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卵管结扎术前检查中生殖道感染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盛明燕 陈安儿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妇女输卵管结扎前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0例实施输卵管结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发生生殖道感染妇女的数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 目的:分析探究妇女输卵管结扎前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0例实施输卵管结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发生生殖道感染妇女的数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文参与研究的1500例妇女中,在输卵管结扎术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患者182例,感染率为12.1%。对其可能危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确定:妇女的年龄>30岁、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有流产史、不实施避孕措施、不了解生殖道相关健康知识是造成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妇女输卵管结扎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流产次数、生殖道相关健康知识、避孕措施的实施等都可能对结扎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结扎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水平正常的异位妊娠12例分析
2
作者 盛明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水平正常患者的发生率、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水平正常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彩超均提示附件区包块,5例为盆腔包...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水平正常患者的发生率、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水平正常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彩超均提示附件区包块,5例为盆腔包块剖腹探查后病理切片证实,3例发生腹腔内大出血,3例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后发生流产,1例为诊刮后病理切片提示。结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测定在异位妊娠诊断中有重大意义,在附件包块的诊治中不能因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测定正常而排除异位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异位妊娠 B超 病理
下载PDF
圆韧带肌瘤2例
3
作者 盛明燕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7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圆韧带肌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会阴部
下载PDF
预防性宫腔纱条填塞对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盛明燕 俞碧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07年第6期32-33,共2页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产后出血仍占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且严重影响生存妇女的生活质量。产后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预后,这就对产科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后出血量,在产后出血未发生之前进行预防。本文回顾...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产后出血仍占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且严重影响生存妇女的生活质量。产后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预后,这就对产科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后出血量,在产后出血未发生之前进行预防。本文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的分娩产妇5940例,以寻找在基层医院能广泛开展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量 宫腔纱条填塞 预防性 产科工作者 死亡原因 生活质量 分娩产妇 基层医院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剂量探讨
5
作者 盛明燕 沈静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从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疗效及发热副反应的角度来探讨其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更理想的剂量。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在本院足月分娩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米索治疗 ,并与使用... 目的 从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疗效及发热副反应的角度来探讨其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更理想的剂量。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在本院足月分娩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米索治疗 ,并与使用催产素组进行对照 ,观察发热率及疗效。结果  0 .2mg米索舌下含服的止血效果与 2 0 U 的催产素静滴相似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米索 0 .4mg ,舌下含服的效果优于前二者 (P <0 .0 5 ) ,米索 0 .6mg与 0 .8mg舌下含服的效果最佳 ,显著优于前三者 (P <0 .0 1) ,但该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米索使用 0 .6mg与 0 .8mg组的发热率与另三组相比呈进行性增加 (P <0 .0 5 ) ,且高热病人增加 (P <0 .0 5 )。结论 米索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疗效增加 ,但发热率也增加。在 0 .4mg~ 0 .6mg剂量最佳 ,既能达到有效止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剂量 发热 产后出血 治疗
下载PDF
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用于足月产妇引产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江薇 张燕 盛明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7期56-58,62,共4页
目的分析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在足月产妇引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2例需接受引产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产妇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引产。根据产妇产次分组,分为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评估患者... 目的分析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在足月产妇引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2例需接受引产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产妇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引产。根据产妇产次分组,分为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评估患者的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对比两组产程分布。结果本组362例足月产妇,13例因拒绝阴道试产等因素而终止妊娠,剔除研究;剩余349例产妇经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引产后,10例引产失败,339例引产成功(97.13%),阴道分娩率85.25%。经产妇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初产妇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静滴用于足月产妇,可提高产妇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水囊 缩宫素 足月产妇 引产
下载PDF
不同妊娠阶段合并子宫肌瘤诊治方式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江薇 张燕 盛明燕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2期303-304,共2页
目的 探索妊娠不同阶段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统计2016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共计10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合并子宫肌瘤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初次查出子宫肌瘤时怀孕时间分为孕早期(孕期<... 目的 探索妊娠不同阶段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统计2016年8月到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共计10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合并子宫肌瘤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初次查出子宫肌瘤时怀孕时间分为孕早期(孕期<14周)、孕中期(14周<孕期≤27周)、孕晚期(孕期>28周),并按照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处理方式、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孕早期发现的合并子宫肌瘤流产可能性较大;当出现"红色变性"时保守治疗效果差.②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增高,但术中出血量差异并没有显著意义;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提高、新生儿体重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发现的合并子宫肌瘤流产可能性较大;当出现"红色变性"时保守治疗效果差;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容易导致早产、胎儿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处理方式应根据发病时孕期、肌瘤特点采取个性化治疗方式,对于采用剖腹产方式分娩者术中可一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妊娠 剖腹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26例盆腔炎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静琴 盛明燕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了解盆腔炎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状况 ,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方法  2 6例盆腔炎患者均做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 ,并对支原体感染病例做了药物敏感度验 (药敏 )。结果  2 2例患者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4例患者衣原体、支... 目的 了解盆腔炎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状况 ,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方法  2 6例盆腔炎患者均做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 ,并对支原体感染病例做了药物敏感度验 (药敏 )。结果  2 2例患者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4例患者衣原体、支原体均阳性 ,感染率达 84.6 2 %。药敏报告中常用的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等药已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在盆腔炎患者中已相当常见 ,必须引起临床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治疗
下载PDF
HSP70表达水平在启动正常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贺琴 盛明燕 虞燕尔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9期44-48,52,共6页
目的探讨HSP70表达水平在启动正常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HSPA1A和HSPA8重组质粒及Si-HSPA8、Si-HSPA1A转染WISH细胞,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中IL-8、FAS、BAX和ESR2表达水平,采用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处理WISH细胞,qRT-PCR和West... 目的探讨HSP70表达水平在启动正常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HSPA1A和HSPA8重组质粒及Si-HSPA8、Si-HSPA1A转染WISH细胞,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中IL-8、FAS、BAX和ESR2表达水平,采用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处理WISH细胞,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17 bβ-Estradiol、ERK1/2、p-ERK1/2、ERS2和P-ERS2表达。结果转染48 h后,转染pcDNA3.1 (-)-HSPA1A、pcDNA3.1 (-)-HSPA8重组质粒组HSPA1A和HSPA8表达水平升高,SiRNA干扰的HSPA1A和HSPA8表达水平降低;HSPA1A组和HSPA8组的BAX、FAS、ESR2表达较NC组降低,IL-8表达较NC组增加(P<0.05);与Si-NC组比较,Si-HSPA1A组和Si-HSPA8组的BAX、FAS、ESR2表达较Si-NC组增加,IL-8表达Si-NC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HSPA1A和HSPA8过表达时17β-Estradiol浓度升高,HSPA1A和HSPA8基因敲除后,17β-Estradiol浓度与Si-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ERK1/2 (PD98059)抑制剂处理WISH细胞时,17β-Estradiol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SPA1A和HSPA8过表达时细胞中的ERK1/2和p-ERK1/2显著降低,而HSPA1A和HSPA8被敲低时细胞中的ERK1/2和p-ERK1/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PD 98059处理的WISH细胞中ESR2和p-ESR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HSP70可能通过ERK1/2调控ESR2的活化,进而可能刺激机体雌激素分泌以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A1A HSPA8 ERS2 正常分娩 HSP70
下载PDF
胎儿窘迫及胎膜早破的胎盘病理与羊水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俞碧霞 张柳燕 +1 位作者 盛明燕 秦月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04-2605,共2页
目的了解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时胎盘病理变化及羊水病原学改变,以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6例分娩期发生胎儿窘迫和(或)胎膜早破的孕产妇(研究组)及157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患者的胎盘... 目的了解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时胎盘病理变化及羊水病原学改变,以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6例分娩期发生胎儿窘迫和(或)胎膜早破的孕产妇(研究组)及157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患者的胎盘及胎儿附属物,对其羊水行病原体培养,并追踪围产儿结局。结果研究组羊水中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3.6%,对照组为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胎盘病理提示绒毛膜羊膜炎占94.5%,与对照组阳性率2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发病率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5);而不同程度绒毛膜羊膜炎与羊水病原学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绒毛膜羊膜炎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重要依据,与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对宫内感染诊断的敏感性高于羊水病原体检测,且胎盘炎症的严重程度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胎膜早破 胎盘绒毛膜羊膜炎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周蕾 盛明燕 +2 位作者 吴怀 阮琼晓 陆小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胎膜早破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胎膜早破(PROM组)和无胎膜早破(无PROM组)孕妇各100例,采集孕妇宫颈分泌...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胎膜早破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胎膜早破(PROM组)和无胎膜早破(无PROM组)孕妇各100例,采集孕妇宫颈分泌物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采集阴道分泌物及直肠分泌物检测B族链球菌,同时观察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PROM组中14例B组链球菌、26例UU、23例CT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4.00%、26.00%、23.00%,无PROM组中4例B族链球菌、7例UU、6例CT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00%、7.00%、6.00%,两组孕妇B组链球菌、UU、CT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B组链球菌、UU和CT感染孕妇早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无感染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孕妇,感染可增加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B族链球菌 支原体 衣原体 感染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明燕 张柳燕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第16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产科11205例住院产妇中111例院内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分娩方式、季节、妊娠合并症、年龄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发... 目的:探讨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产科11205例住院产妇中111例院内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分娩方式、季节、妊娠合并症、年龄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与夏秋季分娩相比,冬春季分娩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无妊娠合并症相比,存在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与未满35岁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环境、抗菌素的应用、个体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感染管理,提高防感染意识,应合理规范抗生素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
原文传递
孕前体质指数及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薇 盛明燕 +1 位作者 吴静娜 叶宇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1期3979-3982,共4页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孕妇的诊疗情况。根据BMI不同分为A组(BMI <25.0 kg/m^2)和B组(BMI≥25.0 kg/m^2),根据...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孕妇的诊疗情况。根据BMI不同分为A组(BMI <25.0 kg/m^2)和B组(BMI≥25.0 kg/m^2),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分为C组(增重<15 kg)和D组(增重≥15 kg)。观察各组孕妇巨大儿、剖宫产、产程异常、会阴裂伤、产褥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孕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巨大儿、剖宫产、产程异常、产褥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产妇会阴裂伤、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巨大儿、产程异常、产褥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BMI和增重均不同程度影响孕妇的妊娠结局。BMI≥25.0 kg/m^2、孕期增重≥15.0 kg均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孕妇应合理控制孕前BMI和增重以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孕期增重 妊娠结局 分娩方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产褥感染
原文传递
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6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海燕 俞碧霞 +1 位作者 盛明燕 刘景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的两种手术方法即传统阴式手术和新式补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新式组各30例,传统组行传统阴式术,新式组行新式补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的两种手术方法即传统阴式手术和新式补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新式组各30例,传统组行传统阴式术,新式组行新式补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和3年复发率。结果新式组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t=8.9471、14.2584,均P〈0.05),术后恢复情况优于传统组(X^2=5.9341,P〈0.05),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X^2=4.7059,P〈0.05);但新式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t=4.4631,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传统组(t=2.0318,P〈0.05)。结论新式补片术治疗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阴式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老年人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