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盛彦文 马延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4,共10页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效益提升。研究表明:共生关系、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及技术的支持和保障5个因素促进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企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次通过构建区域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网,实现农户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今后应该从丰富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制、运行效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 形成机制 构建 布局
下载PDF
东北三省科技资源产出效率及经济贡献——基于34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9
2
作者 盛彦文 马延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2-640,共9页
利用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各地市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三省科技资源产出效率从2004年的0.274增长到2013... 利用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各地市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三省科技资源产出效率从2004年的0.274增长到2013年的0.341,其中辽宁省的平均产出效率最高,产出效率在0.375以上的地市占全省的35%;吉林省有3/4的地市产出效率低于0.250;黑龙江省各地市的产出效率在0.250~0.375之间.在空间分布上,高效率城市集中于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地区.2)科技资源的投入对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4个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科技资源投入对本溪、阜新、葫芦岛等8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贡献.建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和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资源的产出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地级市 科技资源 产出效率 经济贡献
下载PDF
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结构与创新效率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7
3
作者 盛彦文 苟倩 宋金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31-1839,共9页
引入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DEA模型以及Tobit模型,探讨2001—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网络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创新联系格局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放射... 引入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DEA模型以及Tobit模型,探讨2001—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网络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创新联系格局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放射状发展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以"Z"字形为主轴的类钻石型空间格局,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珠江口两侧城市为核心、其他城市为重要节点的空间格局;②在创新联系网络结构特征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呈极核式发展,群内创新联系高度依赖于核心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由单中心驱动转变为多中心驱动,呈均衡发展特征,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③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中,城市节点在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中的中心位置、中介地位、对结构洞的运用能力和集聚程度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系网络 网络结构 创新效率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住房公积金实施绩效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艳 盛彦文 +2 位作者 刘庆芳 张华 宋金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3-1358,共16页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重要形式,是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网络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区域差异视角出发,通过效益、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5—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住房公积...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重要形式,是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网络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区域差异视角出发,通过效益、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5—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住房公积金制度绩效的总体水平和多维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并进一步探究其障碍因素。研究表明:①总体绩效稳步提升,由2015年的0.268增长到2020年的0.291,空间分布呈现鲜明的“地区差异”和“等级差异”特征,空间依赖性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表现出逐步缩小态势。②分维度看,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度效益综合得分先增后降,呈现“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分布态势;效率总体改善,表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非平衡发展格局;公平性明显提升,存在显著的城市规模等级递增效应;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呈现强烈的区域和城市个体差异。③障碍因素方面,公平性是制度绩效的最大障碍因素,其次是可持续性和效益,制度效率障碍度较低;城镇人口覆盖面和非国有单位职工占比始终是排序前两位的障碍指标。为进一步提升住房公积金实施绩效,应着力改善公平性失衡问题,放大公积金的双重效益,在保障制度高效运行的同时,强化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住房公积金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住房保障 绩效评价 熵值法 障碍度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67
5
作者 盛彦文 骆华松 +2 位作者 宋金平 赵金丽 张学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71,共15页
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域,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基于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创新投入和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2001—2015年五大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并利用空间Durbin... 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域,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基于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创新投入和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2001—2015年五大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并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五大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②京津冀创新效率增长缓慢,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效率的提升幅度最大,长三角创新效率的提升幅度和均值仅次于山东半岛和京津冀城市群,而城市群核心城市虽然创新资源投入较多,但创新效率偏低;③经济发展水平、集聚经济、外商投资、劳动力素质、政府资助、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城市群创新效率有直接作用和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Durbin模型 东部沿海城市群
原文传递
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6
作者 盛彦文 马延吉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8,36,共10页
通过构建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9—2014年全国31个省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企业... 通过构建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9—2014年全国31个省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呈稳定的上升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呈现波动上升和缓慢增长的趋势,并且一直滞后于企业。(2)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异显著,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东北和中部地区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而西部地区则徘徊不前。(3)政府扶持程度、产学研联系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国有企业比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与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但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产学研创新系统 耦合协调度 评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居住区位感知下的北京与非京户籍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学波 宋金平 +1 位作者 王振波 盛彦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05-2019,共15页
户籍进入限制是中国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此影响下,当地户籍与非当地户籍居民形成了差异化的职住空间关系。本文基于居住区位感知的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剖析了北... 户籍进入限制是中国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此影响下,当地户籍与非当地户籍居民形成了差异化的职住空间关系。本文基于居住区位感知的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剖析了北京户籍与非北京户籍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影响两大居民群体居住区位决策的空间要素存在差异。京籍居民主要关注的要素为住房的位置和价格、居住小区的邻里素养以及教育、医疗、休憩等配套设施的可达性;非京籍居民则更关注住房支出和面积等住房基本条件、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和治安状况、购物和娱乐设施以及地铁交通的便捷性。(2)职住空间要素影响职住关系的传导路径存在差异。收入与支出能力更为显著地影响了京籍居民的居住区位决策;政策与制度对非京籍居民职住空间要素状况的提升有更为明显的制约作用;情感与发展期望则更有利于提升京籍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满意度水平。(3)职住空间关系生成的行为主体存在差异。市场驱动下的住房成本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制度更为显著地降低了非京籍居民职住空间要素的可达性和职住接近水平;代表居民主体的情感与发展期望则相对显著地提升了京籍居民的长距离职住通勤的耐受水平。京籍和非京籍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及其生成路径的差异是中国大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户籍制度影响下的人口社会再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关系 户籍制度 生成路径 感知 北京
原文传递
基于细分行业的中国城市群金融网络演化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金丽 盛彦文 +1 位作者 张璐璐 宋金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3-736,共14页
基于微观层面的金融企业空间组织关系数据进行宏观层面的金融业空间格局研究是近年来金融地理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基于银行、保险及证券三个主流金融行业在1995年、2005年与2015年3个年份的企业网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空间差... 基于微观层面的金融企业空间组织关系数据进行宏观层面的金融业空间格局研究是近年来金融地理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基于银行、保险及证券三个主流金融行业在1995年、2005年与2015年3个年份的企业网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3个层次,对各细分行业下的城市群金融网络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银行与保险业视角下,总部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且大多中西部城市群内部金融网络较为稀疏,证券业视角下的总部企业分布最为分散,但更替较为频繁。②银行与保险业视角下的城市群间高层级金融联系较多,证券业视角下则更多为低层级联系,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共同的核心网络节点外,银行业其他核心节点集中在沿海地区,保险业则集中在中西部,证券业则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均衡性。③三行业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差异大小及变动趋势不同,证券业视角下的城市群金融资源吸引力差异最大,而总部经济发展差异则最小。④各行业地理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及影响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不同,是导致不同行业视角下城市群金融网络演化格局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网络 细分行业 演化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