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杨达豪 劳杨骏 +3 位作者 徐彬 徐卫星 张树良 盛红枫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1-6,3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LID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张氏腰痛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LIDD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筛选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共同靶基因,构建“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LID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张氏腰痛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LIDD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筛选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共同靶基因,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以及共同靶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关键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E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这些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通路。结果:共筛选出202个有效成分和164个共同靶基因,包括10个核心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靶点主要作用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这些生物过程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主要活性成分divaricatol、槲皮素、O-乙酰基哥伦比亚苷元、紫堇灵、黄芪紫檀烷苷与核心靶点TNF、AKT1、白细胞介素-6、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从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发挥对LID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张氏腰痛方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
2
作者 吴佳丽 徐彬 +2 位作者 唐晨瑜 陈杨达豪 盛红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0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UBE手术的169例患者。建立系统的UBE手... 目的研究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UBE手术的169例患者。建立系统的UBE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案,包括病房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8.46±12.49)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术前(5.56±1.0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38±0.7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术前(55.98±12.63)%降低至末次随访的(33.46±10.30)%。结论在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下,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配合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被引量:10
3
作者 盛红枫 陆建伟 +8 位作者 郭峭峰 黄凯 刘亦杨 吴震 江彬锋 徐彬 张魁 张培祥 劳杨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 儿童 手法整复 夹板
下载PDF
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和PKP治疗上中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卫星 丁伟国 +3 位作者 许新伟 盛红枫 卢笛 闻君侠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上中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或PKP治疗上中胸椎OVCF患者24例36个椎体,其中8例10个...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上中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或PKP治疗上中胸椎OVCF患者24例36个椎体,其中8例10个椎体行PVP,18例26个椎体行PKP。比较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伤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恢复值,CT复查骨水泥弥散情况,计算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4例患者36个椎体均完成PVP和PKP治疗,手术时间为25~35min/椎。所有患者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左右对称分布,其中骨水泥渗漏3例,渗漏率为12.50%。2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限性血肿,术后3~5d血肿吸收;1例患者穿刺侧肋间神经分布区疼痛,3~5d疼痛消失;无血气胸、脊髓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术后1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值及中间高度恢复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24(16±4)个月,椎体形态未见改变。CT复查骨水泥弥散良好,均过椎体中线。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或PKP治疗上中胸椎OVCF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C型臂X线机透视可精准监测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水泥注射时机和注射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单侧经椎弓根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自然铜合方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盛红枫 张培祥 +1 位作者 张魁 陆建伟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自然铜合方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40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的病例资料,自然铜合方组和碳酸钙D3组各20例。2组患者... 目的:探讨自然铜合方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40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的病例资料,自然铜合方组和碳酸钙D3组各20例。2组患者采用原内固定方式重新固定骨折并在骨折端植骨后,均予以碳酸钙D3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1次;自然铜合方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自然铜合方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治疗9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骨密度,并参照《骨科学》中骨折临床愈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检测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Ⅰ型胶原N末端肽(collagen typeⅠN-telepeptide,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水平观察骨代谢情况,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评价肝肾功能。结果:①骨密度和临床疗效。治疗前2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1±0.06)g·cm^-2,(0.93±0.05)g·cm^-2,t=4.109,P=0.197];治疗9个月后,2组患者骨密度均比治疗前提高[(0.91±0.06)g·cm^-2,(1.38±0.04)g·cm^-2,t=25.900,P=0.000;(0.93±0.05)g·cm^-2,(1.07±0.03)g·cm^-2,t=8.994,P=0.000],且自然铜合方组骨密度高于碳酸钙D3组(t=26.684,P=0.000)。自然铜合方组骨折临床愈合13例、好转6例、无效1例,碳酸钙D3组骨折临床愈合6例、好转8例、无效6例,自然铜合方组临床疗效优于碳酸钙D3组(Z=-2.472,P=0.013)。②血清BGP水平。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343,P=0.022);2组患者血清BG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398,P=0.006);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者血清BG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4.142,P=0.000);2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BG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7±0.18)μg·L^-1,(4.55±0.28)μg·L^-1,t=-1.063,P=0.295;(4.96±0.28)μg·L^-1,(4.80±0.31)μg·L^-1,t=1.605,P=0.117];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9个月后,自然铜合方组血清BGP水平均高于碳酸钙D3组[(5.19±0.24)μg·L^-1,(4.98±0.29)μg·L^-1,t=2.437,P=0.020;(5.42±0.24)μg·L^-1,(5.15±0.31)μg·L^-1,t=3.054,P=0.004]。③血清OPG水平。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6.320,P=0.000);2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18.43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者血清OP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36.254,P=0.000);2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8±0.26)μg·L^-1,(5.85±0.22)μg·L^-1,t=1.677,P=0.102;(6.47±0.27)μg·L^-1,(6.37±0.22)μg·L^-1,t=1.314,P=0.197];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9个月后,自然铜合方组血清OPG水平均高于碳酸钙D3组[(7.14±0.23)μg·L^-1,(6.41±0.24)μg·L^-1,t=10.053,P=0.000;(7.34±0.29)μg·L^-1,(6.50±0.25)μg·L^-1,t=9.861,P=0.000]。④血清NTX水平。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549,P=0.017);2组患者血清NTX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0.885,P=0.00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者血清NTX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63.624,P=0.000);2组患者血清NTX水平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NT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0.23)μg·L^-1,(4.35±0.35)μg·L^-1,t=1.422,P=0.163;(4.25±0.29)μg·L^-1,(4.29±0.31)μg·L^-1,t=-0.421,P=0.676];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9个月后,自然铜合方组血清NTX水平均高于碳酸钙D3组[(3.46±0.44)μg·L^-1,(3.10±0.29)μg·L^-1,t=3.051,P=0.004;(3.47±0.33)μg·L^-1,(3.18±0.24)μg·L^-1,t=3.250,P=0.002]。⑤血清TRACP-5b水平。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164,P=0.000);2组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2.210,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53.626,P=0.000);2组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0±0.35)μg·L^-1,(8.33±0.32)μg·L^-1,t=0.747,P=0.459];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和9个月后,自然铜合方组血清TRACP-5b水平均低于碳酸钙D3组[(6.39±0.32)μg·L^-1,(6.69±0.46)μg·L^-1,t=-2.392,P=0.022;(6.13±0.32)μg·L^-1,(6.78±0.30)μg·L^-1,t=-6.605,P=0.000;(6.08±0.25)μg·L^-1,(6.56±0.36)μg·L^-1,t=-4.907,P=0.000]。(6)血清AST、ALT、Cr水平。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均不存在交互效应(F=2.629,P=0.054;F=0.203,P=0.894;F=0.272,P=0.845);治疗前,自然铜合方组血清AST水平低于碳酸钙D3组[(18.46±6.83)μmol·L^-1,(23.29±6.99)μmol·L^-1,t=-2.210,P=0.033],但2组患者血清AST、ALT、Cr水平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均不存在分组效应(F=1.364,P=0.250;F=1.328,P=0.256;F=0.468,P=0.498);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者血清AST、ALT、C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均不存在时间效应(F=0.786,P=0.504;F=0.582,P=0.628;F=0.986,P=0.402)。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在二次固定并植骨的基础上,口服自然铜合方和碳酸钙D3片比单纯口服碳酸钙D3片,在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更有优势,且二者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骨折 不愈合 脾虚 肾虚 血瘀 自然铜 骨密度 骨钙素 骨保护素 Ⅰ型胶原N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
下载PDF
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笛 徐彬 +5 位作者 刘清君 李爽 丁伟国 许新伟 盛红枫 徐卫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50-558,共9页
[目的]评估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的稳定性、信度、效度、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评价柔性纳米电极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颈型颈椎病患者各30名,分别使用柔性纳米电极... [目的]评估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的稳定性、信度、效度、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评价柔性纳米电极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颈型颈椎病患者各30名,分别使用柔性纳米电极小针刀在颈椎棘突旁共6个进针点进行采集,分别在10k、30k、50k频率下,记录5分钟内的阻抗变化。各研究对象在不同频率下,各时间点的阻抗值取6个进针点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各自的稳定性、信度、效度,分析患者组治疗前后阻抗变化,获得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结果]当频率为30k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最小,时间稳定性、个体稳定性最好,信度评价和效度评价也是最好的。因此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的最佳频率为30k。患者组阻抗与MPQ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27,为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校标法,显示有效的最小意义变化值为9.9,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效的最小意义变化值为6.35。[结论]在频率为30k时,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信度和效度,且可反映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疾病程度与针刀治疗的效果,在颈型颈椎病的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纳米电极 小针刀 颈型颈椎病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3
7
作者 盛红枫 张培祥 +1 位作者 张魁 陆建伟 《中医正骨》 2017年第11期60-62,68,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1~63岁,中位数43岁。横断形骨折10例,斜形...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1~63岁,中位数43岁。横断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4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时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病程9~14个月,中位数10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血清Ⅰ型胶原N末端肽(N-terminal telopeptide,NTX)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开始后6个月参照《中医骨伤学》中骨折愈合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开始后1、3、6个月BMD分别由治疗前(0.900±0.047)g·cm^(-2)升至(0.919±0.042)g·cm^(-2)、(0.952±0.041)g·cm^(-2)、(0.964±0.046)g·cm^(-2),血清BGP分别由治疗前(4.53±0.29)μg·L^(-1)升至(4.77±0.31)μg·L^(-1)、(4.98±0.27)μg·L^(-1)、(5.06±0.33)μg·L^(-1),血清OPG分别由治疗前(5.38±0.29)μg·L^(-1)升至(5.62±0.27)μg·L^(-1)、(6.02±0.25)μg·L^(-1)、(6.05±0.24)μg·L^(-1),血清Ⅰ型胶原NTX由治疗前(4.38±0.30)μg·L^(-1)升至(4.49±0.32)μg·L^(-1)、(4.72±0.28)μg·L^(-1)、(4.68±0.31)μg·L^(-1),血清TRACP5b由治疗前(6.39±0.29)μg·L^(-1)升至(6.55±0.25)μg·L^(-1)、(6.72±0.17)μg·L^(-1)、(6.68±0.19)μg·L^(-1)。治疗开始后6个月参照《中医骨伤学》中骨折愈合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临床愈合23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自拟益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利于骨折愈合,疗效确切;但因病例数有限,还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益肾活血方 骨密度 骨钙素 骨保护素 I型胶原N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下载PDF
上中胸椎经椎弓根-肋骨单元途径置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盛红枫 徐卫星 +2 位作者 卢笛 丁伟国 许新伟 《中医正骨》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上中胸椎经椎弓根-肋骨单元(pedicle rib unit,PRU)途径置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对10名无脊柱病变的志愿者进行脊柱T_1~T_8。节段CT扫描,在获得的CT图像上测定各节段的PRU途径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椎弓根横径、PRU横径、椎... 目的:探讨上中胸椎经椎弓根-肋骨单元(pedicle rib unit,PRU)途径置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对10名无脊柱病变的志愿者进行脊柱T_1~T_8。节段CT扫描,在获得的CT图像上测定各节段的PRU途径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椎弓根横径、PRU横径、椎弓根纵径、PRU纵径及PRU重叠纵径。取4具尸体脊柱标本(T_1~T_8节段),对应肋骨保留10 cm左右。随机于每个脊柱标本的两侧分别经经典椎弓根途径和PRU途径置入椎弓根螺钉,两侧螺钉的直径及长度分别为对应的椎弓根横径的70%和各自钉道最长值的70%。应用Instron 5569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螺钉的抗拔出力。结果:10名志愿者T_1~T_8途经PRU途径置钉的安全角度范围分别为19.71°±1.64°、19.42°±1.88°、17.17°±0.67°、17.22°±1.170、19.36°±1.31°、18.67°±1.58°、18.82°±2.60°、18.72°±1.58°。10名志愿者T_1~T_8椎弓根横径均小于同节段的PRU横径[(8.78±0.05)mm,(18.23±2.46)mm,t=18.192,P=0.013;(7.59±0.08)mm,(16.80±1.31)mm,t=20.175,P=0.002;(6.29±0.07)mm,(15.12±1.22)mm,t=20.271,P=0.004;(5.50±0.05)mm,(14.43±1.00)mm,t=27.403,P=0.004;(5.52±0.06)mm,(14.02±0.85)mm,t=20.312,P=0.001;(5.90±0.06)mm,(14.19±1.12)mm,t=16.772,P=0.047;(6.31±0.07)mm,(14.77±1.31)mm,t=14.229,P=0.017;(6.64±0.03)mm,(15.53±1.90)mm,t=13.000,P=0.048)。10名志愿者T_1~T_8椎弓根纵径、PRU纵径、PRU重叠纵径三者之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4±1.01)mm,(11.05±1.83)mm,(6.37±0.68)mm,F=236.422,P=0.000;(10.72±0.99)mm,(13.09±1.30)mm,(7.46±1.12)mm,F=60.570,P=0.000;(11.34±0.99)mm,(13.45±0.92)mm,(8.99±0.62)mm,F=67.560,P=0.000;(10.67±0.91)mm,(12.49±0.94)mm,(7.94±0.84)mm,F=64.965,P=0.000;(10.34±0.94)mm,(11.96±0.95)mm,(7.96±0.96)mm,F=44.926,P=0.000;(11.33±0.96)mm,(12.36±0.62)mm,(7.72±0.88)mm,F=85.197,P=0.000;(11.30±0.82)mm,(12.16±0.71)mm,(8.34±0.47)mm,F=92.350,P=0.000;(11.39±0.78)mm,(13.71±1.51)mm,(9.34±0.93)mm,F=37.867,P=0.000)。T_1~T_8椎弓根纵径和PRU纵径均大于PRU重叠纵径(P=0.004,P=0.003,P=0.001,P=0.002,P=0.013,P=0.030,P=0.025,P=0.001;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椎弓根纵径均小于PRU纵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T_1~T_8各节段经椎弓根途径置入螺钉的抗拔出力均大于经PRU途径[(663.60±22.13)N,(470.33±33.09)N,t=27.876,P=0.000;(702.82±24.23)N,(531.76±13.53)N,t=38.402,P=0.000;(713.58±37.90)N,(544.98±14.22)N,t=37.518,P=0.000;(700.70±35.66)N,(590.80±24.72)N,t=10.512,P=0.000;(805.28±64.67)N,(591.50±62.55)N,t=19.546,P=0.000;(808.68±42.84)N,(629.08±43.09)N,t=19.436,P=0.000;(864.62±35.49)N,(591.60±52.91)N,t=24.350,P=0.000;(909.18±46.05)N,(640.70±21.41)N,t=15.162,P=0.000]。结论:上中胸椎经PRU途径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优于经椎弓根途径,但置入螺钉的稳定性不及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椎弓根-肋骨单元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晓 黎键 +3 位作者 李森强 盛红枫 华慧 章胜权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0期57-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中位数45 min;出血量50~300 mL,中位数12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本组优37例、良4例、可2例。术后并发轻度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2例,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1例拆除内固定后遗留轻度跛行。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益气托毒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亦杨 江彬锋 +2 位作者 陆建伟 张培祥 盛红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期59-61,共3页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失当易造成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此类患者常需通过手术治疗祛除病灶,并以皮瓣修复创面。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致愈合不良,皮肤坏死、缺损,或局部窦道形成,治疗周期长。...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失当易造成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此类患者常需通过手术治疗祛除病灶,并以皮瓣修复创面。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致愈合不良,皮肤坏死、缺损,或局部窦道形成,治疗周期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创面清洁换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予以益气养血、扶正托毒之中药化裁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辨证施治 益气托毒
下载PDF
L_(5)~S_(1)椎前路经椎弓根安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笛 徐卫星 +3 位作者 徐彬 丁伟国 许新伟 盛红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中线的距离,椎骨螺钉通道长度(BSPL)。取30具其软组织结构完整的腰骶段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腹主动脉分又与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内缘在L_(5)~S_(1)椎间盘水平的距离,第一骶孔间距离,计算腰骶前路手术“安全工作区”区城面积。结果Ls椎体宽(47.5±3.2)mm,椎体前后径(33.6±1.7)mm,高(27.5±4.2)mm;椎弓根高(14.6±1.1)mm,椎弓根宽(14.0+1.2)mm;椎骨螺钉通道长(48.2+4.4)mm。L;前路进钉点距上终板为(12.4±1.3)mm,距下终板为(17.5±1.5)mm,距中线距离为(6.4±0.7)mm。S.椎体宽(29.5±3.8)mm,前后径(32.5±19)mm,高(31.2±3.2)mm;椎弓根高(17.5±1.4)mm,椎弓根宽(11.4±1.4)mm;椎骨螺钉通道长(45.4±4.3)mm。S前路进钉点距下终板(26.6±1.3)mm,距中线(6.6±0.7)mm。腹主动脉分叉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40.5±9.4)mm,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27.8±8.6)mm,髂总静脉内缘在Ls椎体下缘水平的距离为(37.5+1.3)mm,第一骶孔间距离为29.3±1.3mm,安全工作区面积为(2058.2±84.3)mm^(2)。结论通过分析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同时证明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腰骶段 前路 椎弓根螺钉 解剖研究
下载PDF
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3
12
作者 盛红枫 谢建毅 石道敏 《中医正骨》 2018年第7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中位...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72岁。腰椎压缩性骨折位于L_114例、L_210例、L_37例、L_49例。按照Zoarski等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病程均在1周以内。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腰背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中位数33 min;术中出血量3~10 m L,中位数5.3 m L;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1.5~8 m L,中位数4.1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中位数2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4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31±1.38)分、(1.26±0.42)分、(1.05±0.62)分、(0.98±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33.62±5.32)%、(4.56±1.42)%、(3.25±1.62)%、(2.86±0.95)%,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为(31.67±16.21)%、(10.12±4.46)%、(11.36±3.62)%、(12.08±2.96)%,Cobb角分别为18.25°±8.62°、7.57°±6.32°、8.68°±4.96°、8.95°±5.08°。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做处理;3例再次出现骨折,行第2次PKP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4
13
作者 盛红枫 张玉柱 《中医正骨》 2015年第4期49-51,53,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47岁。按肱骨近端骨折的 Ne... 目的:观察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47岁。按肱骨近端骨折的 Neer 分型,Ⅱ型6例、Ⅲ型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5周,中位数13周。按照 Constant -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5例、良5例、可3例。结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切口小,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小龙 徐卫星 +4 位作者 丁伟国 盛红枫 刘杰 胡颖 童振楠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0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7~82岁,平均57.46岁;病程5~35个月,平均22.4个月。记录开门角度(opening angle,OA),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curvature angle,CA),术前脊髓受压率(preoperativ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ate,PSCR)及术后脊髓漂移程度(postoperative spinal cord shift,PSCS)发生情况。术后2周根据AS评定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出现AS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轴性症状组和非轴性症状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将其中与术后AS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周共有13例患者发生AS,轴性症状组与非轴性症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6.76±9.35)°,CA为(11.53±4.36)°,PSCR为(27.83±1.72)%,PSCS为(3.17±0.81)mm,非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3.03±10.52)°,CA为(7.71±4.73)°,PSCR为(25.16±3.59)%,PSCS为(2.43±0.95)mm,两组患者的CA、PSCR及PS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PSCR及PSCS 3个参数与AS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OA、PSCR因变量被剔除(P>0.1),PSCR的偏回归系数为0.311,P=0.031。结论:CA、PSCR及PSCS是AS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PSCS是AS发生的高危因素,脊髓后移过大引起的C_(4,5)颈神经牵拉、术后硬脊膜自身膨胀引起脊髓的牵张力变大及颈脊髓受压变形过大引起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损伤或坏死可能是AS的发病机制,但这只是理论推断,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实验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小龙 徐卫星 +4 位作者 丁伟国 盛红枫 刘杰 胡颖 童振楠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探讨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的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预测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探讨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的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预测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3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在颈椎CT上测量开门角度,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在MRI上测量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按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 mm,B组<2.5 mm)。A组男11例,女6例;年龄(56.58±9.80)岁,病程(23.52±7.86)个月。B组男6例,女9例;年龄(58.46±12.53)岁,病程(21.13±7.75)个月。将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与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及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分析。结果:A组开门角度(40.47±9.45)°,B组(27.84±5.67)°,A组开门角度大于B组(P<0.01),开门角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794,P=0.000)。A组颈椎生理曲度(11.56±4.99)°,B组(6.64±3.28)°,A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B组(P<0.01),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632,P=0.000)。A组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27.70±2.92)%,B组(24.59±2.80)%,A组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大于B组(P<0.01),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667,P=0.000)。颈椎生理曲度因变量被踢除(P>0.1),开门角度与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13、0.059。结论: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是开门角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影响最大,开门角度次之,颈椎生理曲度影响最小。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可以用0.059×开门角度+0.113×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2.266方程进行预测,为术前评估术后脊髓减压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影响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小龙 徐卫星 +2 位作者 盛红枫 刘杰 胡颖 《中医正骨》 2019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9~75岁,中位数40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开放性骨折1...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9~75岁,中位数40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1例。合并腓骨骨折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 h至6 d,中位数5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中位数14周。末次随访时,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3例、良6例、可2例。疗效评价可的2例患者,经6~8周的功能锻炼,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0°~126°,踝关节跖屈活动范围0°~44°、背伸活动范围0°~44°,疼痛缓解,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切口感染、钢板断裂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轴向负载诱导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劳杨骏 裘一丹 +5 位作者 徐彬 盛红枫 沈立锋 刘亦杨 余伟波 吴承亮 《中医正骨》 2019年第5期1-6,14,共7页
目的:探讨建立轴向负载诱导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只16月龄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每日10∶00、15∶00、19∶00将模型组小鼠放入自制热板鼠笼中,打开热板并设定温度为50℃,从小鼠开始跳跃至力竭... 目的:探讨建立轴向负载诱导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只16月龄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每日10∶00、15∶00、19∶00将模型组小鼠放入自制热板鼠笼中,打开热板并设定温度为50℃,从小鼠开始跳跃至力竭约10min左右;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1个月和3个月后从模型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完整取下L3~4椎间盘和L3、L4椎体,制作连续冠状位切片后,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阿尔新蓝-苏木素(alcianblue-hematoxylin,ABH)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绘图软件测量椎间盘高度和软骨终板厚度。结果:①腰椎间盘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HE染色显示造模1个月及3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间盘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腰椎间盘组织可见退行性改变,其中造模3个月后较造模1个月后退变更严重,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软骨终板分层结构紊乱、排列不规则,髓核破坏或皱缩,软骨终板内出现多个骨化中心。ABH染色结果显示造模1个月和3个月后,对照组软骨终板细胞排列整齐,软骨终板细胞数目较多,软骨基质染色较蓝,部分椎间盘软骨终板内存在较少呈红染的骨化中心,但骨化中心形态较小;模型组软骨终板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软骨基质染色变浅,软骨终板出现多个骨化中心,且骨化中心形态较大。②腰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造模1个月和3个月后,对照组Ⅱ型胶原蛋白在髓核、纤维环内层和软骨终板均有阳性表达,染色较深;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的阳性表达在髓核中央及纤维环外层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造模3个月后Ⅱ型胶原蛋白在髓核与纤维环外层的表达较造模1个月后降低更明显。③腰椎间盘形态学测量结果。造模1个月后,模型组椎间盘高度和软骨终板厚度均小于对照组[(0.211±0.063)mm,(0.289±0.050)mm,t=2.984,P=0.007;(0.074±0.011)mm,(0.097±0.015)mm,t=2.813,P=0.023];造模3个月后,模型组椎间盘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7±0.052)mm,(0.235±0.053)mm,t=1.478,P=0.163];模型组软骨终板厚度小于对照组[(0.060±0.012)mm,(0.093±0.018)mm,t=4.092,P=0.001]。结论:用热板诱导小鼠跳跃,可以有效建立轴向负载诱导小鼠椎间盘退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小鼠 疾病模型 动物 轴向负载 热板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赵俊 董凯峰 +3 位作者 刘杰 盛红枫 李象钧 施立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给予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n=34)给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研究组(n=34... 目的:探讨给予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n=34)给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研究组(n=34)给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经治疗后2、4周及3、6个月,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则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相比参照组的76.47%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总评分为(70.45±7.82)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2.76±7.63)分(P<0.05)。结论:给予OA患者膝关节镜下清理术+中药热敷治疗,可使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镜 清理术 中药热敷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潜在靶点及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彬 丁伟国 +1 位作者 盛红枫 徐卫星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当归-白芍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与当归-... 目的探讨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当归-白芍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与当归-白芍的作用靶点相交叠,筛选当归-白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关键靶点。分别利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进行关键靶点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E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当归-白芍药对的14个活性成分及对应的342个关键靶点,共筛选出1110个腰椎间盘退变疾病靶点,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9个。建立的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包含69个节点、643条边,其中的关键免点蛋白AKT1、EGFR、VEGFA、CASP3、CXCL8、MAPK8、CCND1、JUN、FGF2、MAPK14 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当归-白芍治疗腰椎间退变关键靶点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主要集中在内肽酶活力、金属内肽酶活性、1-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磷脂酰肌醇磷酸激酶活性、金属肽酶活性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白芍药对通过多途径、多把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白芍 腰椎间盘退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药物罐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树良 潘海丽 +1 位作者 盛红枫 劳杨骏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8期591-591,共1页
近年,我院门诊部开展了中医日间诊疗项目(灸疗、药物罐、中药熏洗)治疗颈椎病,患者反馈良好,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颈项部软组织僵硬感;头晕和头痛;颈项部痛、酸、胀;颈项部活动不利;上肢感麻木。
关键词 颈椎病 药物罐 中药熏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