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验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林 张海德 +2 位作者 李国胜 卢声慧 盛灵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4 h、液料比47 mL/g,总酚含量的预测值为148.09 mg/g,验证值为146.63 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籽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EC_(50)值分别为145.62μg/mL和1 39.3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 总酚 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紫参薯花青素工艺 被引量:10
2
作者 裴志胜 张海德 +2 位作者 袁腊梅 辛晓晨 盛灵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3,共6页
以海南产紫参薯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紫参薯花青素的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分别采用时间模式与恒温模式两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花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 以海南产紫参薯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紫参薯花青素的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分别采用时间模式与恒温模式两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花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时,在额定超声功率50W、料液比1:48(g/mL)、萃取时间283s、微波控制温度46℃工艺条件下,紫参薯提取率达79.38%,较时间模式下高10.63%,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的总花青素质量浓度为48.42mg/L,即4.3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参薯 花青素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槟榔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辛晓晨 裴志胜 +3 位作者 袁腊梅 盛灵芝 普凤娇 张海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度65℃、液料比11:1(mL/g)条件下,槟榔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4.29%。槟榔籽油脂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豆蔻酸33.50%、油酸20.40%、亚油酸19.19%、棕榈酸15.82%、月桂酸9.51%、硬脂酸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油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响应面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盛灵芝 曾巧华 +2 位作者 丘建峰 钟卓 罗思胜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2期166-167,共2页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种类可食性涂膜的性能和特点,并对其在果蔬、肉制品、水产品等方面应用加以阐述,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涂膜保鲜技术在食品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可食性涂膜 保鲜 应用
下载PDF
混凝沉淀工艺除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思胜 刘添福 盛灵芝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4期59-60,共2页
本研究模拟混凝沉淀工艺烧杯试验,通过改变生产用水pH、反应时间、沉淀工艺中Na Cl O投加量、PAC投加量考察对水体中锰残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用水pH在7.00-8.00之间、PAC投加量为2.0 mg/L、Na Cl O投加量在9-12 ppm、混凝沉... 本研究模拟混凝沉淀工艺烧杯试验,通过改变生产用水pH、反应时间、沉淀工艺中Na Cl O投加量、PAC投加量考察对水体中锰残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用水pH在7.00-8.00之间、PAC投加量为2.0 mg/L、Na Cl O投加量在9-12 ppm、混凝沉淀反应15 min后,能够明显的减少锰残留量,降低色度。此实验为下一步优化混凝沉淀除锰工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残留量 色度 工艺研究
下载PDF
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86例临床总结
6
作者 方均平 盛灵芝 孔勇刚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15-717,共3页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深入研究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在上呼吸道阻塞发病机制中的源头作用[1]。针对鼻腔阻塞这一上气道阻塞...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具有通气、加温加湿、清洁过滤、免疫防御和嗅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深入研究鼻腔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在上呼吸道阻塞发病机制中的源头作用[1]。针对鼻腔阻塞这一上气道阻塞的源头性因素,通过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可扩展鼻腔、鼻窦有效通气容积、有效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控制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结构调整 内窥镜 临床总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