸铵、4%复合燃料油和4%木粉混制出膨化硝铵炸药。检测结果表明,该炸药装药密度为0.90 g/cm3时,爆速为3805m/s,殉爆距离为8cm,猛度为14.7mm。经对比分析,该型炸药较传统膨化硝铵炸药装药密度和爆速分别提高了0.04 g/cm3和331m/s,同时该炸药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硝铵 膨化硝铵炸药 膨胀珍珠岩
下载PDF
冰冻红细胞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少芬 梁洁贞 +3 位作者 赖建芬 罗怀雪 盘琳 黄志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寻找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本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 目的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寻找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本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制备冰冻红细胞共288.5U,报废总量为23.5U,报废率8%,其中离心破损14U,占60%,其次热合口裂开8.5U,占36%,其它原因报废1U,占4%。结论保证血袋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在制备冰冻红细胞时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热合管道时热合两道,并在末端热合口管道上夹一个止流夹,能有效地减少冰冻红细胞离心破损和贮存时热合口裂开,降低冰冻红细胞破损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红细胞报废 原因 预防
下载PDF
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长短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卢少芬 杜明仪 +5 位作者 谭晓颖 龙海燕 陈雪英 张琦 陈馥如 盘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长短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使用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袋T-200采集的200袋全血,按照其血袋说明书要求进行当天过滤操作,并对其... 目的探讨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长短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使用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袋T-200采集的200袋全血,按照其血袋说明书要求进行当天过滤操作,并对其过滤时间实施监控,分别按滤除时间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划分成四组,收集400份滤前及滤后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过滤前后的全血容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储存期末溶血率等指标差异,分析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长短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①随着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的增加,过滤后血液容量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当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的增加,过滤后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储存期末溶血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时间20 min有出现储存期末溶血率>0.8%、质量检测不达标的情况。结论全血过滤时间长短对血液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为了保证去白细胞血液的制备质量,200 ml全血过滤白细胞时间最佳在10min,最长不宜超过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过滤 白细胞 容量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溶血率
下载PDF
某市非阳性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5
作者 黄小毅 梁伟英 +2 位作者 余培琼 盘琳 李结敏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6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的数据,并整理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非阳性血液共报废7104例... 目的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的数据,并整理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非阳性血液共报废7104例(0.66%),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由高到低分别为脂肪血4481例(0.42%)、血量不足1836例(0.17%)、破袋612例(0.06%)、离心报废96例(0.009%)、其他79例(0.007%)。近五年血量不足引起非阳性血液报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离心报废、破袋、脂肪血、其他等因素引起非阳性血液报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非阳性血液总报废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9年间肇庆市中心血站非阳性血液报废原因以脂肪血为主,其次为血量不足和破袋,需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针对血液报废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便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市 非阳性 血液报废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血浆茶绿色原因调查研究
6
作者 杜明仪 卢少芬 +3 位作者 陈馥如 盘琳 廖子慧 黎淑怡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无偿献血者血浆茶绿色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茶绿色血浆的出现,提高血浆资源利用率,保障临床用血与输血安全。方法采用电话回访和登记、干预和跟踪统计的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3月出现颜色异常(绝大...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无偿献血者血浆茶绿色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茶绿色血浆的出现,提高血浆资源利用率,保障临床用血与输血安全。方法采用电话回访和登记、干预和跟踪统计的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3月出现颜色异常(绝大部分是茶绿色)血浆的无偿献血者200例进行调查研究。将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干预,试验组通过指导献血者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整血液状态,动员再次献血并对血液情况进行跟踪。通过登记和统计分析数据,对比分析两组献血者出现茶绿色血浆报废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寻找茶绿色血浆的原因。结果经过对200例无偿献血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血浆茶绿色与饮食、药物、保健品和潜在疾病相关。通过干预措施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并跟踪血液情况,成功减少茶绿色血浆的发生,提高血浆资源利用率。结论通过干预措施指导献血者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茶绿色血浆的出现,从而提高血浆资源利用率并确保临床用血与输血的安全性。建议加强宣传,提高献血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绿色血浆 血浆资源利用率 临床用血与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伟英 陈存意 +2 位作者 梁丽华 赖建分 盘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5期186-188,19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kg,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kg,51~60.kg,61~70.kg,>70.kg)、不同献血次数(首次献血、多次献血)及不同循环血量(<2500.mL,2500~3500.mL,>3500.mL)条件下机采血小板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45~5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93%,明显高于51~60.kg组(11.97%)、61~70.kg组(10.30%)以及>7.kg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kg组、61~70.kg组及>7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47%,明显高于多次献血组的6.69%(P<0.05)。>3500.mL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8%,明显高于2500~3500.mL组(15.42%)、<2500.mL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献血者、体重45~50.kg献血者以及循环血量>3500.mL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血站针对此类献血者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献血效率与安全性,保证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风险反应 献血次数 体质 循环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