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盛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12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结...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12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者为对照组(38例),采取奥曲肽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者为观察组(38例),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NO浓度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2.11%,7.89%)均比对照组(73.68%,28.95%)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着相比,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O浓度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两项指标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期间,奥曲肽与奥美拉唑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性高,除此之外,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胰岛血糖素浓度及NO浓度,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奥美拉唑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42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盛欧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炎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合并患有肝硬化肝炎患者42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1例。A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 目的探讨肝炎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合并患有肝硬化肝炎患者42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1例。A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治疗后乙肝病毒的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的方案对合并患有肝硬化的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拉米夫定 肝硬化 肝炎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胡凯 盛欧 《大医生》 2017年第8期9-9,13,共2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61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61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加用抗病毒治疗。结果经过抗病毒治疗,实验组ALT、HBV-DNA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HBe 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在相关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抗病毒治疗 效果
下载PDF
血浆置换频次对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盛欧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频次对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ACLF患者50例,所有患者进行1~5次的血浆置换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置换频次的治疗情况,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治疗前后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频次对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ACLF患者50例,所有患者进行1~5次的血浆置换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置换频次的治疗情况,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治疗前后的预后评价;记录不同频次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记录患者血浆置换频次及置换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次置换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血浆置换平均频次为(3.21±1.67)次;补充血浆量平均为(2311.78±278.55)mL/次;50例患者血浆置换172次,皮疹发生率为13.95%,畏冷发生率为1.74%,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23%,静脉穿刺血肿发生率为2.32%。结论:对早期ACLF患者进行连续多次血浆置换,可持续改善肝功能;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及时调整血浆置换频次,以适应患者实现准确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频次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胡凯 盛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6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6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87±0.47)×1012/L、(2.26±0.75)×109/L、(37.77 ±8.68)×109/L,对比组依次为(3.88±0.46)×1012/L、(2.32 ±0.84)×109/L、(38.11±7.95)×109/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56 ±0.38)×1012/L、(7.72±0.73)×109/L、(120.58 ±10.88)×109/L,对比组依次为(3.78±0.28)×1012/L、(4.50±0.18)×109/L、(69.86±11.22)×109/L.研究组红细胞的计数明显低于对比组,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计数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 PEG-IFNα-2a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脾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孔风为 盛欧 +4 位作者 胡茂平 袁宇慧 孙力 刘科 白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脾转移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HCC脾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结果本例患者因腹胀就诊,CT提示肝、脾巨大占...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脾转移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HCC脾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结果本例患者因腹胀就诊,CT提示肝、脾巨大占位性病变,在CT引导下经皮脾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原发性HCC脾转移。患者临床分期cT4NxM1,1VB期,行最佳支持治疗2个月后自动出院。结论原发性HCC脾转移较罕见,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治疗原则是姑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脾转移癌 脾肿瘤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