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群像塑造
1
作者 盛百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该文聚焦于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的群像塑造。通过童年经验分析卡夫卡心理长期处于恐惧状态的深层原因,并将其独特的“父子冲突”书写与奥匈帝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转型相联系,提出卡夫卡笔下“自我矮化”的儿子群像正是他所置身... 该文聚焦于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的群像塑造。通过童年经验分析卡夫卡心理长期处于恐惧状态的深层原因,并将其独特的“父子冲突”书写与奥匈帝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转型相联系,提出卡夫卡笔下“自我矮化”的儿子群像正是他所置身其中的时代语境、族群境遇与家庭环境的文学呈现。作为表现主义德语文学运动边缘的作家,卡夫卡塑造的儿子群像具有特殊性,不是“儿子罢黜父亲”,而是“父亲罢黜儿子”。“儿子们”在水平社会流动与垂直社会流动层面取得的成就在父权之下毫无力量。这样的文学呈现也超越了个体体验上升为特定时代的群体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永远的儿子” “父子冲突” “自我矮化” 水平社会流动 垂直社会流动 现代化转型
下载PDF
心理代偿与威权阴影:卡夫卡女性观探源
2
作者 盛百卉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2期23-25,共3页
女性观是卡夫卡研究的重要维度。迄今为止,卡夫卡与女性的联系是每一部传记都绕不开的问题。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德马尔凯于2002年以《卡夫卡与少女们》为题撰写了另辟蹊径的卡夫卡专题传记,并以鲜明的叙述视角、独特的叙述路径... 女性观是卡夫卡研究的重要维度。迄今为止,卡夫卡与女性的联系是每一部传记都绕不开的问题。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德马尔凯于2002年以《卡夫卡与少女们》为题撰写了另辟蹊径的卡夫卡专题传记,并以鲜明的叙述视角、独特的叙述路径获得了法国美第奇文学奖。在卡夫卡短暂的一生中,他与两位女性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他对女性既亲近又排斥,既迫切想走入婚姻又极度惧怕婚姻。这些鲜活的体验及沉静后形成的女性观经过艺术的淬炼与熔铸,定型为其文学世界中丰富复杂的女性群像。本文意在从心理代偿及威权阴影两方面探究卡夫卡原生家庭对其女性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展现卡夫卡生活与写作密切交织的独特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女性观 当代作家 叙述视角 女性群像 原生家庭 解除婚约 阴影
下载PDF
表现主义艺术溯源及精神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盛百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8期16-17,共2页
表现主义艺术以变幻的形式传达抽象的人类精神,显示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性。该文通过对表现主义艺术的发生、发展进行溯源,分析了表现主义艺术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联及其理论内涵、美学特征。
关键词 表现主义者 青骑士 表现主义文学 德国古典美学 精神内涵
下载PDF
生存或者毁灭——索罗金《暴风雪》中的反乌托邦思想
4
作者 盛百卉 张子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7-110,116,共5页
俄罗斯作家索罗金的《暴风雪》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其中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众多元素。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反乌托邦思想倾向。作者借由各种奇妙地细节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法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个未来的混乱时... 俄罗斯作家索罗金的《暴风雪》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其中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众多元素。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反乌托邦思想倾向。作者借由各种奇妙地细节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法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个未来的混乱时空,呈现了人类的种种恶行,展示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类精神文明缺失的危机,启示读者对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作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反乌托邦 索罗金 《暴风雪》
下载PDF
妖魔鬼怪的狂欢——《卑劣的小鬼》中的“狂欢化”元素初探
5
作者 盛百卉 张子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2-106,110,共6页
狂欢化是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诗学理论,着重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狂欢节"元素的文化诗学意义。在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中蕴含着丰富的狂欢化的元素,作者用"狂欢化"的外在事象表现了人类的种种丑行和人性中深... 狂欢化是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诗学理论,着重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狂欢节"元素的文化诗学意义。在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中蕴含着丰富的狂欢化的元素,作者用"狂欢化"的外在事象表现了人类的种种丑行和人性中深藏的恶,剖析了人性中存在的缺点。整部作品中充满了黑暗与绝望,但是却在"狂欢化"的特殊处理下透出难以遮掩的荒诞可笑的气息。探讨作品中的狂欢化元素对剖析作品的思想旨趣、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理解巴赫金的小说诗学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卑劣的小鬼》 索洛古勃
下载PDF
德、法文学领域“古今之争”辨析——以现代性时间观念为视野
6
作者 盛百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德、法文学领域的"古今之争"体现了两国知识界在现代化转型期对于时间问题的关切。由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及地域等多方面差异,法国知识界多信奉"线性时间观"及与之伴生的乐观"历史进步论",德国知识... 德、法文学领域的"古今之争"体现了两国知识界在现代化转型期对于时间问题的关切。由于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及地域等多方面差异,法国知识界多信奉"线性时间观"及与之伴生的乐观"历史进步论",德国知识界则对"线性时间观"态度谨慎,倾向于一种杂糅了"线性时间观"和"轮状时间观"的"文化时间观"。这种"向后看"的文化自觉不仅使德国启蒙界在时间观念上独树一帜,更导致其在现代化转型路径的选择中走上了一条"文化现代化"优于"社会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时间观念 线性时间观 轮状时间观 法文学领域 “古今之争”
下载PDF
席勒的多重时间信仰:哲学家的时间观
7
作者 盛百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3,共4页
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关涉时间问题。席勒具有一种集科学的时间观、诗人的时间观、哲学家的时间观于一体的多重时间信仰。本文着重探讨其头脑中作为哲学家的时间观念,揭示出席勒时间思考的三个阶段:准... 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关涉时间问题。席勒具有一种集科学的时间观、诗人的时间观、哲学家的时间观于一体的多重时间信仰。本文着重探讨其头脑中作为哲学家的时间观念,揭示出席勒时间思考的三个阶段:准备期、爆发期、沉淀期,以及重要思考成果:个体存在的二元等级、人类存在的双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多重时间信仰 哲学家的时间观
下载PDF
从“自然的人”到“道德的人”——论席勒的历史研究思想
8
作者 盛百卉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历史研究是席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不仅创造出一种兼顾学理性和文学性的历史书写方法,还建构出人类历史发展模型,并将"审美教育"视为模型最终实现的重要途径,对现代性思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席勒 历史研究 自然的人 道德的人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走进法门与权利保护——卡夫卡文学世界的法律省思
9
作者 盛百卉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94-304,共11页
法学博士的教育背景及工伤保险专家的职业经历对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法律省思蕴含着严肃的社会关怀。卡夫卡在百年前思考的问题是——法律能否保护现代化转型中流离失所的个体。他的文学世界中不乏法官、检察官、律师... 法学博士的教育背景及工伤保险专家的职业经历对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法律省思蕴含着严肃的社会关怀。卡夫卡在百年前思考的问题是——法律能否保护现代化转型中流离失所的个体。他的文学世界中不乏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务工作者,也不乏被卷入官司的如银行高级襄理约瑟夫·K、商人布洛克一样的被告。除此之外,法庭在生活世界也无处不在,家庭(《失踪者》《判决》《变形记》)、西方饭店(《失踪者》)、城堡(《城堡》)、流放地(《在流放地》)、马戏团(《饥饿的艺术家》)等场域都可被视为隐性法庭。无论是显性的法庭还是隐性的法庭,法官的权力始终专横霸道。卡夫卡由此批判奥匈帝国立法、司法层面的滞后,以文学传递正义诉求。他期盼民众不再被迫彷徨于“法门之外”,呼唤良法善治保护民众免于匮乏与恐惧;强调正义应向每一个体分配,用程序正义确保实体正义,用罪刑法定避免冤假错案;同情无产者与女性,呼吁保护其平等工作权及适当生活水准权。卡夫卡也因其对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劳动权的积极思考成为一位人道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良法善治 罪刑法定 程序正义 免于剥夺 免于饥饿 失能救济
原文传递
略论少年审判的视域拓展与改革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百卉 徐晓聪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9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少年审判改革面临很大挑战。以未成年人为诉讼主体的受案标准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少年审判体系的建立。人民法院的少年司法应以法庭审判为主,以案外延伸工作为辅,建立健全“两条龙”工作机制和社会支持体...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少年审判改革面临很大挑战。以未成年人为诉讼主体的受案标准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少年审判体系的建立。人民法院的少年司法应以法庭审判为主,以案外延伸工作为辅,建立健全“两条龙”工作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应将部分年满十八周岁不满二十二周岁的青年人、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罪错未成年人以及刑事案件被害人纳入少年审判范围,重启少年法院试点,构建体系完备的少年审判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自限 法庭审判 案外延伸 少年法院
下载PDF
席勒的时间关切与德意志民族文化认同建构
11
作者 盛百卉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丹尼尔·罗什认为:“时间性(temporalit e)是错综复杂的,这一点是我们理解18世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思考时间问题。每种时间观念、信仰背后都有着进步论或退步论的深层背景... 丹尼尔·罗什认为:“时间性(temporalit e)是错综复杂的,这一点是我们理解18世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新旧交替的启蒙时代,每个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显或隐地思考时间问题。每种时间观念、信仰背后都有着进步论或退步论的深层背景。受前辈“古今之争”的影响,席勒对时间问题的思考与其建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理想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时间问题 席勒 德意志 18世纪 启蒙时代 时间观念 古今之争
原文传递
席勒与德意志现代化转型——论“古今之争”中的文化现代性思想
12
作者 盛百卉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79-85,159,共7页
席勒通过对英、法等国现代化转型路径的批判,提出德意志现代化转型面临的多重任务:反对封建专制、抵制异族入侵、塑造民族认同。他从历史及现实出发,提出一条"文化现代性"建构先于"社会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他的&qu... 席勒通过对英、法等国现代化转型路径的批判,提出德意志现代化转型面临的多重任务:反对封建专制、抵制异族入侵、塑造民族认同。他从历史及现实出发,提出一条"文化现代性"建构先于"社会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他的"文化现代性"思想集中体现于"古今之争"中秉持的时间观念中。在艺术史研究方法上,他用"共时类型"研究反拨"历时进步"崇拜,力图勾画出德意志同古希腊的精神联系,以恢复德意志人的文化自信,塑造文化认同及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德意志现代化转型 文化现代性 “古今之争” 时间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