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脑病机理的再探讨及APP17肽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盛树力 胡良湘 +3 位作者 赵咏梅 姬志娟 赵志炜 艾厚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5,T003,共5页
目的 检测糖尿病小鼠脑内Tau蛋白不同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及 β淀粉样肽表达的改变 ,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脑病的机理并观察APP17肽的作用。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APP17肽进行保护。 4周后 ,取小鼠脑组织做BT 2... 目的 检测糖尿病小鼠脑内Tau蛋白不同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及 β淀粉样肽表达的改变 ,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脑病的机理并观察APP17肽的作用。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APP17肽进行保护。 4周后 ,取小鼠脑组织做BT 2、Rlll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部分小鼠断头取脑 ,分离海马 ,做Tau 1、AT 8、Aβ1 16和管蛋白 (tubulin)抗体蛋白免疫印迹。  结果 糖尿病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内正常Tau蛋白含量减少 ,Tau蛋白 192 2 0 2位点及 194 198位点过度磷酸化 ,而Thr2 31和Thr181位点未被磷酸化 ;管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 ,而APP的表达则增多。用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后 ,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降低 ,APP和Tubulin的表达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 糖尿病小鼠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ubulin表达减少 ,微管结构受损 ,同时APP表达增加造成Aβ含量增多 ,引起神经元损害。对糖尿病小鼠应用APP17肽使Tau保持磷酸化程度、APP及tubulin表达接近正常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脑病 TAU蛋白磷酸化 APP17肽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和药物治疗未来战略 被引量:41
2
作者 盛树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老年人的常见病,60岁以上发病率约为 5%,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 4方面论述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药物治疗的策略。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脑血管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盛树力 张万江 +9 位作者 伍洁 孙波 刘延津 高凤琴 季鹰 吴建中 王天佑 战其民 杨如珊 徐东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59-265,共7页
观察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人脑血管的扩张作用以及对动物和人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GRP可使由内皮素(endo thel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或胆囊收缩素(CCK)等... 观察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人脑血管的扩张作用以及对动物和人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GRP可使由内皮素(endo thel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或胆囊收缩素(CCK)等引起的收缩的人离体血管舒张。2.颈内动脉注入CGRP后,可使脑血流量增加60%。3.经侧脑室给药,CGRP可拮抗内皮素减少脑血流的作用,而使脑血流暂时恢复正常。4.3例患有脑梗塞病人静脉滴注CGRP后,可使病人血压下降,单光子CT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显示脑量流血增加30%~80%。提示CGRP可能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 脑血流 CGRP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和β淀粉样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盛树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老年性痴呆(AD)的神经病理以神经元内大量出现双殷螺旋细丝(PHF)和细胞外间隙出现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βA4)沉积为主的老年斑。本文主要介绍Aβ及其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nsor protein,APP)研究的某些进展。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前体蛋白 神经病理 细胞外 研究进展 老年斑 神经元 APP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研究及其治疗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盛树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1年第3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治疗方法 神经元
下载PDF
内皮素对心血管、局部脑血流及一些激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盛树力 伍洁 +10 位作者 王健 张万江 陈雁江 王霄虹 季鹰 苏敏成 刘金 周丽 罗林 吴建中 王天佑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39-246,共8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两年前才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我们通过离体血管收缩试验观察到,猪内皮素(pET)对人和大鼠的多种血管都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这种作用较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等多种缩血管物质明显而持久,给...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两年前才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我们通过离体血管收缩试验观察到,猪内皮素(pET)对人和大鼠的多种血管都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这种作用较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等多种缩血管物质明显而持久,给大鼠注射ET,血压明显升高。家兔实验表明,少至110pg的ET注入颈内动脉即可使脑血流量减少。11ng的ET可以使脑血流量减少80%。局部脑血流量减少的程度和ET剂量相关。给大鼠静脉内注射大剂量ET(32μg/kg),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传导阻滞和心脏停搏,大鼠几分钟内死亡。ET的这种心脏毒性可被早期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或硝普钠(SNP)所防止。表明ET的心脏毒性可能是通过引起冠状动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所致。ET可使血浆醛固酮升高,但抑制下丘脑分泌加压素(AVP)。因此,ET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血压和血流的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脑血流 激素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的假设 被引量:3
7
作者 盛树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神经元退行性变 凋亡神经元 分子水平 不同程度 常见病 老年人 进行性 可逆性
下载PDF
内皮素鞘内注射造成大鼠截瘫 被引量:5
8
作者 盛树力 王霄虹 +3 位作者 陈雁江 周力 伍洁 苏敏成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47-250,共4页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内皮素(ET)的缩血管效应、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和ET脑室注射引起的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的作用均可被CGRP对抗。本实验观察了鞘内注射(I.T.)ET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和对血压、心率、血中AVP、ANP水平的影响,以及CGRP是否...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内皮素(ET)的缩血管效应、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和ET脑室注射引起的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的作用均可被CGRP对抗。本实验观察了鞘内注射(I.T.)ET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和对血压、心率、血中AVP、ANP水平的影响,以及CGRP是否能改善ET引起的双下肢功能障碍。给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ETl0μl,5min内可以引起大鼠后肢瘫痪,其程度与ET剂量有关。30ng以下大鼠一般在30~60min内恢复,而40ng以上造成的后肢瘫痪几乎是不可逆的。I.T.注射30ng ET引起的后肢瘫痪,可以被I.T.注射CGRP400ng/10μl明显改善。病理切片显示,I.T.注射ET40ng 4h后,大鼠脊髓具有缺血表现,提示ET造成的后肢瘫痪可能是ET强烈收缩血管所致。我们又观察到:I.T注射ET30ng/10μl血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心率加快,而i.v.注射ET同等剂量对血压无影响。说明I.T.注射ET30ng/10μl引起的这些改变可能是ET所致的神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鞘内注射 瘫痪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作用靶位 被引量:4
9
作者 盛树力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6期402-404,共3页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分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前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知有β-APP(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和早老蛋白1和2,基因突变使发病年龄提前,通常在50岁左右,可早到30岁左右,...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分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前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知有β-APP(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和早老蛋白1和2,基因突变使发病年龄提前,通常在50岁左右,可早到30岁左右,SAD常在65岁之后.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约5.2%,估计全国AD病人超过6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药物治疗 AD 神经元 抑制剂
下载PDF
胰升糖素样多肽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树力 赵咏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胰升糖素样多肽1的研究进展盛树力,赵咏梅曾有报道,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口服葡萄糖,当两组血糖浓度达到相同时,口服者血浆胰岛素浓度比静注者约高1倍。因此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所谓"肠-胰岛轴"的概念,并预言胃肠道存在I... 胰升糖素样多肽1的研究进展盛树力,赵咏梅曾有报道,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口服葡萄糖,当两组血糖浓度达到相同时,口服者血浆胰岛素浓度比静注者约高1倍。因此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所谓"肠-胰岛轴"的概念,并预言胃肠道存在Incretin(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糖素样多肽 胰升糖素样肽-1 糖尿病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趋势 被引量:5
11
作者 盛树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95-398,共4页
表观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可以决定机体各种类型细胞的表型,目前倾向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功能和疾病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截至2000年3月,有关人类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已经完成,标志着人类疾病研究已进入... 表观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可以决定机体各种类型细胞的表型,目前倾向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功能和疾病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截至2000年3月,有关人类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已经完成,标志着人类疾病研究已进入更复杂的后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时代。根据表观遗传学原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很可能属于表观遗传学疾病,因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今后的研究趋势需要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构效关系
12
作者 盛树力 郭育红 +3 位作者 齐红伟 姬志娟 赵咏梅 赵志炜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已有研究表明,肾上腺髓质素(AM)对血糖和胰岛激素的分泌有明显影响。为了解AM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我们合成了AM1-13、AM16-52、AM23-52和AM40-52四个多肽片段,并观察在大鼠静脉滴注时其对血糖、胰岛... 已有研究表明,肾上腺髓质素(AM)对血糖和胰岛激素的分泌有明显影响。为了解AM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我们合成了AM1-13、AM16-52、AM23-52和AM40-52四个多肽片段,并观察在大鼠静脉滴注时其对血糖、胰岛素和胰升糖素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16-52和AM23-52均可使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加,但这4个片段对胰升糖素浓度均无影响。AM1-13无降糖作用,但滴注2小时后能使血胰岛素升高。说明完整的AM分子存在一个较长的多肽片段,它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定位在AM23-40左右。而AM分子中能抑制胰升糖素分泌的有效片段较短,在分段合成时被分割而失去活性。但对AM16-52和AM23-52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血糖 激素 构效关系 药理学
下载PDF
中枢和外周脑钠素(BNP)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树力 张万江 +8 位作者 赵志炜 郭春远 艾厚喜 韩劲勇 耿军 刘喆 周磊 高键 金键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0-45,共6页
将BNP和AT-Ⅱ、ACTH AVP单独或BNP与这3种肽分别合并在大鼠icv或iv注入后观察血Ald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①iv给予AVP(5μg/3ml·h^(-1))、ACTH(5μg/3ml·h^(-1))和AT-Ⅱ(5 v.g/3 ml·h(-1)),1h后均能增加血Ald的浓度... 将BNP和AT-Ⅱ、ACTH AVP单独或BNP与这3种肽分别合并在大鼠icv或iv注入后观察血Ald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①iv给予AVP(5μg/3ml·h^(-1))、ACTH(5μg/3ml·h^(-1))和AT-Ⅱ(5 v.g/3 ml·h(-1)),1h后均能增加血Ald的浓度。iv给予BNP(5μg/3ml·h(-1))能明显抑制AVP和ACTH的刺激作用,而不影响AT-Ⅱ的刺激作用。②icv给予BNP(2 Vg/10 pl NS)能降低血Aid浓度。icv给予AVP(2μg/10μl NS)能增加血Aid浓度,但ACTH(2μg/10μl NS)和AT-Ⅱ(2μg/10μl NS)无此种作用。但如脑室同时给予BNP(2μg/10μlNS)却可明显刺激Aid分泌。③icv注入BNP对外周注入的3种多肽的刺激作用无任何影响。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看出:脑内BNP可“反常”地增加AT-Ⅱ、ACTH和AVP对Ald分泌的刺激作用,与外周抑制AVP,ACTH的刺激作用不同。而脑内BNP不影响这3种多肽的外周刺激作用。结论是脑内BNP以其独特的方式调节Ald的分泌,控制水盐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大有可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盛树力 《亚太传统医药》 2006年第1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中医药治疗 ALZHEIMER 阿尔茨海默氏病 老年人群 治疗药物 患病率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盛树力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32-34,共3页
老年性痴呆(AD)是当前最难治的疾病。因为AD是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虽然有许多假设,但在AD,仍然有许多棘手问题要研究。虽然目前有不少治疗AD的药物,但确有一定效果的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和哈伯因。因此,积极开发不... 老年性痴呆(AD)是当前最难治的疾病。因为AD是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虽然有许多假设,但在AD,仍然有许多棘手问题要研究。虽然目前有不少治疗AD的药物,但确有一定效果的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和哈伯因。因此,积极开发不同机理的药物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药物疗法 胆碱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对“为老年痴呆正名”的说法提点想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树力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第6期40-40,共1页
近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出了“我的父亲母亲”新闻公益行动,发起了为“痴呆”正名的网络投票。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上对老年痴呆病人的重视,对痴呆病人家属的关怀,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做的一件大好事,能极大提高广大百姓... 近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出了“我的父亲母亲”新闻公益行动,发起了为“痴呆”正名的网络投票。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上对老年痴呆病人的重视,对痴呆病人家属的关怀,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做的一件大好事,能极大提高广大百姓对老年痴呆疾病的知晓率,值得我们这些从事脑疾病工作和研究人员的赞赏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中央电视台 新闻中心 网络投票 研究人员 脑疾病
下载PDF
调节糖代谢的多肽及其生理作用
17
作者 盛树力 张万江 +2 位作者 陈源源 鲁梅花 赵咏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3期21-24,共4页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十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葡萄糖代谢的复杂调控的研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为深入研究糖尿病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仅就调节糖代谢有关多肽(胰岛素除外)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一、胰岛细胞分泌的多...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十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葡萄糖代谢的复杂调控的研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为深入研究糖尿病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仅就调节糖代谢有关多肽(胰岛素除外)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一、胰岛细胞分泌的多肽 胰岛至少有四种类型内分泌细胞,即β、α、D和PP细胞,分别合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代谢调节 多肽
下载PDF
散发性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和药物靶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树力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治疗
下载PDF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与药物开发的思考
19
作者 盛树力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多因素致病。AD脑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外不溶性老年斑,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丢失,突触变性和大量炎性细胞激活。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至今没有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多因素致病。AD脑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外不溶性老年斑,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丢失,突触变性和大量炎性细胞激活。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楚,至今没有有效药物治疗。过去数十年中,根据以往的发病机理假说作为药物研究指导,经历了不断失败和探索过程,这使得研究人员重新思考,试图找出新的途径走出窘境。本文首先分析了脑结构的特点与AD病理学表现的关系;其次,叙述了最近表观遗传学特别是甲基化研究在AD发病机理中的进展;最后,分析了表观遗传学在药物开发新靶点的部分研究结果并提出建议。希望在此方向上深入的研究能有助于对散发性AD发病机理的认识,对药物开发有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机制 表观遗传学 认知 药物开发
下载PDF
李氏5号方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景艳 王蓉 +4 位作者 李子中 程浩然 李生海 刘梦霞 盛树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观察李氏5号方在细胞水平上对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佳药物浓度.方法:不同浓度的李氏5号方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利用MTT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制定浓度-药效曲线得出最佳药物浓度.以MTT代谢率、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 目的:观察李氏5号方在细胞水平上对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佳药物浓度.方法:不同浓度的李氏5号方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利用MTT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制定浓度-药效曲线得出最佳药物浓度.以MTT代谢率、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为观察指标.结果:李氏5号方在0.125~0.75 g*L-1浓度范围内均可增加SY5Y细胞的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药组SY5Y细胞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均增加,MTT代谢率升高、LDH漏出率降低. 结论:李氏5号方具有营养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5号方 神经细胞 中医病理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 药理作用 精神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