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图里的《山海经》
1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2年第5期154-159,共6页
《山海经》可分为《山经》和《海经》,依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山川河流渐次铺展开来,奇人异兽出没其间,这很像是一部地理书,也可想象为一本地图集。只不过,所记地名古奥,多数方位难以确定,至今仍充满谜团。有趣的是,《山海经》里的元素,如... 《山海经》可分为《山经》和《海经》,依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山川河流渐次铺展开来,奇人异兽出没其间,这很像是一部地理书,也可想象为一本地图集。只不过,所记地名古奥,多数方位难以确定,至今仍充满谜团。有趣的是,《山海经》里的元素,如山名、国名等,曾不时出现在古代地图上。如传说中的昆仑山,位于中原大陆的西侧,传说中的赤水、黑水等河流也在远方流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山经》 古代地图 山川河流 地理书 昆仑山 地图集
原文传递
滩涂上的渔具
2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3年第2期54-57,共4页
广袤的海边滩涂,是海浪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通常称之为“潮间带”,由于海上潮汐变动,滩涂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滩涂是海与陆互相争夺之地,亦是渔具大显身手之地。古人将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称为“耕海”,所谓的耕,是指... 广袤的海边滩涂,是海浪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通常称之为“潮间带”,由于海上潮汐变动,滩涂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滩涂是海与陆互相争夺之地,亦是渔具大显身手之地。古人将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称为“耕海”,所谓的耕,是指从滩涂中翻找到贝、螺、蟹、鱼等海货,同时又可掘池引海水养殖。这也透露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农业特色,采集贝类、养殖鱼虾,实是农业的一种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低潮位 露出水面 高潮位 渔具 滩涂 开发利用 中国海洋文化
原文传递
渔民画渔具
3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渔民画是见于东海岛屿的一种民间绘画形式,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渔船上的神像、旗帜乃至船身的纹饰。渔民画以渔家生活为主要题材,其作者多为来自海岛的渔民。这些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渔民们,却画出了畅淋漓的海洋精神,以及丧失已久的... 渔民画是见于东海岛屿的一种民间绘画形式,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渔船上的神像、旗帜乃至船身的纹饰。渔民画以渔家生活为主要题材,其作者多为来自海岛的渔民。这些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渔民们,却画出了畅淋漓的海洋精神,以及丧失已久的古老元气。那些渔夫的手娴于精准捕捉,和机敏的内心保持一致。他们手上毫无滞碍迟疑,画出的图样直抵内心,尘世中再也难觅这样的纯粹。渔民画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在中国海洋民间艺术中,渔民画是为数不多的图像载体,默默承载了与海洋有关的一切,终于成为我们观察海岛渔具的一个分镜。因渔民画的画风多有夸张变形手法,虽不足以见严格意义上的渔具真形,但却可借此一观岛屿的风俗,领略渔家的取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精神 夸张变形 民间绘画 渔具 海岛 渔民 岛屿
原文传递
四夷之渔
4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12期40-43,共4页
一为边地之民及海外诸国画像,既得见其形貌,又知其风俗,是中国古代《职贡图》的传统。所谓职贡,是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国王向中原王朝进贡。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经》中海外方国的图文记载。海外诸国的奇幻造型,也可看作... 一为边地之民及海外诸国画像,既得见其形貌,又知其风俗,是中国古代《职贡图》的传统。所谓职贡,是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国王向中原王朝进贡。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经》中海外方国的图文记载。海外诸国的奇幻造型,也可看作是后世《职贡图》的滥觞。《汉书》载,汉元帝在打败郅支单于后曾命人画其像,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也写到殿中画有胡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胡人形象 四夷 《山海经》 职贡图 《汉书》 中原王朝
原文传递
长江白鲟 消逝的水怪
5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0年第3期10-11,共2页
新年伊始,长江白鲟宣告灭绝,又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令人痛心。长江的地理及生态环境,孕育出许多特有的水族,它们一度枝繁叶茂,随着环境的恶化,又纷纷退场。中华白鲟、白鳍豚、斑鳖、扬子鳄等,或灭绝,或濒危,命悬于一线。值得注意的是... 新年伊始,长江白鲟宣告灭绝,又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令人痛心。长江的地理及生态环境,孕育出许多特有的水族,它们一度枝繁叶茂,随着环境的恶化,又纷纷退场。中华白鲟、白鳍豚、斑鳖、扬子鳄等,或灭绝,或濒危,命悬于一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动物在古代多被当作精怪,且都着有相关故事和图像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白鲟 白鳍豚 生态环境 水族 灭绝 令人痛心 长江
原文传递
开明兽 多头神怪的极致
6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2年第1期10-11,共2页
开明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它的身子像老虎,头部像人,脖子上安放着九个头,这种形象放在《山海经》的一众“组合式怪兽”当中,也显得格外突出。《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 开明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它的身子像老虎,头部像人,脖子上安放着九个头,这种形象放在《山海经》的一众“组合式怪兽”当中,也显得格外突出。《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魏晋时期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云:“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昆仑,威慑百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首 开明兽 郭璞 《山海经》 山海经 神怪 昆仑
原文传递
蟹将的身世
7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2年第10期10-11,共2页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东晋郭璞注曰:“盖千里之蟹也。”螃蟹大得如此惊人,肯定属于异物一路,这或许来自对蜘蛛蟹等巨型蟹种的印象。而蟹族之中,又有关公蟹之类的怪异品种...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东晋郭璞注曰:“盖千里之蟹也。”螃蟹大得如此惊人,肯定属于异物一路,这或许来自对蜘蛛蟹等巨型蟹种的印象。而蟹族之中,又有关公蟹之类的怪异品种,其背壳上的褶皱,酷似人的五官,乍看宛如一张人脸,似乎也为“螃蟹成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注 山海经 海内北经 螃蟹 身世 怪异 列姑射
原文传递
大蟹作怪?
8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19年第9期10-11,共2页
横行的螃蟹,确实有着一副让人望而生畏的长相和做派,以至于连“第一个吃螃蟹的”也被捧为神人。这样一个物种,如果被视为精怪,肯定了得。搜罗古籍,关于它的怪谈果然很多。但如果说螃蟹作怪就非常可怕,倒也未必。相传大海深处有一种大蟹... 横行的螃蟹,确实有着一副让人望而生畏的长相和做派,以至于连“第一个吃螃蟹的”也被捧为神人。这样一个物种,如果被视为精怪,肯定了得。搜罗古籍,关于它的怪谈果然很多。但如果说螃蟹作怪就非常可怕,倒也未必。相传大海深处有一种大蟹,身形巨大,其尺寸难以估量。这只大蟹首先出现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只有寥寥数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海内北经 寥寥数语 螃蟹 身形 古籍 列姑射
原文传递
此海马非彼海马
9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19年第8期10-11,共2页
南宋洪迈的笔记小说《夷坚志》中有一则《海马》,说的是南海海域出现“海马”。有一天夜里,在广州海滨一个叫“上弓弯”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头海兽,形状像马,马鬃和四蹄都是红色的。这匹海马跑到海边村民家中,村民聚在一起将海马杀死。快... 南宋洪迈的笔记小说《夷坚志》中有一则《海马》,说的是南海海域出现“海马”。有一天夜里,在广州海滨一个叫“上弓弯”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头海兽,形状像马,马鬃和四蹄都是红色的。这匹海马跑到海边村民家中,村民聚在一起将海马杀死。快到天亮时,空中似乎有千军万马奔来,气势汹汹,有声音说是要来找马。一些人认为这是异象,赶紧搬走了,结果第二天海水暴涨,“环村百余家尽溺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夷坚志》 笔记小说 南海海域 村民 洪迈 气势
原文传递
渔船的演变
10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7期24-29,共6页
一船起源于何时?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仍是习惯将这一伟大发明归之于传说中的人物’比如《物原》中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 一船起源于何时?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仍是习惯将这一伟大发明归之于传说中的人物’比如《物原》中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当先民们试着将单木组合为复数形式、以求取更大的浮力效果时’便出现了筏子--多根树干’或者多根竹竿、芦苇等物并排捆扎起来’成为船的早期雏形。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就曾感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所说的桴即是木筏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数形式 古籍记载 乘桴浮于海 周游列国 郁郁不得志 易·系辞
原文传递
虎鲨变形记
11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0年第5期10-11,共2页
鱼虎传奇在清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出现了一种怪鱼,头似虎,身生刺,名为“鱼虎”。它还曾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的“鳞部”。该书注解中谈到了关于鱼虎的传闻:它有时可化为豪猪,还有变成虎的。从图像可见,古人或许会对特殊... 鱼虎传奇在清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出现了一种怪鱼,头似虎,身生刺,名为“鱼虎”。它还曾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的“鳞部”。该书注解中谈到了关于鱼虎的传闻:它有时可化为豪猪,还有变成虎的。从图像可见,古人或许会对特殊鱼类的外形,展开丰富的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记 《本草纲目》 清雍正 鱼虎 李时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原文传递
蟹笼之趣
12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11期22-26,共5页
一蟹之美味,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周礼》中曾载有“蟹胥”,即一种蟹酱,类似于虾酱,既能保留蟹的鲜味,又可长期保存,是海疆进贡周王室的贡品。自周以后,历代都有蟹进贡,比如隋炀帝最喜食蟹,《清异录》曾记隋炀帝食蟹时的豪奢:“炀帝... 一蟹之美味,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周礼》中曾载有“蟹胥”,即一种蟹酱,类似于虾酱,既能保留蟹的鲜味,又可长期保存,是海疆进贡周王室的贡品。自周以后,历代都有蟹进贡,比如隋炀帝最喜食蟹,《清异录》曾记隋炀帝食蟹时的豪奢:“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不单皇室喜食蟹,文人爱蟹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周礼》 隋炀帝 蟹酱 鲜味
原文传递
当渔具成为地名
13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8期24-27,共4页
地名的产生,得益于人类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地名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地名中层层叠加的诸如历史、民俗、语言、地理等不同领域的信息;足以使地名学成为厚实的“沉积岩”,甫一剖开,便可... 地名的产生,得益于人类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地名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地名中层层叠加的诸如历史、民俗、语言、地理等不同领域的信息;足以使地名学成为厚实的“沉积岩”,甫一剖开,便可发现内中的文化褶皱,这就是地名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地理实体 地名学 地域空间 沉积岩
原文传递
陆龟蒙的渔具诗
14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10期24-27,共4页
考察中国古代渔业史,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十五首《渔具诗》是难以绕过的话题。陆龟蒙以文学方式书写渔具,兼有严谨的学术结构,这虽是一种不起眼的方法,却包藏着私密的野心,溢出边界的喜悦,一直导引着他愈走愈远。我写《渔具列传》一书时,... 考察中国古代渔业史,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十五首《渔具诗》是难以绕过的话题。陆龟蒙以文学方式书写渔具,兼有严谨的学术结构,这虽是一种不起眼的方法,却包藏着私密的野心,溢出边界的喜悦,一直导引着他愈走愈远。我写《渔具列传》一书时,就受到了不少来自陆龟蒙的启发,以及来自异代的精神共鸣,用现代眼光来看,陆氏的写作是文学与学术并行不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龟蒙 精神共鸣 晚唐诗人 现代眼光 渔具
原文传递
渔网是如何出现的?
15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6期45-50,共6页
一网罟的起源,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渔网出现之前,先民在海滨及江河的捕鱼方式还处于原始阶段,所谓一击、二突、三搔、四挟。击,就是击打水族之法,用树枝、石块等将鱼类击伤或击毙,从而获鱼。突,就是刺杀水族之法,工具是尖锐的树杈,... 一网罟的起源,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渔网出现之前,先民在海滨及江河的捕鱼方式还处于原始阶段,所谓一击、二突、三搔、四挟。击,就是击打水族之法,用树枝、石块等将鱼类击伤或击毙,从而获鱼。突,就是刺杀水族之法,工具是尖锐的树杈,这是鱼叉的雏形。至于搔和挟,则是捕捉栖息于泥沙中的贝类的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水族 原始阶段 渔网
原文传递
钓车考
16
作者 盛文强(文/) 《垂钓》 2022年第9期52-55,共4页
一南宋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寒江独钓图》取唐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只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人一舟,舟上渔翁持竿垂钓,船的周围只有几条若隐若现的水波,令人觉得江天寂寥、山寒水瘦,冷气森森扑面。画中的渔夫专注于水波... 一南宋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寒江独钓图》取唐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只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人一舟,舟上渔翁持竿垂钓,船的周围只有几条若隐若现的水波,令人觉得江天寂寥、山寒水瘦,冷气森森扑面。画中的渔夫专注于水波,头微微前倾,眼观鱼线入水之处,殷殷盼鱼之意跃然于纸上。值得注意的是渔翁手中的鱼竿,马远并没有像其他画家一样,把鱼竿简化为一条直线,而是细笔画出了鱼竿上的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马远 钓车 渔翁
原文传递
一只脚的夔
17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0年第8期10-11,共2页
相传,夔在黄帝时期已经存在。在与蚩尤的大战中,黄帝曾派人入东海捕捉了一只夔,剥夔皮作为战鼓。这面战鼓的出现,在僵持不下的战局下,起到了出奇制胜的神效——黄帝终将蚩尤打败,此事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
关键词 黄帝时期 蚩尤 山海经 出奇制胜
原文传递
海市蜃楼
18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19年第6期10-12,共3页
蜃是龙形龙种?在古人的想象中,蜃怪擅于制造大型幻景,吞云吐雾间,便可以在空中高筑亭台楼阁,也即"蜃楼”,至于蜃长什么样,自古说法不一。下图可见明刊本《三才图会》中的蜃,模样很像蛟龙,头上长有分叉的角,身披鳞甲,背生长鬃,双尾... 蜃是龙形龙种?在古人的想象中,蜃怪擅于制造大型幻景,吞云吐雾间,便可以在空中高筑亭台楼阁,也即"蜃楼”,至于蜃长什么样,自古说法不一。下图可见明刊本《三才图会》中的蜃,模样很像蛟龙,头上长有分叉的角,身披鳞甲,背生长鬃,双尾高算。把蜃幻想成龙形,或许因为传说中的龙能行云布雨,所以“呵气成楼”也顺理成章。按照古代志怪笔记的记载,"蜃龙”从腰往后的鳞片都是向前逆生的,这一想象可能是为了显露其桀鹫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市蜃楼 明刊本 龙形 想象
原文传递
鳌的形象史
19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19年第10期10-11,共2页
最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影片中饱吸天地灵气的混元珠,被炼化为灵珠与魔丸。哪吒因魔丸托生,成了混世小魔王,而灵珠则寄身龙子,造就出帅气、善良又苦情的“敖丙”。
关键词 形象 动画电影 哪吒 影片
原文传递
骄虫螫虫之神的启示
20
作者 盛文强(文/) 《中华遗产》 2022年第9期10-11,共2页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日骄虫,是为螫(shi)虫,实为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而勿杀。”骄虫是平逢山的山神,据说它是螯虫的首领,因而平逢山也变成了蜜蜂的巢穴。因为有这样一位怪神在此,平...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日骄虫,是为螫(shi)虫,实为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而勿杀。”骄虫是平逢山的山神,据说它是螯虫的首领,因而平逢山也变成了蜜蜂的巢穴。因为有这样一位怪神在此,平逢山还相应地产生出一套怪异的祭祀方式。在清代汪线本的《山海经存》中,描绘了祭祀骄虫的仪式一“祈祷以去灾恶,使勿螯人,其鸡则放而勿杀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蜜蜂 蜂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