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连仲教授谈人中穴 被引量:10
1
作者 盛茹雅 高达 +1 位作者 张春红 武连仲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1期58-60,共3页
武连仲教授被授予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从医近50年,医术精湛,师古不泥,对穴位穴性穴义的认识、手法操作均有其独到理解,本研究总结武老临证经验。武老将人中穴穴性总结为"阴阳之交""气血之合""... 武连仲教授被授予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从医近50年,医术精湛,师古不泥,对穴位穴性穴义的认识、手法操作均有其独到理解,本研究总结武老临证经验。武老将人中穴穴性总结为"阴阳之交""气血之合""清浊之分""水火之济",并归纳人中穴补泻手法操作及得气指标,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连仲 人中 穴性 手法补泻
下载PDF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探讨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盛茹雅 鲁海 +1 位作者 张春红 武连仲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分析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整理的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中风的病机、用药规律及医案证治,认为叶氏治疗中风注重培脾土、健中焦,并通过经典医案论述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 脾胃 中风 方药 证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探析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选穴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盛茹雅 鲁海 张春红 《国医论坛》 2017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穴;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可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作用的穴位;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作用的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百会 四神聪 太冲 内关 选穴机理
下载PDF
近10年印堂穴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4
4
作者 韩李莎 盛茹雅 +1 位作者 鲁海 张春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1期72-75,共4页
通过检索近10年来CNKI中以印堂为主穴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文献,总结介绍印堂穴的临床应用概况及治疗方法,并结合现代研究阐述其治疗作用机制。印堂穴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神志相关类疾病、鼻炎、呃逆、麻醉镇痛等。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神... 通过检索近10年来CNKI中以印堂为主穴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文献,总结介绍印堂穴的临床应用概况及治疗方法,并结合现代研究阐述其治疗作用机制。印堂穴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神志相关类疾病、鼻炎、呃逆、麻醉镇痛等。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神经支配调节及神经递质释放调节。印堂穴历史悠久,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神志类疾病和镇痛效果尤佳,望为临床使用印堂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堂穴 中医外治法 神志类疾病 麻醉镇痛 综述
下载PDF
颈项部“上入”穴应用刍议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李莎 盛茹雅 +1 位作者 鲁海 张春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0-1272,共3页
根据《灵枢》中十二正经"根溜注入"、十二经别"离入出合"的描述,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经的"上入"穴与十二经别之六合部位以及颈部"七次脉"穴位基本相符,分别为天柱、天窗、天牖、天容、人迎、扶... 根据《灵枢》中十二正经"根溜注入"、十二经别"离入出合"的描述,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经的"上入"穴与十二经别之六合部位以及颈部"七次脉"穴位基本相符,分别为天柱、天窗、天牖、天容、人迎、扶突均位于颈项部。本文试从《灵枢》阐述颈项部"上入"穴的理论渊源以及选穴关键,通过"天牖五部"探讨"上入"穴的临床主治,并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上入"穴古今均有运用,可治疗阳气厥逆之暴病、内分泌疾病、颈项部及头面五官等疾病,对调整阴阳之气的顺接及调节阳气的温煦作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荐临床针刺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部 “上入”穴 根溜注入 离入出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fMRI的针刺治疗卒中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闫岩 谭晓婵 +2 位作者 王宇 盛茹雅 张春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0期1280-1292,共13页
目的综述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的针刺治疗卒中临床试验方法学现状,讨论并总结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PubMed、Cochrane、Embase、CNKI、WANFANG、VIP、SinoMed共7个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应用f MRI进行的针刺治疗卒中的临... 目的综述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的针刺治疗卒中临床试验方法学现状,讨论并总结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PubMed、Cochrane、Embase、CNKI、WANFANG、VIP、SinoMed共7个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应用f MRI进行的针刺治疗卒中的临床研究,提取文献基本情况、受试者纳入标准、试验设计等信息,对其进行概括性评价。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目前研究均为小样本研究,部分研究对受试者年龄、性别、左右利手等一般资料纳入标准制定不完善,对卒中病灶部位及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病损规定不明确。研究目的主要以探讨针刺的即时效应或持续效应为主,所采用的试验设计丰富,但细节各异、不成体系。结论现今应用f MRI进行的针刺治疗卒中机理的研究目的与方法丰富,但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且缺乏连贯性,实用性不强,需将临床实际与研究目的相结合,寻找相关性,使研究具备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梗死 中风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临床试验 方法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40例(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鲁海 张春红 +5 位作者 盛茹雅 甘圆圆 丁少杰 武明霞 方依依 武连仲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评价武连仲教授"开窍顺筋"针刺法辨证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临床有效性以及比较针刺治疗未注射A型肉毒素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和注射A型肉毒素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未注射A型肉毒素)和对照组(注射A... 目的:评价武连仲教授"开窍顺筋"针刺法辨证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临床有效性以及比较针刺治疗未注射A型肉毒素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和注射A型肉毒素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未注射A型肉毒素)和对照组(注射A型肉毒素),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开窍顺筋"针刺法,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采用Tsui’s评分量表进行整体疗效评价以及进行颈部姿势异常、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评分;TWSTRS评分量表进行斜颈严重性、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5.0%、90.0%,优于对照组的20.0%、75.0%,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ui’s评分和TWSTR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针刺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开窍顺筋"针刺法可以有效改善ST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未注射A型肉毒毒素患者疗效更佳。针刺治疗斜颈患者的疗程较长,需保持良好心理,长期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顺筋”针刺法 痉挛性斜颈 A型肉毒毒素 “五心穴” 舌针 Tsui’s评分量表 TWSTRS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盘龙刺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武明霞 盛茹雅 +2 位作者 孙冬玮 鲁海 张春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盘龙刺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穴取内关、水沟等,每次30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盘龙刺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穴取内关、水沟等,每次30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盘龙刺,取T1~L5夹脊穴,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疲劳评定量表(FA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精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I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FAI总分及FAI-1、FAI-4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FAI总分及FAI-1、FAI-2、FAI-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精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SS-QOL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4%(21/29),优于对照组的46.4%(13/28,P<0.05)。结论:盘龙刺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疲劳 盘龙刺 醒脑开窍针刺法 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精力评分
原文传递
浮针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盛茹雅 闫岩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康复锻炼对于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推拿伤骨科门诊的10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观...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康复锻炼对于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推拿伤骨科门诊的10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浮针治疗并配合康复锻炼,隔日1次,共10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7日,自行康复锻炼3周。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治疗前后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评分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评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06±0.07)分低于对照组评分(2.35±0.9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46,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5.798、21.740、20.338、24.466,P均<0.05;对照组:t=15.032、14.096、17.095、10.724,P均<0.05);(3)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9、6.115、5.810,P均<0.05)。结论浮针配合指导下康复锻炼是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及活动度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浮刺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