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盛家和 肖伟强 许青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的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鉴别癌性胸水和非癌性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6例癌性胸水和20例非癌性胸水患者胸水和血清中Cyfra21-...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的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鉴别癌性胸水和非癌性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6例癌性胸水和20例非癌性胸水患者胸水和血清中Cyfra21-1、CEA和NSE水平。结果: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Cyfra21-1、CEA和NSE水平均高于非癌性胸水患者(P均<0.05)。对癌性胸水鉴别比较中,胸水中Cyfra21-1、CEA和NSE的敏感性分别为61.1%、50.0%和13.8%,而血清中Cyfra21-1、CEA和NSE分别为52.7%、36.1%和25.0%。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和胸水中的Cyfra21-1和CEA,并辅助细胞学检查,能提高癌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盛家和 洪西田 王征帆 《疾病监测》 CAS 2000年第4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ELISA 治疗
下载PDF
乙肝两对半模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盛家和 洪西田 王征帆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4-34,共1页
本文报道195 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显示,93 .8 % 的病人与HBV 感染有关,其中1 .4 .5 阳性( 小三阳) 的为57 .4 % ,1 .3 .5 阳性( 大三阳) 的为11 .3 % ,说明HBV 的感... 本文报道195 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显示,93 .8 % 的病人与HBV 感染有关,其中1 .4 .5 阳性( 小三阳) 的为57 .4 % ,1 .3 .5 阳性( 大三阳) 的为11 .3 % ,说明HBV 的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尤其以少临床表现的“小三阳”为甚,“大三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HBV感染 两对半
下载PDF
314例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测定分析
4
作者 盛家和 李刚 孙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43-143,共1页
目的 通过对 314例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 (AFP)检测分析 ,了解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和对应关系。方法 AFP酶标醋纤膜对流参比电泳测量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测定AFP的阳性率为 72 % ,且多数数值较高 (>40 0ug/L者为 6 3 4% ... 目的 通过对 314例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 (AFP)检测分析 ,了解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和对应关系。方法 AFP酶标醋纤膜对流参比电泳测量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测定AFP的阳性率为 72 % ,且多数数值较高 (>40 0ug/L者为 6 3 4% )。结论说明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诊断价值 ,但有局限性 ,应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资料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景萍 洪锡田 盛家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53)、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71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健康查体者52例(正常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运...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53)、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71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健康查体者52例(正常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ECLIA)检测其血清CA153、CA125、CEA的含量。结果:乳腺癌组CA153、CA125、CEA含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乳腺癌组中CA153、CA125、CEA的阳性率分别为57.7%、29.6%、23.9%,联检时阳性率为69.0%。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53、CA125、CEA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下载PDF
不同稀释液对免疫层析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姚晓宾 王丹 +2 位作者 马卫国 曹伟娟 盛家和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自来水作为样本稀释液对免疫层析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明确隐血试验最适稀释液,提高隐血试验的准确率。方法采集正常人抗凝全血,用3种稀释液对其倍比稀释后进行隐血检测。通过肉眼观测及Image J图... 目的比较采用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自来水作为样本稀释液对免疫层析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明确隐血试验最适稀释液,提高隐血试验的准确率。方法采集正常人抗凝全血,用3种稀释液对其倍比稀释后进行隐血检测。通过肉眼观测及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灰度分析,比较三者差异。连续2周收集临床粪便标本,潜血检测使用3种稀释液同时测定,计算阳性率差异。结果全血检测生理盐水组灰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自来水组和去离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去离子水灰度比为1.78±0.85;生理盐水/自来水灰度比为2.12±0.72;自来水/去离子水灰度比为0.80±0.05。结论生理盐水是粪便隐血试验的最适稀释液,相比其他稀释液,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去离子水 自来水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胸腺在EAE小鼠不同临床时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香 张俊华 盛家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在EAE小鼠不同临床时期的变化。方法:记录小鼠EAE模型诱导后第0、10、15、20天的胸腺指数和胸腺细胞数;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胸腺细胞的凋亡比例和脾脏CD4+CD44+T细胞的比例;应用PCR和电泳技术观察凋亡因子p53和Bcl-2的含量... 目的:探讨胸腺在EAE小鼠不同临床时期的变化。方法:记录小鼠EAE模型诱导后第0、10、15、20天的胸腺指数和胸腺细胞数;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胸腺细胞的凋亡比例和脾脏CD4+CD44+T细胞的比例;应用PCR和电泳技术观察凋亡因子p53和Bcl-2的含量变化。结果:EAE小鼠在第0、10、15天胸腺指数和胸腺细胞数相应地逐渐减少;第10、15天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第10天最高;CD4^+CD44^+T细胞比例在第10、15天升高,第10天最高;EAE诱导第10天胸腺细胞p53含量升高,而Bcl-2含量降低。结论:EAE小鼠诱导后第15天胸腺萎缩最严重,第10天凋亡率最高,并且与基因p53和Bcl-2调控有关;EAE小鼠胸腺变化与小鼠发病关系密切,并且胸腺又先于临床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E 胸腺 凋亡 CD4+CD44+T细胞
下载PDF
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晓宾 王丹 +2 位作者 马卫国 曹伟娟 盛家和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评价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的准确性及存在的干扰因素,从而为仪器检测的结果审核提出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抗凝全血倍比稀释和临床尿液标本作为检测对象,使用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和Fuchs-Rosenthal血细胞计数盘对... 目的评价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的准确性及存在的干扰因素,从而为仪器检测的结果审核提出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抗凝全血倍比稀释和临床尿液标本作为检测对象,使用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和Fuchs-Rosenthal血细胞计数盘对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进行定量计数,分析结果差异及干扰因素。结果血液和尿液标本红、白细胞计数,仪器和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血液稀释标本未加冰醋酸破坏红细胞时,白细胞计数两种方法差异显著,仪器法计数结果偏高;当尿液中其他颗粒成分镜检大于1+时,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显著,仪器法计数结果偏高。结论 AVE-764B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白细胞计数准确可靠,但是标本中有大量其他颗粒成分存在时计数结果明显偏高,此时结果审核可考虑手工计数或手工半定量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764B 尿沉渣分析仪 红细胞 白细胞 颗粒成分
下载PDF
检测胃癌血清和腹水中CA72-4抗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萍 盛家和 王征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对胃癌患者进行CA72-4含量的检测,分析血清和腹水中的CA72-4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预期判定腹膜复发的可能性。方法:研究了48例胃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CA72-4水平、损伤部位及根除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结果: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与... 目的:对胃癌患者进行CA72-4含量的检测,分析血清和腹水中的CA72-4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预期判定腹膜复发的可能性。方法:研究了48例胃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CA72-4水平、损伤部位及根除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结果: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与血清和腹水中的高水平CA72-4含量显著相关。浆膜浸润胃癌与血清中的CA72-4水平含量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然而,与腹水中的CA72-4水平含量显著相关。尽管血清中的CA72-4水平含量与晚期胃癌无显著相关性,但腹水中的CA72-4水平含量与晚期胃癌呈显著相关。结论:腹水中的CA72-4高水平含量与淋巴结转移和浆膜浸润胃癌显著相关。血清中的CA72-4水平含量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浆膜浸润胃癌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CA72-4
下载PDF
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晓锋 盛家和 +1 位作者 吕毅 王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了解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情况。方法: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果:通过实施上述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 目的:了解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情况。方法: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果:通过实施上述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进一步完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生物安全 管理 防护 职业暴露
下载PDF
胸腔引流液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斯氏假单孢菌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伟强 盛家和 许青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胸腔 引流液 斯氏假单胞菌
下载PDF
肿瘤标记物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锦洲 盛家和 陈光意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4期25-26,共2页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分析其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胃癌、肠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经临床确诊的67例胃癌、39例肠癌、10例食管癌、8例肝癌、7例胰腺癌和3例胆囊癌患...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分析其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胃癌、肠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经临床确诊的67例胃癌、39例肠癌、10例食管癌、8例肝癌、7例胰腺癌和3例胆囊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进行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结果CEA、CA19-9和CA72-4单项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43%、39%和25%,联合检测消化系各种肿瘤的阳性率在40%~100%之间,总阳性率为63%.结论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CEA CA19—9 CA72—4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监测
13
作者 姚晓宾 盛家和 王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PMN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干预48h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PMN的差值为(0.95±4.25)×109/L。以手工法PMN计数超过250个/μL为SBP诊断标准,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诊断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7%;48h后PMN计数减少25%以上,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抗菌药干预是否有效的诊断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腹水PMN计数,不但能用于SBP诊断,而且能用于抗菌药干预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 腹膜炎 中性多形核白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与手工镜检红、白细胞结果分析
14
作者 孙萍 盛家和 姚晓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白细胞计数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 530例患者的中段晨尿使用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分析,并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显微镜镜检作为尿沉渣镜检的金标准,1 530份患者... 目的:探讨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白细胞计数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 530例患者的中段晨尿使用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分析,并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显微镜镜检作为尿沉渣镜检的金标准,1 530份患者尿液标本经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测得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2.7%,白细胞假阳性率为9.5%。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白细胞结果与显微镜检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有助于尿沉渣镜检的规范化、标准化,但由于尿液分析仪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同时还需要做尿沉渣显微镜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镜检 假阳性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光意 盛家和 王传兵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5B期1292-1292,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25监测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术后化疗第一疗程后及卵巢良性肿瘤血清CA125进行测定,另选取职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与术后、术后... 目的:探讨血清CA125监测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术后化疗第一疗程后及卵巢良性肿瘤血清CA125进行测定,另选取职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与术后、术后化疗第一疗程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术后与术后化疗第一疗程后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A125 监测
下载PDF
红细胞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筛检食管癌胃癌及癌前期病人在高发区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高其鑫 王顺祥 +5 位作者 魏经建 段志友 陈感应 殷学珍 盛家和 李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1期59-61,共3页
本文报道采用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与胃镜活检相对照的方法,检测食管癌、胃癌高发区不同人群的红细胞 ADA 活性水平。证实红细胞 ADA 活性水平与食管或胃组织细胞的癌变程度有明显的平行关系、食管或胃上皮细胞单纯增生时,红细... 本文报道采用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与胃镜活检相对照的方法,检测食管癌、胃癌高发区不同人群的红细胞 ADA 活性水平。证实红细胞 ADA 活性水平与食管或胃组织细胞的癌变程度有明显的平行关系、食管或胃上皮细胞单纯增生时,红细胞 ADA 活性升高34.88~36.73%,阳性率75~84.62%;不典型增生时,红细胞 ADA 活性明显增高至78.30~106.44%.阳性率87.5~100%;癌变时升高104.84~125.22%,阳性率均达100%。表明红细胞 ADA 活性检测用以筛检潜在的、无症状的早期食管癌、胃癌人和癌前期病人(不典型增生病例),可能是一项简便易行、灵敏可靠并为病人乐于接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癌症 筛检
下载PDF
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_(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伟强 孙明月 +5 位作者 潘军 常彦敏 姚新伟 夏胜利 盛家和 许青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blaCTX-M-14基因;接合实验、质粒复制子分型分析质粒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分型。结果 blaCTX-M-14基因的阳性共26株。多数菌株(42.3%,11/26)含有F型质粒,且多具有可转移性。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为ST131(30.8%,8/26)。仅有4株菌能在环境或大便标本中找到同源株。多数菌株(61.5%,16/26)blaCTX-M-14基因环境均具有相同的模式:上游有ISEcp1,同时下游有IS903。结论 blaCTX-M-14基因可通过医院环境或体内移位获得,但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可能与其编码在F型质粒上及其基因环境中存在ISEcp1和IS90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blaCTX-M-14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下载PDF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艳红 陈光意 +1 位作者 盛家和 许青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91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外周血... 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91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低,分为外周血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BHG)和外周血不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NBHG)。根据临床特征数据的类型,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与NBHG患者相比,BHG患者出血、心悸、M2亚型和FLT3-ITD突变比例,治疗前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均高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HG患者CR1、M3和M5亚型比例均低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L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有等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1与0.352,均P<0.05)。结论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患者多为M2亚型,易伴有FLT3-ITD突变,常见出血和心悸症状,有较低的CR1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原始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一次完全缓解
下载PDF
FLT3-ITD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初治原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艳红 盛家和 +1 位作者 许青霞 陈光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75-3979,共5页
目的分析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型(FLT3-ITDmt)和野生型(FLT3-ITD-wt)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44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目的分析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型(FLT3-ITDmt)和野生型(FLT3-ITD-wt)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44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FLT3-ITD突变分组,其中FLT3-ITDmt组31例,FLT3-ITDwt组113例,根据临床特征数据的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FLT3-ITDmt组外周血WBC、RBC、HGB和DNMT3A基因突变与FLT3-ITDw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705.000;-2.535;-2.290;5.715,均P<0.05)。结论相对于FLT3-ITDwt初治原发AML患者,FLT3-ITDmt初治原发AML患者有较高的外周血WBC,较低的RBC和HGB,更易伴DNMT3A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样酪氨酸激酶3 内部串联重复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肝被膜受侵与未受侵初治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艳红 陈光意 +1 位作者 盛家和 许青霞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000-3005,共6页
目的分析肝被膜受侵与未受侵初治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有差异的临床特征与肝被膜受侵组术后2个月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不同分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85例PL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分析肝被膜受侵与未受侵初治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有差异的临床特征与肝被膜受侵组术后2个月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不同分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85例PL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肝被膜病理结果分组,其中肝被膜受侵组227例,肝被膜未受侵组58例,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差异的临床特征与肝被膜受侵组术后2个月AFP不同分层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个月血清AFP含量、手术前后患者血清AFP浓度变化率、肿瘤直径、周围侵犯情况、TNM分期与BCLC分期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和P值分别为:14.429、0.000;5 245.000、0.017;17.555、0.000;8.887、0.003;12.245、0.000;4.813、0.028;P均<0.05)。两组间有差异的临床特征:肿瘤直径、TNM分期、BCLC分期与肝被膜受侵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AFP含量不同分层存在等级正相关关系(r值和P值分别为:0.227,0.001;0.222,0.001;0.246,0.000;P均<0.05)。结论与肝被膜未受侵PLC患者相比,肝被膜受侵患者肿瘤直径较大,更易合并周围侵犯,有较高的TNM和BCLC分期,术后2个月的AFP血清含量较高,手术前后AFP变化较小;肝被膜受侵PLC患者术后2个月的AFP血清含量与肿瘤直径、TNM分期、BCLC分期存在等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被膜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临床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